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金针度人

金针度人


【拼音】:jīn zhēn dù rén

【释义】: 金针:为针的美称,用以缝补刺绣,后来用来比喻秘法、诀窍。度:通“渡”,越过,引申为传授,比喻把高明的方法传授给别人。

【出处】: 金·元好问《论诗》诗:“鸳鸯绣了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  

【成语典故】

      相传,织女是一个聪明漂亮、心灵手巧的仙女,她与牛郎私自相爱,结果被王母娘娘“棒打鸳鸯”,经过不断抗争,才争取到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晚上和牛郎在银河的鹊桥上相会的权利。每到这天晚上,凡间的妇女便向织女乞巧,希望自己也能像她那样有一双灵巧的手和聪慧的心。所以形成了七夕乞巧习俗,故七夕节亦称为“乞巧节”。

       据说从前有个叫郑采娘的少女,人勤手巧,但她还不满足,便在家中书房摆上香炉烧香,为了祈祷织女显灵,求了七天七夜。就在第七天晚上,一辆云霞托起的彩车来了,车上坐着织女,车停下后,她问采娘:"你的水平不错了,你还祈祷什么福气呢?"采娘见织女亲自询问自己的需求,非常高兴,连忙跪在地上,激动地说:“我希望自己能够更加心灵手巧。”

       于是织女就给了她一根一寸长的金针,让她把针别在衣裙里面随身携带,而且三天之内不能和人说话。采娘连连叩谢,等她抬头时,发现天边空荡荡的,车辆、仙女全都不见了。这一切真像是一场梦啊!采娘揉了揉眼,当她看到自己手上的金针时,才明白一切都是真的。于是一连三天,采娘都非常谨慎地按织女的叮嘱去做了。三天后,采娘走出屋子,开始织布绣花,飞针走线,果然手巧无比,什么都会做,附近的人都知道这个姑娘了。

       金代文学家元好问听说这个神话传说后,大发感慨,写了首诗。诗云:“晕碧裁红点缀匀,一回拈(niān)出一回新。鸳鸯绣了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意思是“刺绣的能工巧匠渲染碧绦(tāo)、裁剪朱红,把绣品点缀得均匀得体、光彩照人。绣花的技术每一次都不同,绣好的鸳鸯可以交给人们去观赏,但是刺绣工艺的高超技巧与针法就不能随便教给别人了。”诗人以此作喻,暗示写诗的真谛也是难以传授与人的。

       “金针度人”就是由此诗而来的,比喻把那些高明的技艺和方法传授给别人。综观元好问的一生,他一直在“金针度人”。元好问、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

       曾蒙古兵攻破汴(biàn)京后,元好问立即向时任蒙古国中书令的耶律楚材推荐了五十四个中原名士,请耶律楚材对他们予以保护和任用。而元好问教育或指导文坛名人如郝(hǎo)经、王恽(yùn)、王思廉(lián)、孟琪、徐琰(yǎn)等人的事迹,尤其是他对戏曲作家白朴(pǔ)的教育与关爱一直传为文坛佳话。据说,白朴之所以能成为“元曲四大家”之一,与元好问“金针度人”是分不开的。

       故事中织女“金针度人”,使得郑采娘拥有了一双巧手。元好问“金针度人”,启迪后生,引领后辈在文坛上崭露头角。所以我们在与人交往过程中,也应该具有“金针度人”的心胸,将自己所知倾囊相授,多多与他人交流,在互相的切磋中更上一层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天一成语:金针度人
成语锦集——金针度人
历史成语故事:金针度人
在七夕,向织女乞巧但不守信用的后果很严重
制服游戏
七夕诗词专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