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再回宁海】05

【再回宁海】05---伍山石窟

  
  11月4日,上午八点钟出发。今天县里安排我们的是游伍山石窟、下洋涂围垦工程、十里红妆。


▲01 伍山石窟的外观

  丰田的中巴,0002的牌照,专用于接待的用车,舒适度自然是没说的了。抢先上车,往后排角落上坐。在单位,咱是老同志、老顽童,但在这里咱的年龄优势荡然无存,除了司机和随车的记者,咱只排在倒数第二位,自觉坐后排。


▲02 咱坐的车。拍于伍山石窟游览结束后

  伍山,曾经是长街区辖属的一个乡。撤乡并镇后,伍山这么小的一个乡肯定是不复存在了。以前在宁海工作时,也来过伍山几次,但那时还没有伍山石窟一说。直到十多年前在杭州,才听说伍山发现了石窟,是在抽干水以后发现的。那时还以为伍山石窟与浙江的龙游石窟一样,是在地平面下面的,现在才知道,是在山上的。这一带雨量充沛,那么以前山上肯定是个大水池的,只是后来把水抽干以后才知道的。


▲03 我们那一伙,前面的小姑娘是这里的导游

  伍山石窟不周神山景区大门左侧的石壁上,刻着4个较大的字“长亭怀古”,旁边是鄂东第一秀才方原林的《不周赋》,镌刻在占有面积达40平方米的石体上。全文如下:
  缑城东去,古驿长亭,醴泉指路,海日半壁,势拔伍山入不周。百代采石,凿窟连幢,若神擎利斧,上辟巨瓮,下贯深池。惜乎旷古一怒,间作断壁残垣,铸绝世奇观。布石扉重门于幽境,设九曲秀水于迷宫。宏阔起殿宇,玲珑藏斗室;石梁风雨横戈,孤墙立碑志史。悬壁栈道,竖透天窗,俯仰裂胆惊心。霜冷云梯,抚之却步;险生层巅,迂迴竟至。尺幅天地,沐剑门之雄风;幻变腾挪,攀蜀山之古径。念琼台问天,岩笼树影;叹双池并秀,石泄龙吟。壁草含花,邀妙手织锦,藤萝垂彩,绘长卷丹青。凭虚临风忆壮士,落日禺谷恋邓林。惜女娲浣石,夷羿张弓,化地崩山摧于一瞬,凝石破天惊于永恒。更乘朝雾夕岚,登高而纵览,舟岛绰约,平畴千顷,沧海共桑田。长风浩荡宜放歌,壮哉不周神山。


▲04 

  “缑城”即为宁海。“长亭”即伍山石窟所在地长街的旧称,字面为古时送别的凄婉之地,读来生怀古之情,正契合本区的景名“长亭怀古”。作为文化景观,它以其磅礴的气势和飘逸的书法,书写了不周神山的整体风貌,辞情丰美,笔意开阔,读来荡气回肠。正是这种基于现实又极具浪漫主义的描写,深化了主题,对洞窟奇崛景观的赞美和对劳动人民创造精神的颂扬,都在文化意义上有所升华。“化地崩山摧于一瞬,凝石破天惊于永恒”。
  然而,就这么一个带有文化特色的地方,导游并没有做详细讲解,现存的文字也已经模糊不清,很难引起游人的注意,岂不是遗憾。
  走在平地上的这一片统称为半壁石窟群。根据景区内的介绍,半壁洞石窟群主要为采坑,分布于长街镇不周山石窟群与聪明山石窟群之间,由12个采坑组成。石窟群采坑地表高程7-60米不等,开采高差2-15米;平面形态以不规则四边形为主,总面积11360平方米。


▲05 


▲06 

  进景区的那片石窟群,基本上还处于平地,略微地还有点爬坡。除了黄正智因为腰不好没有上来外,其余的都上来了。有几位原知青办的老同志都已年逾八旬了,还坚持着爬完全程,真的是好身体。换我到这个年龄,估计早就不行了。


▲07 走在前面的老何,已经82岁了,脚步仍非常的稳健


▲08 老同志多了,走一段就会歇一下


▲09 不忘在休息时间大家交流一下

  走上一个斜坡,已经可以在一个树丛的空间看到三门湾了。导游告诉我们,对面就是象山的石浦,有名的渔港,但这里拍照的地点不好,要到上面去才能拍到全景。然而我们不走回头路,路过的肯定要先拍下来。


▲10 对面就是象山的石浦,有名的渔港

  应该说,这里的石窟群景色还是过得去的,但也算不上很美。根据介绍,作为矿山公园不周神山主景区的分景区,半壁洞石窟群称“半壁江山”,因其残存洞壁和纪念民族英雄张苍水抗清事迹而得名。张苍水的墓在杭州,我也曾在博客中做过介绍,因此,很想知道这里残存的洞壁和纪念张苍水抗清事迹有什么关联。但是很遗憾,我没有看到其他相关的文字。


