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刮、拍痧健康法

刮、拍痧健康法      
           (一)

‘刮痧健康法’源远流长。
早在三千多年前,中华民族就在经络学说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一整套用‘弯曲食指’作为工具,用清水或唾液作为介质,按照经络走向和选择不同的穴位,使用‘刮痧健康法’对应各种病症,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在唐朝以前人们又改‘弯曲食指’而应用苧麻、头发等物质缠绕在食指上,或绞成团的方法来施行‘刮痧’…这种治疗疾病的方法一直沿用到了宋、元。
从明朝早期,‘刮痧健康法’又发展到用瓷匙、瓷碗、铜钱,条件好的传承者已经开始用‘玉板’作为工具来进行‘括痧’,以治疗中署等数百种疾病。例如清朝的慈禧太后就用玉棒、玉板作为健康美容的工具,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刮痧健康法’不但在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有极好的效果,而且在健康美容方面也能达到既安全、又经济且效果良好。所以深受大众的欢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台湾中医学教授吕季儒先生在总结古代‘刮痧健康法’的基础上,又把它更加具体化,系统化了…他不但改瓷匙、瓷碗、铜钱而运用‘牛角片’做刮痧工具,还改进了括痧‘介质’。并进一步把‘刮痧健康法’防治疾病范围扩展到四五百种之多。可以说,除传染病之外(有的人还正在对传染病的治疗进行摸索、尝试呢),凡是人类的疾病,用‘刮痧健康法’都有治愈或减轻、缓解各种疾病症状的可能…事实证明,用‘刮痧健康法’不但对‘骨质增生’、‘五十肩’或其它的腰膝酸痛等疾病有明显的疗效,而且对诸多社会上公认的‘不治之症’亦可能治愈或缓解。只是在具体疾病的防治过程中的治疗周期,要根据病证的深浅,经历时间的长短以及选择‘穴位’的合理性来决定。
‘刮痧健康法’是一种既经济又方便,既快捷又没有毒副作用并且疗效显著,特别对‘因经脉瘀阻而产生的疾病’有着显著效果的防治方法。
人之疾病,80%左右都是因‘气血’瘀阻而产生的。可以说,凡是中华文化所波及的国度或地区,对利用‘刮痧健康法’防治疾病以及进行健康、美容操作的传播和影响,都是极为深远的…
‘刮痧健康法’是以人体经络学说为基础,以人体气血循环理论和相关俞穴,经脉运化的配合运用,运用刮痧工具和介质,针对具体的经脉和穴位,按照一定的程序施以‘刮治’的方法,来达到预防、缓解或治疗某些疾病,以及健康、美容为目的的一种方法。

为什么把这种为达到预防、缓解或治疗某些疾病,以及健康、美容为目的的方法称为‘刮痧健康法’?
因为在施行这种保健和治疗方法的过程中,通过运用‘工具’和‘介质’,按一定程序和方法,在选定的经络走向的范围以及穴位,进行刮拭。并在刮拭的部位,会有代表‘瘀血’浮现于肌肤表层的斑点出现。人们把这种‘斑点’称其为‘痧’。所以人们把这种防治疾病和美容、保健的方法称为‘刮痧’,也称其为‘刮痧健康法’。

‘刮痧健康法’是通过对人体施以‘补’或‘泻’的方法来促进调整健康人,或者患者的‘气血’达到‘升、降、沉、浮’的目的,来促进体内各组织、系统的‘气血’运化‘协调、统一、平衡’,最后达到‘健康和美容’以及康复病体的目的。
‘刮痧健康法’不但可以治愈肌体浅表的孙脉、络脉因受风、寒、湿的侵袭而造成的肩背痛、颈椎痛、局部肌肉疼痛等伤害,而且可以治愈高血压、头痛、心绞痛、坐骨神经痛,甚至可以治疗糖尿病、癫痫等深度脉络瘀阻的疾病。刮痧疗法虽然起步早,真正系统化的推广还只是近十几二十年的事。

人类十之七八的疾病,都是因为肌体内部的经脉凝滞或者是组织间隙之间存在痰饮或瘀血,腑脏、组织才会因运化阻滞才导致疾病的产生。刮痧的基本任务就是‘打通’经脉、活血祛瘀、调理气血,逐渐减少,最后达到消除痰饮、瘀血对体内各组识、系统生命运化的阻滞,以恢复肌体正常而有序的运化,达到保健、美容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刮痧健康法’当前还只可以防治三、四百种疾病,这种方法若一旦普及于社会,关心和研究‘刮痧健康法’的人员多了,将来必然会开拓出一个‘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可喜局面。到了人类十之八九的疾病都可用刮痧来解除病痛的时候,才能说人类真正掌握了健康长寿的金锁匙。

