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京的金山上》

千古一人思性高远,高智深遂,宏论连篇的思想家;横观世界,纵察历史,洞察风云的政治家;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决胜千里之外的军事家;千古一人,举世无双。世界之敬仰,中华民族之骄傲。65篇原创内容公众号有一种精神,穿越时代的云烟日久弥新有一种怀念,历经时代的风雨更臻醇厚
藏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有这么一种说法,藏族人只要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是天生的艺术家。虔诚的宗教信仰,无形中使得藏族民歌除了抑扬顿挫、高亢嘹亮外,还有了浓厚的宗教色彩和底蕴。藏族民族习惯于用歌舞记录生活的场景,表达喜怒哀乐的情感。西藏和平解放和民族改革后,百万农奴翻身获得解放,有了自由身,他们把许多古老的民歌换上歌颂共产党和毛泽东的新词。歌曲《北京的金山上》就是由一位藏族老艺人填词歌颂共产党和毛泽东的颂歌。

改编自藏族的一首祝酒歌
《山南古酒歌》是藏族人民在宗教仪式上用来祝酒的歌。西藏解放后,藏族老艺人扎西给这首古老的歌曲换了新词,大意为:“北京的金山上,吹起了金色的号角,不知是谁在吹啊,听得人心里非常高兴。”老人给这首歌起名为《北京的金山上》。
当时, 从上海到西藏进行援藏工作的独唱演员常留柱正在积极学藏语、藏歌,无意中听到民歌手老艺人扎西的歌唱,觉得旋律非常清新,里面用了很多藏歌的演唱技巧,歌词表达了百万翻身农奴对毛泽东、对党、对亲人解放军的热爱之情,就非常喜欢。一天,他向扎西学习了这首歌,晚上又急急忙忙跑到援藏工作队队长马倬家, 给他唱了这首歌,说自己很想把这首歌搬到舞台上去演唱,请马倬在歌词、曲调上给把把关。在此之前的马倬, 曾先后在陕甘宁边区文工团和西北文工团工作,已是小有名气的词曲作家了。马倬听了这首原生态的藏族民歌,一下就激发了他创作的灵感,他对常留柱说:“这是一块最好的璞玉,我一定要把它雕琢成一首受西藏人民欢迎的既有藏词、又有汉词的好歌曲。”
再创作是一个艰苦的过程。马倬是个汉族人,不懂藏文,现在要把汉词填到藏族的民歌上,又要把汉词的韵、音、间奏和音调结合起来,难度很大。马倬不畏其难,不厌其烦,先给曲子加了一个前奏,改了一句最后的音调,然后填上了汉词。歌词写的是:“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毛主席就是那金色的太阳,多么温暖、多么慈祥,把我们农奴的心儿照亮,我们迈步走向社会主义幸福的天堂。”
当时正是西藏民主改革后的第一年,百万农奴有了自己的地、自己的房,翻身做主人,扬眉吐气,歌词刚好唱出了百万农奴对党和毛泽东的感激,非常符合翻身农奴想要对党和毛泽东表达的感情,马倬的改编完全保留了藏族民歌的风格。常留柱一唱,藏族百姓听了以后都非常高兴,给他热烈鼓掌。藏民们天生艺术家的民族禀赋让常留柱惊奇不已,因为他唱完一遍,这些不识字、不识谱、不用教的藏民们,不论男女老少便都能唱得出来。这以后每年春节慰问演出,下部队演出,舞台上的演出以至到藏族同胞家拜年、贺喜,常留柱都会唱《北京的金山上》,尽最大努力扩大这首歌的影响。
周恩来改词
以一曲《天路》闻名大江南北的歌唱家韩红,有着高原独有的天籁之音,她的母亲就是著名藏族歌手雍西。当年只有18岁的雍西是昌都被服厂的一名工人,人长得端庄,嗓音又甜美。
1964年,马倬、常留柱到昌都地区采风,认识了雍西。回到拉萨后,马倬、常留柱接到文化部举办全国少数民族群众业余艺术观摩演出会的通知,因为通知要求的是业余演员,他们一下就想到雍西,推荐了雍西,但唱什么呢?就唱《北京的金山上》。

在北京怀仁堂,雍西代表百万翻身农奴向党中央、毛主席作了汇报演出。在演出完了谢幕的时候,周恩来上台和演员一一握手,当握到雍西的时候,周恩来说:“你唱得好。”
雍西有点紧张,拘谨地说:“总理, 我唱得不好。”
周恩来大声爽朗地说:“好就是好嘛!”
毛泽东也高兴地说:“唱得好,你是跟谁学唱歌的?”
雍西想也没想就回答:“是跟大喇叭学的。”
毛泽东接着又问了一句,由于雍西听不懂毛泽东的湘音,周恩来便临时担任了翻译:“主席问,是不是你们西藏树上挂的那种大喇叭?”
雍西点头答:“是,后面有一大块儿磁铁,高音喇叭, 挂在大树上。”
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

韩红与母亲雍西同台演唱北京的金山上

周恩来说,这首歌写得好,就是最后一句“我们迈步走向社会主义幸福的天堂”,有些迷信色彩。代表团回到旅社后,晚上11时,周恩来又亲自打电话给雍西:“你是小雍西吗?”雍西说:“是的。”周恩来说∶“最后这一句能不能改一下?”
当天晚上大家都积极行动起来,但一时都没想到更合适的词,代表团团长和带队的老师都很着急,一夜都没休息好。

雍西
第二天周恩来又打来电话说,这首词能不能把末尾改成:“我们走在社会主义幸福的大道上。”
这以后雍西一直就唱周恩来改的这个词。
周恩来的修改使得这首原本就悦耳动听的歌曲更加深入人心,之后《北京的金山上》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在全国流传开来,中国唱片社邀请雍西录制了她的第一张唱片。
才旦卓玛的演唱
1972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到西藏录音,建议《北京的金山上》由才旦卓玛来演唱,马倬便又在第一段词的基础上填了第二段词,在民族特色浓郁之中又添加了流行音乐的元素,使这首歌的旋律更加悠扬悦耳。才旦卓玛结合藏族传统民歌、藏戏等的演唱风格加以复唱,重新进行了这首歌曲的录制。电台向全国播放后,《北京的金山上》就成了西藏的经典歌曲,才旦卓玛也因为这首歌曲家喻户晓。
她独特的高原唱法,直到今天,依然成为西藏地区音乐的一种代表和象征。

才旦卓玛(左)
这首歌久唱不衰,是因为它唱出了西藏人民的新生活,翻身农奴的心里话,它是西藏人民唱给毛泽东的一首祝酒歌,唱给共产党的一首祝酒歌。

《北京的金山上》《翻身农奴把歌唱》演唱:才旦卓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64年韩红母亲为毛泽东演出,周恩来建议:最后一句能不能改一下
马倬《北京的金山上》
1964年韩红母亲演唱《北京的金山上》,周恩来听后:能不能改词?
北京的金山上
85岁的藏族歌唱家才旦卓玛如今生活怎样?
【人物栏目】| 才旦卓玛:翻身农奴把歌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