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杭州西湖

   杭州西湖----净慈寺(南屏晚钟)
  
  净慈寺位于杭州南屏山慧日峰下,是西湖周围的第二大名刹,与灵隐寺并称南北两寺之最。这里峰峦竞秀,奇石林立,松柏苍翠,蓝天绿林古刹,自然天成。而净慈寺的另外一个习惯称呼叫净寺,你听到有人叫净寺,可以不用去纠正。

位于杭州南屏山慧日峰下的净慈寺
  净慈寺始建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后周显德元年(954),为吴越忠懿王钱弘俶所建。初名“慧日永明院”,宋太宗改为“寿宁禅院”。高宗绍兴十九年(1149)改“净慈报恩光孝禅寺”。南宋时改名为“净慈禅寺”,与灵隐寺,昭庆寺,圣因寺并称“西湖四大丛林”。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御书“净慈寺”额。前后几经兴衰,至今已逾千年历史。由于历代君主多崇佛,故净慈寺在历史上是杭城最大的寺院群。“南山净慈,北山灵隐”。净慈寺曾是东南两大名刹之一,与余杭径山万寿寺、杭州灵隐寺、宁波天童寺、阿育王寺被评定为“江南五山十刹”之五山之列。古代净慈寺兴旺发达的时候,太子湾一带全是净慈寺的地盘,规模远超灵隐寺,素有“南方佛国”之誉。寺前,雷峰塔叠立,被佛教界视为圣物的佛发舍利即供奉于此;寺内,“南屏晚钟”在群山碧空中回荡。
  南屏晚钟碑亭在净慈寺前,为四石柱攒尖顶方亭。《西湖志》卷九:在南屏山净慈寺前,康熙三十八年圣祖仁皇帝御题十景,改南屏晓钟建亭其处。后御碑遗失,杭州人因偏爱晚钟,便仿康熙皇帝御笔,将其改为“南屏晚钟”。乾隆皇帝也为“南屏晚钟”题过两首诗。现在的亭是1986年建,有亭无碑。2002年立碑于亭中。南屏晚钟亭也是游人在南山路雷峰塔一带游玩时的较佳栖息地之一。

南屏晚钟亭是游人在南山路雷峰塔一带游玩时的较佳栖息地之一
  这是净慈寺的山门。按照寺院传统的布局这里应该叫天王殿。一般的寺院都是以天王殿作山门的,净慈寺也不例外,只是里面塑的并不是四大天王,而是两大金刚护法,所以我们叫它金刚殿,是1985年重建的。

净慈寺的山门
  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净慈寺山门上的匾额是竖着的。其实,我们通常说的匾额是有区别的,横者为匾,竖者为额。凡是山门挂竖额的寺院一般都与皇帝有一定关系。净慈寺门额上正是清乾隆十六年(1751)乾隆皇帝南巡时为净慈寺所题的“敕建净慈禅寺”。
  净慈寺是收费寺院,门票10元。而在天王殿进出收费显然不合适,所以游人只能从右侧边门进入,从左侧边门出来。
  进入净慈寺,旁边就是钟楼,也就是著名的南屏晚钟所在地。
净慈寺钟楼,也就是著名的南屏晚钟所在地
  净慈寺初建时就设钟楼一座。明洪武十一年(1378),寺院住持夷简重建钟楼时,觉得旧钟太小了,就化缘积铜二万多斤,重铸大钟,“高悬扬声,响彻湖上”。南屏山峰岩屏障,山体多穴,每当佛寺晚钟敲响,108声深沉、浑厚的钟声在苍烟暮霭的山谷中回鸣,经过开阔的湖面,声播彼岸十里之遥。
  “南屏晚钟”在唐宋时期就颇负盛名。北宋张择端曾画过《南屏晚钟图》,明人《天水冰山录》对此有记载。清康熙皇帝曾为它题写过御碑“南屏晓钟”。清乾隆皇帝为“南屏晚钟”题诗:“净慈掩映对南屏,断续蒲牢入夜声。却忆姑苏城外泊,寒山听得正三更。”把杭州的南屏晚钟与苏州的寒山寺钟声作了描述和联想。可惜在清朝末年,铜钟在连年战乱中悄然消失,钟声沉寂近百年。
  据说,日本人最信奉的两大寺院,一是天台的国清寺,二是杭州的净慈寺。1984年10月,日本曹洞宗大本山永平寺为报答祖庭恩德,捐赠3千万日元,由杭州制氧机厂铸造大梵钟一只,大小与明代时相同,作为中日友好的纪念。铜钟高3.6米,直径2.3米,重21400斤,造型古朴,外面铸有大乘法莲华经共6.8万余字。1986年11月21日,中日佛教界人士400多人欢聚净慈寺,举行了隆重的大梵钟落成法会。重铸而成的铜钟悬挂在重建的二层三檐钟楼内,l08记雄浑有力的钟声回荡在西湖上空,绝响百年的南屏晚钟重新鸣起。
  西湖十景中,南屏晚钟最享盛名。五十年代初由写过《夜上海》歌词的大陆移居香港的著名词作家陈蝶衣将其写成歌词《南屏晚钟》,并由香港著名曲作家黄福龄谱曲。该歌意境和旋律都非常美,由崔萍首唱后迅速风靡港台。八十年代徐小凤、张明敏、蔡琴、费玉清等十多位著名歌手连连翻唱。这首歌使净慈寺的名气大增。以至后来许多到净慈寺参观的人,都会想象自己走进净慈寺背后的森林,听到南屏钟,做着相思梦,看见夕阳红。近年来,每到除夕之夜,杭州市各界人士和外宾、侨胞、游客聚集在净慈寺钟楼内外,举行新年撞钟除旧迎新活动。