刮痧健康法                               (二)

‘括痧健康法’既是以经脉学说为理论基础,以人体气血循环理论和相关俞穴,经脉运化范围的配合运用,运用刮痧工具和介质,针对具体的经脉和穴位,按照一定的程序施以‘刮治’的方法,来达到预防、缓解或治疗某些疾病,以及健康、美容为目的的一种方法。所以在介绍‘括痧健康法’之前必需要了解‘经络学说 ’的基本概念。
一.经 络 学 说 的 基 本 概念
‘经脉学说’是研究人体经脉系统与腑脏、器官、组织和系统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和与人体疾病的关系的一门科学。
经脉,是‘经’与‘脉’的全称。
‘经’,全称为经络。‘脉’,全称为脉络。
经络是全身之‘气’的通道。
‘气’,又分‘真气’、‘卫气’和‘营气’。但是,‘营气’的通道是‘脉’,是‘脉络’…
脉络(实称脉管,也叫血管)是‘营气’和‘血液’的通道。
脉络中的‘营气’和血液依靠经络中的正气,也叫‘真气’(元气)催动,才能循行于全身。脉络中的营气和血液又反哺‘真气’,使其能生存和进行正常而有序地运化。这就是中医理论讲的:‘气是血之帅,血是气之母’的最好解答。

经络与经络中的‘气’与脉络与脉络中的‘血液’,是对应存在而又相互依存,互为邦助和约制,逆向而行的。它们依照‘阳阴’关系互动地遍布全身。为人体输布‘正气’和‘养料’,沟通、感应、传输、濡养、协调人体内各腑脏、器官、组识、系统以及四肢百骸,以推动和滋养人体生命活动顺利而正常有序的运化…
人体内那里有‘脉管(血管)’,那里就存在‘经络’。‘血’在脉管中运化,‘气’就在脉管外的经络中循行。排列于经络循行通道沿线特定位置上的孔穴叫‘穴位’。它们都是人体腑脏、器官、系统、组织分别通往体表的‘窗户’…

经络的组织成员有:经经、别经、孙络、浮络以及诸俞穴。
脉络的组织成员有:主脉(主血管)、支脉(支血管)、细脉(分血管)、微脉(微血管)。
因‘经’与‘脉’是天生的‘连体组织’,无论有什么情况它们都是互动而相依,相互制约的。
经络属‘阳’为主动,脉络属‘阴’为被动,所以在经脉学中,以‘论经’为主,‘论脉’为辅。也就是说,经脉学说是以‘论气’为主,‘论血’为辅的。

‘经络’的组织系统有:十二经经、八奇经、十五别经、十二孙经和十二浮经。
十二孙经和十二浮经因处于身体肌肤的浅表,组织细微而分布全身,所以称之为‘络’,称为‘十二孙络’和‘十二浮络’。
十二经经分别是;
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
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小太阳小肠经。
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
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为什么十二经经又分为‘阴阳’?
这是因为脏与腑属于‘阴阳’关系。脏属‘阴’,腑属‘阳’。所以相对应连接的经络也相应的产生产生出阴阳关系…
而十二经‘经’都是分别主导各脏腑中的血液运化的。所以,它们都按照其所属的脏腑来命名…

十二经‘经’与大‘脉’相伴,是人体主脉络运化的主要动力来源。
八奇经是十二经经以外的,与任、督、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践脉、阴维脉、阳维脉八主脉相伴的经‘经’。它们在为八条主脉络提供主要动力来源的同时,还有相互‘连系’、‘沟通’、‘缓冲’、‘调节’、‘平衡’十二经‘经’生命运化的作用。
十五别经;实际上是‘十二经经’的分支、‘任督二经’的分支以及‘脾经’的分支,总共十五分支。十二经别、十二别经;都是十二经经别出的分支。
经络不但为各腑脏、组织、系统生命运化‘传导’动力,还邦助(我是说邦助…)它们把生命运化产生的废弃物‘回收’,集中输送到相关脏器进行异化处理之后,再排分体外。
十二孙络;由十二别经、经别分支于筋、肉、关节及四肢百骸之中。
十二浮络;是十二经经与体表连系的微小‘触须’。
十二孙络、十二浮络主要是‘卫气’的活动场所。