▲11 


▲12 

  在上坡的途中再次在树丛中看见了一个空间,看见了三门湾对面的象山石浦港,于是……手痒痒了,还是拍了一下。


▲13 

  根据介绍,以不周山石窟群为主,与半壁洞石窟群共同构成了伍山海滨石窟矿山公园最重要的主景区----不周神山。其中,最为神奇美丽的有“剑门雄风、石泄龙吟、重门秀水、琼台问天和古壁迷踪五个分区。有《不周赋》,赞美不周神山的雄奇壮美。如今,我们来到了不周山石窟群的第一个景点----剑门雄风,旁边还有一个关于不周山石窟群的介绍。


▲14 

  不周山石窟群,位于宁海县长街镇的虾钳坑石窟群与三角塘石窟群之间,南侧与半壁洞石窟群相接,由5个硐窟区及3个采矿区,共计19个硐室和7个采坑组成。石窟群硐口地面高程17-81米,总体是北东向展布,平面形态呈不规则多边形,总面积29270平方米。不周山石窟群,比较中国沿海的古代采石洞窟遗迹,其珍惜性主要在于:1、因其硐体雄奇变化、硐内藤树水景和洞外海洋风光,矿业遗迹的景观价值最高。2、采石遗址的依存最为丰富和完整,有凿铮针、裁料、石横梁、硐体、软桥、硬桥、排水槽、古代工匠文字等。3、完整保留了唐宋以来的采石场景和丰富的矿业遗迹,可以直观了解科学合理和巧妙统筹的古代采石工艺,为当今中国少见。不周山石窟群的矿业遗迹的现场展示,重点安排在盘古洞、石盖洞、浣石洞三处。
  可惜一直到游览结束,我都没有看到古代采石工艺的现场展示


▲15 


▲16 


▲17 

  根据旁边伍山石窟剑门洞矿冶遗迹简介,剑门洞,即不周山石窟群西南1号是库区的S1-2采硐,因其硐口如剑门得名。其岩笼树影,藤萝垂彩,碧池流泄,为伍山石窟重要的矿业遗迹景观。硐体开采高差约30米,水下已采深度不明;海拔高程46米的中端面积约111平方米,山顶洞口墨迹约40平方米;其平面呈不规则四边形,立体为喇叭形瓮状。古代工匠采用自上而下巧妙的瓮状洞挖技术,统筹和环保地解决了不同石材的开采工艺、运输交通、排水通风、工作面避雨遮荫和施工用房等施工设计问题。
  剑门洞开采方法:采硐上部以东部直立岩壁(多孔面)为后壁面,其下开凿排孔(凿铮针),并在其他三个岩壁(光面)下各开凿一条浅的凹槽作为待采石板开裂的最终边界,然后自东向西,以排销水平劈裂开采。开采至下部后,改为北面直立岩壁(多孔面)为后壁面。剑门洞的主要矿业遗迹有:瓮状硐体、硬桥、排水槽、采石台阶、后壁面支撑孔等。


▲18 一行人在观看剑门洞内的奇观


▲19 一行人在观看剑门洞内的奇观


▲20 一行人在观看剑门洞内的奇观


▲21 剑门洞内一景


▲22 密密麻麻的小孔是采石留下的


▲23 剑门雄风景观


▲24 剑门雄风景观


▲25 这里倒还有点像公园的

  游玩伍山石窟,对于我来说没有像游玩前童古村那样有意思。除了那点景观,缺少了文化底蕴,就感觉到有点乏味。但作为很少来海边的人,到这里倒是一举两得,既能看到石窟的美景,又能远眺大海,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26 再次看到大海,前面的遮挡物已经比较少了

  伍山的得名,大约还是这里的五座山吧。山都不高,不会超过百米,然而作为我还算是年轻的,那么,这么多老年人走在这里,速度就可想而知了。导游小姑娘走在前面远远地等着我们,也许这是她带过的年龄最大的一个团队了。


▲27 

  石泄龙吟,可能也是因着洞窟里的那一注水吧。这么高的地方哪来那么多的水呀?应该是人工的吧,问了导游,确实是人工的。反正一切都是人工的,加上一点人工的水,也给这里添色不少。


▲28 


▲29 

  很敬佩岩体上的那蔓藤,在那基本上没有直射光线的情况下,顽强不息地向前伸展着。也许就靠着那一点点积淀的养分,它在努力探寻着生存的空间,把那点点生命的绿色尽情的展示在这块毫无生气的岩体上。


▲30 

  岩体上挂着这里的介绍。盘古洞,即不周山石窟群中部2号石窟区的S2-2采硐,以其硐体宏达壮丽、巨岩崩塌、游览其间可以联想盘古开天辟地而得名,为伍山石窟最佳矿业遗迹景观之一。硐体开采高差约46米,水下已采,海拔高程40米的中段面积约371平方米,山东洞口面积约31哦放牧;其平面呈不规则四边形,立体为喇叭形瓮状。古代工匠采用自上而下巧妙的位置洞挖技术,统筹和环保地解决了不同石材的开采工艺、运输交通、排风通气、工作面避雨遮荫和施工用房等施工设计问题。


