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PSPB:个体的期望如何影响群体中的合作和竞争? | 唧唧堂论文解析

picture from Internet

解析文章首发于唧唧堂网站www.jijitang.com

解析作者 | 唧唧堂心理学研究小组:丁一; 审校编辑 | Ernest


本文是针对论文《成员期望的分布如何影响群体中的合作和竞争(How the Distribution of Member Expectations Influences Cooperation and Competition in Groups: A Social Relations Model Analysis of Social Dilemmas)》的一篇论文解析, 该论文于2018年3月发表于《个性与社会心理学通报(PSPB)》杂志上。该研究作者包括 Jared L. Ladbury和Verlin B. Hinsz。通讯作者Jared L. Ladbury来自北达科塔州立大学心理学院,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合作与竞争、文化过程及群体决策等。



研究背景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司机闯红灯现象屡见不鲜。据当地一则新闻报道称,在交通高峰期,几乎每两辆车就会闯一次红灯(Kurtz, 2011)。这种行为本质上是为了一己私利而将群体置于危险境地的自私行为。我们可以进行一个极端的设想:如果所有司机一直都闯红灯,那么交通规则将变得毫无意义,道路也将变成一个危险的地方。


然而,这种设想是不会变成现实的。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司机在等待红灯变绿的时候,他们不会立即违反交通规则。他们会对其他司机怎么反应形成一种期望,从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使自己获得最好的结果。


这个闯红灯的例子遵循了哈丁在1968年提出的“公地悲剧(tragedy if the commons)”的概念:每一个个体都企求扩大自身可使用的资源,然而资源耗损的代价却转嫁给所有可使用资源的人们。个体闯红灯给自己带来了便利,却给整个群体带来了不便。但是,城市的交通系统并没有瘫痪,信号灯在整体上还是发挥着它应有的作用。


为什么资源没有被利用到相互破坏的临界点?为此,本文提出“共享认知(shared cognition)”的概念,希望以此来解释群体中的合作与竞争行为。


共享认知


共享认知关注个体之间的信息共享,共享认知模型认为:共享认知可以提高群体的表现和互动。但是,共享认知模型通常假定共享信息的准确性,因为这一模型多适用于有相同经历的群体成员。如果群体成员共享的是错误的想法,那可能并不能改善结果。另外,共享信息的方式不止一种。共享可能意味着所有群体内成员有同样的信息,也可能意味着群体成员有同样一种期望——我们拥有同样的信息,但是现实可能不是这样的,大家可能有不同的信息。


社会困境


本文将共享认知的概念运用于社会困境的情境。更具体地说,这里所说的社会困境包括以下两种情况:(1)赋予组内个体资源,要求他们必须捐出这些资源的一部分给集体以实现集体目标(即公共物品博弈)或(2)赋予组内个体一组内的个体资源共享池,如果该资源得到有效管理和保护,就可以获得一些奖金(即资源分配游戏)。



共享认知中期望的重要性


在对团体功能、协商以及信任等问题的研究中,群体成员的期望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对于期望的共享理解如何导致了合作或者竞争?本文想研究这个过程的机制。期望会通过群体成员之间的互动影响这个过程,贡献组合理论(The theory of combinations of contributions)和输入过程结果理论(Input-Process-Outcome, IPO)都认为,期望是群体成员之所以参加群体互动的原因之一。


共享任务表征和共享心理模型都认为,成员对于任务和互动的信念会影响这个群体如何互动以及如何完成任务。因此,期望会影响群体互动、进步和表现。本文想要探讨这些期望如何影响群体成员在社会困境中的合作或者竞争行为。


从个体期望预测群体成果


前人对社会困境的研究多关注个体结果,这在很多情况下是有意义的,因为这些研究的科学问题是关注个体的。同时,对每个个体来说,结果很容易获得,所以对行为的操作和测量都比较容易。但是,对个体的关注导致了一个被忽视的基本问题:在多人参与的社会困境中,个体期望如何影响共同的结果呢?很多常见的场合有社会困境相同的特征,比如闯红灯、向公共广播捐款、核扩散和贸易谈判等。这些现实问题需要可行的解决方式。我们需要理解合作和竞争的实质,从而来解决这些问题。