经络运行的路线和方向:(略)

注 1. 经络与脉络是互为阴阳的一虚一实的两回事。在其它中医教材、书籍、资料里都是含混其词的,没有明确区分开来,使人迷惑了很多年。例如‘奇经八脉’,奇经就是不在十二经经之列,但确属经络的主干道。八脉就是八条重要的主脉络—主干血管。
注2:黄帝内经‘调经论’载:气血以并,阴阳相倾,气乱于卫,血逆于经,血气离居,一实一虚。‘卫气逆行营顺转’,出自“明.杨继州著‘针灸大成’140页”。在临床、实踐中,也有很多事例足以证明经与脉的逆行规律。
注3:在经脉学中的‘寸’,并不是公称度量的寸。而是以本人手中指的第二节的长度为标准的度量标准(下同)。这个长度的核定,是因‘人’而异的度量标准。这正是中医在处理具体病案时,要因‘天’时,因‘地’域和因具体的‘人’来辩证对待的最现实,最具体的事例之一…

刮痧健康法

                           (三)


‘括痧健康法’既是以经脉学说为理论基础,以人体气血循环理论和相关俞穴,经脉运化范围的配合运用。因此,学习‘括痧健康法’就必需掌握各俞穴的具体位置以及各俞穴分相关脏腑、组织、系统的关系和对患者所患疾病能够起的作用…
为此,特把人体各有关俞穴的具体位置的考证方法以及能够防治、影响各种疾病的范围介绍於下。这些参考资料虽属施行针灸而编制的,用在‘括痧健康法’上亦是适合的。因‘针灸’防治法是在‘点’或小面积上施行,而‘括痧健康法’的施行范围更大,施行的区域是围绕着俞穴的走向形成的‘线’或‘片’…所以,在具体的健康、美容和防治疾病的过程中,对具体选用‘俞穴’配合及要素要靠自己的智慧和机缘了…在恰当的‘主穴’及其配合穴位和经脉范围内进行操作,必将起着可喜的效果!
下面介绍的资料是以‘经脉学说’理论为依据,又在前人的经验总结为基础而编制的。其中最重要的参考依据是扬继洲的著作,它也是我们施行‘括痧健康法’极为重要的参考资料。当然,我更希望后来人更正或者挖掘发展更合理想,更具有实用价值的俞穴及其配合效果来昌大‘括痧健康法’…

请注意:以下所标的‘寸’,不是公称的度量寸,而是以当事者中手指第二节的长度为计算标准。或者以中指底节的宽度为标准亦可。在针灸及刮痧操作中,都是以这个标准运用的…

一. 手太阴肺经(共十一穴,左右对称共二十二穴位)

