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盛唐楷模映古今-皖歙县唐模


 


   唐模地处黄山下,距皖南名城歙县仅10余里,始建于唐、历经宋、元,兴盛于明清。唐模村为唐朝越国公汪华的太曾祖所创建,汪华的后人汪思立通晓天文地理,他运用八卦之术择定此地,在祖上种植的郁郁葱葱的银杏树旁聚族而居、繁衍生息。汪氏子孙不忘唐朝对先祖的恩宠(隋朝名将汪华归顺唐朝

封越国公),在建造村庄时取法盛唐时的建筑模式,定名为“唐模”。

   此前先行入住的汪、吴、程诸姓都人丁不旺,公元1087年歙县许村的许氏俩兄弟迁来唐模,经过几代繁衍,许姓家族比当地的汪、吴、程诸姓更为兴盛,成为唐模的大姓望族。

 

  来到唐模村口,只见一棵大树枝繁叶茂,当年拍摄黄梅戏《天仙配》时曾入镜,这棵为七仙女和董永敌做媒的“槐荫树”,其实是一棵400多岁树龄的古樟树。


      在硕大的古樟树下,“沙堤亭”显得小巧玲珑、。此亭建于清康熙年间,呈八角形,有12根石柱擎举三层建构,飞檐翘角造型优美。



     古桥由两座桥礅和六块长石板架设呈s形,简洁实用。因其状如蜈蚣,因此叫“蜈蚣桥”,为檀干溪上十座石桥之一。



     小溪旁矗立的四柱三间三楼冲天式石牌坊名为“同胞翰林牌坊”,龙凤板上刻有“恩荣”二字,表明等级仅次于“圣旨”。清康熙年间许承宣、许承家兄弟先后考取进士、进而被钦点翰林称誉一方,诠释了“学而优则仕”,亦为许氏家族增添了光彩。


     细看梁柱雕刻:飞禽走兽栩栩如生、绿树花卉生机勃发、铺地锦纹细密繁复,硕大的石料竟如同篆刻印章那样雕刻得细致入微,真是徽州石雕中的精品。



石雕狮子戏绣球活灵活现

 

 


田园小径景色宜人



         景区的指路牌精细别致,使用五国文字,“国际范”!于此管窥,设计管理者的匠心可见一斑



    檀干园有小西湖之称,园内因地制宜将山川、湖泊、亭台、农舍融为一体,形成典型的徽派园林风格。



    镜亭是檀干园的精华所在,由亭、廊、抱厦、平台等组成,亭外有石彻平台,亭周环以曲廊,其后部为歇山顶屋面,前半部为卷棚屋面,飞檐高挑,气度不凡,亭内三面有美人靠座椅,凭栏赏景最为相宜。

 




檀干园“姐妹亭”造型独特与远处“镜亭”遥相呼应。



隶书碑刻为景色点睛



唐模人、清末翰林书法家许承尧的书法碑刻。



石墙石板古道



《等等我》

小溪中食料丰足,是鸭子嬉戏的天堂。


    “高阳桥”:檀干溪上10座石桥之主桥。清雍正年始建,清嘉庆年重修,距今已300多年,是徽州地区仅存的几座廊桥之一。建造高阳桥的许氏家族祖藉为高阳郡(今河南许昌),因此冠名“高阳桥”。亭内刻字“飞虹”也是许氏家族的许锡龄所题。


               亭内小小的空间竟摆下四套桌椅兼作茶室,且不碍游人穿行其间。桥内一边是实墙,另一边是面向水街的格扇窗和栏杆,如果不是架在小溪之上,粗看桥的外观和内饰,仿佛是普通的民居古屋,而高阳桥既是沟通俩岸的桥梁、又是饮茶观景、娱乐休闲、聊天避雨的好地方。高阳桥设计构思之妙,教人赞叹不已!



自高阳桥茶室眺望水街:村姑水边浣洗,慈父携女出游。

 


    高阳桥全貌:五开间、双拱廊桥,屋面硬山顶、屋脊两端饰以吞脊兽,(又称鸱吻、海龙王九子之一、能激浪成水、作灭火消灭的镇物)中有葫芦形宝顶。一般垂脊上饰以小兽,正脊上饰以小兽较为少见



   檀干溪自村中流过,形成一条1000米长、富有徽州特色的水街,两岸建有百余栋徽派建筑,邻近高阳桥的水街设有避雨长廊,酒家、客栈、茶馆、饭馆遍布其中,是个热闹的去处,廊下面溪有“美人靠”座椅,可观景小憩。

 


     村妇设摊小卖,游客大快朵颐。----徽州的景区最大的特色是居民在景区内正常劳作生息,与游客和谐共存。游人不但能欣赏田园景色,也能与居民沟通交流、体查人文风貌,领略最原生态、最本真的居民生活状态,这种鲜活的体验不是导游呆板的解说词中所能领略的。



    徽州地区的风俗:“驮饭碗”(驮音陀),是指大家吃饭时端着饭碗走出家门,与邻居说些家长里短的话聊天取乐。这位大嫂趿拉着拖鞋、捧着饭碗,显得十分悠闲惬意。



   天色向晚,老农牧归。耳边听着黄梅戏,眼中观着田园景,鼻息间飘过

豆付的香(臭)味,温一壶老酒、呼三五亲朋,凭栏把酒,岂不快哉!


   秀美的田园景色与浓郁的徽文化景观使外商嗅到商机--此为中法合作的《唐模国际乡村酒店》。

 

   每逢演戏、节庆村里人仍然聚集到村里的古戏台。舞台的戏久唱不衰,人生的戏也愈发精彩。



对联:人生如戏喜怒哀乐痴千人干面

     舞台似镜生旦淨末丑活灵活现



翰林府-许承尧故居

许承尧:清末翰林、书法家、文物鉴赏家、诗人、方志学家。



许承尧故居内景



   徽州古建:院内屋面朝天井倾斜--四水归堂,高墙不对外开窗,仅由天井采光。



  在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徽州,为节省土地,触目可见高墙窄巷。



     一边是古建,一边是新居,檀干溪两岸风光适成鲜明对照。如何保护徽州古建筑珍贵文化遗产,又能提高百姓的生话水准--鱼与熊掌兼得,这是永恒的话题和巨大的挑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行走徽州丨唐模
唐模古村,徽州水口园林第一村
唐模
古徽州的元素,丰富在乡野里 | 黄山东北线寻访
徽州~盛唐风韵有唐模.....
徽州古城景点介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