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陶艺百科︱10000个为什么(一)
百陶会 2017-10-18

01.为什么烧好后会开裂?

答:开裂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创作时,泥料干湿度把握不均匀

厚度太薄

烧制前作品有内伤,热胀冷缩,彻底开裂

粘接处开裂

未干透就入窑烧制

解救方法:泥巴过湿难以成型,过干容易裂开,尽量保持滋润,水分不宜多,如发现开裂,沾水抹平。如果开裂,加较稠的泥浆填充,干燥后用海绵打磨平整。

02.为什么泥板干燥后会收缩?

答:是因为泥片(泥板)干燥、烧制后都会有收缩。可以将泥料做成标尺形状,烧制后观其变化,察看收缩比例,一般收缩20%。

解救方法:使用吸水性较好的木板凉坯,晾坯时用物体压住四角以避免翘起、变形。

03.为什么素坯放久了会发黄?

答:发黄是由于素坯在放久了与空气(水份、灰尘)发生了氧化。对于最后烧制效果无任何影响,补水后可正常上釉烧制。

04.为什么作品被烧化了?

答:温度过高。任何一种泥料都有最高耐烧温度(也就是熔点),一旦超过极限值就会碳化或起泡,甚至“融化”。解救方法:按照泥料的特性设定窑温,切忌过高。

05.为什么新买的泥料干得那么快?

答:泥料由水和土组成,水份蒸发为正常现象

解救方法:

散装泥料拆封后补水,并用塑料袋包裹存放阴凉处

练习用泥、废泥可用练泥机练制后回收储存

06.为什么泥巴也会发霉?

答:泥料中含有水份,氧化很正常,我们将其称为“陈腐”,陈腐有利于提高水份均匀分布,增加泥料可塑性和粘性,减少烧成后变形频次。

建议根据需求酌量采购泥料

“霉点”较严重的,用练泥机炼制后再用

07.为什么坯体在窑里爆炸了?

答:主要因为素坯没有干透,实心作品太厚,升温太快,烧制前泥料里有气泡等。

解救方法:

完全干透后才可烧制

作品厚度不可超过2cm

捏雕作品需是空心,可填充报纸

不可随意调动升温曲线,切忌直线升温

制作作品前,必须揉泥,排出气泡

08.为什么我买的泥料不白?

答:各产泥区的瓷泥白度不一,而且瓷泥成分主要是高岭土,因纯度不同或白或黄褐,制成泥料是经过了数道加工工序。判定白度的标准是烧成后,质量越好的瓷泥烧成后越白。

09.为什么烧出来的作品不够白?

答:白是相对的,只有瓷泥才能用白度来判定,造成作品看起来“不白”主要因为:

根据加工工艺和除铁工艺,瓷泥可分为捏花泥、特白泥、高白泥、中白泥、次白泥、黄泥等等多种

不同厂家对于相同名称泥料标准不同

瓷泥烧制温度在1220~1320℃之间,同一种瓷泥,温度越高越白

不同氛围(电窑、气窑、柴窑)烧出来的效果不同

10.为什么泥巴内外颜色不一样?

答:泥巴含水分,内外干湿度不等,会存在色差。不影响使用,制作前充分揉匀即可。

11.为什么瓷泥和陶泥烧制温度不一样?

答:陶泥作品不具透光度,呈色为褐色、黄色、红色等,特点是可塑性强、手感粗糙,烧制温度800~1200℃;瓷泥坯体白透细腻,敲击声音清脆,可画青花、粉彩、唐三彩等精美颜色釉,烧制温度1220~1320℃。

12.为什么烧完后底部有裂缝?

答:主要原因有:

揉泥不均匀,泥巴干湿不均匀

底部积水,成型后未吸水

取坯时,割线拉裂

干燥时,未放置在吸水木板上

太阳暴晒或吹风机吹干

内部底部非平面,干燥过程中收缩拉裂

坯内有气泡,烧制时开裂

解救方法:

揉泥均匀,直至无气泡

拉坯结束时将坯体内的水用海绵球吸干

取坯时,可洒水,让作品自然滑出拉坯盘面

晾坯时使用实木板

不可放在太阳底下暴晒

底部厚度控制在在2cm以内

开口时手指从中心向外平移保证底部平整

烧制前发现开裂,用海绵打湿或填充泥巴

13.为什么烧完后釉面会气泡?