▲31 

  盘古洞开采方法:主要以北部直立岩壁(多孔面)为后壁面,其下开凿排孔(凿铮针),并在其他三个岩壁(光面)下各开凿一条浅的凹槽作为待采石板开裂的最终边界,然后自北朝南,以排销水平劈裂开采。在盘古洞的南面,则以西立面为后壁面,自西向东劈裂开采。盘古洞的主要矿业遗迹有:瓮状硐体、凿铮针、软桥支撑、硬桥、排水槽、采石台阶、后壁面支撑孔和崩塌岩壁等。


▲32 


▲33 

  介绍中很多专业的术语我还不是很懂,但没关系,估计大家看的也基本上和我差不多,一知半解就行了。毕竟,我看的主要还是景色,专业的开采方式对于我来说是不需要了解的很详细的。


▲34 

  从下面的这张图上可以清晰地看到这里的石材,一片一片的。就是想着,这一片一片的石材,干嘛在上面凿上一个个小孔孔呀。还是不明白。


▲35 这张图上可以清晰地看到这里的石材,一片一片的

  走出盘古洞,眼前有柳暗花明的感觉。透过山体的缝隙,可以看到前方三门湾的海面,仿佛看到了世外桃源。


▲36 透过山体的缝隙,可以看到前方三门湾的海面,仿佛看到了世外桃源

  一座自然的石头天桥横亘在头顶上。很像爬上去走一下这座也许从来没有人走过的天桥,可惜找不到爬上去的路。


▲37 一座自然的石头天桥横亘在头顶上

  在这里的一些地方,确实有洞天福地的感觉。也不知道当初采集石材时,怎么会想到搞出如此的造型。


▲38 

  有两个问题没有搞清楚,也没有相关的介绍。一个是这里的石窟开采于那个朝代?第二个问题是这么大量的石材,主要用于那里了?宁海是个山区,造房所需要的石材很多,普通百姓的搞建筑不会用到这里的石材,因为看上去这里的石材比较高档,而宁海用这种石材建造的房子我还没有看到过,至少数量不多吧。那么,这些食材运到哪里去了?这里距离海边很近,会通过海上运到什么地方呢?


▲39 


▲40 

  更上一层楼,看见的三门湾就更清晰了。海边滩涂上一块块围起来的是当地村民海水养殖的产品。长街镇以蛏子闻名,蛏子自然是少不了的。其他也有可能养殖青蟹、梭子蟹、对虾什么的了。


▲41 

  这股水,就是刚才在石泄龙吟内看到的那道瀑布,


▲42 

  从上往下看,确实别有一番天地。试想着当初采石工人能在坚硬的山体中打造出如此一番天地,不知道耗费了多少了岁岁月月,又不知道有多少人将生命留在了这里。


▲43 从上往下看,确实别有一番天地


▲44 我们的那伙人也在感叹那人类的伟大杰作

  这里也许是一个茶室,供游人喝茶、休息、赏景的。虽然是周日,但我们没有看到游客,也没有看到这里有工作人员。坐在这里喝喝茶,聊聊天,看看海景、山景,也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45 这里也许是一个茶室,供游人喝茶、休息、赏景的


▲46 在茶室的平台上可以看到的景色


▲47 在茶室的平台上可以看到的景色


▲48 在茶室的平台上可以看到的景色


▲49 在茶室的平台上可以看到的景色

  我们的一切活动,当然是县政府开支的了,但我却不知道这里的门票价格。问了一下导游,回答是80元,超出了我的想象。当地人来这里也没有优惠,我没有问。虽然现在宁海已经比较富裕了,但要在周末几个人花上数百元来这里度假赏景,我看还是有点心疼的。
  走到山顶上的亭子,眼前的景色一目了然。我先用广角拍了一下山前和山后的景色,然后用中焦从右到左拉了一下,回来后叫人接了一下片。基本景色就全不能在这里了。


▲50 用广角拍的三门湾的全景


▲51 后山的景色


▲52 用中焦拍的右边的第一张,右边隔海的是台州市的三门县


▲53 用中焦拍的右边的第二张,对面的是象山县的石浦渔港


▲54 用中焦拍的右边的第三张


▲55 用中焦拍的右边的第四张


▲56 将上面四张图片合在一起


▲57 直立起来也许大一点,但看起来就比较别扭了

  离开伍山石窟,我们朝着下洋涂工程飞驰而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凯里香炉山游
走进宁海长街兰头山的古代石窟群
一壁青砖半壁藤
登半壁山赏夜景(6)——承德之旅双人行
安徽花山迷窟
廣西弄崗自然保护區 蕨類植物觀察-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