1.中府穴:云门之下一寸六分,乳上三肋间。
主治:腹胀,四肢浮肿,饮食不下,呕啘,咳逆上气,肺系急,肺寒热,咳唾浊涕,气喘胸满,肩背痛,风汗出,皮痛面肿,少气不卧,瘿瘤等疾病。
2.云门穴:巨骨下,侠气户旁二寸陷中,举起臂可以取准穴位。
主治:咳逆、喘,胸胁闷而气短,胸中烦满,胸腹背痛,喉痹,肩痛,瘿气。
3.天府穴:腋下三寸肘腕上五寸。
主治:口鼻衄血,中风邪,喘息,寒热疟,目眩,瘿气。
4.侠白穴:在上膊骨内侧,天府下去肘五寸。
主治:心痛,气短,干呕,瘿气。
5.尺泽穴:肘中约纹上屈肘横纹,肺实泻之。
主治:肩臂痛,手臂不举,腰脊强痛,四肢暴肿,心痛臂寒,心烦闷,寒热风癌,口干,上气呕吐,喉痹,咳嗽唾浊,气短,少气,喘满,肺膨胀,小儿慢惊风。
6.孔最穴:去腕上七寸侧取。
主治:热病汗不出,咳逆,肘臂厥痛屈伸难,手不及头,指不握,吐血,失音,咽肿,头痛。
7.列缺穴:去腕上1.5寸,以两手交义食指尖处两筋骨中。
主治:手腕无力,半身不遂,口面喎斜,口禁不开,咳嗽,呕沫,健忘,肩痹,面目四肢肿,胸背寒懔,小便热,阴茎痛,溺血精出。
8.经渠穴:寸口动脉陷中。
主治:喉痹,心痛呕吐,咳逆上气,胸满膨,胸背拘急,热病汗不出,暴痹喘促。
9.太渊穴:掌后内侧横纹头。
主治:胸痹逆气,心痛,咳喘,咳、呕血,肺膨胀,肩廉痛,肩臂寒痛,目生白翳,眼赤痛,咽干,溺色变,乍寒乍热。
10.鱼际穴:大母指本节后内侧白肉际陷中。
主治:溺血呕血,心痹悲恐,痹走胸背,目眩,喉干,咳嗽,腹痛,心烦,恶风寒,虚热,伤寒汗不出,乳痈。
11.少商穴:大指内侧甲角。
主治:颌肿喉闭,心下满,汗出而寒,咳逆,腹满,唾沫,唇干,手挛指痛,小儿乳鹅。
二.手阳明大肠经(共二十穴,左右对称共四十穴位)
12.商阳穴:手大指次指内侧,去甲角。
主治:胸中气满,咳喘肢肿,热汗不出,耳鸣聋,目青盲,口干颌肿,齿痛,恶寒,肩背急引缺盆中痛。
13.二间穴:食指本节前内侧陷中。
主治:喉痹,颌肿,振寒,多惊,齿痛,目黄,口干喎,衄血,肩背痛。
14.三间穴:食指本节后内侧陷中。
主治:喉中如梗,下齿龋痛,唇焦口干,目眦急痛,喜惊多唾,身寒如冰,气喘,吐舌,戾颈,喉痹。
15.合谷穴:手大、次指歧滑间陷中。
主治:伤寒大渴,发热恶寒,头痛脊强,热汗不出,偏正头痛,腰脊闪痛,瘖不能言,唇吻不收,口噤不开,目视不明,目生白翳,鼻衄,偏风,风疹,痂疥,面肿,喉痹,耳聋,无汗,下齿龋,寒热疟,小儿乳鹅。注:  可堕胎,孕妇慎用。
16.阳溪穴:腕中上侧两筋间陷中。
主治:热病烦心,目赤有翳,厥逆头痛,寒热疟疾,寒嗽呕沫,肘臂不举,胸满,喉痹,耳鸣,耳聋,痂疥。                                                  17.偏历穴:腕中后三寸。
主治:腕肘膊酸,癫疾多立,风汗不出,鼻衄,齿痛,咽干,喉痹,耳鸣,利小便,泻:实病龋聋,补:齿寒膈痹。
18.温溜穴:腕后大士5寸,小士6寸。
主治:寒热头痛,肠鸣腹痛,伤寒逆哕,四肢肿胀,吐舌口痛,膈中气闭,吐涎沫,喉痹。
19.下廉穴:辅骨下,去上廉1寸。
主治:风湿痹痛,小腹满胀,腹胁满痛,冷痹不遂,面无颜色,便血,小便黄,食不化,狂言,狂走,痃癖,脐痛,劳瘵,飱泄。
20.上廉穴:三里下一寸。
主治:小便黄赤,手足不仁,脑风头痛,半身不遂,大肠气,骨髓冷,胸痛,肠鸣,喘息。
21.手三里穴:曲池下2寸。
主治:霍乱遗矢,手臂不仁,肘挛不伸,手足不随,中风口噼,失音,齿痛,瘰疬,颌肿。
22.曲池穴:肘外辅骨,屈肘横纹头陷中。
主治:手臂红肿,臂膊疼痛,肘细无力,皮肤干燥,半身不遂,喉痹不言,胸中烦满,皮脱作疮,痛痒如齿,痂疥,肘痛,踝风,风痹。
23.肘髎穴:肘大骨外廉陷中。
主治:风劳嗜卧,肘节风痹,臂痛不举,麻木不仁。
24.五里穴:肘上3寸,行向里大脉中央。
主治:吐血咳嗽,心下胀满,四肢不仁,肘臂痛,身黄,嗜睡,惊恐,瘰疬,痎疟。
25.肩臑穴:肘上7寸,肩髃下1寸,举臂取。
主治:颈项拘急,臂痛不举,瘰疬。
26.肩髃穴:膊骨头扁端上,两骨间陷者宛宛中,举臂取之。
主治:手足不随,半身不遂,头不囬顾,手不上头,肩臂酸痛,风热痈疹,颜色焦枯,劳气泄精,偏风,风瘓,风痿,肢热,瘿气。
27.巨骨穴:肩尖端上行,两叉骨间陷中。
主治:破血吐血,胸中瘀血,肩臂不利,臂膊痛。
28.天鼎穴:颈缺盆穴上,直扶穴后1寸。
主治:暴瘖,气哽,喉痹,嗌肿,喉鸣,饮食不下。
29.扶突穴:气舍上1.5寸,颈当曲颊下1寸,人迎后1.5寸,仰取。
主治:咳嗽多痰,咽引喘息,暴瘖气哽,喉中水鸣,上气。
30.禾髎穴:鼻孔下,挟水沟旁0.5寸。
主治:口不可开,鼻疮息肉,鼻衄,鼻塞。
31.迎香穴:禾髎上1寸鼻下孔旁0.5寸。
主治:偏风口喎,面痒浮肿,鼻塞,息肉,鼻衄,骨疮,多涕,喘息,唇肿痛
刮痧健康法

