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花旗一夜之间发出警告:市场存在七个严重失调的信号
0人参与 0评论
新闻配图
来自美国埃利奥特管理公司的分析师保罗·辛格(Paul Singer)认为,债券市场已经达到一个新的空头水平,在最近的一份公开信中他警告称:“债券市场已经开始破裂”,由于受全球各国央行行动失败的影响,投资者对他们的信心丧失将会“空前严重”。由此将会引发市场的最终崩溃(或一系列的崩溃)。目前投资者所处的风险环境可能是“令人惊讶的、突发的、强烈而又规模巨大的”。
一夜之隔,一位非常优秀的信贷产品分析师,来自花旗集团的马特·金(Matt King)紧随保罗·辛格的消极观察指出,目前存在七个市场严重失调的信号,这七个信号高度反映了债券市场大量的“破裂关系”。而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则来自于央行对市场的干预。“从市场盈利到政治环境的不确定性,已经开始影响到市场分析数据的标准偏差,而传统的市场关系正在开始掉转方向。”市场也因此而承认,“目前的货币政策被证明是驱动一切的因素。然而也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迹象,市场有可能因此在未来出现崩溃。”
为了帮助那些目前仍然坚持在“市场”交易的投资者能够保持清醒,我们整理了马特·金的“七个市场严重失调信号”的文章。我们不敢奢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投资者做出更加明智的投资决定,但希望至少能够提供一些观点。我们将这些观点称之为自2009年起,完全打破市场束缚的观点,而最近《华尔街日报》也承认了这一点。
从比尔·格鲁斯(Bill Gross)的脏机油理论到保罗·辛格的债券市场破裂观点,投资者正在对正常市场功能的故障充满抱怨。也许愤世嫉俗者们会说,那些政策制定者们应该为表现差劲的债券市场和股票指数向投资者道歉——因为几乎全球各地的投资者都经历着同样的感受,无论他们是否是中产阶级或者无论他们所获回报的多少。唯一不信邪的也许只剩下全球各大央行的银行家们了。
然而不幸的是,漂浮全球观点的海湾如此之深,以至于我们怀疑任何人的言论都可能会改变现状——甚至就连各个央行也正在逐渐承认,他们的政策模式开始不起作用。但是从投资者自身角度出发,我们认为以下七个理由是造成现状的主要原因。
我们只是让事情变得绝对清晰,而不是意味着认为这是让各国央行叠加使用的解决方案。“让英镑的归英镑”。在我们看来,与解决问题相比,公司债券购买和其他更为极端的政策方式,只会让市场的功能性失调变得愈加严重。零的倍数依然是零——或者情况可能变得更好——个负数的两倍将会是一个更大的负数。
1、宏观因素真的很重要吗?
正如很多基本面分析师在付出代价后所认识到的一样,最近一段时间里,宏观因素变得更加重要。但是,现在宏观因素真的比它们在金融危机时所处的高度更重要吗?部分股票投资专家发现了这一点(见图1)。
当只有一个宏观因素主导市场走向时,它必然迫使所有投资者只能采取相同的投资方式。难怪量化宽松的宏观因素与IMF的跨市场羊群效应度量标准有一定的相关性(见图2)。
图1和图2
2、信贷违约似乎无足轻重
受宏观因素对市场的主导影响,信贷市场似乎不再为违约问题而感到烦恼。本周,标普指数指出本年度年初至今(YTD)的信贷违约量,现在已经达到去年全年的总量规模,而其增长速度也达到自2009年以来的最高点。过去曾出现过信贷违约速度与杠杆量增长相关联的例子(见图3),但不是发生在今年。
当然,市场也存在信贷违约减轻的因素。由于超过50%的信贷违约主要来自能源板块,因此广义范围内的市场没有理由为此而烦恼。利差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信贷违约的发生,所以违约率有可能会大幅下降。但是市场很难避免出现对这种正常利差行为受到抑制的情绪。在欧洲地区这种历史非常短暂——但在美国也一样,这种非同寻常的严峻利差(从不关注收益)正伴随着一个明确的信贷违约平均水平在向外传播(见图4)。
图3和图4
3、市场基本面显得无关紧要
目前发生的一切并非是因为高收益所造成。企业利差传统上都遵循其杠杆水平的变化而变化。但是自2011年开始这种相关性已经被打破(见图5)。
也许你会坚持认为,其原因在于企业利率偿付率仍然保持良好。但有趣的现象是,股票与其基本面的相关性在同一点上或多或少已经被打破。在2011年之前,与股票盈利预期一致的下调修正行为,通常都伴随市场的抛售行为。但自2012年开始,这种一致性似乎已经不复存在了(见图6)这种关系——以及伴随其出现的崩溃——几乎充斥了全球每一个股票市场。但二者也有依靠自身重新建立关联的迹象,特别是在欧洲市场和日本市场——这一点我们将会在后面再次提及。
图5和图6
4、政治层面的不确定性也显得无关紧要
也许是自下而上的新闻流向让市场忽略了政治层面的因素。但是这不是真实情况。至少有一些指标反映出,目前宏观层面的新闻对市场显得无关紧要。贝克、布鲁姆和戴维斯提出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多年来一直在追踪很多因素,其中新闻中关于“不确定性”词汇的使用数量——多年来一直与企业收益差存在惊人的相关性。但在今年,这种相关性也彻底被打破(图7)。
