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罗燕:好莱坞的“孤胆英雄”

腾讯娱乐专稿(文/杨雨蒙 责编/杨雨蒙)

什么样的人能从弱肉强食的好莱坞丛林分一杯羹?罗燕或许可以告诉我们答案。

从曾经中国大环境的受害者到如今世界顶级电影工厂好莱坞的原创电影人,罗燕的“清醒”与“远见”让她一直充满着富饶的生命力和战斗力。当女明星们在挤破头争一个好莱坞角色的时候,罗燕已经开始变成组局者了。

在采访中,这位上海文化街长大的知识女性,没有多余的腔调和矜贵,而是干脆利落地向我们强调她最欣赏“孤胆英雄”精神。

“独骑闯天下”,是她向往的生活,或许,也是她正在享受的生活。

一.

罗燕的人生充满了起伏,可故事的开始总是幸福的。她的父母被派到新疆当大学教授,她则是外公外婆带大的。“我的外公是中央银行的副行长,北大第一届大学生,外婆也是私塾毕业的。”

生活在这样显赫又充满着书香气的家庭,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梦想,然而年幼时的罗燕还无法意识到这点。

她上的小学自然是上海的重点实验小学,在山阴路。连鲁迅也曾居住在这条一草一木都浸染着人文气息的小路。这所小学不仅要面试学生,还需要面试家长。“当时老师还问我父母什么时候去的新疆,我根本不知道,但是我从自己的年龄反推,竟然是正确的答案。”

即使在最动荡又黑暗的岁月里,罗燕的外公仍然冒着巨大的风险,让亲戚从香港带英文课本,一个词一个词地教罗燕英文,“当时我还只是个小孩,一点都不想学这些东西,毫无兴趣。”

这种看似压抑的规训,其实是一种隐形的财富,等到关键的时间节点就会发挥出它的价值。就比如当十几年后罗燕到了美国,她惊奇地发现美国的生活方式和文明规程对她来说都有一种莫名的熟悉感,除了语言不通,其他种种都无需过渡,水到渠成。

然而幸福是短暂的,在政治的暴风雨中罗燕的家庭没能幸免,还没到等到“芳华”,罗燕的外公就在迫害中去世,外婆身体每况愈下,罗燕也被送到了纺纱厂当女工。

越是艰难的时候,越能激发人的求生本能。书香世家出身的罗燕怎么会甘于只做一个工人呢?她八岁就上台,喜欢表演,这种热爱为她黑暗的生活带来了色彩。“在那个黑白颠倒的年代这算是一个高光点吧,唱唱跳跳是一种心理慰藉,让我还能有向上的动力。”

这种动力的能量是巨大的,走过最难的低谷,罗燕迎来了她的第一次转机。文革结束后,她报考了上海戏剧学院,在4800名考生中脱颖而出,成为20名幸运者之一。从大风大浪中磨砺出的斗志和坚韧内化为了罗燕的精神世界,带着她从破烂的工厂走到了艺术的殿堂。

“我常说的一句话是,我不信邪,有别人能做到那为什么不是我呢?”

二.

罗燕向来就不是一个安于现状的人,“我觉得有两个我,一个是柴米油盐,一个是努力‘登月’。我从来不重复自己,这让我感觉乏味”。

世家千金、中戏高材生、金马最佳女配角提名者——如果说之前的罗燕大部分时间都过得风光又体面,那美国的求学之旅似乎成了她的一个转折点。那段时光用她自己的话形容就是“暗无天日”,可是正是这段看起来“自讨苦吃”的经历,开启了她人生的登顶之门。

“我们一起来的同学几乎都读的是理科,上文科的是傻子,因为文科太苦了。”可是罗燕就义无反顾地读了戏剧研究专业,做了一次“傻子”。可实际上,这个决定不能更明智。

作为美国学校里的华人学生,半路出家,稍有掉队就只能落个步人后尘拾人牙慧的下场。罗燕明白自己的劣势——语言不通、文化差异、本土排斥……所以她干脆直接把自己的作品定位在国际市场,创作出外国人能看懂的含有中国元素的类型片。

“我现在的作品都是十年前定的,都是上学的时候就定好的基调。”罗燕无不感慨地说。

当时的罗燕,并不能当个无忧无虑的学生,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简单二字。除了繁重的课业,她还要为借住的家庭打工,即使是周末也要去当服务员来赚取生活费。“有男同学叫我出去玩我都心不在焉,因为实在没有多余的心思和精力。”

