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判断一款新茶是否具备良好的后期转化!

不管外界的声音如何,普洱茶越陈越香的观念早已深入茶友内心。

关于“越陈越香”,我们先不置褒贬,但可以确定的是,随着仓储时间的增加,普洱茶的品饮体验是有变化的。

至于这个变化是好是坏,所涉话题太多,非一篇文章能解释清楚。

但有一点,良好的基础带来良好的转化,毋庸置疑。而良好的基础,包括良好的原料和工艺。

那如何判断一款茶是否具备良好的后期转化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解答的问题。

文章可能较长,所涉话题又颇多,肯定会有漏掉的知识点,但我能想到的,尽量完善表达。

看完这篇文章,你可以解决以下难题和疑惑:

1.如何在源头挑选一款适宜长期收藏的茶叶?

2.当随便拿到一款三年内的新茶时,如何通过外观、品饮体验判断这款茶是否具备后期转化的空间?

3.解惑一些行业内约定俗成的“错误观点”,比如:

a.只有拥有苦底的茶,才具备良好的后期转化能力;

b.临沧茶的茶汤会越变越薄;

c.树龄越大的茶后期转化会越好;

暂时只想到这些,我们一点一点来:

一、如何在源头挑选一款适合长期收藏的茶叶?

每年制茶季,都会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茶友不约而同的赶赴茶山,深入源头深处,自己收鲜叶,找茶农加工,最后高高兴兴的拎着几公斤散料回家,还舍不得喝,放了大半年,偷偷的尝上一泡,发现怎么不对劲,

而且越存越不对劲:要么香气不对、要么口感不如、要么越来越薄了……种种问题,不一而足。

那问题来了,如何在源头挑选一款适合长期收藏的茶叶呢?

前提是源头,也就是在茶区,这个问题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也不是每个茶友跑到茶山都能收到心仪的、耐转化的好茶。

在源头有一个最大的优势:

可以全程参与制茶过程,哪个山头、茶园甚至是哪棵树的鲜叶,谁加工的;当然,前提是你知道如何选地块、懂工艺,不然去了源头也不过是个“睁眼瞎”。

那如何来选茶园(茶树)和工艺呢?

1.如果茶友有自己可信任的、稳定的山头原料渠道,那可以直接略过这一段了;

2.不建议茶友直接去做单株,所谓单株,本意就是将“古树纯料”的概念发挥到极致,真正意义上的做到了树大料纯,但事实上不确定因素特别多,换言之做出来的茶可能极好喝,也可能极不好喝。

这与茶树的树种、生长周期、土壤、海拔、生态、气象等维度息息相关,详细的内容,大家往下看,这里举个简单的例子:

你有喝过又苦又涩,口感发麻还挂喉的冰岛老寨单株吗?我不仅喝过,还亲历了整件事情。一位茶城老板,真金白银的6万元一公斤的冰岛老寨散料,刚做出来时就封藏起来,过了三年开汤,就呈现出上面的结果。据其描述,茶树就是冰岛老寨寨子周围。

据我推测,可能是树种和环境的关系影响较大,根据个人经验判断:

1.冰岛老寨有苦涩很重的树种,冰岛老寨主流的树种有大牛肋巴、小牛肋巴、大马脸叶,而其中大牛肋巴叶的滋味中苦底就比较显;

2.冰岛老寨周边土壤受到人为干扰比较多,已经“污染”到了原本茶树的生长环境,所以口感发麻;

3.如何选茶园?

a.海拔,古树茶生长海拔跨度很大,海拔最低的如忙麓山昔归(750m),海拔高的有如大中山、滑竹梁子、黑水梁子等等(已经超过2000m),所以老实讲,对于海拔没有特别大的要求,但相对来说容易出名山茶的海拔大都集中在1200~1900m之间,随便举几个例子:曼松王子山1300m、老班章1700~1900m、冰岛老寨1750m、薄荷塘的1800m……

海拔低则温度相对高,温度高,有利于茶树体内碳的代谢,利于糖类化合物的合成,运送,转化,使糖类转化为多酚类化合物加快;相反,海拔高则温度低,温度低于20°不利于多酚类的合成,温度低,氨基酸/蛋白质以及含氮化合物增加,多酚类含量高,茶叶浓度强大;含氮化合物多,茶叶味香鲜爽。

b.土壤,按照《茶树栽培学》里的说法

茶树适合生长在土质疏松,土层深厚、透气好、排水佳的微酸性土壤中,Ph值(酸碱度)在4.2-6.5之间最适宜,土层厚度一米以上其根系才可能发育生长,砖红壤和赤红壤更适合茶树生长。

