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罗马 圣依纳爵教堂 St.Ignazio
罗马 圣依纳爵教堂 St.Ignazio (或者翻译成:圣伊尼亚齐奥教堂、圣依格纳齐奥教堂)
    这个教堂(也是第一所免费教育机构)不大,在旅游地图上根本没有标注。但是中国古人刘禹锡老先生说的好“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里有一件吸引很多美术爱好者(当然也包括我)的视幻杰作《圣依纳爵升入天堂》The Apotheose of S. Ignazio(或译成《圣依纳爵的荣光》、《耶稣会传教的寓言》,作者:安德烈·波佐 Andrea Pozzo)


用幻景画法绘制的天花板壁画,绝对是个平面结构的天花板看上去好似圆形的,并且不断向上延伸,描绘了圣依纳爵进入天堂的典故。

穿黑衣的是圣依纳爵?

绚丽的色彩已经好几百年了

早晨的阳光

主祭坛上方壁画特写

主祭坛

来张竖版的

远景

耳室礼拜堂

大门背面

观看天顶画最佳位置是在大堂中央

就是照相机所在这个大圆点上。虽然是早晨,但是找到这教堂时我已经是一身汗了,躺着拍了好几分钟后就感觉透心凉(照相机放在地上方向很难把握),貌似要感冒所以赶紧出去晒太阳才缓过来,想要好的摄影作品可是不轻松啊。

