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暗战华强北
山寨手机品牌化,智能化和网售化转型,市场能否再度崛起?
暗战华强北
绘图 吴文锋
“我要杀死他!”这一天,老板带潮汕口音的话再次从办公室传出,撕碎了整个办公区的一片喧哗。见怪不怪的刘邦白循声朝老板办公室瞄了一眼,看到老板放光的眼睛。
经历了深圳华强北山寨机大起大落的刘邦白知道,老板又看中了一款新机型,作为这家山寨手机企业项目工程师的他,又要忙碌一段时间了。
5年来,抄袭一直是他们的王道,每当老板看到一个合适的新目标,就很快用物美价廉的山寨产品“杀死他”,(这个他,是指同在华强北经营山寨手机的众多同行们)。这一次,他们看准了iPhone5。
深圳华强北,中国第一电子集散地,每天上演暴富和巨亏的神话,“死”是这个商业世界常见的词,更多指代生意失败,而非生命终止。今年这里最多的新闻,是空铺和逃离。虽然官方多次辟谣称空铺潮一说不实,但曾经的山寨手机之都,在智能机时代正经历着剧烈的转型阵痛,已经成为事实。
而据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透露,两年多来,华强北商业圈就有8200户“山寨”手机经营户退出市场。目前全市拥有手机及相关厂商上万家,其中整机生产商占三成,产业规模达4000亿元。“山寨”手机在深圳已经基本消失。
厮杀每天在继续,但也有越来越多手机厂商谋划转型升级。从山寨手机转型为品牌手机,从功能手机升级为智能手机,深圳手机产业面临什么样的阵痛?又在摸索哪些出路?这些一线打拼的手机厂商发展现状,对于深圳手机产业意味着什么?
空铺代表什么?
“即使华强北手机衰落,也不代表深圳手机衰落。从根本上讲,华强北转型遭遇的阵痛并不是华强北的原因,而是手机行业发展的内在规律所决定的。”
时至今日,“空铺潮”依然是华强北的热词,但是否属实?
在这块占地仅有1.45平方公里的商业区,汇集了华强电子世界、赛博数码广场、深圳国际电子城、赛格通信市场等电子商场,以电子产品商场最集中,一直以来,是全球电子产品的交易中心。鼎盛时期,华强北有电子专业市场36家,经营商户26252户,年销售额约3000亿元,主要卖国产手机尤其是山寨机。
自2011年7月开始,华强北空铺之说甚多。彼时,为整顿市场秩序,由政府主导的一轮又一轮的“查货”运动,让曾经的山寨手机大军无法在华强北立足,“空铺潮”由此骤然出现。华强北手机厂商陷入了转型的阵痛,不少卖场被迫降低租金并开始经营政策风险较低的手机配件。
今年开始,政府“三打两建”工作启动,经过一轮高压集中整治,华强北商铺出现“关、停、并、转”潮。深圳市福田区8月发布的数据显示,华强北主要手机专业市场共有3575户经营户主动退场。今年8月以来,华强北“旺铺招租”招牌渐多,空铺潮再度引人关注。有部门近日澄清,称“空铺潮”不存在,但空铺率确实达到历史新高。
据深圳市福田区12月13日提供的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华强北商业街36家电子卖场有空铺3500多个。空铺主要集中在手机及配件卖场,经营山寨手机为主的卖场空置率高达30%以上。按深圳移动通信联合会执行会长唐瑞金的统计,深圳2000多家与手机有关的“小山寨”几乎片甲无存,有“微创新”的“中山寨”企业也从100家锐减到了20家。
现在,华强北商圈门庭冷清许多。山寨手机企业项目工程师刘邦白估计,与几年前比,现在华强北人流量少了四成,他也见到越来越多的配件厂和店铺关门。
记者近日来到华强北各大商场,看到现场空铺的确很少,但赛格广场、现代之窗等物业大楼,已有多处挂上“业主招租”的招牌,平均一楼10来家手机企业就有一家贴上这样的招牌。
“相对普通人看到的商场空铺率,物业大楼手机企业数量更显出这类企业的生存状态。”深圳市手机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手机界》总编安自能透露。
