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窑火熊熊八百年

窑火熊熊八百年

来源:宜春旅游政务网

 

江西省最大的河流赣江,欢声笑语地奔跑了近七百公里,来到了离南昌六十公里的丰城市,河面变得格外宽阔起来,大概迷恋于两岸景色,步履也变得从容不迫。在这里,东岸是闹热的丰城市区,车水马龙,高楼林立,巍巍宝塔直耸云霄,仿古长城绵延数里,一只灰色的铁铸水牛横卧江岸,雄视江面;西岸是波澜不惊的丘陵,现代化的车间厂房遍布其间,丰城市的工业园区集中于此,四根顶着天穹的烟囱是亚洲最大的火力发电厂——丰城电厂所处,那隐约可见的一大片厂房是全国陶瓷巨子斯米克、东鹏、唯美等在此建立的分厂;江心小岛林木青翠,机声隆隆;江面浩渺,百舸争流,渔歌互唱。被赣江切成一江两岸格局的丰城市,正在向着中等城市的宏伟目标阔步迈进。

然而,你在此仅仅看见这些,那你就还远未看清这块风水宝地的“庐山真面目”。这一段的赣江两岸,不仅坐落着一个现代化的城市,而且坐落着一段令丰城人,不,令江西人自豪了近两千年的灿烂历史。这里曾经窑火熊熊八百年,烧出了中国陶瓷的辉煌;这里散布着令历史学家兴奋的、曾经是全国六大青瓷名窑之一的洪州窑遗址。那天陪同我寻访洪州窑遗址的丰城市旅游局领导如是说。

既名丰城,何曰洪州?丰城市旅游局的领导说,丰城唐代属江南西道洪州都督府,所以,这里的窑曾经叫洪州窑。考古专家根据洪州窑出土的陶瓷产品研究确认,洪州窑创建于东汉晚期和三国东吴时期,东晋至唐代中期是其鼎盛时期,至唐代晚期、五代时期逐渐停烧,前后延续烧造了近八百年。八百年间,这里的陶瓷称雄华夏,是宫廷和民间用瓷的主要生产地之一。从发掘出土的陶瓷产品看,分为青釉色和褐釉色两大类,青色略淡,青中闪黄;釉汁均匀光润,色泽稳定纯正,造型朴素大方,且制作精细,施削规整,胎质坚致,品种繁多,单器类就有罐、壶、钵、盆、盘、碗、盏、碟、杯、砚等,有些器形且具有仿金银器的风格。图案装饰有刻花、划花、印花、堆塑、镂空等技法,以莲瓣、梅花、蔷薇、牡丹、柏树、宝相花、水波纹居多。纹路清晰、线条流畅,达到了当时制瓷业的高水平。汉时,连今天有瓷都之称的景德镇陶器都“质甚粗,体甚厚,釉色淡而糙”,“只供迩俗粗用”,销路并不远。而此时洪州窑的产品却远销京师及中原地区,成为皇宫贡品之一。史载,唐明皇多用洪州窑瓷。可见,当时洪州窑在全国影响之大。

洪州窑的窑火熄灭了一千多年,今人是怎样在历史的烟尘古道中发现它的火苗的呢?话题要扯回到三十几年前去。

公元一九七七年的十一月,当时丰城县的考古工作者在全县范围内进行文物普查,在曲江镇罗湖村象山、狮山、寺前山等一带丘陵地区发现该窑址。一九七九年秋冬,江西省博物馆考古工作队对其进行首期考古发掘,揭露面积四百三十九平方米,出土青瓷器和窑具二千九百七十一件,产品有青釉和褐色釉两大类。

记得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的一天,我因公去曲江下乡,途经罗湖村的象山时,陪同的干部指着地上一个隆起的土包说,这是洪州窑遗址。说实话,由于我历史知识的匮乏,对洪州窑几乎一无所知,自然对这个土堆没有引起多大的兴趣,只是觉得它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长满青草的土堆而已。