在济公殿遗址前看到的钟楼背影,前方是雷峰塔
  外地人可能不知道净慈寺,但大多知道南屏晚钟这个景点,盖因《南屏晚钟》这首歌曲而来。然则不喜好音乐之人可能还是会不知道南屏晚钟,更不知道净慈寺。那好,再告诉你一个与净慈寺有关的家喻户晓、老幼皆知、深受百姓喜爱的人物,那就是济公和尚。
  说起济公,可能大家联想更多的是灵隐寺,其实济公的生平更多的是与净慈寺有关。
  济公(1148-1209),又称道济、济癫,俗名李修元,南宋台州(今浙江临海)人。十八岁投灵隐寺礼瞎堂慧远为师。因其为罗汉再来,故现不平凡之相,为寺僧所不容。后移住净慈寺,从该寺第二十代主持得辉禅师为师。
  传说他举止癫狂,嗜食酒肉,但道行高深,志端行笃,嫉恶如仇,敢作敢为,常做大快人心的好事:斗蟋蟀戏弄权奸,疯僧扫秦叽剌误国奸相,抢新娘飞来峰下救众生,至今犹在民间广为传颂。他痛恶巴结权贵,却救济穷苦人,受到民众爱戴。他“矢口成文,信笔满纸”,很有文才,被任为寺中书记。传说当年妙崧禅师立志重修寺院,就请济公起草募资的榜文。济公并不推辞,索酒一壶,欣然命笔。榜文中“下求众姓,盖思感动人心;上叩九天,直欲叫通天耳”的佳句轰动了杭州,连皇帝老儿也派人送来三万贯布施钱。民间更流传有许多他的神异故事,被编成小说、戏曲、影视剧等,广为传颂。济公于南宋嘉定二年(1209)六十岁时坐化圆寂,临终时做诗一首:“六十年来狼藉,东壁打到西壁。如今收拾归来,依旧水连天碧”。留有语录和诗文传世,归葬于虎跑塔院。
  我从净慈寺的钟楼向前进入右边的一个小院,旁边看到的是一排石柱。在净慈寺入口的指示牌上,该位置只说明是运木古井,没有说明其他。石柱前有一木牌“济公殿石柱楹联介绍”,由于日晒雨淋,字迹并不是十分清楚,现我将其抄录如下:
  “净慈敕建之名寺也。高僧颇多,秀于其间者宋之道济也。俗亦称济公,因其运乔木而建净慈,负新娘于灵隐而救众生……道高而行远,后人建殿宇以供之。
  “世时更替,兴费几多。及民国壬申之秋,桂兰之殿尽付一炬。有大德钦亮大和尚,欲重建之,后逢乱世,未可随心。仅以十五根石柱现存。每柱皆刻楹联。联之书法或浑厚雄壮,或苍劲矍铄,或优雅清丽,各俱神态,有署名者孙肇圻、余绍舜、粪翁《邓散木》皆世之名士,且石柱径盈尺五而纵过丈八,整石细做,方正规圆,雄列巍然,气势夺人,唯此一隅可见当年盛况。
  “今喜托盛世,佛道振兴。济公殿修复在即,昔日没于尘土之石柱可重展芳华。呜乎,六十年来狼藉,东壁打倒西壁。如今收拾归来,依旧水连天碧。此道济禅师于净慈寺圆寂时之偈语正应验矣!”

