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湖北百米峭壁现密集悬棺群 初判为唐代开凿|悬棺

初判为1200多年前古僰人墓葬群 当地正申报遗址修复计划

近日,在秭归县磨坪乡杨林桥村发现一处密集的悬棺群,在长50多米、高近百米半山腰的峭壁上, 共有悬棺131具。据资料记载显示,该悬棺群是中国内陆发现的较大的悬棺群之一,木质棺材全部置于人工开凿的洞穴或山崖的石缝中。据秭归县考古专家介绍, 初步认定悬棺群为唐代开凿。日前,记者对此进行了探访。

    绝壁上现密集悬棺群

  在秭归县磨坪乡杨林桥村河道西岸,有一处密集的悬棺群,在长50米、高近百米的绝壁上,密密麻 麻布满了许多人工开凿的方形石孔,里面的棺木依稀可见,数一数大约有100多具,被当地老百姓称之为“仙人洞”, 1997年省里组织专家文物普查时命名悬棺群。专家从棺木的形态和炭化的程度初步判定为古僰人墓葬群,时间约在1200多年前左右的唐代,共计131具。

  曾遭较严重人为破坏

  当地老乡告诉记者,以前这悬棺群比现在位置高得多。由于河床淤积抬高,现在搭梯子就可以上去了,所以破坏也很严重,特别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许多棺木都被破坏了,被当作柴火熬硝用了,有人曾亲眼见过棺木里的骨头和碎的陶碗,保护工作已迫在眉睫。

  正申报悬棺遗址修复

  秭归县磨坪乡副乡长赵成刚告诉记者,当地政府已将悬棺列为重点保护文物,明确责任人进行看护,不允许再进一步被破坏。同时申报悬棺遗址的修复计划,清理周边环境,复建成古僰人村。通过考古研究,探寻千古之谜。

  秭归县文物局局长余波介绍,磨坪乡悬棺群被发现后,便立即引起了当地政府和省市县文物部门的高度重视,目前,文物部门已将其纳入重点文物保护范畴,将该处悬棺群申报遗址修复计划工作也在进行中。 (记者 何宝喜)

  延伸阅读

  悬棺葬是中国南方古代少数民族的葬式之一,一种处置死者尸骨的特殊方式,属崖葬中的一种。在悬崖上凿数孔钉以木桩,将棺木置其上;或将棺木一头置于崖穴中,另一头架于绝壁所钉木桩上。人在崖下可见棺木,故名。悬棺葬工程艰险,耗资大,主要在贵族中盛行。

  这种富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悬棺葬式,存在着许多令今人无法解释的困惑之处。比如,远古时代的人们到底是用什么办法把装有尸体和随葬物品、重达数百公斤的棺木送进高高的崖洞里去的,就是一个令人“难以捉摸”的问题。

来源:三峡商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湖北秭归发现密集悬棺群 共有131具
悬棺葬
探秘悬棺:为何悬于峭壁 僰人因何消失?_
古人如何把棺材悬到峭壁上?专家百思不得其解,却被老农一语道破
悬了几千年的悬棺悬谜究竟何时能揭开?竟然被两个盗墓的解开了
四川珙县僰人悬棺 神秘文化千古难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