战国策首席分析师杨群分析一年多以来的华强北市场,认为2012年“十一”是一个手机行业的分水岭--“十一”以前是智能手机的买方市场,生产多少智能手机就能卖掉多少智能手机,可谓供不应求,但“十一”后,数以百计的手机公司在一夜之间推出了大量的智能手机,而同期的市场需求却并未大幅度增加。
杨群表示,前所未有的资金压力骤然出现,库存危机斩断了原本就脆弱的资金链。于是,随着手机公司“批量”式的清理库存、收缩战线、停业整顿乃至关门跑路就出现了,进而直接导致了华强北“空铺潮”的出现。
“但是,这依然不能减缓华强北转型所遭遇的阵痛。从根本上讲,华强北转型遭遇的阵痛并不是华强北的原因,而是手机行业发展的内在规律所决定的。”杨群表示,在手机行业,每一轮技术的变革及产品的更新换代,都会成就一些公司的辉煌,也会导致一些公司的倒闭。
“(即使)华强北手机衰落,也不代表深圳手机衰落。”安子能认为,在手机产业业界内看来,在描述华强北手机企业逃离时,也应该客观看到深圳手机发展现状。
他介绍,在深圳的手机产业版图上,呈现出东低西高状况,自华强北商圈往西,到车公庙产业园区,再到深圳科技园,手机企业的发展层次、规模和技术水平呈量级递升。
据杨群透露,截至目前,工信部已经下发了1500多张手机牌照,在手机市场上还“活着”的不到200家,有出货量的约有四五十家,包括一二线近10家,三四线30余家。其他1300个手机品牌基本处于“死亡”或“冬眠”状态。而近年5月份的初略统计,深圳山寨的品牌约有2000余个。
据相关数据显示,市场占有率方面,目前全球手机的七成来自中国,中国手机的七成来自深圳。
“按照以往电视机、电话机等产品发展规律,手机的未来是弱肉强食,其生态系统越来越简单的。”杨群分析,现在华强北正是国产手机的厮杀正酣的战场,未来两三年格局定下来时,手机企业或许仅达十来家。
在弱肉强食的丛林世界,深圳中小手机企业如何立足?
在记者的调查采访中,这一年多以来,大量手机企业转型失败的故事被重新打捞起来。
告别华强北的商人中,甘肃老刘的故事颇具代表性。
2011年底,联发科推出智能手机开发方案,引起华强北诸多山寨老板的关注。已年过五旬的甘肃老汉老刘,依靠多年来卖山寨手机积累的资本,看准智能手机的前景,成为深圳山寨手机界转型的一批投石问路者之一。
老刘琢磨着他的智能机可以打破普通手机三个月出货周期,压低价格,提前出货,加快销售,再加上学习小米的网售模式,定能大赚,遂决定将单机利润大幅降低到50多元,别人卖2000元的手机,他卖599元,这个价格,按照功能机以往发展规律,应该是两三年后的价位。
谁知,他算错了,遭遇到这辈子生意中最大的“滑铁卢”。老刘虽有工厂,和全国渠道商资源,但因为偏重网售,忽视渠道商的需求和利益,被渠道商抛弃。而其手机因为缺乏品牌和个性,在网上乏人问津。
从年初到年底,老刘平均1个月才卖出上万台手机,而老刘在2010年做山寨机的年产量是350万台,2011年是420万台。
破产的阴影已经无法摆脱了,为了开源节流,老刘将办公点从深圳福田区中心地段的豪华办公场地,搬回原关外当年起家的小工厂里。
老刘是将销售模式从线下到线上转变的失败者,也有人则“死”在坚守经销商模式上。
据业内人士介绍,深圳某知名手机品牌旗下有一个子品牌,年初做得好时,功能机和智能机每月一起可以做到20万台销售额,但现在功能机滞销,智能机月销量仅4万台,也就是说,全国31个省市,一个渠道经销商才卖几千台。经销商也开始纷纷离开,这个子品牌也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经销商是手机厂商的衣食父母,功能机要做到年售量10万,经销商才能保本,厂商的模具和工人工资,材料费才能正常运转。”杨群分析道。
此外,一些企业死于库存长期积压,资金链断裂。今年上半年,深圳手机界广为人知的某品牌,以巨大能量搞定了十多位国内一二线影视明星为其代言,但最终却因库存压力过大无奈关厂。从公司正式开业到倒闭,前后不到10个月,而库存则有20多万台。
“公司一直以来都是大手笔、大投入,单机生产成本超过420元/台,而最终不得不以60元/台‘割肉’价处理,损失达7000多万。”该公司一投资方表示,“我至今都没弄明白怎么死的如此之快?手机的更新换代太快了,一步踩空就掉进去了。”
