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剑邑文库》及其他
 
  编辑的大型乡邦文献《剑邑文库》影印本又印出了元代卷一册。剑邑为丰城旧称。文库为丰城籍人士著述之大成。同道朋友毛静兄主编,多与力焉。

    十余年编辑生涯,编辑过多少江西文化方面的东西,自己也记不清了。或大或小,或好或坏,或新或旧,或精或粗,总算是为江西这方水土尽了一份自己的气力。我的看法是,是否热爱自己所生所长之乡邦故地、关注乡邦文献,是评判一个文化人是否有人文关怀的重要标准,否则,高调奢谈爱国、爱民族乃至于兼济天下一类,都是瞎扯淡!百年以来,虽说中国乡土外在风貌“日新月异”,但内在精气神的受伤也可谓亘古未有。故家乔木,虽不能说是扫地以尽,但堂构凋零,耕读不继,当是事实。故此,整理乡邦文献,是无上功德。


《剑邑文库》序

邵 鸿

 

    中华典籍,浩如烟海,其中有不少古籍都是通过地方文献丛书得于保存至今。因此地方文献丛书的编撰,有着重要的意义。概括地说,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它们把一地的文献搜集汇合起来,避免其散失而得以长久流传,为地方文献的保存、整理与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在漫长岁月中,书籍容易散佚,许多地方文献正是赖此传世,可谓功德无量。

    其次,其为区域社会发展变迁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清李兆洛在《养一斋文集》卷四《娄东杂著序》中说:“蒙窃谓丛书之刻,当随乎人所居都邑,萃其乡先哲著述,编而录之。或关于土风民俗之迁变,或究于贤人才士之出处,或辨于贞义士女之事实。耳目亲见,可无讹淆;见闻称说,足资法戒。其有达官贵士,条记国故,藉资多闻;素族通儒,殚心名理,以开文秀。乃文献之总持,輶轩之先路,无泛杂之病,而收切近之效者也。”在此,李氏称赞了地方文献丛书贴近地方,史料性和可靠性高的特点。作为地方文献的荟萃,此类丛书尤益于了解地方社会的历史文化及其变迁,具有特殊的价值。值得注意的是,近二十年来,我国区域社会研究和田野调查日益受到重视,对于有关研究者来说,系统汇集一地地方文献的丛书为之提供了极大的资料方便,在有些场合,研究者甚至以此作为选择调查地点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原因也就在此。

    第三,地方文献丛书的编撰还可以推动地方经济和文化建设。因为被汇集起来的丰富的地方文献,有助于人们了解本地的名人、历史和文化,从而帮助文化旅游和相关产品的利用开发,并使人们为地方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而自豪,而奋发,对桑梓的伟大先贤而景仰,而效法,激励敦促,熏陶化育,促进人才成长,助成文明的社会氛围。因此,其对于地方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和发展都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

    地方文献丛书是一种文献总集类的图书。在历史上,其有一个漫长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

    汉代以来,随着社会和人文的发展,文献日丰,乃有文献总集的出现。《隋书·经籍志》说:“总集者,以建安之后,辞赋转繁,众家之集,日滋以广。晋代挚虞,苦览者之劳倦,于是采擿孔翠,芟剪繁芜,自诗赋下,各为条贯,合而编之,谓为《流别》。是后文集总钞,作者继轨,属辞之士,以为覃奥而取则焉。”此后书籍文献愈多,各种类别的总集竞相面世,其或以文体,或以流派,或以时代,或以家族,或以地域,林林总总,蔚为大观。

    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和文化达到了其高峰,各地经济文化亦有长足发展。与此直接相关,专门汇集一地文献的地域性丛书不断涌现。明代海盐知县樊维城主持编辑的《盐邑丛书》(刻于天启三年即1623年),搜集三国至明代海盐地方著作40种,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地方性丛书。其中较著者,省域的如王灏的《畿辅丛书》、吴兰修的《岭南丛书》、伍元薇的《岭南遗书》、赵尚辅的《湖北丛书》、罗汝怀的《湖南文征》、李调元的《涵海》,州府的如程敏政的《新安文献志》,丁丙的《武林先哲遗书》、盛宣怀的《常州先哲遗书》、陆心源的《湖州丛书》、宋世荦的《台州丛书》、胡丹凤的《金华丛书》等,县邑的除了上面提到的《盐邑丛书》外,又如孙福清《(木+隽)李遗书》、祝昌泰《萧城遗书》、羊复礼《海昌丛载》等等。

