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生八苦,皆是烦恼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有缘由的。宗教的存在就是为了解释迷惑人类的三大问题: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要去哪里?或者说为了解释这三个问题才衍生了宗教。把人们一生所有的遭遇,进行归类分析做出相应的解释,并描绘出去哪里的幻景,以及来之前的遭遇。

八苦,源自佛教《中阿含经》,包含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苦、生别离苦、求不得苦和五阴盛苦。

八苦中,生老病死属于肉体上遭遇的苦,比较容易理解。

怨憎、生别离和求不得是精神上遭遇的苦。

怨憎,是对伤害过自己的人或事物的怨恨憎恶心理,内卷的一种,不会无中生有,大多源自生别离和求不得。

生别离,失去自己所爱所在乎的人或事物带来的苦痛,比如失去亲人,爱人,钱财地位。

求不得,贪欲无法满足带来的痛苦。人大部分时间处在求不得苦痛中,尤其是当下的社会,为情,为钱财,为权力地位,不择手段哪怕粉身碎骨,是极其消耗人的内卷。

五阴盛,五阴即五蕴: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简单地说五蕴就是人对这个世界认识的过程。色,并不是好色的色,而是指物质世界。人们认识了解这个世界是通过眼、耳、鼻、舌、身五种感觉器官(五根),获得物质的五种属性色、声、香、味、触(五境)。通过五感获得物质的信息,就会给人带来不同感受(受蕴);有了感受就会有思想(想蕴);有了想法就会有行动(行蕴);行动后有了结果,不同的结果对事物便有不同的认识(识蕴)。五阴盛,就是过于看重物质和物质带来的感受,从而蒙蔽了人自身的智慧,以至于无法看清事物本质身陷其中。

佛教认为人生苦难,这或许和创始人悉达多最初看到的人们多是生活在疾苦中有关。

奠定佛教基础的四圣谛,第一谛就苦谛。苦谛的内容就是这八苦,这八苦也是我们内卷消耗自己的缘由,这八苦也都源自于我们对事物的贪恋和欲望。

无烦恼或许只是一种理想的境界,但如果能做到克己,烦恼总会越来越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中国古代哲学的相关名词解释
说文: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佛在心中(五)
幸福是什么
人生到底有哪些苦?
佛教究竟讲了些什么?这四个问题,值得深入思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