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腧穴
常用腧穴歌诀  09-05-27  敏68
常用腧穴歌诀常用腧穴歌诀。一上肢部功效歌诀。1.尺泽利咽清肺热;列缺项强喘咳攻 2.鱼际平喘兼清热;少商泻热醒昏蒙 3.间使治疟宁神志;内关和胃并宽胸 4.宁神和胃大陵穴;清心泻热取劳宫 5.臂麻手颤针少海;舌强不语通里容 6.神门最能安神志;少府心悸与怔忡 7.肩穴均治肩部病;曲池退热与疏风 8.手三里穴调肠胃;合谷头面口喉咙 9.支沟利胁疗便秘;外关头胁效相同 10.中渚肩背能聪耳;养老明目项强从
中医推拿之经络与腧穴  09-05-31  dyj
中医推拿之经络与腧穴。十二经脉(统称正经)和奇经八脉(统称奇经)是经络的主要部分(若十二经脉加任、督二脉即为十四经脉)。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表里;◆ 十二经脉循行部位(出自《灵枢.经脉》) 【手太阴肺经】 (图3)"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隔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
经络和腧穴学  09-06-24  likui
经络和腧穴学。本章是经络和腧穴学的引导部分,是学习以后各章节的基础。通过学习,能掌握经络和腧穴的基本概念, 熟悉经络和腧穴学的主要内容,掌握腧穴定位等基本方法,对学科的研究内容、历史发展形成全面完整的概念。经络和腧穴的基本概念;腧穴的分类; 腧穴的作用;经络基本概念的产生; 理论系统的形成; 腧穴概念的形成和发展; 腧穴与阴阳五行和脏腑的关系; 腧穴的命名。
腧穴的定位  09-07-07  xy36
固定标志:各部由骨骼和肌肉所形成的凸起或凹陷,五官轮廓,发际,指(趾)甲、乳头、脐窝等;腧穴定位有一定的方法,常用的取穴法有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骨度折量定位法、指寸定位法等。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以体表解剖学的各种体表标志为依据确定经穴位置的方法。体表解剖标志有固定标志和活动标志两大类:固定标志--指各部由骨骼和肌肉所形成的凸起或凹陷,五官轮廓,发际,指(趾)甲、乳头、脐窝等。
五腧穴应用  09-07-25  红景天
五腧穴应用五腧穴应用 井穴治病最急, 井穴能醒脑开窍、宁神泄热及泻实祛邪。俞 穴皆治体重节痛 俞 穴皆治体重节痛 ( 俞主体重节痛) : 阳经俞穴属木,木主风应筋,阴经俞穴属土,土主湿应肉。合穴皆治逆气而泄合治腑病,阳经合穴为土主后天,阴经合穴为水主先天。这些穴位均能主治逆气而泄,肾水 先天 之气不足,则发为冲气上逆或下泄之病,取阴经之合穴属水 , 能调先天 主原气肾气, 能补肾水之不足降逆气;
常用腧穴歌诀  09-09-08  子 文
常用腧穴歌诀常用腧穴歌诀 一.上肢部功效歌诀。1.尺泽利咽清肺热;列缺项强喘咳攻 2.鱼际平喘兼清热;少商泻热醒昏蒙 3.间使治疟宁神志;内关和胃并宽胸 4.宁神和胃大陵穴;清心泻热取劳宫 5.臂麻手颤针少海;舌强不语通里容 6.神门最能安神志;少府心悸与怔忡 7.肩穴均治肩部病;曲池退热与疏风 8.手三里穴调肠胃;合谷头面口喉咙 9.支沟利胁疗便秘;外关头胁效相同 10.中渚肩背能聪耳;养老明目项强从
五腧穴  09-10-14  cocohxl@126.c...
五腧穴十二经在肘膝关节以下各有五个重要经穴,分别名为井、荥、输、经、合,合称"五腧"。古人把经气运行过程用自然界的水流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变化来形容,把五腧穴按井、荥、输、经、合的顺序,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依次排列。"井"穴多位于手足之端,喻作水的源头,是经气所出的部位,即"所出为井"。本枢》指出阴经的井穴属木,阳经的井穴属金。六十四难》补全了阴阳各经脉五输穴的五行属性,即"阴井木,阳井金;
上海中医药大学经络腧穴学国家级精品课程  09-11-18  无@为
上海中医药大学经络腧穴学国家级精品课程上海中医药大学经络腧穴学国家级精品课程 针灸学是一门古老而神奇的科学。目前,在亚洲、西欧、东欧、拉美等已有120余个国家和地区应用针灸术为本国人民治病,不少国家还先后成立了针灸学术团体、针灸教育机构和研究机构,著名的巴黎大学医学院就开设有针灸课。经络腧穴学是针灸学的基础部分,本教学系统将带你走进针灸这神圣的科学殿堂。
针灸推拿-针灸技术、针灸治疗、经络腧穴、中医推拿  09-12-02  庄稼汉子
针灸推拿-针灸技术、针灸治疗、经络腧穴、中医推拿。针灸推拿。
五腧穴图表歌  09-12-10  蜜蜂胡
五腧穴图表歌五腧穴图表歌诀(2009-05-05 10:09:03)五腧穴。阴经五腧穴表。阳经五腧穴表。五腧穴主治病症各有特点:井穴开窍醒神,可用于神识昏迷、心下烦闷;六腑中的大肠、小肠、三焦,在足三阳经上又有一合穴,称下合穴。这是指六腑下合穴而言。足三阳经上的六腑合穴,总称"六腑之合",即"胃合于(足)三里,大肠合入于巨虚上廉(上巨虚),小肠合入于巨虚下廉(下巨虚),三焦合入于委阳,膀胱合入于委中央,胆合入于阳陵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六章 尘封真脉 传世明脉
五腧穴图表歌诀
内经临床运用 (藏象经络)6.48.灵枢·经脉
【针灸临床应如何辨证论治③】一重循经分布,一重体表输注!体表病和脏腑病选穴辨治有别
五俞穴的介绍(一)
【思维导图】中综针灸腧穴复习必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