    民国时期,虽然战乱频仍,但清代的基础上,地域性文献丛书的编撰却有足以称道的成绩。象《云南丛书》、《黔南丛书》、《湖南丛书》、《广东丛书》、《山右丛书初编》、《东北文献丛书》、《辽海丛书》、《关陇丛书》、《安徽丛书》、《湖北先正遗书》、《湖南丛书》等,都是这一时期出现的省域地方文献丛书。州府或市县的此类丛书为数更夥,难以枚举。就连鲁迅先生也曾醉心于此,于1915年完成了《会稽郡故书杂集》,系统辑录整理绍兴地方文献多种。

    1949年以后到文革结束,地域性文献丛书的编撰一度停滞。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党和政府对文化建设给予了更多重视,学术界的编撰积极性和能力也不断提高,因此地域性文献丛书的编撰出现了一个新的高潮。仅以综合性的地方文献丛书来说,以我很有限的了解,如《北京古籍丛书》、《长白丛书》、《八闽文献丛刊》、《江苏地方文献丛书》、《湖北地方古籍文献丛书》、《广东地方文献丛书》、《海南地方文献丛书》、《中国西南文献丛书》、《中国西北文献丛书》、《扬州地方文献丛刊》、《绍兴丛书》、《温州文献丛刊》、《临海名城文献丛书》、《泉州文献丛书》、《潮州古今文献丛书》等等,数量颇多。这里特别要提到《山东文献集成》,自2005年经山东省政府批准立项,据介绍,全书计划搜集山东先贤著述1000种,主要收入流传未广而又价值较高的稿本、钞本、刻本等,影印出版。非山东人士所撰关于山东的重要书籍,亦酌予收入。共分四辑,精装十六开本200册。2000年12月,山东大学出版社已经推出该书的第一辑50册,收书179种。有论者指出,“《山东文献集成》有三个特点,一是规模大,收书1000种;二是选择未刊稿本、抄本多,而且质量高,其学术价值因而也较高;三是影印出版,能在一定程度上展示古书原貌,对读者十分重要。”与此相似的,还有《浙江文献集成》。这部正在编撰中的大型地方文献丛书,得到了浙江省政府的批准立项和重金支持,按大家全集、名家专集、地方史料、方志族(家)谱、档案资料五大系列分类编纂,总计约出版2000种左右,比《山东文献集成》规模更大。两部集成,最典型地反映了在当前迅速发展中的中国,地方文献丛书的编撰已进入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黄金时期。

   江西历史上是著名的“文章节义之邦”,特多文人和著作。但是在我的印象里,明清时期江西的地方文献丛书却几乎没有。直到晚清,才有新建陶福履编辑的《豫章丛书》问世。陶书刊刻于光绪21年(1895年),收书较少,只有26种、48卷,然概为四库全书未收者,且集中于清代,又多为私刻本或家藏抄本、手稿,自有其重要价值。值得一提的是,陶氏正是得益于同学丰城欧阳熙慷慨将自己的藏书倾箧以赠,才得以顺利完成编刻,我们可以在欧阳熙为《豫章丛书》所作的序中可见二人情谊之笃。1923年,宜丰胡思敬刊刻新版《豫章丛书》,收书较丰,多达103种,650卷,“搜罗广泛,时代跨度大,而收书原则极严”。论者谓:“两套丛书虽然同名,收书却无一重复,共计收刊自唐迄晚清著述129种,698卷。除庐山纪事、皇明西江诗选属外省籍学人编撰外,其他都是江西先哲的著作。”(豫章丛书整理编辑委员会:《〈豫章丛书〉的由来》)其中也有不少丰城籍人的著述。因此,陶、胡二氏的著作,在江西文化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胡氏《豫章丛书》,足以列入民国时期最佳地方文献从书之列。

