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医40余年,救治患者无数,郝万山的6个生命故事,说醒了很多人!



本文专家:

郝万山,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




作为学者,郝万山一本《郝万山伤寒论讲稿》早已被当代中医教育界视为圭臬。


作为医生,郝万山已从医40余年,救治患者无数。


作为健康科普教育者,他在健康教育的讲坛上已经耕耘了30年,《百家讲坛》的《郝万山说健康》节目让他的名字更是家喻户晓。


郝万山教授的6个生命故事,说醒了很多人!


故事 ①

太在乎别人的看法


某高级工程师,因失眠来找我看病,他在事业上应当是成功人士,在互联网上可以查到他的文章、著作和业绩。可是他天天上网。


看什么?看别人都说自己什么?看到说自己好的,高兴的睡不着觉,看到批评自己或者骂自己的,愤怒到血压升高,也失眠。这就是他失眠的原因。


我说,你是为自己、为事业活着呢,还是为舆论活着?他也不知道为什么活着。


一个健康的人,不管他处在社会的什么地位和阶层,都应当有一种知足常乐、内心平衡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这就是中医理论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所说的: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


意思是,你吃你的山珍海味,我不眼馋,我吃我的粗茶淡饭,我就感到味美香甜。你穿你的高档名牌,我不羡慕,我穿我的布衣麻衫,我就喜欢。只有这样,才是一种健康人的心态。


这并不是要人们满足现状,不求进取,而是不管你处在什么地位或者什么阶层,都要时时找到一种满足感和幸福感,这才是一个健康人。


如果生活中经常保持“四个快乐”:

助人为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没乐找乐,就可以多活5到10年。


故事 ②

特别容易被激怒


一个健康的人能够用理智控制情绪和一切行为。


大城市的公共汽车,在上下班高峰的时候,常常十分拥挤,在这种情况下,你碰我一下,我踩你一下,真是难免。说个对不起,没关系,相视一笑,相安无事,这就是健康人的行为。


可是我们有时候会看到,一方会先骂,什么人呀,你有病呀!?另一个就说,你才有病呢!于是就对骂起来,甚至动起手来。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他们就患有“没有自我控制能力”的“病”。


我们总在问,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健康最重要。但如何保健康呢?网上有句话说得好:“不作死就不会死”,真的,很多病都是自己作的,很多疾病都和生气有关,不生气就不生病。


生气所导致的疾病,到底发病率有多高呢?美国亚特兰大疾病控制中心发现,90%的疾病都和精神压力有关。所以我要和大家说,病由心起,魔由心生。

不生气就不会生病,少生病,不作死就不会死。


故事 ③

等病了才后悔

我年轻时做住院医,医院每天要往太平间送多少人啊?我看到的,每天都有五、六个往太平间送。所以各大医院的太平间门,一定不能朝向居民小区。为什么?因为居民区的门口有个太平间,经常有尸体出入,居民们是什么想法?


我的一个同学大学毕业的时候得了感冒,进而染上了扁桃腺炎,接着竟发展到肾小球肾炎。几年之后疾病就进展到肾功能衰竭。虽然在北京为他找到了肾源,做了肾移植,但过了一年,移植的肾又肾衰了。之后又是第二次肾移植,可过了半年,这位同学还是因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而去世了。


他是医生,在大医院工作,可最后还是挽救不了他的生命。你说医生能干什么?


《黄帝内经》里有一句话:“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意思是,疾病形成了才去治疗,这就像口渴了找水喝,结果井还没打;要打仗了,才发现连兵器都没有,还要铸造兵器,这不就晚了吗!


我上学的时候读这句话,很不以为然。然而,眼睁睁地看着年轻的同学一步步走向死亡,让我重新审视这句话的重要意义——一定要重预防。


故事⑤

心要静、身要动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到四川讲课,当地的医生无意间提起位于都江堰附近有一个长寿村,地方非常偏僻,但百岁以上的老人很多。我连忙追问,这么重要的信息,为什么不报道出来,让大家都知道呢?


这个医生苦笑着回答:“调查队去过几次了,但我们不能公布调查情况。都说抽烟不好,他们都抽自己晒的大烟叶子,从十来岁抽到一百多岁;都说喝酒不好,他们都喝酒,喝自己粮食酿造的白酒;他们都吃肥肉,吃自己养的大肥猪肉,别的肉、海鲜都没有。难道我们去宣传,抽烟、喝酒、吃肥肉能活一百岁?”


我分析,心要静、身要动,就是他们的长寿之道。他们地处偏僻,过着自耕自足的平静生活,对身外的钱财名利,声色犬马不去追求,符合心静原则。他们自幼耕作,一直到老,符合身动的原则,这就是他们的长寿之道。


可面对工作和社会的沉重压力,人们怎么能够心静呢?


我的方法是:用智慧去处理一切事情,而不是用情绪去处理事情,就不会影响健康。


动能生阳,阳气通达,代谢流畅,身体就会健康。老年人要经常轻运动、勤运动。我每天都会快步走,如果时间允许,我会走上两个小时,有时一天上六七个小时课,我会在讲台上走来走去。


故事⑥

换位思考看问题


学会换位思考,换个角度看问题,或许就可以柳暗花明,峰回路转,放下许多纠结。


大约二十多年前,我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市上课,一位医生带来一个脚后跟疼的病人,怎么治都治不好。发病经历更是奇怪,她到国外旅游一圈,什么毛病没有,却在回家时离家还有100米的地方,开始疼得走不了路了。


我看这位病人不像是纯粹的身体疾病,便问起她家里都有哪些成员,关系如何,结果这位妇女忍不住哭了。原来,她一家三口和婆婆住在一起,而她非常惧怕见到婆婆,因为婆婆曾说过很多伤害她的话。这个家她怕回,但却不得不回。


我除了给她开药之外,还给她写了两句话并让翻译译成法文写在下面,第一句是“解铃还须系铃人,心病还须心药医”,第二句是“宽容他人就等于宽容自己。”


时间转眼到了2002年,我在法国巴黎讲课,这位妇女闻讯竟然专程找来。她说,她脚后跟疼已经彻底好了,不过并不完全是吃药好的,吃药只可以减痛于一时。


原来当年,这位妇女曾对着那两句话反复看,但仍无法释怀。婆婆去世了,她收拾婆婆遗物时,脚后跟还是疼。


三年前,儿子娶了媳妇,也住在一起。她对媳妇新的思维和行为就是看着不顺眼,有一天她对着媳妇就想说一句话,话到嘴边,突然意识到,这不就是当年婆婆说我的那句话吗?


这时,她一下明白了,当年婆婆说她不是坏心,因为此时她说儿媳妇也没有坏心。自此,她心中的那个结终于打开了,从此脚后跟再也没疼过。


“理解这两句话,我整整用了七年时间。”这位妇女说



  觉得不错,底部随手点赞哟

来源:微信公众号【健康时报】(jksb201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郝万山教授:我的40年从医感悟
郝万山:我的40年从医感悟 -别有病 Byb.cn-纯自然疗法 攻克亚健康
郝万山:专科医生,把病人在科室间踢来踢去,医生离“看病”本职工作……
郝万山:不作死就不会死,不生气就会少生病
郝万山:病人被科室间踢来踢去,现代医学离看病本职越来越远
伤寒第一人郝万山:做人要学会换位思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