作为茶友,大可不必记前面的,只需要记后面的砖红壤和赤红壤茶圣陆羽也有说过: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烁壤,下者生黄土,放到今天依然实用。

按照个人经验,岩土比粘土好,红色比黄色黑色都好,至于茶园里是否有石头、是否一定要是(岩茶),这个见仁见智,黑土地最差,尤其是受到人为污染的土壤。

比较典型的土壤举例:小户赛红土地;小勐峨(号称鸡血土);曼松王子山的则是紫红色的岩土。

曼松王子山土壤

c.茶园的选择:

《茶树栽培学》里的说法:茶树喜温、喜湿、喜阳、喜漫射光、耐阴。

按照这个理论,最完美的就是“森林茶园”。有朋友总结茶园最好东南向、长在山梁上,认为山凹里的茶滋味淡、苦涩重,我认为专业度和适用性不高。

4.如何选择工艺?

工艺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不同的工艺风格会导致不同的后期转化,有些茶在新茶时候异常好喝,可越放越差。

当茶友深入源头时,要如何选择工艺呢?没有特别好的办法,推荐去大一点的初制所或茶厂加工。

二、当随便拿到一款三年内的新茶时,如何通过外观、品饮体验判断这款茶是否具备后期转化的空间?

如果是在线下,买到了价格还不低的山头古树茶,如何判断其是否具备后期转化的空间呢?

这就与茶友的品鉴体系挂钩了,这个没什么诀窍,更多的时候,收茶人用的方法是:品鉴体系+工艺判断+收茶经验

而对于没法自己上山的茶友,更多的是靠自身的品鉴体系+工艺判断来判断一款茶是否具备后期转化的空间。

1.品鉴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品鉴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云南的山头古树茶产区范围太广了。比如一个擅长喝临沧茶的茶友接触到勐海茶或者勐腊茶时,有些品鉴的关键点就不是那么适用了。

但高端的山头古茶还是基本都有共同点的,这里就谈我能想到的关键点吧:

a.关于滋味

在所有的品鉴环节里,滋味的占比个人觉得是最不重要的(虽然是最具表现力的),因为无论滋味丰富或者是纯净,都有可能成就一款好茶,但绝对不是单一

我简单的解释一下何谓滋味丰富、纯净和单一。

滋味丰富:就像一盘青椒炒肉,一口肉吃下去,有青椒的味道、有肉味、还有可能有蒜香、葱香等等,这个较丰富,有层次;

滋味纯净:就像炖了一锅肘子,一口肉吃下去,纯粹的、浑厚的肉味,这个叫纯净;

滋味单一:炒了一盘肉,盐放多了,吃着只有咸感,这个较单一;

那你几片地的古树鲜叶放一起做出来的肯定比一块地的古树料做的丰富,但滋味单一绝对是不行的,单一的滋味永远制成不起高水平的品饮体验。我们总不会根据一盘菜咸不咸来判定其好不好吃;

b.关于香气

在我接触到的勐库和易武的所有高端茶里,所有的高端茶香气(水含香或者水生香)都能清晰捕捉,但香气低沉未必不好,因为有些茶的香气是在转化中才逐渐显现出来的。

水生香比水含香好,水含香比水飘香好,这个毋庸置疑;

c.汤感和水路

汤感和水路与茶区的品种有很大关系,大叶种势大力沉,汤感厚实;中小叶种水路细腻;这个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d.最重要的点一:涩感

别听网上说有涩感不怕,能化开就好,有苦涩后期才有转化空间,老实讲,这与我遇到的正常工艺下的高端茶都相悖,我必须强调:

有涩感确实很正常,但好茶的涩感就是非常弱(或者出现的时间很晚),弱到你不去想它几乎就不能明显感受。

易武方向的例如曼松老寨挑采、薄荷塘二类古树、麻黑高杆等等,一泡茶喝下来,我几乎是感受不到涩的,即便有,也是非常模糊;而秋茶或者乔木的涩感就相对明显的多;