   然而遗憾的是,自胡思敬以后,江西在地方文献丛书的编撰方面一直乏善可陈。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多个省份出现了新一轮的修书高潮,在江西,则仅有由万萍、段晓华教授主持的《豫章丛书》整理编辑委员会将两部《豫章丛书》合二为一,重新编排,经校勘、标点,并加校点说明(前言)和附录,由江西教育出版社重新出版。虽然这也是一项值得称道的工作,但毕竟还属于前人已有著作的整理,意义有限。而在地市方面,则地方文献丛书的编撰似乎还完全没有被提上议事日程,这和江浙等沿海省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为一个长期在江西工作的历史学工作者,我和我的许多同行和朋友一样,为此感到遗憾,但似乎在短时期内又无能为力去加以改变。

   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当得知《剑邑文库》的编撰已经完成、即将付印的时候,我的高兴就是很自然的了。特别是当我看了样书并进一步了解到:其一,该书收书广泛,多达100余种1000余卷,基本将现存丰城古代文献网罗其中;其二,内容、版本选择较为精审,坚持“早”、“全”、“好”的原则,在广搜博览、认真研判的基础上,选出最佳的版本;其三,在编排上也独具匠心,并采用影印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存原著之真,以避免当下古籍整理中普遍存在的错讹较多的弊病,我更是不由自主地生出了感动和敬意。因为,能够以这样严格的标准来编撰,既充分反映了编撰人员所具有的崇高的敬业精神和优秀的专业素质,也使《剑邑文库》具有较高质量和价值。我相信,就编撰水准和地方文化建设意义而言,《剑邑文库》应前可继武陶、胡之《豫章丛书》,近则可与《山东文献集成》比美。甚至也许可以说,正是由于《剑邑文库》出现,江西近年来的相关遗憾和尴尬得到了某种程度的减轻。同时,在这部大型地方文献丛书的编撰过程中,面临的种种巨大困难亦可想而知,如果没有丰城市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没有默默无闻的编辑人员坚定的信念和艰苦的努力,其最终面世也是不可能的。而所有这些,在当今这个红尘滚滚、政绩、著书多为名利而谋的时代,实在并不多见而难能可贵。特别是,如果我们想到丰城只是一个县级市,而在江西各方面条件比丰城要好得多的地方以及地方上的学者反而无法作出类似的工作的时候,我们又怎么能不在内心对之产生深深的感动和敬意呢?

   在结束此文的时候,我要说:

   祝贺《剑邑文库》的面世。这部书将在现代江西文化史上留下它应有的地位。

   希望江西能够有更多的地方文献丛书面世。

 
                  2008年4月18日

 

 

 

             (作者现任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历史学者 

 

  

 

 

剑邑文库序

 

陈东有

 

   欣闻家乡丰城有史以来第一部历代著作汇编《剑邑文库》行将付梓,令人惊喜不已。所惊者,一县之域,如此之多名人学者所著的经、史、子、集,汇聚成中华传统文化巨流,令我等后辈汗颜;所喜者,经济之世,执政者、学问者共商力行,兢兢执著于地方文献搜罗编撰,为政界学界佩服。

   地方文献者,植根于此地斯人,显一方之学问传统,展四乡之风土人情,述古往之人物故事,造今日之文化氛围。可溯源流,知得失,会乡亲,励大志。研究者以此为史料,学习者以此为楷模,执政者以此为镜鉴,同乡者以此为共勉。是可谓区域文化之根基,未来前进之阶梯,中华文化之构成。

   今世论及地方文化者,多有自诩“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者。自诩未尝不可,然文化更需积累继承、创造建设。自诩者若为浮躁功利所动,优秀传统文化仅仅为今日经济唱唱戏而已;只有积累继承、创造建设,博大精深的文化才能真正为民族强大增活力。文化之积累继承、创造建设,全赖于社会的文化自觉。我中华民族,历数千年,江山多娇,人才辈出,文明灿烂,文化丰硕,此乃代代传承、自觉自尊、知行合一、创造建设之果。至今,改革开放三十年,我们更感到文化建设责任重大。文化繁荣,不止是我等读书人所盼,更是亿万群众生活水平、文化自信之所必需,更是现代社会科学发展、和谐进步之所必然。执政者当有文化自觉,以文化建设为天职,不可忽略;文化人当有文化自觉,以文化创造为义务,不可懈怠。

