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子最想要告诉人们的道理在这里!读《道德经》第八十一天

《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善者不多,多者不善。

圣人无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予人,己愈多。

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弗争。

释义

真实的话并不好听,好听的不全是真话;明白道的人不一味地追求知识的广博,知识广博的人不一定会有深刻的见解。(又可解做:越是有知识的人就越不觉得自己知识渊博,越是总觉得自己知识渊博的人就越没有知识。又或解做:有认知的人做事不会有赌博的心态,而抱着赌博的心态去做事的人都是无知的。)善良的人不会贪婪,贪婪的人不善良。圣人从不积攒财物,他总是倾尽全力帮助别人,他自己却因此愈发富有;把一切给予了别人,他自己反而更加充实。天的运行规律是施利于万物而从不伤害它们,圣人的处世准则也是只帮助别人而决不与人争夺。

个人感悟

《道德经》不知不觉读到了最后一章,这一章的每一句话都反应出了老子对世事解读的穿透力,同时含有纠结,感叹,还有心中美好的期望。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相信大家都对一句话不陌生“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很显然应该也是从老子的这句话中衍生出来的。

何为“信言”?很多人的理解是真诚的话,当然真诚也是其中的一个点,我对“信言”的理解是:真诚中肯陈述实在可信的事实的语言。

为什么“信言不美”呢?忠言逆耳的故事网上很多我就不讲了,我来讲一个被真相打脸的故事。

几年前,有一次工作时间,我外出办事回到公司,看见卖场的两名导购聚在一起吃东西,还有说有笑的,丝毫不顾公司的卖场管理制度,于是走过去板着脸冷冷地说:“你们也太没有规矩了,培训过的制度都忘干净了是吧?给你们一分钟的时间把东西处理掉,另外我会让助理给你们每人一张罚单,自觉把罚款交了。”说完我扭头就走了。

我刚回到办公室,助理来到办公室,跟我解释事情的原委。

原来那两个同事因为先前一直在接待客人,耽误了中午吃饭的时间,但卖场的人流当时又比较多,没有人可以替岗,就无法离岗用餐。所以他特批她们可以在卖场用餐,并且那两位同事为了不影响卖场的味道,只是买了些点心和牛奶,没想到刚开始吃就给我看见了。

我过去冷冷的几句话,还要开罚单,连解释的机会都不给,把两个同事都吓惨了,吃不下的同时还生怕连累了助理一起挨罚。

助理在跟我讲述这个事情的时候,很小心翼翼,最后他说道:“我知道她们不该在卖场嘻笑,你也是因为尊重卖场的管理制度,我也不该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而且没有提前向你报备,如果要罚就罚我吧!都是我的错!”

听完他的陈述,我发现自己太主观,也太严肃了,只想着制度,没有调查实际的情况就批评和处罚。而助理在跟我解释的时候,不管语言上多照顾我的情绪,都在向我陈述一个事实:我在发现问题的那一刻,并没有尽到了解事实的义务。

真话就是那么的直白,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很公平的人,也是个很懂体谅别人的人,但是那一刻让我看到了自己遇事武断的一面,因为我的武断错怪了别人!

不管大家认不认同,生活中只要发生一些需要讨论对与错的事情时,在面对事实真相的时候,如果你是做错了,不管陈述经过的话被怎样的高情商处理过,最终的结果都还只是在证明一件事:你错了!

同时,只要你的行为被证明是错的,前面所有讨论中对你的安抚都会反过来让你觉得很难堪或者很难过。

所以说“信言不美”,不关语言表达能力如何,不关说话的人情商高不高,决定感受的是最终的结果。多豁达的人在面临自己失误的时候都难免失落。

相反,那些阿谀奉承的话都是说得非常动听的,让人听了心花怒放,最后却忘了事实的真相究竟如何。

见过一位艺术爱好者,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学习和训练,可以说在绘画书法上毫无功底。偏偏他喜欢胡乱涂鸦随意创作一些作品请大家品鉴,从专业的角度看来就是一通乱画。

但,成年人的世界里大家都懂得如何照顾别人的面子。观看的人个个都违心的夸赞不错,当事人听完也沾沾自喜,认为自己很有天赋,随手拈来都是精品,于是依葫芦画瓢继续乱作。众人依旧说着言不由衷的话,那位爱好者也听到了很多赞美声,可是作品却没有半点进步。

赞美话真好听啊!可是这些话的可信度该得几分呢?

