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面对学生的不良表现,教师要控制情绪,拒绝语言暴力和肢体冲突

教师,尤其中小学教师,是个很特殊的群体,他们每天都要与一群人打交道,而这群人又都是正在成长中的孩子。他们的认知能力、自我约束能力都很有限,他们又是在溺爱的环境中长大的。出生以来,他们衣食无忧,备受父母、祖父母的关爱呵护。从小到大,受到的表扬多,批评少,得到的奖励多,惩罚基本没有。

在集体生活中,学生们依然保持在家庭中唯我独尊的心理和行为,这势必与大班教学的统一要求相冲突。任课教师要求所有学生遵守相同的教育规则,要求在固定时间内都整齐划一地听讲、做作业;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才可以讨论问题,提出疑问。课堂中在老师允许的范围内才可以出入座位、处理一些个人问题。这种情况下,师生矛盾随时有可能爆发。课堂教学需要的“静”,与学生天性的“动”;老师要求学生勤奋刻苦与人性中天生的喜好安逸;老师的高标准与学生智力心智上的不平衡等等,都有着难以调和的中间地带。一旦二者关系处理不当,教学质量受影响,师生关系紧张,搞不好还会引发一系列出乎意料的后续问题。

因此,作为中小学阶段的一线教师,在教书育人的问题上,需要具备的品质绝不仅仅是弄懂、讲透知识点,它要求教师同时具备管理、沟通、观察、随机应变等多种能力。而且,在目前教育背景下,面对思绪活跃又不是十分听话的孩子,教师管控情绪的能力显得更为重要。

教师善于控制情绪,首先要拒绝语言暴力。

有的学生上课捣乱,屡教不改;有的学生做事拖拉,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专爱与教师对抗,不服管教。面对油盐不进的学生,老师有时真的很头疼。说一遍不听,说两遍还那样,说三遍与老师对着干。怎么办?说着说着可能情绪就上来了,一些不太中听的话就冒了出来:

“你还能不能有点记性,刚刚说完你又忘了?”

“像你这样不听劝的学生,还想有什么出息?”

“早点回家帮你妈挣钱去得了,你这种学习态度念多少年书都白费。”

这些看似出发点很好的话,很容易让学生产生自卑感和反感,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在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属于语言暴力范畴。这里举的是一些发生频率较高的轻微的语言暴力。更有甚者,有的老师直接贬损学生的人格、品质和智力水平,让学生听起来很有无地自容的感觉。

教师善于控制情绪,要绝对避免肢体冲突。

不可否认,有一些学生从内心里对老师毫无敬畏之心,对老师的批评教育充满不屑、反感甚至敌意。这些学生一般针对的对象是科任老师,对班主任一般不敢。科任老师上课时,这类学生有时会有针对性地搞一些小动作、大动作。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又不得不去管理他们。一个要管,一个不服,课堂冲突势必爆发。唇枪舌剑之后,老师一激动,可能要“请”这个同学站起来说话,而学生就是不动。老师(大多是男老师)为了面子,可能会去学生身边“帮助”这个学生站起来,于是,肢体冲突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不许碰我”,学生挥动胳膊,把老师挡在一边。

“我让你站起来说话。”边说边拉学生的胳膊。

“你敢打我?”学生又一抡胳膊。

“我怎么打你了,打你怎么了?”老师气愤地使劲去拉学生。

于是,一堂好好的课,就这样被占去了一大半时间。

科任老师气得够呛,最后把学生送到班主任那里,学生肯给班主任面子的,问题能容易解决,不给面子的,班主任一气之下,也有可能打一巴掌或者踢一脚。然后,就有家长上告到教育局了。这时的老师,要多被动就有多被动。

所以,为了避免被动,老师们,还是在问题处于萌芽状态就及时化解为好。

教师善于控制情绪,是对自我的尊重,也是教育智慧的体现

每一名教师,都应该是懂得教育学心理学的人。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心智发育并不完全,有些行为习惯并未完全养成。课堂教学中学生有说话捣乱行为很多是由于自控能力较差造成的。所以,对这个阶段的学生要以引导为主,不可动动辄大发脾气,尤其不可因其年龄偏小,各方面处于弱势而对其打骂。

初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叛逆期,对家长都多有对抗行为,对老师在语言、行为上更是难免会有不尊重之处。现在不是师道尊严的时代,教师在课堂内外都不可能唯我独尊,正确对待学生的不当言行,多从教育学心理学角度去解读。对于明显挑衅、不尊重的现象,在课堂上也要尽量避免“迎战”,尽可能把问题拿到课后去解决。课后谈心、私下交流,更容易接近师生距离。在近距离的接触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但能改变固执学生的心态,而且还有可能使这类学生成为朋友。化“敌”为友,何乐而不为?

及时发现问题,恰当解决问题,避免事态扩大和发展,考验教师的魅力和智慧。

做智慧教师,讲究方法,控制情绪,良好沟通,是广大教师今后必须选择的工作方式。

学生是教师的服务对象,地位没有高低贵贱;教师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关系上平等和睦很重要。摆正了位置,彼此安好。

一句话,教师这个活儿很累、越来越不好干了。当上了教师,就意味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要温柔心细,遇事冷静。要尊重学生,保护自己。控制情绪,拒绝语言暴力和肢体冲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孤立、排挤——孩子成长中不可忽视的伤害
孩子被欺负 家长应该怎么“掺和”
师生关系频频爆出不和谐“音符” 冲突如何根除?
国内校园暴力死穴揭秘
【教师来稿】学生打老师怎么办?
如何才能避免这样的“家长暴力冲突”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