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民快评|气候变化影响远超想象,已成“生死存亡之战”

寒冷又坚硬。人们记忆中绵延于格陵兰岛的海冰即使在夏天也不会融化,有“最后一片冰区”之称。但这个夏天,到访那里的人们可以穿短袖衣衫了。在这个世界最大的岛屿,冰雪融化的速度正超出科学家预期:上个月,达到了每天60亿吨——足以填满720万个奥运会标准的泳池。


人们开始发现,气候变化的影响远超想象,由此引发的自然界悲剧日益频繁地出现在新闻里。事实上,警钟早已敲响。若干年前,一位摄影师就拍到一张震惊世人的照片:一只远离了伙伴的北极熊被困在浮冰的一角进退两难。它们本是北极的王者,在日渐变暖的环境下不得不为了觅食而长途跋涉。

承受着代价的何止自然界。今年夏天的欧洲,极端天气让所有人心有余悸:英国的气温在7月有史以来第一次突破40℃;流经多国的水上大动脉莱茵河面临干涸的境地;在斯洛文尼亚,野火甚至还引爆了上百年前的老炸弹......太平洋岛国的人们不得不继续忧心自己的家园。在斐济的塞鲁阿岛,每当涨潮时海水就会涌入村庄,村民不得不搬迁自救。根据一项研究,到2100年,全球变暖可能导致约20亿人无家可归,沦为“气候难民”。

气候变化已成为涉及环境、政治、经济等诸多领域的复杂议题。每年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成为各方不同考量集中交锋的“战场”。近年来围绕一系列气候协议的争议说明,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仍然任重道远。

剩下的时间不多了。如果没有有效应对,“最后一片冰区”将不是个例。多份科学报告揭示了严峻形势:即使当前《巴黎协定》下所有无条件承诺都得以兑现,到本世纪末全球气温仍有可能上升3.2℃,将带来更广泛、更具破坏性的影响。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把应对气候变化称为“人类生死存亡之战”。为了共同的未来携手努力,还是囿于利益之争熟视无睹?尤其对于负有历史和现实责任的发达国家来说,气候之殇拷问它们的良知。在应对真正的全球性危机面前,答案是清楚的:人们要选择“握手”,而不是“松手”;选择“拆墙”,而不是“筑墙”。

吴宇桢/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欧盟气候机构:2020年1月全球气温再达史上最热
如果世界变得“温暖异常” 人类的生活将变成什么样?
牛津词典公布2019年度词汇:气候紧急状态
美媒:为何美国拖延解决气候问题?
在阿拉斯加州推销冰箱 如今已不是笑谈
【广东】甘浚希《我了解现在的气候变化》指导老师:孟凡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