济公殿石柱

济公殿石柱楹联介绍
  不知桂兰之殿是否就是济公殿?如是,按此介绍,济公殿应是毁于民国壬申之秋(1932年),此后再也未建。而网上又有一种说法说济公殿是文革时期被毁。不知道哪个为是了。
  而根据介绍,此处应该是济公殿的遗址了。从介绍上看,济公殿的重建也指日可待了。可惜这里静悄悄的,并没有多少游客知道济公与净慈寺的关系。虽然在钟楼前的树上用简易木条做了个“运木古井”的指示牌,但游人可能一下子还没将运木古井与济公和尚联系起来,因此,这里游人就很少了。
  历史上,净慈寺屡遭焚毁。1204年的大火几乎将寺院烧光。在重建净慈寺的过程中,有着一段神奇的故事,主角就是非俗非僧,非凡非仙,打开禁忌林、透过金钢圈的济公。故事讲的是济公在净慈寺被烧后四处募化木材重建寺院,把一百根圆木由江底运至净慈寺的“醒心井”,最终完成净慈寺的重建。我把这一段故事附录在后面,有兴趣的可以看看,绝不另外收费。

净慈寺里与济公传说有关的运木古井
  在“运木古井”前也有一木牌“运木古井介绍”,字迹也不是十分清楚,我再费点劲将其抄录给大家看:
  “运木古井又叫“神运井”,旧名“香积井”。据《净慈寺志》记载,五代后周显德初年,香积厨内就有一口井,泉水非常甘甜,永远也汲取不竭。关于此井,民间流传着一个与济公有关的神异故事。
  “传说济公是罗汉转世,为应化人间而来。有一次,济公在净慈寺酒醉,大喊:“无明发!”寺僧莫名其妙。果然不久大火毁寺。济公在灾后题诗曰:“无名一点起逡巡,大厦千间尽作尘,非是我佛不灵感,故要楼台一度新。”重修净慈寺需要木材,道济外出募化,化得大批木材,从寺内香积井吊出,源源不断的大木一直拉到第七十根,在旁估算木材的木匠随口说了声“够了!”井里的木头就再也拉不上来了。从此,那最后一根木头就永远留在井底,后人称该井为“神木井”,成为净慈寺最吸引人的古迹之一。借助点点微光,人们可看到守候在井底的那段神木。”

运木古井简介
  简介较短,其内容与民间传说相差不大。
  在我认为是济公殿遗址的这个地方,西侧有一个门道。探头探脑地张望,哇噻,原来是和尚居住的地方。真的很不错,如果不是在净慈寺里,如果不是在这里看到和尚出入,我根本就不可能将这里与和尚居住的地方联系起来。居住在这样的风景区确实不错,而且听说晚上下课以后,和尚们会三三两两地到花港观鱼的花港景区去散步,唉,做这里的和尚也是非常浪漫的。

净慈寺里和尚居住的地方
  回首再来到寺庙,看看净慈寺的主要庙宇。
  对庙宇,我并没有什么兴趣。在净慈寺,有关联的主要是南屏晚钟和济公和尚,其他的我想都是大同小异。只是既然写了,也应该尽量将在净慈寺看到的知道的告诉大家,也算完成一项任务。
  眼前看到的,就是净慈寺的山门,里面供奉的是弥勒菩萨和韦陀将军。我就不进去了,看官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去看一看。

净慈寺的山门,里面供奉的是弥勒菩萨和韦陀将军
  位于山门和大雄宝殿之间供奉香火的地方,香火不是很盛。在大雄宝殿前的樟树下有一块御碑,是清乾隆皇帝御笔书写的净慈寺方丈咏古碑。碑文如下:“灵隐膻乎北,净慈芗乎南。对峙辉佛日,历劫宣华严。永明及寿宁,名已屡改瞻。录镜缅延寿。铸金传道潜。虚称贞明锡,幻求湿毗签。后庵函清幽,松竹笼花龛。静憩一屏营,笑我言仍詹。”
  这首诗借用净慈寺历代住持方丈的名字,把过去净寺的历史作一简单地概括。诗中大意是说,灵隐和净慈是闻名于西湖南北两岸的名刹,寺院虽屡经兴废易名,但仍然高僧辈出,为弘法利生继承祖业作出了很大贡献。