正因前景不明,有的企业选择静以待变,刘邦白工作的公司依旧只卖外贸山寨手机,主要供给中东和印度。直到近日,他的老板才决定转型,做一些智能手机,第一款是高仿iPone5,出厂价480元一台。12月14日起正式在中国内陆市场发售的iPone5,售价5288元人民币起。
投石问路反而迷途,为手机转型添加了一份迷雾。
山寨手机厂商的转型分三类,一是从抄袭他人到自做品牌,一是从功能机转智能机,一是从线下销售到线上网售,这三类转型多有融合,背后有着不少山寨手机商的悲欢。
投石却迷路,告别华强北
虽然前途布满迷雾,但一些业内人士仍然清晰地看到,与以往不同的是,华强北商家品牌意识的觉醒。
在一轮又一轮的“清剿运动”中,越来越多山寨厂商不得不“弃暗投明”,走品牌发展之路。
几乎在一夜之间,深圳冒出了几百个乃至上千个三四线国产智能手机品牌。
“最多15万就能申请到一个手机牌照,不成功不收费!”有着深厚政府资源的王鹏表示,“黑机‘从良’的代价是很低的,有了这身附身符就能保平安了。”
不过,这些走上“品牌化”的商家同质化相当严重。据杨群的统计,品牌多得让人眼花缭乱,几乎每一个品牌里都有一个“信”、“达”、“通”、“科”、“酷”。“品牌名称的高度同质化,让品牌失去了原本的区隔意义,都混为一团了。”
这场“混乱”中,有的手机厂商老板甚至常常说错自己的品牌名称,有的经销商就根本记不住自己代理的是什么品牌,有员工也说不清楚自己在哪个公司打工。
在一款新机的品牌推广会上,手机老板上台侃侃而谈了半小时,却不知道说错了自己品牌名字。
“在这种情况下,还能奢望消费者记住你的品牌名称吗?还能有忠诚度吗?一切都是空谈。”杨群表示,失去了品牌效应的国产手机,剩下的就是赤裸裸的偷工减料和价格残杀了。
即使撇开品牌不谈,这些希望通过品牌化转型的商家还面临着技术层面的同质化危机。
在智能机时代,因为众多手机都使用同一的芯片和操作系统,各种手机的软件应用类似,功能变得同一化,品牌的营造努力不仅效果大大下降,甚至侵害到品牌。
按照杨群的划分,这些纷繁的手机品牌,是国产智能手机中的“屌丝群体”——没爹没娘,少吃多省,靠自己一把鼻涕一把泪,滚爬打拼,既不能像“中华联酷”(即中兴、华为、酷派、联想)有运营商支持,也不能像苹果、三星仰仗技术吃通市场。
各品牌之间的厮杀比山寨时代更为激烈。据深圳市凯利通通信设备有限公司营销总监原军杰介绍,三四线国产智能品牌手机的利润在3%-5%之间。而据赛诺统计数据,3000元以下区间可谓“群雄并起”,且手机款式数量之多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
一些国产品牌智能机,比如ZOPO、THL等,采用当年彩电销售模式,在全国三四线城市开店。而自从小米手机引人瞩目之后,电商平台获得了这些国产手机厂商的高度青睐,以致360、百度、盛大等网络公司加入分一杯羹。
不少厂商开始通过电商平台卖手机,学着小米搞预售模式,加上微博炒作、饥饿营销等,但随着往往产品还没准备规模上量,就展开销售,频繁跳票成为了普遍现象,这一诟病逐渐引起多名业内人士对小米营销模式的质疑。
“转型了一年半,传统手机公司和网络公司,都没有让人看到线上网销的成功模式。”杨群多次向记者表示,目前B2C电商平台的销售数据并不透明,这为部分手机厂商进行炒作营销提供了“造假”的机会。
原军杰也认可这一观点。他认为,很多知名企业烧钱搞电商,但没有意识到如何解决线上线下的价格冲突,如何区别线上线下的消费群体,而且,对于这些三四线的智能机品牌来说,面对的受众其实多是互联网并没有普及的县城和乡镇。
这种不顾及目标消费者消费习惯的创新,成为老刘们的手机在网店里乏人问津的重要原因,也是大部分一股劲从山寨向品牌转型、从功能机向智能机转型、从线下向线上转型的华强北手机企业一蹶不振的主因。
转型了一年半,很多知名企业烧钱搞电商,但没有解决线上线下的价格冲突,区别线上线下的消费群体。而且,对于这些三四线的智能机品牌来说,面对的受众其实多是互联网并没有普及的县城和乡镇。
山寨厂商“从良”,混乱的品牌之路
如何寻找自我?
