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个人中心

 

【摘要】语文教育贵在养成,养成之道贵在“三感”,即情感、敏感、语感。“三感”虽涉及语文学习的不同层面,但是有其共同点,那就是养成一种习惯,自觉地多接触典范的语言材料,多关注生活中的鲜活语文,进而感受、领悟、积累、内化,以吸收语言精华,丰富自己的语文世界,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并使自己终身与母语和谐共处,享受无穷的人生乐趣。语文养成教育是一种常态,渗透于语文学习的全过程,更体现在语文学习的细节之中。

【关键词】养成教育 语文学习 实施细节

 

语文教育去功利,这是个伪命题;但是语文教育不可急功近利,这是人们的共识。语文的教与学绝不能只是着眼于“当下”,而要放眼于“未来”。语文学习的目的有三个层面:小而言之,是掌握一种终生使用的工具,能顺利应对中考、高考及将来的学习、工作与生活;中而言之,是为一生打下精神的底子,使自己成为一个快乐的读书人,拥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大而言之,是传承民族的文明,固守民族的根本,让民族的血液永远流淌,并使自己成为未来文化的创造者。这正是语文教育在于“养成”而不能急于功利的“速成”的原因之一。

再就学科的特点而言,语文不像其它自然学科,它天生是“农业”的,得遵循作物的生长规律,性急不得。用一个环保术语,就是营造一片具有生态效应的“湿地”。过于急功近利,就会有“沙漠化”的危险;企图“揠苗助长”,结果定会是禾苗枯槁;采用任何“催熟”的做法,都会丧失其应有的品质。因而,语文教育应按照语文的特点来“养成”,而不能以为产生不了短期效益就放弃所做的努力。

语文教育贵在养成,养成之道贵在“三感”,即情感、敏感、语感。

所谓“情感”,就是热爱母语的情感。学者萧启宏说:在不热爱语文的人眼中,汉字是一个个冷冰冰的像砖块一样的方块字;而在热爱语文的人眼中,汉字不仅形体优美,而且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生命体。惟有热爱,才能亲近;惟有热爱,才能接受;惟有热爱,才能一生相伴。所谓“敏感”,就是对母语有强烈的反应,有极高的关注度。服装设计师在行人熙攘的大街上行走总会留意人们的衣着,植物学家进了原始森林总会去察看每一棵树的种属与年轮,根雕艺术家发现一截奇形怪状的树根会如获至宝,考古工作者得到一块沾满泥土的旧瓦片会欣喜异常……像专业人士有这样的职业敏感一样,一个语文学习者也要有一双“语文眼”,时时处处关注生活中的语文。所谓“语感”,就是对语言敏锐的感受力,能够领会语言的表层意思和内在含义,分辨出语言表达的真与假、美与丑、优与劣,最起码的不能误读语言,把“香蕉易患一种称作‘巴拿马’的病症,这种病是香蕉的‘癌症’,或者说是‘非典’”读成“香蕉含有致癌因素,能传播非典病毒”,也不能错误表达,传达出不合实情的信息,表达了并非真实的情感。

“三感”虽涉及语文学习的不同层面,但是有其共同点,那就是养成一种习惯,自觉地多接触典范的语言材料,多关注生活中鲜活的语文,进而感受、领悟、积累、内化以吸收语言精华,丰富自己的语文世界,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并使自己终生与母语和谐共处,享受无穷的人生乐趣。

语文养成教育是一种常态,渗透于语文学习的全程,更体现在语文学习的细节。

语文教育的“养成”,在语文学习的生活化的常态中

“语文养成教育”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养成”理念下的语文教育得从常态的语文学习生活入手,得从语文学习的细节入手。笔者多年来坚持让学生每日必修五个“一”,即日正一字,日积一词,日摘一句,日读一文,日写一“纸微博”。

日正一字。所订正的是自己或别人容易读错或写错的常用字,其出处在日常生活,读书,书写,交谈,看电视,参与公共活动,随时留意误读误写的字,然后每天在专门的本子上认真订正一个。例如:“解甲归田”的“解”,读“jiě”,解开的意思,不读“xiè”。(电视剧演员常好读错)又如:“即使”的“即”与“既然”的“既”不能混淆,前者读作“jí”,后者读作“jì”。(学生作文经常出错)

日积一词。主要是从语用的角度出发,积累常使用却容易出现错误的词语(包括成语),也要积累一些自己以前没有掌握的新词语。操作时不只是写出某词的意思,更要结合语境指出该词语使用的注意点。例如:“无时无刻”,必须与否定词“不”合在一起使用。“父母无时无刻都牵挂着自己的儿女”,这是个病例。又如:“鼎力相助”,敬辞,用来感谢别人对自己的帮助。“你有事只管跟我说,我一定鼎力相助”,错用在自己帮助别人。

日摘一句。所摘录的句子来自于自己所读,所闻,所见,其精彩之处或是极富文采,或是极有哲理,或是极具激励作用。摘录之后注明其出处,以备日后查阅。例如:山一样的作业,雪片般的习题,抄写、抄写、抄写,练习、练习、练习,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化学、物理……泉涌似不竭,江流般不息。(同学作文《人在高中》)又如:心有明灯,便不会迷路,便可拒绝黑暗、胆怯,而拥有一份明朗的心情,一份必胜的心念,一份坦荡的胸怀……(罗西《有心而知远方》)

日读一文。以千字文为宜,以时文美文为佳,可在晨读时朗读,可在就寝前赏读,可在学习间隙做调节性的阅读。每读都应有所得,用精要的文字批注在文旁,或写在每日养成训练册上。例如有位同学读巩晓莉的时评《心变大了,事就变小了》,随手记下阅读所得:

影星的故事吸引读者的眼球,寻常的话语蕴含深刻的道理。“只有真正自信的人才懂得自嘲,自嘲是豁达,是看开,是放下。”“愤怒将男人捣碎成男孩的同时,能将碎片拾起,拼贴成更成熟完整的自己,才是智慧。”“我的心慢慢变大了,相对的,事情就会变小了。”耐人咀嚼,引人深思。

日写一“纸微博”。微博是当下人们记录时事、发表言论、交流思想的快捷的网络平台,限于条件,学生还不能做到人人拥有电脑,于是就以“纸微博”的形式。三五句话,几十上百个字,发布与大家分享的新闻,发表对当日见闻的评论,记录自己突发的灵思妙想,内容空间无限,形式自由灵活,个性力求鲜明。下面列举三则:

刚进行完学业水平考试,我正在盘算假期痛痛快快地看几部电视剧,再和哥们在足球场厮杀一番,老班走上讲台一脸严肃地说:“同学们,从现在起你们已经是高三了。”啊,高三了?唉,别了,电视!别了,足球!从此只能“望电视而兴叹”“望足球而兴叹”了。

 

冠军永远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可又有谁把目光暂停在失败者的身上。奥运会一再宣称贵在参与,注重过程,可是参与再有积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学好语文要培养“三感
潘新和《语文:表现与存在》(摘抄)
利尽苍生是语文
语文教育的真正出路在于大量阅读
陆俭明:语文课程所担负的任务与责任 ——兼说提升国民个人语言能力的意义
古代语文教育方法及其当代启示王松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