位于山门和大雄宝殿之间供奉香火的地方
  大雄宝殿是净慈寺的中央主殿。重檐之上“具平等相”是弘一律师的集字。不才无术,只知弘一法师(李叔同),却不知弘一律师为何许人,是否就是弘一法师。网上查了一下,也不知所以,只能向大家致歉啦。哪位知道的,到时告知一下。

净慈寺的大雄宝殿
  净慈寺现有建筑中最具文学和文物价值的,就是大雄宝殿外墙四周整根石条做的柱子。它上面镌刻的楹联,都是民国26年(1937)重修大殿时,由方丈钦亮大和尚邀请江浙一带的著名书法家、社会及佛教界名流所撰写的,其中有王一亭、于佑任、潘天寿、太虚、马一浮、章太炎等。其中,大门外两边石柱上的楹联是著名书法家、政治家、慈善家和虔诚的佛教徒王一亭先生集《金刚经》句而作的:
  得值万亿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
  所有一切众生令入无余涅磐而灭度之。
  此楹联再往外两边,就是章太炎先生撰写的篆书体的对子。还有其余的对子,我就不一一介绍了。
  而大雄宝殿内部,巨大的佛像后面,是一尊不起眼的济公塑像。净慈寺原建有济公殿,被毁后,临时于大雄宝殿后部塑济公像一尊,以供信众朝拜瞻仰。

巨大的佛像后面,是一尊不起眼的济公塑像
  想那济公和尚不拘小节,并不会在意自己的雕像只有这么小,而且是放在毗卢遮那大铜佛像的屁股后面。只是对于济公来说,原本就是放荡不羁,云游四方,言行癫狂,爱抱打不平,却关在大雄宝殿里,整日里的不得外出,稍一动弹又恐佛祖责备,还得接受那些信徒的供拜,岂不浑身难受。特别是对那些心术不正的信徒,希望官职连升三级、日进斗金、包个二奶三奶长期厮混而不为人知的,直恨得牙痒痒的,却又不敢发作,生恐破坏了大雄宝殿的庄重,佛祖责怪断了大雄宝殿的财路。真难煞济公和尚也。

大雄宝殿的后门,要想在大雄宝殿先看到济公和尚,只能走后门啦

大雄宝殿后方的侧面
  大雄宝殿后面的是三圣殿,里面供奉的是阿弥陀佛、观世音和大势至菩萨。没兴趣,也没进去。

大雄宝殿后面的是三圣殿
  在三圣殿的后面,有一个石条砌成的小水池,叫甘露泉。

在三圣殿的后面,有一个石条砌成的小水池,叫甘露泉
  甘露,在佛教梵语中意为佛法、涅槃等。梵文中有“长生”或“不死”之意;藏文中意为“琼浆玉液”,可以战胜恶魔或死魔。《法华经·药草喻品》有“为大众说甘露浄法。”南朝梁·萧统《东斋听讲》诗有“既参甘露旨,方欲书缙绅。”
  列位看了我上述的这段文字,可千万不要对这里的甘露泉迷信的要死,忙不迭地去舀一瓢水喝喝。从我下面的这张侧面的照片上就可以看到,甘露泉旁边石栏杆上正放置着一排拖把,拖把布条上的“圣水”正一滴滴地滴在甘露泉内。如果此拖把是为观音大士洗脚用的,那是对菩萨的大不敬了,哪能用拖把为菩萨洗脚呢;如果此拖把是拖地用的,那就是对信徒的愚弄了,拖地水还能叫“甘露泉”吗?
  在介绍美丽景色的同时揭一下短,也许并不是坏事。如果管事的看到,至少可以在以后的管理上注意这方面的细节问题了。

甘露泉旁石栏杆上整齐排列的拖把
  三圣殿后中轴线第四进上正在建造的就是舍利殿。从三圣殿后面上去,就可以看到舍利殿的全貌了。

从三圣殿后面上去,就可以看到舍利殿的全貌了
  舍利殿,顾名思义,是为供奉佛祖舍利的大殿。2007年2月5日舍利殿奠基。我是今年的8月28日去的净慈寺,四年半时间,舍利殿的外观看上去已经完工,但门窗紧闭,空无一人。从窗户的空隙里向内张望,里面空荡荡的。看来要对外开放,还有待时日。

舍利殿的外观看上去已经完工,但门窗紧闭,空无一人
  站在舍利殿前的平台上,雷峰塔赫然在目。一寺一塔,遥相呼应。历代太平盛世,都是建寺修塔,而流传至今,我真的很难用语言来表达。站在舍利殿前的平台上,看着这一切,我思索良久……