正如社会困境的结果所表明的,群体互动和群体表现之间有很强的相互关系。这种关系很普遍,所以难以梳理出为什么一个特定的个体会以特定的方式起作用。由于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用个体指标来预测群体的共同结果是很困难的。


2006年,Kenny等人提出社会关系模型(social relations model, SRM),该模型从群体中单个成员的判断出发,组和划分成方差变异量,从而总结出可能的社会过程,预测群体结果。所以,本文用SRM来概括社会进程,SRM提供的指标总结了潜在社会过程的变量,有助于促进我们对成员期望如何预测群体结果的理解。


本研究建立在共享认知和期望的基础上,主要有两个研究目的:(1)理解在超过两人的社会困境中,个体的期望是如何影响互动的;(2)在不同的社会困境中,成员期望的分布是否会改变结果。


研究假设


假设1:如果期望是建立在观察他人行为的基础上,自我-他人一致性效应将显著。如果期望是建立在自我的基础上,相似性效应将显著。


假设2a-早期同化:群体将以同化的倾向开始每一个游戏,也就是说,因为评估者所能获得的信息很少,所以会期待其他成员有相似的行为;假设2b-晚期共识:因为在每个回合结束之后,群体成员会获得关于自己行为的精准反馈,所以会逐渐形成共识。


假设3a-同化引起合作行为:高水平的同化引起公共物品任务中更多的合作行为和资源分配游戏中更少的收益;假设3b-共识引起合作行为:高水平的共识引起公共物品任务中更多的合作行为和资源分配游戏中更少的收益。


研究方法


148名在校大学生,随机分成37个组,每组4人。每组完成五轮任务,每轮任务中包括一个公共物品博弈和一个资源分配游戏。


期望数据主要用SoReMo在线工具包进行分析(http://davidakenny.net/srm/srmp.htm),算得的方差变异量用SPSS进行回归分析。


研究结果


同化和共识影响的自我期望


在建立个体对群体内其他成员的期望之前,研究者会询问被试他们其外自己在接下来这一轮公共物品博弈中会做出多少贡献。自我报告得分和个体对群体内其他成员做出相似贡献的期待相关(同化效应),被试相信群体内其他成员会和自己一样做出相近的贡献。但是,自我-他人一致性效应不显著。


SRM方差变异量


在公共物品博弈中,群体在1-4轮中有显著的同化变异,验证了假设2a,但是共识变异小且不显著,所以假设2b没有得到验证。在资源分配游戏中,群体在2、3和5轮中有显著的同化变异,且随着游戏的进行,对于每位被试在接下来一轮要做什么,被试期望的一致性增加了。所以假设2a和2b都得到了验证。


期望预测贡献和收益的SRM方差


在公共物品博弈中,同化变异预测了1、3和4轮的总贡献,但是并没有完全验证假设3a和3b。在资源分配游戏中,同化变异被证实是群体收益的基本预测变量,但是共识变异对于群体的贡献和收益都没有很好的预测性。所以假设3a得到了验证,假设3b未得到验证。


结论


本研究表明,个人对自己行为的期望及对队友行为的期望可以以特定的形式来预测群体的相互作用,在期望分布和社会困境的结果之间建立了研究前未预料到的关系(即使群体内的每个成员都期待他人是竞争性的,群体也可能合作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Ladbury, J. L., & Hinsz, V. B. (2018). How the Distribution of Member Expectations Influences Cooperation and Competition in Groups: A Social Relations Model Analysis of Social Dilemmas.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44(10), 1502–1518. 



唧唧堂研究人简介:丁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温故知新
每个个体的理性行为会导致所在群体的非理性行为吗?如果会,在实际活动或经济学中有哪些相关例子或模型?
博弈论与纳什平衡
PRL速递:超图上群体选择困境的演化博弈模型
走出“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囚徒困境
破解集体行动的困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