                           (三)


‘括痧健康法’既是以经脉学说为理论基础,以人体气血循环理论和相关俞穴,经脉运化范围的配合运用。因此,学习‘括痧健康法’就必需掌握各俞穴的具体位置以及各俞穴分相关脏腑、组织、系统的关系和对患者所患疾病能够起的作用…
为此,特把人体各有关俞穴的具体位置的考证方法以及能够防治、影响各种疾病的范围介绍於下。这些参考资料虽属施行针灸而编制的,用在‘括痧健康法’上亦是适合的。因‘针灸’防治法是在‘点’或小面积上施行,而‘括痧健康法’的施行范围更大,施行的区域是围绕着俞穴的走向形成的‘线’或‘片’…所以,在具体的健康、美容和防治疾病的过程中,对具体选用‘俞穴’配合及要素要靠自己的智慧和机缘了…在恰当的‘主穴’及其配合穴位和经脉范围内进行操作,必将起着可喜的效果!
下面介绍的资料是以‘经脉学说’理论为依据,又在前人的经验总结为基础而编制的。其中最重要的参考依据是扬继洲的著作,它也是我们施行‘括痧健康法’极为重要的参考资料。当然,我更希望后来人更正或者挖掘发展更合理想,更具有实用价值的俞穴及其配合效果来昌大‘括痧健康法’…

请注意:以下所标的‘寸’,不是公称的度量寸,而是以当事者中手指第二节的长度为计算标准。或者以中指底节的宽度为标准亦可。在针灸及刮痧操作中,都是以这个标准运用的…

一. 手太阴肺经(共十一穴,左右对称共二十二穴位)

