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永留贤名照汗青——记述历史,还原走下神坛的诸葛亮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出山后,尽忠竭力扶保刘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最终病逝于五丈原。经过罗老先生的演绎,诸葛亮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贤臣典范,最终被奉上了神坛。我们今天就来还原一下历史,展示一个真实存在的诸葛亮,

东汉灵帝光和四年,即公元181年,诸葛亮出生于徐州琅琊郡阳都县的一个官宦家庭。诸葛亮,字孔明,是汉朝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人。父亲诸葛圭,字君贡,是汉末的泰山郡丞 ,娶章氏为妻,生了三儿两女。长子就是后来在东吴辅佐孙权的诸葛瑾,次子就是诸葛亮,小儿子诸葛钧。两女则是诸葛亮的两个姐姐。

诸葛瑾字子瑜,年轻的时候喜欢研读儒家经典,以孝顺而闻名于当地。后来他因躲避战乱迁居到了江东,成为了孙权的臣属,且被孙权重用,并最终升迁为东吴的最高军事长官——大都督。

诸葛钧作为诸葛亮的小弟,在史书上记载并不多,只说他一直追随诸葛亮,后来当过蜀国的长水校尉。诸葛亮有一位堂弟,名叫诸葛诞。他在魏国出任军政要职,位极人臣。诸葛氏家族在这一时期,不仅英才辈出,而且诸葛瑾、诸葛亮、诸葛诞分别在三个相互敌对的国家都执掌大权。这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少见的。诸葛家的这三位奇才中,最为耀眼的明星,无疑就是诸葛亮。

虽然出生于官宦之家,但诸葛亮的童年并不顺利,甚至是极其坎坷的。他很小的时候,父亲母亲就先后撒手离开人世。之后,他们兄妹几个(诸葛瑾已经避短至江东)被叔叔诸葛玄抚养长大,诸葛亮从小受到了系统的儒学训练。诸葛玄病故后,17岁的诸葛亮不愿依附刘表(诸葛玄的故主)决定自立,他带着弟弟在离襄阳城外不远的隆中隐居起来,半耕半读,读了许多书。其中的儒家著作如:《诗》、《书》、《礼记》、《春秋》等。也读过兵家著作如《左传》、《战国策》、《孙子兵法》等。特别是著名的诸葛亮八阵图,便是在研习前人的军事著作后演化而来的。诸葛亮读书,不是照单全收,而是吸取这些学说的营养来提升自己,却并不盲目迷信,真正做到了“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诸葛亮曾经这样评价诸子百家:“老子长于养性,不可以临危难;商鞅长于理法,不可以从教化;苏、张长于驰辞,不可以结盟誓。”

根据史书记载,诸葛亮在荆州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士人,如襄阳著名的学术领袖、名士庞德公、大学者司马徽和黄承彦。黄承彦与诸葛亮是忘年交,他很欣赏诸葛亮的人品和学识。有一天他突然对诸葛亮说,我有一位丑女儿,头发黄、皮肤黑,不过她的才干倒是与你相配,我知你尚未娶妻,不知意下如何?诸葛亮一听后欣然同意了这门婚事。这在别人看来可能有些不可思议,但是诸葛亮择妻看重的首先是才德,而非外貌。这也正是诸葛亮的人品与众不同的地方,因此人们评价诸葛亮说他的性情“高逸超群”。

诸葛亮辅佐刘备出山后,一直南征北战,黄月英则在家里辛勤操持家务,抚养孩子成长,正是在她的教导之下,才出了为蜀汉杀身殉国的诸葛瞻。

尽管黄月英既贤惠又聪明能干,但她长得毕竟有点难看。古往今来,总有不少人替诸葛亮感到惋惜,在他们的心目中,才子佳人才是良配。不过,在黄月英的家乡湖北襄樊,当地人为这位才女修建的庙宇里,她可一点也不难看,当地还有关于她的动人故事。

诸葛亮为什么身在荆州,却不投靠刘表呢?