站在舍利殿前的平台上,雷峰塔赫然在目。一寺一塔,遥相呼应
  舍利殿后面的半山腰上,有一个小凉亭,凉亭旁有一个济公抱着酒壶的塑像。这才是老百姓心中济公的形象。可能净慈寺也知道济公和尚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更知道济公和尚的存在对净慈寺的影响。可是,要把济公和尚的这一形象放在净慈寺的醒目位置,有损净慈寺庄重肃穆的氛围;不放吧,又会失去一位有相当号召力的人物。你不是爱下基层吗,你不是不拘小节吗,得,就到后山上去吧。有游客闲游至此,也可以诉叹衷情,让你管管闲事,同时也不搅山门清静。

半山腰上的小凉亭旁,有一个济公抱着酒壶的塑像
  下来,顺道张望了一下大雄宝殿旁的偏殿,是慈航普渡,供的肯定是观音大士了。一批善男信女们正在膜拜,旁边坐着的是一个不动声色的和尚正在本子上记着什么。没兴趣。

大雄宝殿旁的偏殿,是慈航普渡,供的肯定是观音大士了
  

附录:济公古井运木
  济公,是我国神话传说中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奇衲侠僧形象,他形容邋遢,举止癫狂,嗜酒啖肉,呵佛祖却又善良机智,嫉恶如仇,神通广大,助人危难,在西湖留下了许多离奇故事。
  相传,济公初到西湖时,在灵隐寺当一名烧火和尚,后来被长老点醒灵性,一时悟彻,又恐被人看破,所以假作癫狂,以混世人耳目。自从转到净慈寺当上抄写经籍的“书记”后,便做出桩桩奇事来。
  那是少林寺高僧妙崧禅师受朝延委派担任净慈寺第二十九代住持后,为了重建成寺院,急需向各方募化筹资。长老深知济书记文思敏捷,便请他起草一道募资的榜文。济公道:“长老有命,岂敢推辞。只是酒不醉,文思不佳,求长老赏酒一壶,以助文笔。”长老即叫人买酒,济公喝得快活,兴致一上来,提笔一挥而就,榜文中有这样的妙句:“下求众姓,盖思感动人心;上叩九天,直欲叫通天耳。”
  这道榜文张帖出去以后,轰动了全杭州城,传抄传阅,连南宋皇帝也读到了。皇上又见文中有“上叩九天”,“叫通天耳”等妙语,便派人押送三万贯钱布施给净慈寺重建成寺院。
  妙崧长老谢过皇恩,又找济书记商量如何去四川措办建寺用急用的大木材料。济公说:“我为净慈寺做事,‘天耳’都叫得通,只是四川路远,须得让我吃个大醉,三日后保证你有木头好用。”于是,又喝得烂醉如泥,足足睡了三天,等到醒来时,突然大叫大喊:“木头到了!木头到了!”长老听见,问:“木头在哪里?”济公说:“木头已从钱塘江上运到寺里的醒心井,叫人到井品口搭起木架,装上辘轳,一根一根拉上来就是了。”一会儿,果然井中有一根大木头露出水面。众僧人用辘轳将木头拉了上来,拉了一根,井中又冒出一根,一直拉到第七十根,在旁边估算木料的木匠师傅随口说了声:“够了!”话音刚落,井里还有一根木头再也不上来了。从此后,醒心井被称为“神运井”,又叫“运木古井”,井上还建起发亭子,那最后一根木头就留在井底,让人点了蜡烛系在长绳上缒人井中观照,成为净慈寺最吸引人的“古迹”之一。

 

附录:《南屏晚钟》的歌词
  我匆匆地走入森林中,森林它一丛丛。我找不到他的行踪,只看到那树溢。
  我匆匆地走入森林中,森林它一丛丛。我看不到他的行踪,只听到那南屏钟。
  南屏晚钟随风飘送,它好象是敲呀敲在我心坎中。南屏晚钟随风飘送,它好象是催呀催醒我相思梦。
  它催醒了我的相思梦,相思有什么用。我走出了丛丛森林,又看到了夕阳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济公“飞升”后留在杭州的物件
千年古刹净慈寺
南屏晚钟[浙江杭州西湖区南山路的景点]
《行走浙地》日暮南屏春色新
杭州西湖边藏着一个神秘寺院,以法器为景观,名气不输灵隐寺!
杭州西湖十景之一:南屏晚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