老子在最后做这样的述说,或者就像是在给自己做一个解释,又像是在给世人做一些警示。

通常我们跟别人讲了很多的道理之后,觉得自己的言辞中可能会有一些别人并不是太能接受的东西,但又希望对方能够考虑自己的意见。我们也会说:我今天讲了这么多的道理,可能有些是不太容易接受和执行的,甚至有些冒犯你,言辞不当多有得罪,但是这却是我的真心话,真心希望能够帮到你。

大概老子也是希望看到他文章的那些统治者能够这样的接纳和理解吧!毕竟真相都是直戳人心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这句话,我反复的理解了之后,我觉得既可以理解为:明白道的人不一味地追求知识的广博,知识广博的人不一定会有深刻的见解。又可以解释成:越是有知识的人就越不觉得自己知识渊博,越是总觉得自己知识渊博的人就越没有知识。还可以理解为:有认知的人做事不会有赌博的心态,而抱着赌博的心态去做事的人都是无知的。这几种解释之间既有独立的态度,又有着联系。

以前,我总是觉得自己很厉害,看过很多的书,了解过很多的知识,在任何一种聊天的场面上,自己都不会显得太苍白和落后。经常被人夸奖有才,彼时还颇为沾沾自喜。

几年前认识了一位朋友,因为发现他智慧且狡黠,我戏称他为狐狸,我们一起聊天时总会讲到一些历史方面的东西。

有一次讨论起关于三国时期的话题时,因为我曾经囫囵吞枣的看过《三国演义》,我颇有卖弄意味的讲起了一些里面的内容。可是越聊越发现,我所讲的都是很浅层的东西,谈深了我就有点答不上了。

看着我聊到后面有点茫然的样子,他意味深长的跟我说了一句话:如果你谦虚一点,我就告诉你。

我当时脸上一红,瞬间意识到了自己在盲目追求知识的同时并没有细细的深究过里面的道理。当我知道原来狐狸把关于三国所有的书都看过,而且自己反复推敲过时,我不得不承认,博与专是两回事。

狐狸用三国给我狠狠的上了一课,他说的那句话“如果你谦虚一点,我就告诉你”从此深深的印在了我的心里。

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人永远比不过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的人。我见狐狸做什么事都是很有谋划,常常都是未雨绸缪的提前做好设想和准备,从来也没听他说过在什么事情上要抱着赌一赌的心态。

最近还认识一位朋友,跟他聊天的时候,我觉得他是一个知识非常广博的人,一看就是那种在知识方面下过功夫的人,但是我问他的时候,他却总是非常谦虚的说自己擅长的只有自己的专业,其他的东西都只是粗通皮毛。在了解了他所学的专业是属于工科之后,我毫不夸张的说,他出口成章的能力,引经据典的水平,丝毫不差过专业的文科生,但是他从来都不承认自己文学方面厉害。

再想起我曾经见识过的一位熟人,夸夸其谈自己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可笑的是他最后竟然说出了湖北张家界,江西岳阳楼这样的笑话,让我至今想起仍然是忍俊不禁。

这些发生在我身边的真实故事,一点一点的影响了我,让我逐渐开始懂得清楚的区分自己的强项和弱项。

凡是那些我能一眼看到症结,并且知道问题存在的原因,会产生什么影响,要如何改善,需要耗费多少时间,花费多少人力物力才能达到效果的事,都属于我的认知领域。

又或者我会很清楚一件事情如果想要拿到一个结果,因地制宜,因人而异需要如何去布局实施执行,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方法、技巧达到既定目标,这些都是我的专长。

因为我长期的关注和实践,所以我能有深刻的认知能力和执行能力,在做事的时候自己往往也是很有章法的,做这样的事,我根本不需要赌,因为一切皆可掌控。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意味着这是我可以继续深入研究和发展的领域。

凡是那些,我只能讲出个大概,懂一点皮毛的东西,都只能算是一点谈资,玩笑而已,不值得卖弄和夸耀,也一定不能去卖弄和夸耀。

如果真的在生活中面临这方面的专业问题需要决策时,如果没有行家的辅导,只能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和万一成功的侥幸心理去尝试,需要谨小而慎微,更多的只能是赌一赌。

人的一生,精力有限,时间有限,我们想做好一件事势必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我们必须要有专注的态度,同时要懂得与很多影响专注力的东西断舍离。