然而,我的无知并不能湮没洪州窑遗址的重大意义。一九九二年至一九九五年,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系和丰城市博物馆联合对洪州窑遗址进行复查,先后进行过三次考古发掘,进一步探明洪州窑所在地及兴衰等问题,基本明确了洪州窑遗址的分布范围,并选择了七处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窑址进行考古发掘。一九九三年的洪州窑考古发现被评为当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一九九六年十一月,洪州窑遗址由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四年二至五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丰城市博物馆联合对石滩镇港塘村陈家山洪州窑遗址进行考古发掘,进一步了解了洪州窑于东汉、三国时的瓷业面貌,为洪州窑早期历史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至此,洪州窑遗址的真实面目清晰地呈现在人们面前,遗址分布区域不仅由赣江西岸的原来的曲江拓展到同田乡、梅林镇,而且延伸到赣江东岸的剑南街道、石滩镇等共十八个行政村的三十六个窑厂,面积达四十万平方米。当年,六个乡镇(街道),三十六个窑厂,如果同时烧造,赣江两岸那滚滚浓烟,熊熊烈火,是何等的规模,何等的气势!

我们寻访了几处洪州窑遗址,在那些土堆、土坑前寻寻觅觅许久,透过那些历史残片,遥想着当年洪州窑那窑火旺盛的场景,眼前仿佛出现一个个窑工挥汗如雨地炼泥、制坯、装窑、出窑的身影,那一件件精美的陶器叠现在眼前。为了眼见为实,一睹昔日洪州窑陶器的风采,我们来到丰城市博物馆,参观馆藏的出土陶器。

博物馆馆长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听说我们要看看洪州窑陶器,连忙带我们走进展厅,向我们逐一介绍起几件有代表性的馆藏的洪州窑陶器稀世珍品:东汉时期烧制的青瓷鸡壶、八系褐釉青瓷罐,东晋时的褐釉点彩青瓷匣钵,西晋的镂孔香熏,南北朝时叶脉纹青瓷碗、双层双线青瓷莲瓣纹茶盏、盏托、青瓷和博山炉、青瓷灶,隋唐的青绿釉印花碗和印模,唐代的仿金银器青瓷杯褐釉麻布纹青瓷大瓮和多足青瓷砚等。

馆长指着那些宝贝对我们说,洪州窑的青瓷,虽然不像宋汝、官、哥器那样雍容富态,没有定瓷那般精雕细刻,不如钧瓷那等彩艳华丽,但它那纯朴古拙的造型,酥嫩可人、如玉似翠的釉色,以及那变幻莫测的冰裂纹,却是独树一帜,蜚声华夏。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我于陶瓷是十足的外行,看不出什么门道,但从看热闹的角度,也觉得这些陶器挺好看。那个博山炉就很有意思:底下一个圆盘托着,炉底一个圆柱形,柱上一个圆箍,箍上缀着四朵花,上下两层各八个三角形孔,大概是出灰的;中间一个碗状炉钵,可以装木炭;上面一个宝塔形的炉盖,留有一个长方形口子,用以添加木炭。炉盖的顶端像个歇山顶的亭盖,四角飞翘;炉盖下面竖立着一个个尖形的瓷片,俨然一座座假山。有一个匣钵装着的钵子,看似寻常,却据说很有分量,技术含量极高,这种用匣钵装烧工艺,创造了全国之最,使洪州窑成为我国最早采用这种先进工艺的窑场。全国之最,这可是了不得的事情。洪州窑足以引起洪州人的自豪!我对毛笔字略有兴趣,所以,那个多足青瓷砚引得我反复观看:圆圆的砚体,四周缀满鼓槌似的砚足,砚足上刻满花纹,精致极了。我在市面上苦苦寻找了三年,也没有买到一方称心的砚台,更不要说如此精美的砚台了。

馆长还充满憧憬地告诉我,丰城市委、市政府为了弘扬洪州窑文化,做了两件大事:一是已经立项,准备在新城区建造一个洪州窑遗址博物馆;二是充分利用本地瓷土的资源优势,成功引进斯米克、东鹏、唯美三家陶瓷巨子在工业园建立陶瓷厂,且已经投产,熄灭了一千多年的洪州窑窑火又熊熊燃烧起来了,洪州窑火得以承传。不难预见,在不远的将来,丰城的陶瓷业又将名闻遐迩,洪州窑也将更加走进世人的心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丰城洪州窑:瓷上的光芒
寻瓷记: 探寻唐代六大青瓷名窑之洪州窑
张华青 || 以物为证:藏家眼中的古丰城
【丰城瓷文化】洪州窑发展简史
标新立异,曲尽其妙——赣州七里镇窑址出土瓷器
洪州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