研究生期间,罗燕有一门实验表演课。授课老师是个不羁又独特的人,罗燕对老师的印象是“她直接盘腿坐在一个台子上,抽着烟,像周迅一样的嗓音。”

老师会要求她们自己编故事、写故事、演故事、有时还要呈现与内容相反的表演,各种挑战性极高的作业即使对于本土学生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而罗燕作为唯一的亚裔学生,几乎上课内容百分之七十都听不懂。

可是罗燕没有退路,因为一旦成绩拿到C,她的求学路就得中止了。幸运的是,在最后的表演中,罗燕拿到了B-。

“我记得特别清楚,当时老师说:‘罗燕你所有问题都是英文问题,你的表演是很不错的’,那一刻我真的放声大哭。”所有的不安、焦虑、彷徨都找到了出口,如山洪一样倾泻而下。

语言有尽头,人力有极限。罗燕已经拼尽全力,幸运的是她也获得了回报。老师的肯定打破了罗燕心中的不安与焦虑,这份认同和理解对于当时的罗燕来说是弥足珍贵的。

波士顿大学对罗燕来说是历练场,没有那段时间的挣扎与坚持,也就没有今天的罗燕。

后来的罗燕都在做些什么呢?她在洛杉矶戏剧中心当了三年的总监助理,她成立并经营了专利产品公司Starlite Inc,她做为总制片人为环球影业公司制作了电影《庭院里的女人》……

今年12月,罗燕参加了波士顿大学艺术分院新剧院的落成典礼,其中的一楼大厅就来自于她的捐赠,这一百万美元是她最真诚的心意。

尽管求学生涯很辛苦,但是罗燕说她“从未后悔,且一直心存感激”。这是一种情怀的传递——波士顿大学给予了她梦想的沃土,待她开花结果,她也尽自己最大努力回报母校。

从因为害怕成绩不够没奖学金念书的华人女孩到今天给母校捐款并以个人名义设立了奖学金的成功校友,在一定程度上,罗燕成为了她自己的“英雄”。

三.

“我常常对我自己,也对我女儿说,你要想想,因为你的活着,你对世界能有什么与众不同的贡献?”

在罗燕的认知里,她为自己建立了一个超越性别的评价体系:要做一个特别的人。这套评价体系给她提供了密实的安全感和源动力。

罗燕的第一个作品就是《庭院里的女人》,这部戏由她自编自演自制,“我当制片人其实是被迫,权力交接没人接,只能自己做。”

在好莱坞这个电影工厂里,每一道程序都精细而固,每一个环节都像齿轮一样,密切地环环相扣。“拍电影一天可能二三十万就花出去了,制片人都睡不好的……我们的电影预算细化到四千多条。我们有六个财务,随时都可以知道这个资金用在了哪里。”

到了这一步,已经超出了罗燕作为“演员”和“编剧”的认知范畴,“电影拍起来就跟艺术创作没多大关系了,艺术创作主要是导演和演员的事了。我要做的就是管理。”

第一次接手这么庞大的项目,毫无经验的罗燕只能顶着巨大的压力摸着石头过河。罗燕说自己本身当过工人,所以“有点想象力”,再加上做过生意,对财务有所了解,在她的调度下,电影拍到最后竟然完全没超支。

“那时候我瘦了几十斤,每天都很焦虑,挑战和学习实在太大了。”罗燕又做到了——她要当剧本原创者,要当资金和法务负责人,要当出品人,监制,要做政府公关,要推广营销,还要担任中国大陆发行主要负责人。

罗燕成了整个剧组最忙碌的人,这个看起来柔柔弱弱的上海女人有着巨大的能量。她的心血没有白费,连环球影视公司都承认她的作品是“物超所值”。

《庭院里的女人》海报

这部电影让罗燕在好莱坞打了个漂亮的开头仗,仅用了500万美元制作的电影能在北美保底预售450万美元 中国国内票房1200万人民币,简直可以称为一个奇迹。这也作为一个好的开始,让她积累了极高的行业商誉,她甚至可以直接向银行汇报账目。

