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多说这三个字,孩子不再嫌你唠叨

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打一个有趣的比方,父母就像是西游记里面啰啰嗦嗦的唐僧,孩子就是大闹天宫的孙猴子。

父母最爱念的“经”是“要听话”“为你好”“争口气”……这几句话。

话都没错,可时间一久,孩子就当耳旁风,父母也没招,但出于对孩子的爱,父母没办法不“念经”。

皮皮妈建议,不如换一版新“三字经”试试,从另一个角度来教育孩子。

多问孩子“为什么”

“妈妈,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呀?”“爸爸,为什么我没有翅膀呢?”

小孩子喜欢问“为什么”,因为他们对世界很好奇。但其实不仅是孩子,大人也要多问问“为什么”。

当不理解孩子的行为,觉得孩子做错了的时候,批评前,不妨先问几句。

有篇小故事叫《那晚的烛光》,里面有一段对白。

女儿说:“妈妈,我最喜欢的就是台风。”

妈妈觉得女儿不懂事,但还是耐着性子问:“为什么?”

女儿回答:“因为有次刮台风的时候停电了。”

妈妈接着问:“你是说,你喜欢停电?”

女儿说:“停电的时候,我就去找蜡烛。”

妈妈的心渐渐柔和起来,“蜡烛有什么特别的?”

“我拿着蜡烛在家里走来走去,你说我像个小天使。”

幸亏这位母亲多问了句“为什么”,这世界上才多了一个小天使。

有时候,父母自认为很了解自己的孩子,但其实不是。父母是从成年人的视角去看问题。

然而有时候要稍稍弯下腰,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多问一句“为什么?”

仔细聆听后会发现,孩子的世界其实很单纯,他们的想法也很简单。

所以,比如说孩子作业写得慢,或者不按时睡觉,先别急着批评,多问他一句为什么,也许他是因为仔细才做得慢,也许是有小秘密才不睡觉。

万万不可不分青红皂白就劈头盖脸地骂孩子。要聆听孩子心里的声音,从多问“为什么”开始做起。

告诉孩子“要负责”

父母很喜欢说孩子“不听话”,经常告诫孩子“要听话”。

有的孩子乖,一说就不闹了。但也有很多任性的孩子,怎么说都不听。

我侄子昊昊就是这样的“坏孩子”。本来特别聪明,但初中爱玩,交了些不正经的朋友。有天说不想读书了,要出去混社会。

家里人好说歹说,一哭二闹三上吊都没用。

我大哥,也就是昊昊的爸爸,抽了一晚上烟,第二天点头了。大哥只对昊昊说了一句话:“你的决定,你自己负责。”

昊昊只去了三个月就回来了。回来后说,“外面的世界真是太苦了。”

从此用功读书,考上了大学。

父母希望孩子听话,无非是希望孩子少犯错误,少吃苦。但很多孩子从小就是温室里的花朵,无法体会父母的心情。

所以,有时候,不妨让孩子一意孤行试试。犯错并不可怕,失败也不可怕,重要的是承担后果。对自己的选择负责,这是孩子成长的必修课。

俗话说,成才先成人。所以在孩子还小,还年轻的时候,不妨给他犯错的权利,让他自己去体会“责任”意味着什么。

只有先学会了对自己负责,才能对他人负责,对家庭,乃至国家负责。

鼓励孩子“慢慢来”

相信大家都听过“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社会节奏越来越快,很多父母也陷入了焦虑。生怕孩子落后,一秒钟都耽误不得。

比如说孩子成绩不好,就要送他去各种补习班;孩子一次考差了,就说下次一定要考好。

《小欢喜》里,英子成绩优异,本来一直稳居第一,但分班考试时,插班生林磊儿却考了第一,看看妈妈宋倩是怎么说的:

但是,作为父母,不都是为了孩子好吗?

可孩子毕竟是孩子,没有为人父母,根本无法感同身受。他们根本就不懂,诞生的那天妈妈有多疼,爸爸赚钱养家有多么辛苦,根本就不懂父母有多爱他们,多想把这世上最好的东西都给他们。

父母是第一次当父母,孩子也是第一次当孩子。所以,可不可以给彼此多一些时间呢?

比如他没考好,先别忙着指责他,不如和他好好聊聊,一起分析一下原因,然后再采取对策。多给他几次机会,慢慢来。再比如和孩子发生冲突,先别急着生气,平静后再沟通,慢慢地跨过代沟。

《小欢喜》里的刘静就是这样的家长,理智冷静,不急不躁,就像父子间的润滑剂,带领家庭走向幸福。

有句话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慢慢来,才能快。

孩子感到烦躁的唠叨,恰恰是父母出于爱的表达。

中国的家长,并不能像西方的父母一样,热烈而直接地说出“我爱你”。而是在生活的每个细节里爱着孩子,比如说一句简单的“穿秋裤”。

这种无私的爱是永恒的,因此父母会唠叨孩子一辈子。

但有时候唠叨不管用,孩子不领情的时候,试试这几句新“三字经”吧!说不定就像唐僧征服孙悟空一样,爸妈就这样把淘气包孩子征服了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培养孩子,不抛弃,不放弃。慢慢来!
每个“熊孩子”背后都有一对“熊爸妈”!太精辟了
9岁孩子留字条离家出走:妈妈,您找别人做儿子吧!
我为什么要立志做个狠妈妈
孩子打人竟然有这么多内幕,我们却不知道
听育儿:一个教育真相!孩子之间的距离,就是这样拉开的┃冰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