   中共宜春市委常委、丰城市委书记冷新生乃八十年代初同窗学兄,任职数年,心系民生,勤勉于政。今日之剑邑,上下同心,百业兴旺,社会和谐。为官之馀,又常论及文化建设之事,共识“经典不可成绝学,万世有此方太平”;“政务孔殷,首以化育为务”;“人民不知诗礼,社会何以和谐”;“文化当以积累继承和创造建设并举”。新生兄倡修《剑邑文库》,自在其政之中。文化自觉者当如是。

   《剑邑文库》是优秀文化的弘扬,也是建设文化的举措,必将作为“人杰地灵”和文化繁荣的标志之一,告示天下,激励乡人。

   是为序。

                                   

                                   戊子立夏 ( 2008、5、5 )

                       (作者为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博士,南昌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剑邑文库序

 

冷新生

    学者传习典籍,绍述先贤,莫过于于修齐治平,厚德载物。故宋儒张横渠谓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诚哉斯言也。

     余也不敏,职忝龙剑之区,身膺封疆之寄。自知守土有责,每愧抚字无方。故履任以来,官箴奉忠恕二字,民政思利害一关。励精图治,夜寐夙兴;廉能是倡,奉职唯谨。然政务孔殷,首以化育为务,每于劝学、励俗、崇文、友教诸事,尤孜孜讲求,曷敢忽焉。

    惟丰城人杰地灵,民勤物阜;人有进取之思,物蕴勃发之气,地重江省,雄视列郡;汉代以降,代不乏人。以是剑气龙光之域,夙称文章节义之邦。家多弦诵,架富缥缃;载典载籍,流布宇内。爝火传薪,不绝如缕。余思今日丰城经济,甲于江右;百业振兴,欣欣向治。然则室宇既富,更须诗书传家。否则富自所富,贫其所贫,人民不知诗礼,社会何敢望和谐。故余商诸同寅,有兴修《剑邑文库》之倡,以期乡邦文献,化身千百;焕然巨制,足徵太平。幸而共事同仁,皆能同心同德,共襄盛举,以冀有功桑梓,嘉惠士林。

    修撰诸务,责任綦重,此为董榷今古,典衡经籍要务,非德才兼具、淹贯群书者不能经纪其事。故简选人才,开局置署,访书于大江南北,誊影于版楮之上。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不废涓埃之积,事竟膏晷之继。主事者搜抉史料,梳理故实;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海内学者倾心指授,启沃良多,和衷共济,毕功一役。今观宋椠元刊,镕铸四部;乾坤正气,泽沛两间。复思乡党之风,里仁为美;邦国之政,垂裳而治。先贤于字里行间,深寓谆谆教化之心,导引激励,凡三致意焉,余等可不察欤?今文库编竣而将付诸剞劂,不可无序,故聊述梗概,以志不忘而垂之永久云。

 

                                                     公元二00八年岁次戊子三月中浣

                                            (作者为中共宜春市委常委、丰城市委书记)

 

 

 

 

关于《剑邑文库》编撰体例的说明

 

    一、       选编范围

   《剑邑文库》为丰城有史以来第一部历代著作汇编总集,其选编范围为自唐代以来至民国(1949年止)的丰城籍先贤的著述,内容包括经、史、子、集等方面,总计约60余人的100余种1000余卷著述,约有300万字,共分为七辑,分订50余巨册函装。