1.中府穴:云门之下一寸六分,乳上三肋间。
主治:腹胀,四肢浮肿,饮食不下,呕啘,咳逆上气,肺系急,肺寒热,咳唾浊涕,气喘胸满,肩背痛,风汗出,皮痛面肿,少气不卧,瘿瘤等疾病。
2.云门穴:巨骨下,侠气户旁二寸陷中,举起臂可以取准穴位。
主治:咳逆、喘,胸胁闷而气短,胸中烦满,胸腹背痛,喉痹,肩痛,瘿气。
3.天府穴:腋下三寸肘腕上五寸。
主治:口鼻衄血,中风邪,喘息,寒热疟,目眩,瘿气。
4.侠白穴:在上膊骨内侧,天府下去肘五寸。
主治:心痛,气短,干呕,瘿气。
5.尺泽穴:肘中约纹上屈肘横纹,肺实泻之。
主治:肩臂痛,手臂不举,腰脊强痛,四肢暴肿,心痛臂寒,心烦闷,寒热风癌,口干,上气呕吐,喉痹,咳嗽唾浊,气短,少气,喘满,肺膨胀,小儿慢惊风。
6.孔最穴:去腕上七寸侧取。
主治:热病汗不出,咳逆,肘臂厥痛屈伸难,手不及头,指不握,吐血,失音,咽肿,头痛。
7.列缺穴:去腕上1.5寸,以两手交义食指尖处两筋骨中。
主治:手腕无力,半身不遂,口面喎斜,口禁不开,咳嗽,呕沫,健忘,肩痹,面目四肢肿,胸背寒懔,小便热,阴茎痛,溺血精出。
8.经渠穴:寸口动脉陷中。
主治:喉痹,心痛呕吐,咳逆上气,胸满膨,胸背拘急,热病汗不出,暴痹喘促。
9.太渊穴:掌后内侧横纹头。
主治:胸痹逆气,心痛,咳喘,咳、呕血,肺膨胀,肩廉痛,肩臂寒痛,目生白翳,眼赤痛,咽干,溺色变,乍寒乍热。
10.鱼际穴:大母指本节后内侧白肉际陷中。
主治:溺血呕血,心痹悲恐,痹走胸背,目眩,喉干,咳嗽,腹痛,心烦,恶风寒,虚热,伤寒汗不出,乳痈。
11.少商穴:大指内侧甲角。
主治:颌肿喉闭,心下满,汗出而寒,咳逆,腹满,唾沫,唇干,手挛指痛,小儿乳鹅。
二.手阳明大肠经(共二十穴,左右对称共四十穴位)
12.商阳穴:手大指次指内侧,去甲角。
主治:胸中气满,咳喘肢肿,热汗不出,耳鸣聋,目青盲,口干颌肿,齿痛,恶寒,肩背急引缺盆中痛。
13.二间穴:食指本节前内侧陷中。
主治:喉痹,颌肿,振寒,多惊,齿痛,目黄,口干喎,衄血,肩背痛。
14.三间穴:食指本节后内侧陷中。
主治:喉中如梗,下齿龋痛,唇焦口干,目眦急痛,喜惊多唾,身寒如冰,气喘,吐舌,戾颈,喉痹。
15.合谷穴:手大、次指歧滑间陷中。
主治:伤寒大渴,发热恶寒,头痛脊强,热汗不出,偏正头痛,腰脊闪痛,瘖不能言,唇吻不收,口噤不开,目视不明,目生白翳,鼻衄,偏风,风疹,痂疥,面肿,喉痹,耳聋,无汗,下齿龋,寒热疟,小儿乳鹅。注:  可堕胎,孕妇慎用。
16.阳溪穴:腕中上侧两筋间陷中。
主治:热病烦心,目赤有翳,厥逆头痛,寒热疟疾,寒嗽呕沫,肘臂不举,胸满,喉痹,耳鸣,耳聋,痂疥。                                                  17.偏历穴:腕中后三寸。
主治:腕肘膊酸,癫疾多立,风汗不出,鼻衄,齿痛,咽干,喉痹,耳鸣,利小便,泻:实病龋聋,补:齿寒膈痹。
18.温溜穴:腕后大士5寸,小士6寸。
主治:寒热头痛,肠鸣腹痛,伤寒逆哕,四肢肿胀,吐舌口痛,膈中气闭,吐涎沫,喉痹。
19.下廉穴:辅骨下,去上廉1寸。
主治:风湿痹痛,小腹满胀,腹胁满痛,冷痹不遂,面无颜色,便血,小便黄,食不化,狂言,狂走,痃癖,脐痛,劳瘵,飱泄。
20.上廉穴:三里下一寸。
主治:小便黄赤,手足不仁,脑风头痛,半身不遂,大肠气,骨髓冷,胸痛,肠鸣,喘息。
21.手三里穴:曲池下2寸。
主治:霍乱遗矢,手臂不仁,肘挛不伸,手足不随,中风口噼,失音,齿痛,瘰疬,颌肿。
22.曲池穴:肘外辅骨,屈肘横纹头陷中。
主治:手臂红肿,臂膊疼痛,肘细无力,皮肤干燥,半身不遂,喉痹不言,胸中烦满,皮脱作疮,痛痒如齿,痂疥,肘痛,踝风,风痹。
23.肘髎穴:肘大骨外廉陷中。
主治:风劳嗜卧,肘节风痹,臂痛不举,麻木不仁。
24.五里穴:肘上3寸,行向里大脉中央。
主治:吐血咳嗽,心下胀满,四肢不仁,肘臂痛,身黄,嗜睡,惊恐,瘰疬,痎疟。
25.肩臑穴:肘上7寸,肩髃下1寸,举臂取。
主治:颈项拘急,臂痛不举,瘰疬。
26.肩髃穴:膊骨头扁端上,两骨间陷者宛宛中,举臂取之。
主治:手足不随,半身不遂,头不囬顾,手不上头,肩臂酸痛,风热痈疹,颜色焦枯,劳气泄精,偏风,风瘓,风痿,肢热,瘿气。
27.巨骨穴:肩尖端上行,两叉骨间陷中。
主治:破血吐血,胸中瘀血,肩臂不利,臂膊痛。
28.天鼎穴:颈缺盆穴上,直扶穴后1寸。
主治:暴瘖,气哽,喉痹,嗌肿,喉鸣,饮食不下。
29.扶突穴:气舍上1.5寸,颈当曲颊下1寸,人迎后1.5寸,仰取。
主治:咳嗽多痰,咽引喘息,暴瘖气哽,喉中水鸣,上气。
30.禾髎穴:鼻孔下,挟水沟旁0.5寸。
主治:口不可开,鼻疮息肉,鼻衄,鼻塞。
31.迎香穴:禾髎上1寸鼻下孔旁0.5寸。
主治:偏风口喎,面痒浮肿,鼻塞,息肉,鼻衄,骨疮,多涕,喘息,唇肿痛