“我从制作五百万的电影到现在五千万的电影,多亏了《庭院里女人》带给我的经验。”后来她又自己编写了英文剧本《梦想家》和《竹环》,还制作了美国青春喜剧片《21岁派对》

《21岁派对》把探讨焦点放在了年轻人身上,使得喜剧元素更具活力和感召性,把年轻人想摆脱成规谋求自我发展的诉求和中美教育的差异化都表现得诙谐又深刻。

在罗燕看来,从剧情片到类型片,单位时间含金量不一样,电影制作的工艺要求、需要的人员都不一样。国内电影行业现在缺乏的就是好莱坞这种管理大型娱乐公司的经验,因为试错的赌博性太大,稍有不慎就是“血流成河”,即使国内和好莱坞合作,也买的是“经验”。

而在好莱坞工作多年的罗燕却正好是既有成果贡献者,因为她既有实战经验,又有见识。所以当别的女明星还在头破血流地争一个角色混脸熟的时候,她已经成为了规则的掌握者。现在的她不仅擅长运作好莱坞制片方式,还掌握了将莱坞制片方式在中国操作的能力。

《21岁派对》海报

四.

清醒的不多,敢付诸行动的更是寥寥无几,英雄就是这么来的,哪怕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为了一线希望也敢赌上自己所有的筹码。这是罗燕最欣赏的品质,也是她反复向我们提到的一个词“孤胆英雄”。

“在美国的文化里,当风险达到百分之七十,基本没人会去赌,但是如果是百分之五十,那就是极其鼓励的。中国人求稳求安逸,外国人求变求创新。”

说起这个话题,罗燕显得很兴奋,在她的自我检阅中,“独骑闯天下”的创新精神显然是她最为看重的品质。“别人是生产者你只能当个消费者,那意义何在呢?”

在罗燕的心中,有典型的“独胆英雄”的样本。“你看李安,那么安静的一个人,他就敢赌,还有吴京,他们几乎都把自己的所有身家都赌进去了。所以结果是吴京对中国电影起了标杆作用,他开创了新的类型片,即使战争动作片。李安也是,他的《卧虎藏龙》开创了中国武打片的先河。”

罗燕把他们的胜利称为“理所应当”,因为他们靠着内心强大的动力,冒了全军覆没的风险去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所以他们后面的荣誉和轻松都是应得的。“他们骨子里就是另一种人,不会投机或安于现状,就是在不停地赌博。”

罗燕其实和他们也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当红女演员舍弃国内的安逸和名气,带着几十美金,跨越太平洋到美国从头再来,没有经验独自摸索在好莱坞闯出一片天……她就是比别人更勇敢,所以她现在的成就也是应得的。

我们问罗燕她对现在国内一些合拍片的看法,她告诉我们现在中国电影最缺少的就是“原创内核”。当然这个问题还是要归结到人——缺少好编剧,自然就难以产出好剧本。“现在能用英语写剧本的中国人简直是凤毛麟角。要写作能力强,写的东西大家都看得懂,还要有各种技巧,这些加起来要求太高了。”

除此之外,还要有情怀——家国情怀、民族情怀,人类情怀。中国现在其实完全有能力拍这样的电影,但是却缺乏更多合适的艺术创作。或许罗燕能写出那些成功的剧本,除了她本身的功底,也和她的情怀有关吧,毕竟成功的人太多了,肯给母校捐钱的人却是少数。

现在的罗燕,已经超越了“中国演员”的身份,确切地说,她是国际化的编剧,是专业的制作人和经理人。

在多年的工作中,她与好莱坞各大电影公司高层主管都成为了好友,还与中国电影业各主要集团公司的各重要部门负责人都有着良好的合作。

最让我们惊讶地是,她甚至还与广电总局的官员讨论剧本,“他们很多人都有着专业高学位,有很高的文学造诣,所以他们的建议我很乐意听。”

不管怎样,这位已经在好莱坞驰骋多年的组局者还是乐观的,“中国电影还是很有未来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八十年代电影明星的旧貌和新颜—罗 燕(87)
80年代走红的女星罗燕:带着60美元闯好莱坞,现在怎样了?
电影《孤胆英雄》
电影《孤胆英雄》欣赏
罗燕:千万富翁熊晓鸽背后的女人(2)
《独立日2》:这部等了20年的灾难片,还是拍成了灾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