    这里所说的丰城籍,是以历史上的行政区划为准。丰城自汉代建县以来虽然行政隶属上有过变动,但绝大多数时间都归南昌府管辖,疆域面积也基本没有大的变化。只是在解放以后才将三江、槎市、松湖等乡镇划出,将临川的箭港和新建的浠湖划入,这里就牵涉到这些地方的著述人物是否收入的问题。如临川箭港人章世纯是明末“临川四大才子”之一,现划入丰城袁渡镇;新建浠湖人姜曰广是南明的内阁大学士,该村现划入丰城同田乡,因传统惯例上他们不属于丰城文化的范围,所以这次不予收入。而丰城上述几个划出的乡镇的著述人物,如槎市的王义山的著作《稼村类稿》收入了《四库全书》,松湖的喻时的《海上老人别集》和《吴皋先生集》都是比较珍稀的善本书,而且书名还是用丰城的古称来表示不忘故土,所以对这些较为重要的丰城历史人物,《文库》仍将他们的著述收入。

 

   二、       选编原则

   1.《剑邑文库》所选丰城籍先贤的著述,内容必须具备一定的研究与保存价值,一些迷信、怪诞、玄幻类的书籍不予收录。另外就是属于丰城先人改编、改写、选辑、增删、注释前人著述、没有著作权的作品,也不在收入之内,如明代丰城李栻编刻的《历代小史》105卷,明徐鉴刻并评唐顺之《左氏始末》12卷就属此类。

    2.《剑邑文库》所选丰城籍先贤的著述,大多选择分藏于国内外公私图书馆及个人手中的古籍,其中不少是孤本、善本,也有一部分是首次发现或披露,对此将在各书卷首予以说明来源。如民国《丰城县志》编成而未印,现稿本分藏于省图和丰城市档案馆,十分珍贵。《文库》所收著述底本主要来自江西省图书馆、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以及北大、清华、中科院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前面将说明其藏馆、版本、框高等情况。

    3.《剑邑文库》严格选用底本,秉承“早”、“全”、“好”的原则。“早”是指选用最初的版本,有的是用作者在世的自刻本,以免后世进行删削或误讹。如明初朱善的《一斋集》有成化年间朱维鉴刻本和民国熊罗宿翻刻本,我们首先考虑的当然是前者。还有张鸣凤的作品,其孙超拔为了省事省钱,根据自己的选用水平搞了一个节本《羽王先生集略》,已不能窥其全豹,所以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此大加诟病。二是“全”,就是尽可能收集到作者的全部著述,版本品相也保存较好,没有缺页脱页或昏漶。三是“好”,这里不是指品相而是指版本的学术价值,一些著述往往有不同时代的不同版本,我们尽可能地接触到不同的版本进行参校,择优选用。例如我们知道甘绂的《四书类典赋》有乾隆本和嘉庆本,时间相隔六十多年,卷数也不同,但前者为初版,后者是甘氏经过多年增删修订后的磨炼之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当然选用晚出的嘉庆七年浒湾积庆堂刻本。还有因选用所谓的“贰臣”钱谦益的诗评而列入禁毁书的《汇纂诗法度针》有同文堂、得月楼、聚锦堂等好几个刻本,而只有同文堂的刻得最好最美观,所以选用的是这个本子。

   4.第七辑的选编,是为了对一些以往未涉及而有重要历史意义和文献价值的人物和史迹、文物进行研究和整理,以继承和发展丰城的历史文化。其中一个是与前六辑辅行的《剑邑文库总目提要》,通过此书可以了解整个丛书的内容、版式、作者生平,我想还尽可能地上一些版本的图录,让它同时又成为一个研究历代版刻的资料。后面再附一些丰城历代刻书书目和著述存佚情况,以便学者研究。

 

    三、排列方式

    1.《剑邑文库》所选丰城籍先贤的著述,将以年代为经,专题为纬,共分为唐宋、元代、明代、清代、民国、方志和史料汇编七卷。

   2.所收著述排列顺序以人物出生年月或中式科举时间为序;跨越两个朝代的人物,视其主要生活朝代或个人出仕情况而定。但其中有一些特例,就是段潭湖茫李氏父子叔侄如李东华(祖父)李遂(李东华子)李玑(李遂从弟)、李材、李栻(李遂之子)李颖(李材之子)每人都有著述传世,而且影响都比较大,因此也特意将他们家族的作品集中安排,以利于我们了解这个文献世家的学术传承。另外就是被黄宗羲《明儒学案》独立立案的“止修学派”学者的著述,也集中在一辑中展示,便于学者研究。还有就是性质较为接近的著述也集中在一册内,如收录有明一代丰城籍诗人作品的《斗间宝气集》和明万历年间丰城“宝气楼诗社”的作品集《剑江倡和诗》集中在一册中;同属野史的杨瑄《复辟录》和杨惟休的《泰昌日录》也考虑集中影印。