 一般来说,平时主要拍双肘关节内侧和膝盖或大腿内侧即可。另一个原则是哪里有病灶就拍哪里。但讲究全面治疗和保健之人可以全身上下从头到脚都拍一遍。

1,拍打手法:
、用实心掌展拍。拍打时感觉疼说明拍对了。
、手掌每次拍打皮肤时可加上从手掌向体内注入清气之意念,手掌离开皮肤时,可加上手掌抓出浊气的意念和动作。
、大面积拍打时整个手掌、手指部分全部用上,比如拍打膝盖正面。如被拍打部位面积不大,如拍打膝盖反面的腘窝,可以手指部分为主拍,拍时腕关节可灵活抖动。
、拍打力度越大越好,越痛越好,只要能忍受;开始拍时稍痛,随后痛感会降低,几分钟过后即无痛感。
、拍打时若口中念佛、念经或念祛病消灾咒,则效果更佳;念的内容由个人喜好自定。

2,拍打顺序(一般是从上往下拍打,但以拍打双肘内侧和双膝内侧为重点):
、先拍头顶,次拍头两侧,再拍后头,后颈部;
、拍双肩,可左手拍右肩,右手拍左肩;肩的前部、外部、上部、后部都拍到;
、拍两侧胳肢窝及两胁内侧,心脏病、肺病、乳腺疾病患者尤其要多拍此处;
、拍双肘关节内侧,其范围应包括内侧全部经络,从内侧下沿心经到外侧边缘的肺经、大肠经,以及正中间的心包经;
、拍打双膝,双手先拍双膝正面,可用整个手掌包住膝盖拍,其次拍膝内侧、外侧及膝后的腘窝;

此程序完成后,可根据本人病情随意拍打全身任何部位,哪里有病灶就拍哪里,浑身无处不是穴。比如各类痛症可拍打病灶处,痒症患者除拍打患处,还可拍血海、风市、曲池等穴位;各类妇科病(如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痛经等)、男科病(如前列腺类疾病、阳痿、早泄等)、肾虚、更年期综合征、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肾病、肝病患者,可沿大腿内侧一直拍到大腿根部,并可重点拍打大腿根,再拍小腹、腰腹部。减肥者可拍打腰腹等肥处,有奇效,如果配合拉筋疗效更佳。
     
3
,拍打时间和频率:

一天的任何时候都可以拍打。
、身体健康者,单纯保健,每次可拍打头、肩、胳肢窝、肘、膝等处1-5分钟,每天1-2次,多次不限;
、亚健康者,某些部位功能不佳,除拍打以上保健部位外,可在病灶处加长拍打时间,一般每处拍5-30分钟,每天1-2次;
、自感不适,或有明显病灶者,除拍打保健部位外,可重点拍打病灶处半小时以上,比如膝盖痛、肩周炎、颈椎病、头痛、失眠患者,可重点拍双膝、双肘,拍打次数不限,但每天起码1次;
、大病患者,如肩不能举、腿不能走,或被医院诊断为牛皮癣、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癌症等患者,建议从头到脚拍,拍双肘、双膝及其相应病灶部位可拍打一小时以上,每天1-3次,待病情缓解后再酌情减少拍打时间;
、通常拍打几次后再拍打不易出痧,但这时仍应定期拍打,权当吃药打针或服用营养品。因为无论出痧与否,只要拍打就会疏通经络,起保健、治疗功效。
、拍打时间和频率如同拉筋,没有绝对标准,因人而异,这正是中医的美妙之处。无论有病没病,出痧与否,都可每天拍打。一次拍打不能完成也可分几次拍打。拍打不同于吃药,没副作用。如果患者出现严重疲劳反应,可休息几天后接着拍。

