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杖则走


大杖则走

【拼音】: dà zhàng zé zǒu

【释义】: 杖:木棍;走:逃跑。舜的父亲用大棍子打他时,他就逃走躲避,免陷父亲于不义。旧时宣扬的封建孝道。

【出处】: 汉·刘向《说苑·建本》:舜之事父也,索而使之,未尝不在侧;求而杀之,未尝可得。小棰则待,大棰则走,以逃暴怒也。  

【典故】

一次在田里干活时,曾参一不小心惹得父亲大怒,父亲抄起农具就是一顿毒打,直接将曾参打晕了。然而,孝顺的曾参醒来过后不关心自己的伤,却问父亲身体有否不适。

孔子知道后,教导曾参说,以前舜帝为人子很孝顺,其父用小棍子打他的时候,他就受着;但当他父亲用大棍子打他的时候,他就急忙逃跑了;当他的父亲想要杀他的时候,他就躲起来了。舜这样做,既保全了父亲的名声,又尽到了孝子的本分。

孔子继续对曾子说,你父亲暴怒的时候,如果失手将你打死了,一是会陷你的父亲于杀子之不义,令你父亲愧疚一生;而且从此还不能尽孝于父亲身边。

这便是“小杖则受,大杖则走”的故事,来自于《孔子家语》。

这则故事虽然看来十分有道理,还常常被用来教导人们不要盲“孝”,然而实际上,关于这个故事的出发点却是“不陷父亲于不义”、“不令子不能尽孝”。

换句话说,明明这个事情本身是父亲急怒下的过失,明明父亲是施暴者、孩子是受害者,然而满篇都在强调不陷父亲于不义、以不能尽孝为憾,却没有从孩子的角度考虑过问题。

说得再深一点:父亲代表着家长,而君臣、父子同理,在封建时代,他们是秩序的制定者,即使犯了错也不允许被挑战权威,孩子和臣下大多数时候只能选择承受,只有在生命受到威胁等极少数时候才可以“走”,甚至没有其它选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孝顺有时要适度
经典文言文赏析 | 曾参杀人
孔子弟子曾参的名字到底怎么读?从这个角度或许可以确定正确读音
孝道[552]-涨姿势:孔子眼中的孝顺原来是这样子的
愚孝不是真孝,棍棒底下也出不来孝子
一味地顺从,算是孝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