勐库茶有涩感非常正常,几乎所有的山头都有涩感,但古树茶的涩感出现的就是比中小树晚,可能中小树前三泡就能喝到涩感,但古树茶可能要到8~10泡以后才能明显感受;

所以我对于涩感的意见是:顶级的古树茶涩感都是微弱的;有涩感,其出现的时间也很晚,化开的很快;

e.最重要的点二:喉韵和气感

气感这玩意儿,我自己感受的也很少,很多时候,别人已经明显感受到了,我也只是微弱;加之本人易出汗,所以气感,不做分析,所以此处只分析喉韵。

所谓喉韵,就是喉咙处舒适的感觉:温热、清凉、回甘生津都算。

主要判断两个点:喉韵的深度和喉韵 出现的时间。

喉韵的深度主要是看韵味集中在哪里,是舌面、舌底、喉咙、还是整个食道;出现的时间,则主要是判断是否是一口入喉,还是几口入喉。

当然,喉韵越深越好,出现的时间越早越好;

2.工艺判断。

工艺的好坏对于一款茶的是否具备良好的后期转化有决定性因素。

这里分享三篇文章和两个点。

1.《80%的普洱茶问题都能在这篇找到答案!一定要看完的初制工艺》

2.《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名山古树茶都是新茶好喝,越存越薄?》

3.《常年跑茶山才知道的不传之秘,看叶底和茶汤到底在看什么?》

看完这三篇文章,应该对于山头茶的工艺和会出现的问题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了,对于大部分茶友在选茶时,已经够用了。

两个点:工艺瑕疵和工艺问题。瑕疵可以忍受;问题坚决抵制。

比如一泡茶里偶尔出现了个糊点红梗,这是瑕疵,手工茶不可能尽善尽美,可以忍受;但已经喝到糊味,对方依然告诉你这是烟香味,这就是问题!

三、这些约定俗成的行业术语还要骗你多久?

a.只有拥有苦底的茶,才具备良好的后期转化能力;

这个纯属扯淡。正如第二段中所描述:单一的滋味永远支撑不起高水平的品饮体验。我们总不会根据一盘菜咸不咸来判定其好不好吃;

台地茶也有非常苦的,那你说它有没有后期转化能力?

讨论古树茶的苦,个人认为一定要和甜对比起来说,单纯的苦,会让茶汤显得淡薄,茶汤会难以入口,比方“苦丁茶”;单纯的甜,会让茶汤显得甜腻,比如单喝糖水;

我们可以将“苦”和“甜”比作拔河比赛时绳子的两端,

当苦和甜的释放均衡时,就如同拔河的双方势均力敌,中间的绳子被拉的最紧,蕴含的力量也最强。这也就是我常说的苦甜协调,这样的茶汤饱满而立体,张力且劲道,比如老班章的古树茶个人感觉就是“苦甜协调”的代表,其茶汤就有明显的团感,喝起来很有张力;类似的老班章这种苦甜协调的名山还有勐库的大中山、下磨烈,昔归等;

当苦和甜的释放不均衡时,口感就会呈现出一边倒的局面,比如偏甜,或者偏苦;偏甜者如冰岛,偏苦者如老曼峨、小勐宋等;但大家一定要记住,无论是偏甜还是偏苦,都是苦和甜共同作用的结果,其茶汤的张力、层次感是有的,不过是苦或甜的释放过于强大所导致的,与单一的苦和单一的甜是有区别的。

所以,一定要区别开单一和丰富。

b.临沧茶的茶汤会越变越薄;

这个不想解释了,已经说过无数次。

c.树龄越大的茶后期转化会越好;

这个我不敢妄下定论。只能谈个人理解,一家之言。原料是内力,工艺是招式,当然最完美的当然是内力好,招式硬,只有内力和空有招式都成不了武林高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白茶苦涩味重的4个原因,但凡出现1个,这款茶就与好茶无缘了
玉苍之南:冰岛普洱茶的一村五寨,值得茶友来欣赏一番 !
南糯山:有茶有故事,真相总让人猝不及防丨2019说茶网春茶行记五
这10个知名普洱山头茶,为何如此令人着迷?
普洱品鉴精进之必修风味
【追梦·坝歪】仅次于冰岛老寨的二当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