如果你想说这只是英国脱欧后产生的一个影响作用,那么需要指出的是,同样的事情似乎在美国也正在发生,尽管是在一个微小的程度范围内发生(见图8)。
图7和图8
此外,英国退欧真的有影响作用吗?富实250指数的变化可一直保持在英国脱欧前的变化范围内。而又有多少外资对英国中型股票的收购在你的预料之中?但是至少在信贷方面(由于价格因素利差已经回升了50bp),我们有英国央行支撑市场的借口。
5、传统的市场关系已经被颠倒
对于信贷利差我们所知道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信贷利差与利率变动呈负相关性。也可以这样说:“经济表现好——利差表现就好——利率变动表现较差。经济表现不佳——利差表现不佳——利率变动表现就好。”事实上,这种负相关性(与总回报相应的高敏感比率)是许多信贷投资的盈利基础。
自认倒霉的投资者都在指望最近的市场变化。尽管市场从来没有完全明确的变化,最近以来只要对利率利好的因素,也就对信贷(或股票)有利。比如在一个巨大的收益范围内共同获利——或者集体抛售。多样化的收益好处已经不见踪影。难怪投资者都藏在了其他替代替代品的后面:至少他们不需要再给债券市场评分了。
图9和图10
随着市场变化的一路走来,一些其他长期存在的相关性似乎也被彻底颠覆。过去通胀预期的下降对信贷利差来说是坏消息。但从今年开始,它似乎也成了信贷利差的好消息(见图11)。
唯一例外的是金融领域,其收益曲线仍然与市场弱势保持平坦变化的关系。同样对于那些痴迷相关性的人来说,市场通常会对一些宏观性的冲击产生回应,并且总是与这些冲击一起发生变化,而市场的波动性也因此而进一步上升。现在所有一切都在一起变化,而市场容量似乎已经死亡(见图12)。
图11和图12
6、市场容量已经被压制
这种缺乏波动性的市场是正常的吗?上次我们就曾处于这样的水平,2014年,跨资产相关性就处于一个较低水平。然而随着美元资产对人民币资产,欧元资产对美元资产的变化,以及可能发生的市场利率变化,这种模式将会无处不在(见图13)。在未来3个月时间里,我们将会经历美国总统大选,可能导致本届政府倒台的意大利全民公投,日本政府潜在的“直升机撒钱”政策,以及英国政府负增长和经济刺激组合的政策。什么因素能够产生如此压倒一切的冲击,进让市场上没有任何东西值得投资对冲?
图13
7、导致这一切的因素是货币政策(尽管这一理论显得单薄)
这一切变化的答案当然只有一个:货币政策。随着以上所有基本面的关系被打破,在一个接一个的市场上,我们都发现取代这些基本面关系的都是来自全球各个央行的流动性(见图14)。投资组合经理购买资产的原因并非是因为分析师告诉他们资产价格便宜,而是由于他们有不断流入的资金。当央行流动性的阀门被打开后,投资组合经理手里的资金就会源源不断地涌入。
图14、15、16
因此,以上就是市场为什么一片糟糕的原因所在。
一个功能正常的市场通常都是一个多样性的结合体:部分投资者是自上而下的,而另一部分投资者则是自下而上的;部分投资者是长期性投资,而部分投资者则是短期性投资;一些投资者关注基本面变化,而另一部分则关注技术层面的变化。这是一个双向操作、连续变化的市场。当一个市场中所有的投资者都被迫关注同样的因素时,这个市场必然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功能失调——当流动性出现枯竭时,今天的严酷局面明天就会出现突然逆转。任何人尝试去对冲这种不可预测的变化,其结果必然都是表现欠佳。
大家都认为目前似乎有一些裂缝出现。央行最新的流动性似乎不再刷新其以往的记录。部分流动性进入信贷领域,但并没有真的进入股票市场。欧元信贷利差正在集体大幅反弹,但主要在于欧洲央行直接购买的原因造成(见图17左);同样的情况也在英国发生。尽管量化宽松政策仍然在持续,但无论欧元Stoxx指数还是日经指数都在竭力挣扎(见图17中)。通胀收支平衡点——各国央行购买风险资产的最直接原因——仍然在进一步下降(见图17右)。
图17
大多数医生——甚至是很多病人——都知道,当一个疗程的药物似乎不起作用时,你不能简单地把剂量加倍。特别是当病人表现情况比以前更加糟糕时,只能认为药物已经不起作用。通常在这种情况下,医生会认为该疗程的副作用可能对病人的医治危害更大。然而目前各国央行的做法就像是给药物剂量加倍。他们对自己的货币政策模式已经投入了太多的流动性,现在需要改变他们的观点了。
如果所有一切进展顺利,必将会产生更多相似的现象:更加严峻的信贷利差,对停滞不前的全球经济感到更加绝望,市场功能失调的问题更加严重。事实上,这就是我们对未来的预测。
然而当以上所有关系开始变得更加紧张时,各国央行就会随之推出更加极端的货币政策,而市场的尾部风险就因此而变得更大,对市场投资和预测的气氛也就愈加紧张。这不仅是比尔·格鲁斯所说的“喷射发动机”风险,而更像是保罗·辛格所说的“”令人惊讶的、突发的、强烈而又规模巨大”的风险,当前的环境最终证明了这一观点。(双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全世界都在下跌?花旗给出了最好的回答
非农压轴登场,美元强势能否延续? 071114
七大“裂痕”出现,或导致大崩溃!
各资产齐涨齐跌!如今市场上 把鸡蛋放不同篮子里也没用了?
後危机时代 黄金何去何从
全球再爆金融危机?这张“最吓人”的图表这样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