答:成品釉面隆起的气泡,有封闭的气泡也有炸开的气泡。主要有几个原因:

釉料和坯体中蒸发的水蒸气试图穿透釉面形成起泡

釉料在烧成前未完全干燥

底釉和面釉之间有气泡

烧制温度过高

解救方法:当窑温达到预设温度后放慢烧成速度可使气体顺利排出,胀起釉面可恢复平整。

14.为什么烧完后胎体会爆裂?

答:开窑时釉面和坯体同时开裂,且断口整齐,有时候整个坯体会裂成两半。主要原因:降温过快、坯釉结合不理想(太紧)、烧制前坯体有内伤。解救方法:放慢降温速度。

15.为什么烧完后釉面会收缩?

答:釉面开裂且与坯体剥离,不规则皲裂。主要原因:

釉的浓度太高了

施釉过厚

釉面有浮灰

陶泥密度大孔隙多且大,易产生缩釉或起泡

釉料膨胀率及收缩率远远低于坯体

解救方法:釉料稀释,减少施釉遍数,补水除尘,陶泥不上釉(精陶泥上釉)。

16.为什么烧完后流釉结块?

答:釉料流至作品底部并粘到棚板,因为施釉后未刮底,作品底部有釉;窑温过高;本身是流动性釉料。

解救方法:施釉后“刮底”;注意釉料最高烧制温度;针对流动性釉料,上釉时,上厚下薄;作品底部使用氧化铝饼垫片釉。

17.为什么釉料会沉淀?

答:釉料主要成分是金属矿物质,密度大于水,水只是辅助附着作用,易沉淀,属于正常现象。釉料没有保质期,一段时间后水份减少,釉料沉淀,摇匀或搅拌即可使用;釉料结块可将其去除研磨、过滤、加水调匀,不影响烧制效果。

18.为什么坯体不能挂釉?

答:上釉时,釉料像水一样流下来,无法被坯体吸收,主要因为:坯体太湿、有油脂、长时间对着一个部位施釉、釉料太稀、施釉太厚无法再吸收。解救方法:

坯体干透之后再施釉

施釉前适量补水,起到除尘作用

匀速转动转台,上下移动喷釉

待釉料沉淀后,按照比例倒出多余水分

喷釉时,注意厚薄适宜

19.为什么釉面不光滑起橘皮?

答:釉面凹凸不平是因为施釉太薄,或施釉时釉料未搅拌均匀,有颗粒感。喷釉前,浓度调比适中,充分搅拌过筛,根据不同器物厚度要求,适当施釉。

20.为什么釉面无光?

答:有光釉却没有光泽颜色朦胧,透明釉也很浑浊,主要原因是:

釉料熔剂少,熔点高,烧成温度不够

施釉太薄或施釉时未经搅拌均匀

施釉坯体气孔多吸水性较强。

燃料中硫磺过多,烧成二氧化硫气体和灰份与釉料化合而生成硫化物,从而提高了釉熔点,促使釉面产生无光

解救方法:

适当增加釉的浓度或多上几次釉

适当增加熔剂,降低耐火度或适当提高窑温

已施釉的坯体要避免接近无釉或吸水性强的器物,无釉坯和釉坯不能在同一匣钵内烧成

「陶艺百科」

你问我答 知你更知泥

每月两期 值得一期

造好物,让陶艺更简单

—科技成就艺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陶艺的制作技法
景德镇高仿瓷是怎样炼成的?
紫砂、紫陶、陶瓷有什么区别
建盏是什么?烧制时可以分为几个模块,真的只有13道工序吗?
中国瓷器的顶峰是宋瓷,宋瓷的极品是影青
硬核科普|陶瓷是怎么做的?你知道你用的陶瓷是怎么做的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