    3.同一作者在不同方面的著述则以原书第一版(祖本)出版时间顺序排列,不按经史子集的旧例分类单独印行,而是全部汇编为一集(即全集式),内分子目。是否另取新名如《某某全集》,则视情况而定。如明代李材著有理学方面的著作《李见罗全书》,文学方面的《正学堂稿》,兵书《将将纪》和《经武渊源》,总卷数可能超过100卷(原有36种291卷);袁守定有文集和年谱《说云诗钞》,有谈堪舆的《地理啖蔗录》,还有官箴书《图民录》;徐文弼有官箴书《吏治悬镜》,又有诗评类的《汇纂诗法度针》,又有谈养生的《寿世传真》,等等,此次都将集中汇编。有的著述卷帙浩繁,一册不能尽者,分册印行。如雷礼的《列卿纪》165卷,是一部重要的史学著作,台湾省曾在1969年分册重印过,我们也打算汇为三册印行。

   4.考虑到有些作者著述内容重要而篇幅不长或者非为完帙,则采用同类汇编合为一册或附录于与其有关联的另一著述后的方式编印。如清袁守定的著述宏富,而其子袁潜的作品只有一部且没有完整版本传世,这次也将附录于其父集后。

 

   四、编印方式

    1.《剑邑文库》的编印,将采用直接或间接影印原著文本的方式进行,即影印所有页面,按原有装帧顺序和式样编排,一般不进行圈点和注释,以忠于原著真实面貌。影印本即能让我们了解著述的原貌,让我们学习不同时期版本特点,也最大限度地忠实原著,可以说只是“下真迹一等”,可以避免点校本的错讹现象,也较为经济便捷。

    2.为了节省页面,将对一些大字本古籍进行缩小编排,但将注明原有框高、书高。我们将采用二拼一或者四拼一的方式,这个要视大字本小字本而异,但都将以清爽、整洁,便于阅读为原则。

   3.对于一些作者除本集外的,散见于其他书籍的作品,将尽量进行搜集和配补,以便了解作者作品全貌,所辑补内容均注明出处。如清欧阳熙除著有《荣雅堂诗》外,还有一些作品散见于《四子诗录》、《经训书院讲义》里,另外还有一篇是为《豫章丛书》写的序,是研究这部丛书的重要史料,因此也予配补。

   4.对于个别较有影响或较为重要的著述,将在不妨碍原著原貌的情况下进行笺释和深入研究(如王季友和邓子龙集)。

    5.对于个别有多种版本而且版本内容不同的著述,一般采用择优选用的原则,如出入较大,则以某一版本为底本,参以另本注出较记。如邓子龙《横戈集》有清初抄本(先后为四川张问陶和刘承干嘉业堂递藏)和道光傅卧云刻本,后者以个人喜好对《横戈集》大动手脚,有些作品甚至改得面目全非,此次将选用前者,但后者有几篇序文、题词比较重要,我们将进行校补。如某些著述有递修本且内容重要,则同时收录。如清毛凤雏的《龙洲志》有乾隆稿本和光绪递修本。后者不但对乾隆稿本的篇目进行了调整,还补充了乾隆以后一百多年的内容,因此也予以收入。 本人也收藏了一套,欢迎大家来我家查阅资料。 电话;1387053979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钱理群 杜应国 | 作始也简,将毕也巨!——《安顺文库》序
姜小青 | 《江苏文库》阶段性成果简述
【网络首发】大型文献类丛书出版的优化路径探析——以《荆楚文库·文献编》为例
苏州最大规模地方文献结集《吴郡文编》首发
福建:《八闽文库》全媒体出版工程启动 传承文化基因
【历史文化】安岳县图书馆馆中馆“汪毅文献特藏馆”特色与“馆中馆群”联袂打造的思考 ‖ 汪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