一听创新,厂商点头,但如何创新成难题。新智能机时代,手机行业开始抛弃旧习,但前路漫漫,在品牌、技术和销售模式同质化的局面下,寻找个性特点,是所有厂商苦苦思索的问题。
十多年来,深圳手机产业经历了黑白屏、蓝屏、彩屏、功能机、智能机等机型,而销售模式也经历了品牌为王、技术为王、牌照为王、渠道为王、营销为王和代理为王等六阶段。
不过,在近年掀起的电子行业革命中,华强北在手机产业前端缺位,依然走着模仿外观、比拼低价的老路,难免迎来危机。
在这个手机乱世,如何创造一种新模式,赢得消费者,谁就可以称王称霸。
“多年手机发展,都有创新力量在背后死死地推着,你要么去死,要么跟着前进。”杨群介绍,深圳手机要在这轮转型洗牌中生存发展下去,就必须创新。
但一听“创新”一词,不少山寨厂商就点头称是,但马上皱起眉头。
他们发现,智能机的行业成本越来越大,以往十多万就可以搞一个功能及项目,如果产品对路子,开盘就能挣大钱。现在,智能手机门槛高得多,一款新机型出货成本要三四百万,生命周期才四五个月。
创新的游戏已不像山寨时代。刘邦白一听“创新”笑了,这个山寨厂的项目设计师说,“在山寨厂老板的眼里,只有钱,没有创新”,如果他老板创新的话,别人会立刻模仿,做出物美价廉产品,这会“杀死他”。
“创新无用说,是华强北山寨厂商们典型的小老板心态,只知道赚点快钱,没有把手机当成一份事业。”安自能认为,国外苹果、三星和国内中华酷联以及金立等品牌能够崛起,就是离不开强大的自身专利研发。
除了产品同质化、创新意识不足之外,目前,手机库存积压,成为创新的敌人。记者从业内人士处获悉,目前年产量达上千万的一线手机品牌在深圳有10来家,三四线品牌的手机在深圳有30余家。很多手机商的库存达60万,而有的则高达200万。
一个智能机项目按5%的利润率算,平均300元/台出厂价,每台有15元利润,20万台可赚300万,但如果有一两万库存,就会吞掉全部利润,算是白干。
一个关于手机库存的笑话一度在业内流传。今年12月初,深圳科技园有一个手机厂,有领导前去考察,询问年底用工荒问题。厂商向领导拍胸脯保证,政府不用操心用工荒问题,他们厂早已解决,因为已经提前备好了货。领导对此大加肯定,称其有先见之明,却不知该厂存货积压,难以消化,早已让工人提前放假回家。
“一般而言,60万库存是三线品牌手机一年销售量,它是一个定时炸弹,意味着几千万资金卡着动不了。”杨群介绍,该企业库存近40万。
为此,有的手机商开始出现“买品牌”。因为单独一个品牌不好过,就抱团取暖,几家厂商几个品牌一起合作,利用各自的生产线和销售渠道,但由此也出现几个商品同质化的倾向,会导致内部互相挤压。
除了“中华酷联”等一线品牌在下重金大力研发之外,记者也看到一些小厂商的创新激情。深圳不缺乏创新,并在三四线手机品牌中崭露头角。
凯利通手机营销总监原军杰介绍了他的创新思路,这家品牌手机厂定位音响研发,将消费人群锁定在三四线城市受众,“我们的手机要比柴油机声音大,50岁老人要在院子里听得到,木匠听评书,老太太晨练都行。”凯利通曾研发了一款8个音响的功能机,卖出130万台,尝到了创新的甜头。
而华强北另一款新手机NTL则定位为视觉专家,其研发出裸眼3D,通过开直营店和加盟店,为客户提供体验,推行网络和实体结合的销售模式,并在全国线上线下统一价格,成为业内关注焦点。
这正如鲁迅所言,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山寨手机已死 华强北步入寒冬!
从华强北的转型看电子产业的自主崛起
华强北重生之路?蓝绿大厂OV再次惊艳世界!杀入全球销量榜前五
中国山寨手机消亡史
山寨机回忆录
2G功能手机库存成山寨商包袱:批发价降至百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