18-200广角镜头的变形问题不可避免

开放时间

教堂正门是不是很普通?罗马的很多教堂都是这样的门面,如果认识意大利文肯定就不会看错了。

蓝色箭头所指就是圣依纳爵教堂 St.Ignazio,离万神殿PANTHEON很近,附近还有圣母玛丽亚密涅瓦教堂(安杰利科、圣凯瑟琳都长眠于此,主圣坛左边雕像是米开朗基罗的《戴十字架的耶稣》)
附:
圣依纳爵·罗耀拉(耶稣会会祖圣纳爵St.Ignatius of Loyola)
    生于1491年,原是叱咤风云的武士。他参加加斯德拉战役。1521年5月20日是依纳爵生命史的转折点。那一天,依纳爵正在枪林弹雨中,奋勇与敌军作战。一个炮弹飞来,把他右腿打断,左眼受了重伤。军医给他施行手术,伤势并没有改善。他到了老家,从邻近邀来的内科医生,一致认为应当再度动手术,确定碎骨的位置。这次的手术是很痛苦的。施行手术后,伤热恶化。到了圣彼得圣保罗二位宗徒瞻礼的前夕,医师认为假如到了半夜还没有转机,就一定要死了。午夜,病势好转,数天后脱离危险。依纳爵腿上的碎骨结接起来了。可是,膝盖下有一根骨横跨在另一根骨上,那只腿就短了一些,而且那一根骨过度隆起,很不美观。依纳爵那时还没有脱掉虚荣。再度请医生施行痛苦的手术。医生用锯把隆起的骨锯去,再用夹板的方法,恢复腿的长度。这个痛苦的手术,经过了漫长的时期,依纳爵住在病房。为了消磨漫长的光阴,叫人找几本英雄传奇的书来。可是罗耀拉的堡屋里,一时找不到这一类的书,人们就递了一本《耶稣传》和一本《圣人言行》给他阅读。
    依纳爵看书的原来目的,不过是为了消磨光阴,不料越看越有味,就一天到晚看下去。《耶稣传》和《圣人言行》所叙述的事迹,圣人的各项德行,高超的人格,深深打入依纳爵的心坎。他向天主道:“这些圣人们也是凡人,同我没有什么分别;他们既然能够抵达这样高超的境地,为什么我就不能够呢?”他认识过去的生活太无聊了。一个人活在世上,决不是为了谋取短短数十年的功名福乐,世财世福太虚幻。他恍如大梦初醒,决心步诸位圣人的后尘,仿效他们的德行,向最高的心灵目标进发···
    1534年,依纳爵修完大学课程,考取文学硕士学位。那时他已是四十三岁的中年人了。
    圣依纳爵对圣教神修生活最伟大的贡献之一,是他手著的那部不朽名著:《神操》。这书是依纳爵在蒙莱沙时开始撰写的。
圣依纳爵最杰出的德行是:爱德。
圣依纳爵提出的箴言是:与我同受苦难;与我共享福乐。
    位于上海蒲西路158号的徐家汇天主教堂是上海最大的天主教堂,也是中国第一座按西方建筑方式建造的教堂。该教堂最初创建于1904年,正式的名字也是“圣依纳爵堂”。
    安德烈·波佐 Andrea Pozzo (1642 - 1709) 意大利画家和建筑师。他是巴洛克风格错觉天顶画的代表人物之一。
    如何才能够自然和谐地过渡教堂的顶与墙壁这些本来就是隔阂了的空间的装饰呢?早期文艺复兴的装饰者是通过墙面的颜色和材质进行过渡,于是我们熟悉了那接缝的效果之后便习以为常,也不苛责了。然而正是在这个问题的解决上,安德烈·波佐创造了整个艺术史到此为止第一件让人叹为观止的作品:《圣依纳爵升入天堂》The Apotheose of S. Ignazio
    常人若想体现神之至高无上,须觉得有穷的事物难以表现这种至高的压迫感;于是教堂才越建越大,越建越高。然而穹顶,终究是在教堂内仰望的极限。然而, 安德烈·波佐却让穹顶成了建筑的一个延伸;他在上面画出了无尽的高墙直通云霄,神之居处;他在上面画出了无尽的高墙直通云霄,也以此在一个有穷的空间中开出了一个无穷的空间。
    安德烈·波佐,1665年成为耶稣会的成员,为耶稣会教堂制作了许多作品。巨型天顶画《圣依纳爵升入天堂》(1691—1694)位于罗马圣依纳爵教堂,是历史上最壮丽的天顶画之一。1702年开始,他定居维也纳,在那里装饰了许多教堂和宫殿。他的著作《论绘画和建筑的透视》(1693)很早就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中国清朝就翻译成了中文,具有较大的影响。
    英国的粉笔艺术家Julian Beever是现代视幻名家,他用粉笔在行人路上画出若从正确的地点观看就会成为有 3D 效果的图画。这些Trompe-loeil 图画使用一种投射叫做合成变质(Anamorphism),看上去就像违反了视觉的定律。合成变质(Anamorphism)是指被扭曲了的投射或视野;特别是图像在这种情度下扭曲,令它变得祇能在使用特别的观看方式才能够看到。

1.Breathe Deep  2.Think Positively  3.Believe in Yourself
    其它例子是Kurt Wenner,也在行人道粉笔图画令粉笔绘画、路面和周围的建筑全部成为幻觉的一部分。上海新天地2007年5月24日开始,Kurt Wenner为新天地“量身定做”。

每天画8小时,7天才完成。

这张叫《两个玩粉笔的人》,哈哈!2007.6.10 拍摄到了完成稿
    其它合成变质,anamorphoscope(一种改变歪像为正像的曲面镜)被安置在图画或油画去变换一个平面扭曲的图像成为一张可从多角度观看的三维图像。那个变形的图像绘画在被镜子包围着的平坦表面。透过独特的角度看镜子,图像出现反变形,流通于十七和十八世纪。Anamorphoscopes在中国发明并在十六世纪被带往意大利。在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如Leonardo Da Vinci精通於3D和发现倾向性的合成变质。 现代IMAX、Cinemascope和其它宽屏幕的格式使用合成变质从一部平坦二维影片投射出一个包围的影像。

[ 本帖最后由 frankinshanghai 于 2008-12-31 11:39 编辑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罗马教堂天顶绘画
”立体天堂“,巴洛克的视觉盛宴——罗马圣依纳爵教堂
一座繁星点点一座魔幻空灵|罗马最容易被错过的两座教堂
罗马圣安德烈教堂
[ 历史人物 ] 《 100位世界名人(25)——米开朗基罗 》
艺术宝库梵蒂冈博物馆(下) 环球之旅(2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