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二十四节气养生要旨(立秋)

  • 立秋节气浅释

立秋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的第13个,也是八大节气之一。每年8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立秋的“立”是开始的意思,“秋”是指庄稼成熟的时期。立秋表示暑去凉来,秋天开始之意。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不仅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也表示草木开始结果孕子,秋收的季节到了。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据记载,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正所谓“一叶知秋”!

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凉风至: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白露降: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寒蝉鸣: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一候为5天,立秋15天,逐渐变凉。立秋节气预示着炎热的夏季即将过去,秋天就要来临。当立秋到来时,我国很多地方仍然处在炎热的夏季之中。

  • 立秋气候特点

立秋节气以后,天气由热转凉,根据气候平均温度划分季节的标准,必须是连续5天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是秋天。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虽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有差别,南北方地区气候有明显差异,有些地方到9月份才真正进入秋季,但气温的日较差逐渐明显,往往是白天很热,而夜晚却比较凉爽。但由于每年大热三伏天的末伏还在立秋后第3日,所以立秋后天气仍会出现高温天气。

从气候特点看,立秋由于盛夏余热未消,秋阳肆虐,特别是在立秋前后,很多地区仍处于炎热之中,故素有“秋老虎”之称`。气象资料表明,这种炎热的气候,往往要延续到九月的中下旬,天气才真正能凉爽起来。

  • 立秋养生要旨

立秋是进入秋季的初始,《管子》中记载:“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在秋季养生中,《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此乃古人对四时调摄之宗旨,告诫人们,顺应四时养生要知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要想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就要顺应之,遵循之。整个自然界的变化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立秋的气候是由热转凉的交接节气,也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

因此秋季养生,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皆以养收为原则,秋内应于肺,肺在志为悲(忧),悲忧易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生悲忧之情绪,所以在进行自我调养时切不可背离自然规律,循其古人之纲要“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1、精神调养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秋三月……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所以立秋节气,精神调养上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2、起居调养

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气爽之时,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立秋乃初秋之季,暑热未尽,虽有凉风时至,但天气变化无常,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因而着衣不宜太多,“春捂秋冻”,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易受凉感冒。


3、饮食调养

《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可见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进食酸味果蔬。秋时肺金当令,肺金太旺则乘肝木,故《金匮要略》又有“秋不食肺”之说。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更有主张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阴润燥者。总之,秋季时节,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顺应秋冬养阴,有利于阳气的收藏!

4、运动调养

秋季时节因人体阴精阳气正处在收敛内养阶段,故运动也应顺应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干扰阳气的内藏,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

在运动时,不可穿着单衣去户外活动,应根据户外的气温变化来增减衣服。锻炼时不宜一下脱得太多,应待身体发热后,才可脱下过多的衣服;锻炼后切忌穿汗湿的衣服在冷风中逗留,以防身体着凉;另外运动后不适宜立刻喝冷水或冰水、冰冻饮料,建议休息片刻待身体凉快后再喝温热水,否则容易脾胃受损。

  • 结束语

立秋节气,天气由热转凉,因此立秋节气以后养生,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皆以养收为原则,秋内应于肺,肺在志为悲(忧),悲忧易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生悲忧之情绪,所以在进行自我调养时切不可背离自然规律,循其古人之纲要“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

专家简介

【颜芳】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广东省中医院中医经典科主任,医院首批“青年名中医”,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师承山西省名中医李可(已故)。全国扶阳流派委员会秘书长,广东省养生康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13年率先开设了科室“经典中医守护健康”微信公众号,每天推送中医养生科普资讯,目前关注量高达近30000人;2015年开设“经典有爱”系列微信群,受到患者的热捧,仅一年时间已发展到“经典有爱—快乐学中医”9个子群,所有群瞬间满员,目前共有经粉4500人。微信群交流活跃,分享积极,正能量满溢,培养了大批热爱中医的“经粉”;在此基础上开设的“经典有爱守护健康”养生健康大讲堂,每月进行一次健康讲座,也受到患者的热捧,参与人数每次都近200人。

作者:头条号 / 颜帅点灯说养生

链接:http://toutiao.com/i6313717528799478274/

来源:头条号(今日头条旗下创作平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二十四节气养生要旨(立冬)
节气养生之中医秋季寒露养生保健之道
【引用】二十四节气与养生。
名家·养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养生跟着太阳走(三)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
处暑秋将至,中医教你节气养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