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子线的那些事儿,能解决垂钓中50%的烦恼

子线虽然是整个钓组中最细小的一环,却有对作钓过程中产生着较为重要的影响。如果子线上出了麻烦,对上鱼是有直接影响的。今天咱们就来盘点一下日常作钓中,子线的常见疑惑。

 

子线总是缠绕怎么破?

作钓中时常能遇到子线缠绕,导致子线缠绕的常见原因有以下这些:

1. 铅皮修剪不得当:通常有的钓友在修剪铅皮的时候很随意的一剪刀下去,也不管剪的是不是直线。或者为减小水的阻力,提高灵敏度,把铅皮的两边修剪成半圆。

其实这样做并不起什么作用反而会使子线缠绕。因为当修剪的铅皮剪不成直线的时候,线组受水的阻力会以螺旋形式上升,虽然8字环有一定的缓解功能,但是常常跟不上转速,所以子线很容易缠绕在一起。建议在修剪铅皮的时候要尽量剪直线,裹铅皮的时候要尽量规整。

 

2. 抬竿手法不对:钩挂上饵以后应该有个回荡的动作,让铅坠和饵团落水的时候做到:饵在前,坠在后,这样可以避免铅坠下沉中和子线搅在一起。另外,抬竿刺鱼的时候不要用力过猛,无倒刺的小钩轻轻抖腕就可以刺进去了,若抬竿听见线响了,一般说明抬竿有点用力过猛了。

 

子线的长短优缺点:

子线的长度,可根据鱼体大小来做出相应的选择,比如作钓个体偏小的鲫鱼,子线长度宜选择在25—36cm之间,而作钓个体较大的鲤鱼,常用的子线长度则在50—80cm之间。(以上长度是子线对折后长度)

短子线的优点是:到达钓层快,灵敏度高,弯曲程度小,有效避开了上层鱼捣乱;缺点是其抗拉力相对长子线要小,而且反映到浮标上的虚假信号多。

 

长子线的优点是:增加了鱼饵的摆幅,摆动的时间相对较长,诱鱼效果优于短子线,中鱼率也较高;缺点是子线弯曲程度大,鱼吃口不明显。

 

钩距大小对于作钓的影响:

钩距大小与子线的长短相关,钓底时,若钩距过大,则下钩易处于松弛状态,不利于子线传导鱼吃食的信号; 若钩距减小,则下钩处于较为紧绷的状态,传导信号相对灵敏。

 

一般而言,子线越长,钩距可相应加大,子线越短,则钩距应相对缩小。如40cm的子线,钩距可定在1.5—2cm之间,而80cm的子线,建议钩距定在2—2.5cm之间较为合适。

 

另外还要根据目标鱼的体型调整钩距,鱼小钩距小,鱼大钩距大,钓大鱼时拉大钩距。

子线与灵钝的关系:

通常说子线传导漂讯越快,即越灵,若子线状态处于两根全部紧绷,因此鱼儿一旦咬钩,便可立即体现在浮漂漂讯之上。

 

相反,子线状态越松弛,传导信号的速度便越慢,即越钝。一般而言,在子线状态处于双钩躺底时,状态最松弛,视为最钝;而双钩悬浮时,子线状态最紧绷,视为最灵。在一般钓底时,老手们经常选择使子线处于上钩轻触底,下钩躺底这样的状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解密钓鱼子线及钩距,这个长度最合适,钓鱼人必修课
无钩调标法完善最终版
学钓鱼很简单,图文直播轻松学会台钓线组绑法
详解子线及钩距,作钓最佳长度快收藏!
子线50cm是不是太长了(子线最佳尺寸表)
浅谈台钓的半水调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