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气象科普】天气谚语知多少

千百年来,人类一直在尝试准确的预报天气,而天气谚语正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凝结了人们认识自然的智慧。

那么,关于天气谚语,你了解多少呢?

天气谚语的前世今生

在距今三千多年的殷商时期,就已有天气谚语的文字记载了:在河南挖掘出土的殷商甲骨文中有“东云自南,雨”的卜辞。到了春秋时期,已经出现了利用天气谚语准确“预报”天气成功的案例了。

孔子除了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之外,也是当时一位优秀的“天气预报员”。在王充(东汉)的《论衡·明雩》中记载到:孔子出,使子路赍雨具。有顷,天果大雨。子路问其故,孔子曰:“昨暮月离于毕。”后日,月复离毕。孔子出,子路请赍雨具,孔子不听,出果无雨。子路问其故,孔子曰:“昔日,月离其阴,故雨。昨暮,月离其阳,故不雨。”。而孔子这次能如此准确的预报则是依据《诗经·小雅·渐渐之石》中的谚语:“月离于毕,俾滂沱矣。”,“毕”是二十八宿之一,古人把毕宿看做天上的雨神,当月亮运行至毕宿,雨季就来临了。

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写到:“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形容的是周瑜巧借东风火烧赤壁的景象。这也是非常出名的古人预测天气变化的事例。

在古代,农业、商贸、军队作战往往都要“靠天吃饭”,前人不断总结的天气谚语就尤为重要了。而随着时代的发展,通过不断汲取历史智慧、运用现代科技,气象预报的准确率也越来越高了。

天气谚语的应用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小编相信这是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谚语了。指的是夏季的早上,低空空气稳定、少尘埃,当鲜艳的红霞出现意味着大气中的水汽和小水滴增多,随着太阳的升高,热力对流逐渐发展、云层渐密,坏天气即将来临。而晚霞主要是由由尘埃等干粒子散射阳光形成的,说明西方天气比较干燥,按气流由西向东移动的规律,天气不会转坏,所以看到晚霞时就可以和小伙伴们出门玩耍啦。

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

在天气转坏时蚂蚁们是非常忙碌的,这是由于蚂蚁可以感受到空气湿度、气压等的变化,当达到即将降雨的条件时他们就会有序的往高处搬家、运土垒窝。蛇同样也是感受到它们栖息的洞内水气增加,于是爬出蛇洞。燕子、蜻蜓低飞往往也是气压降低造成的。

骨节发痛,不雨即风

大风、大雨天气出现之前,气温、气压、湿度等气象要素均有较大变化,上了年纪或身体受过伤的人尤为敏感,身体上的反应是疲乏或骨节酸痛、疮疤奇痒。

丰富多彩的天气谚语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之一,也是广大劳动人民宝贵的智慧财富,但天气谚语并不是万能的。

我们要结合科学知识,为古老的智慧插上科技的翅膀,更好的了解自然界的天气变化。下面送上最新天气预报:

(编辑:李颖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气谚语汇总天气预报谚语大全
古人是怎样预报天气的?
崇明老人谚语“猜天” 担忧传承后继乏人
课外地理 | “天有不测风云”,这些谚语里藏着气象万千
天气谚语,凝聚着民间智慧
气象俗谚民间奇葩(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