当时天下大乱,荆州境内少有战争,很多人都避乱来到了荆州,这就使得卧虎藏龙、人才济济,但荆州牧刘表却从来没有看出诸葛亮是个人才,也没打算重用他。可能在他的心目中,诸葛亮只是属下兼好友诸葛玄那个无父无母的可怜侄儿。即使他听说庞德公这样的德高望重的名士都称诸葛亮为“卧龙”,他也并不相信。毕竟,那是需要有眼光、有心胸的。《三国志》作者陈寿评价刘表是“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这就是为什么荆州境内人才济济,而刘表却困守一隅,无所建树的重要原因。

诸葛亮看出刘表难成大器,因此宁愿在隆中做个快乐的农夫,也不想出山辅佐刘表。既然看不上刘表,那么为什么诸葛亮不去投奔距离隆中并不远的汉天子的代表曹操呢?

历史上的曹操性格很复杂。开始时,他还有匡扶汉室的志向与抱负,到后来又有了取而代之的想法,并最终通过长子曹丕做到了这一点。曹操在看到民众因战乱而流离失所时,会伤心落泪,并出台政策招抚流民,恢复生产、安定社会。但是他也会因为父亲之死而迁怒他人,大肆屠杀数十万无辜百姓。

在对待人才方面,曹操既可以做到连袜子也来不及穿就跑出去欢迎人才来访,如官渡之战时对许攸,也会因一些小事而翻脸无情,杀害跟随自己多年的老朋友,如后期对待荀彧。诸葛亮熟知曹操为人,是绝对不会喜欢曹操的,这与他的政治理念有密切关系。对这种人,诸葛亮只想除之而后快,而绝对不可能为曹操效力。

那么诸葛亮为什么不去投奔孙权呢?毕竟,此时他的兄长诸葛瑾已经在江东立稳了阵脚,推荐到孙权面前并不难。史书上记载,赤壁大战之前,刘备派诸葛亮去东吴说服孙权联合抗曹。当时东吴的大臣张昭想留下诸葛亮,被他婉言谢绝。后来有人问起其中的原因。诸葛亮说:“孙权当然是人中豪杰,但是我看以他的度量,他有可能会对我很好,但不会对我言听计从。所以我不能留下。”这是诸葛亮已经投靠刘备以后的事。退一万步说,即使孙权能对诸葛亮言听计从,他也不会背叛刘备而依附孙权。

后来诸葛亮在他著名的《诫子书》中有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可是,一个人胸怀雄心壮志,而又报效无门的时候,要真正做到“淡泊、宁静”是很难的。诸葛亮在隆中时,经常于夜深人静的时候“抱膝长啸”,可见他也很难做到这一点。不过,从这件事可以看出,诸葛亮也是一个有着喜怒哀乐的普通人,而非《三国演义》中所描绘的那个半人半神的完人。

诸葛亮逝于建兴十二年八月二十八,即公元234年,享年54岁,他的一生可以用两个二十七年来概括。

前二十七年,就是在公元207年以前的二十七年,是他修身养性立志用世的准备阶段。他学有所成后没有近靠刘表,没有北投曹操,也没有南归孙权,而是辅佐了“名微众寡”的刘备,这固然有客观原因,但也并非出于偶然。他之所以要选择兴复汉室的道路,说明他是一个维护封建纲常、崇尚儒家忠义道德的正统思想家。

后二十七年,也就是公元207年到234年的二十七年,是诸葛亮投身辅佐刘备,尽忠蜀汉的阶段。无论先主刘备还是后主刘禅都非常信任他。虽然他崇尚儒家正统,但并没有恪守儒家教条,他尊王而不攘夷,进兵南中,和抚夷越,在三国中执行了最好的民族政策。他明法、正身、和吴、治军,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的忠公体国精神,生前就深受蜀人爱戴,死后更长期受到后人的敬仰,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份宝贵遗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曹操选人与诸葛瑾选事
读三国:孙权的性格弱点
难怪关羽死后诸葛亮不伤心,你看关羽在荆州对武侯说了啥?
都知到诸葛亮三气周瑜,历史上还有关云长三气孙权,你知道吗?
周瑜之死
蜀国是被关羽骂死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