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许村之行—大帮伯祠与仁昉垂钓台

沿着古官道继续前行,就是许村的大邦伯祠,门楼为徽州典型的砖质牌坊结构。

 大帮伯第,建于明嘉靖年间,已历五百载风雨,是许氏家族仅剩的两座宗祠之一。这座祠堂看上去与别的祠堂没有什么两样,但他还有一个有趣的别称官厅。这是因为里面结构酷似官府的衙门形式,官府是审理犯人的地方,而宗族祠堂是家族的神圣殿堂,是家族的根脉所在,这座祠堂究竟为谁所建,祖传的许家大刀又在这里存放多久?这就需要把历史向前推移。

 
       唐天宝十四年,著名的安史之乱爆发,这场突如其来的变化使得太平已久的大唐天下一片混乱,叛军所到之处,许多地方节度使非降即逃,城池频频失守,然而就在安庆绪二十几万叛军压境的危急关头,时任睢阳太守的许远,与援军主帅张巡一道齐心协力,誓死守卫睢阳城。许远凭借超群的许家刀法,冲锋陷阵,只身杀给一千余人。最后终因援断粮绝以身殉国。许远,张巡的忠列之举深受后人称颂,从唐朝到清朝先后得到二十三位皇帝的褒封。许多地方修建有双忠圣庙,贡他们为地方保护神,香火绵延千年。尽管有许远张巡这样的忠义之士,盛极一时的大唐王朝仍免不了灭亡的命运。历史转而到了政权频繁更迭,战火乍熄又燃的五代十国时期。当时许远之孙,南唐户部尚书许儒为了躲避战乱,替子孙寻找一快安身立命之所,便告别了哀鸿遍野的许州,翻山越岭一路南下,当他到达黄山南麓箬岭关的关口时,见此地葱翠的青山环绕着千顷良田,婆娑丛林掩映着屋舍人家,许儒欣喜不已,便在这里结舍安家。如同徽州大地上许多其他南迁的家族一样,许氏家族从一个中原士族到歙北望族经历了一个艰辛的发展历程。早在许儒迁居之前,这里已有汪、任、杨多姓杂居,其中汪姓还是这里的一个大姓家族。许氏家族的南迁,经历了移民、入仕,经商的历程。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官僚职能非常的全面,如果有人能入仕就会对家族起到一个全面的保护作用,当然了,这样的作用在今天已经更加发扬光大。许氏作为一个南迁的中原士族,为了谋求安身立命之本,来到了徽州之后仍然把入仕作为首选。据史料记载,许家的二世祖均在南唐任职,在整个宋、元、明时期,许氏家族共有八十九人入仕,但最数许氏族人津津乐道的就是第二十世孙许伯升。许家南迁这里后,便有了大帮伯第的前身--许家祠堂,纪念先祖许远英勇杀敌的许家大刀也就从中原带到了这里安身至今。许伯升病故后,许氏族人为了纪念先贤许伯升,便把这座家族祠堂仿照福建汀州知府的衙门的摸样加以改建,如一座官厅,号“敦本堂”。堂里原本有一副楹联“堂构喜重新忆冀北归来济济一堂襄盛典,贤良怀旧泽仰汀州政绩煌煌百世著英声”,如今已不复存在,但许伯升为官清正的作风却至今影响着徽州、汀州两地的人们。

大帮伯祠为三进五开间,为砖木结构,新旧印迹明显。这座建筑规模宏伟,做工精细,共用去木柱九十九根。很多木雕和砖雕在文革期间被毁,对于已经腐朽的柱梁,砖瓦部分进行过维修。

 

跟着许老师的脚步,跨过昉溪河,就是相传当年新安太守任肪辞官退隐许村后常常现身垂钓的钓台。

 在清澈美丽的昉溪旁,几块巨石安卧溪旁,精美而富有诗意的小亭阁文化气息浓厚,昔日仁昉这里安身遮挡风雨的屋舍早已不复存在,只留下了屋舍下坚实的根基。

 在这里走过一回,这里的风景还真有一种说不出的美。河边悠闲的垂钓是一种享受,在小亭阁下品茶,悠闲是一种享受,就是在这里饮酒作诗思绪也会激扬几分,

 难怪当年退隐的仁公会选择这里赋闲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清皇权的象征——徽州许村牌坊文化
手绘徽州古祠堂
歙县许村福泉井
安徽黄山歙县许村景区
徽州的牌坊和祠堂
汪明通 ▏感悟唐模 三(散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