知者不博,真正想要在一个领域成为高手,你就必须要深入,势必你在其他的方面能花的时间和精力就会减少,你当然也就不可能做到无所不精。

有人曾说过,请将你一生中最想要做的事全部列出来,然后从中挑出其中最最想做的5件事之后,你要尽量远离其它的那些事,避免让它们干扰你未来的行动。

任何事只要我们认真的选择和投入,随着我们对事情的深入学习实践,时间长了之后,我们所做出的每一个决策都不会是拍拍脑袋乱来的结果,必定都是有所依据的。

博者不知,我们越是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越是人浮于事,在任何事情上都很容易流于表面无法深入,也很容易变成人云亦云的状态,那我们做出的每一个抉择都无异于赌博。

简单的八个字,如此拆解开来,深刻且意味深长,或许老子是想表达其中一种意思,又或者他就是包含了这三种意思在里面。但不管如何,人生只有一次,我们都不应该因为自己的无知就用自己的时间和生命去赌博,而是要尽力的让自己能够学有所长,技有所精,凡事循序渐进,终得水到渠成之功。

善者不多,多者不善。

善良的人不会贪婪,贪婪的人往往不善良。这句话的意思很显然是针对当时的社会状态而写,统治者因为贪图更多的权势,更大的疆土而互相争夺。才导致了社会的动荡不安。

《道德经》写到了最后,老子再一次点出人性中最能导致人的品质改变,并且会带来灾难的缺陷:贪!

欲望是一切纷扰的根源,如果君主不贪图权势,就不会去发动侵略别人国家的战争。如果统治阶级不贪享乐,就不会压迫和剥削百姓!如果人们不贪财富名利,世间就不会有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所有的恶都源自于贪。

第十二章中写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而圣人是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老子所一直倡导的:无欲无求,无为之治,就是希望统治者能不要因为自己的贪婪而令到百姓流离失所,饱尝苦楚。

圣人无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予人,己愈多。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弗争。

这一句是全文的总结,表达出了老子对统治者的希望,也是对人心的一种希望。

你越是不贪婪,你越能够与他人分享,为他人奉献。凡是愿意利他的人,人们都会反过来回馈与他。如此这世间便会呈现出一派祥和安宁。

或者我们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老子真是一位非常好的老师,洋洋洒洒的写下了这五千字,相对于我解读的这二十多万字不可谓不算是精炼简洁,既做到了把复杂的道理简单的描述出来,又做到了把简单的问题寓意得非常的深刻。

不管他是因为条件的限制如此表达,还是因为他就是这么高明,总之他在中华文明的传承中书写了非常宝贵的一页。我们除了默默献上自己的膝盖,还需要献上自己的双手鼓掌,献上自己的大脑学习,更要献上自己的敬仰之情,感恩之心。

感谢他如此精辟的为我们讲解了世间最质朴却有最玄妙的大道,值得我们终身反复学习和感悟。

作为也算是通读过《道德经》的一员,我同样认可每一个从《道德经》中感悟到自己人生的人。

不管你是从中悟到了治国安天下,还是从中领会了修身齐家,又或者是学会了修道养生之妙,甚至是学到了经营人生、经营商业的真理,毫无疑问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我们都曾如此用心的去触碰过如此高尚的一个灵魂,被他洗礼和引领,在他的道法自然中领略了一遭。

而你看到最后应该都明白了:真正的自私其实是无私奉献,真正的得到其实是分享给予,也明白了最强大的权势是因为爱戴和依赖,最有力的竞争其实是不争。更加理解了柔善才是最强大的力量,爱才是赢得一切的保障!

我也相信,凡是明白了这个道理的人都会依此而行,成为循道之人!也会将这个信念传扬出去,帮到更多的人!真正的实践: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如此这世间将会越来越美好!

写在后面

启程的时候总觉得路是很远的,可是一步一步走过来已经站在终点。

八十一天再回头,我还是原来的我,我也已不是原来的那个我。

我曾经一度怀疑自己是否能够坚持下来把《道德经》看完,很开心,我完成了。而且按照自己的目标完成了理解和输出。20多万字的读后感,应该算是我到目前为止写得最多最长最用心的读后感,这也算是自己人生中的一个小小的里程碑吧!当然我希望以后还能有更好的遇见。

从这次精读《道德经》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也收获了很多的感悟。完成这个系列的写作,更是让我对自己的未来的学习和写作之路充满了信心。我也会好好保持这个边学习边输出的习惯,我相信这将会是我人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最后,我觉得我要感谢很多人的陪伴、鼓励和支持。未来的日子里希望能继续得到大家的鼓励和支持!再一次真诚的谢谢大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八十一章
《道德经》第八十一章—总92
《道德经》学习感悟20200909
轻轻松松读《老子》(81)
读道德经有感
《道德经》第81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弗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