4,拍打与刮痧、拔罐的区别
 拍打和刮痧、拔罐一样,都有疏通经络之功效,但也有区别,主要表现在:
、拍打是人主动治疗,调动了人心的力量。这是人心对身体的关爱。心主神明,位同君主,疗效自然神奇,这与被动接受拔罐和刮痧的疗效不可相提并论。
、拍痧时手发胀,拍打的手与被拍打的部位互相作用,不仅刺激了被拍处,更刺激了手上的全息穴位和两手上的各六条经络,更可令手足十二条经络交互刺激,在体内形成了一种气场的内循环,而刮痧、拔罐都无此互动特效。
、拍痧的穿透力更强,其作用力垂直向内,随拍打层层深入体内,可调出更深层部位的邪气,所以被道家称为调伤;而刮痧的大部分用力是横向的,作用面较浅;拔罐力量虽然垂直,但处于静态,不像拍打处于动态发掘,层层深入。

5,补充说明:
、不管拍哪里,在刚开始拍的几分钟,都会出现红色、青瘀、紫红色斑点或紫黑色包块等。拍出后,请应继续拍至少10分钟—1小时左右,把拍出的淤块再拍散化瘀(也就是让淤、紫、黑色变回红色)才可停手。一般2-4天内就可以恢复。如果拍几分钟出淤块后就停止,恢复的时间则稍长一点,要大概5-8天。
、患者应尽量自己拍打,因为手上全是穴位,心经和心包经都经手上。一拍打就可形成一个循环的经络,气血行走更畅通。平时坐看电视时是最好的拍打时间。
、拉筋、拍打的痛、麻、酸、胀,究竟是福是祸?

对于各类患者,或曰筋缩、筋硬之人,拉筋的首要反应是痛、麻、酸、胀、痒、犯困,这与针灸、点穴、练气功的反应基本相同。不明白的人往往大惊小怪,害怕继续拉筋,以为会拉坏身体。其实这是自然疗法治疗过程中产生的自然现象,这种反应其实是好事,它告诉人们被堵的经络正在被打通。除了上述反应外,有些拉筋、拍打的人身体还会出现红斑、红疹、水泡以及头晕、头痛、嗳气、恶心等各种不适症状,也可能有吐浓痰、流鼻涕、打嗝、放屁、拉很臭的屎和很骚的尿等各种强烈反应,其实这些都是排毒反应,不仅不必紧张,反而应该庆幸、庆贺才对。面对上述症状,我们应该乘胜追击,继续拉筋、拍打,身体经过内在的清洗排毒后会逐渐恢复正常,越来越健康,甚至会脱胎换骨。
需要强调的是,即使病治好后还应继续拉筋拍打,并将此养成终身保持的习惯,替代吃药打针。只是拉筋拍打的时间和强度减低,由治病变为保健养生。有人问为何要每天拉筋拍打,其实这和每天吃饭有何两样?难道您那么喜欢每天吃药、打针吗?
  
还有人担心会这么拉会拉伤筋和肉。其实拉筋是一项自然合理的动作,痛、麻、酸、胀等反应都说明气血不通。拉筋其实比牵引安全得多,因为拉筋是人自己拉自己的筋,用力和时间都可调控,而且自己拉有个极限,即绝不会把筋和肉拉出自己的身体。但牵引却容易拉出事故,因为是外力在拉,非患者自己掌控。
各类问题中,大家反映最多的是怕疼。对此的回答是:疼痛的轻重说明你病情的轻重,正因为疼,所以要拉筋、拍打;因为很疼,所以得狠拉、狠拍!但拉筋、拍打自我疗法的疼痛一定是在自己能忍受的范围内,拉筋和拍打强度和时间都可灵活掌握。初学者、病重者、老人在开始不必用力拉得太狠,也不必一次拉筋到位,最好循序渐进,逐渐延长拉筋时间,逐渐加大力度.只要长期坚持,最后的结果只会是越来越舒服、健康。
、禁忌证
各种表现湿烂的皮肤病、疮疖、痈疽、骨折未愈合、骨结核等病变部位均不宜拍打;高热、急性传染病、癫痫、严重心脏病、肝脾肿大、内脏肿瘤等慎用此法;妇女月经期及妊娠期、血小板缺少等各种出血倾向的疾病禁用此法;肾区禁用本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刮痧有什么好处?
阳后水泥封鼻、头痛,试试这几个徒手就能做的小方法
针灸学
经络按摩养生春天刮肝经,无病一身轻!
【经络按摩养生】春天刮肝经,无病一身轻!
陈玉琴循经指压疗法(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