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安大雁塔是谁建的,有什么历史意义?

大雁塔,西安1300多年的地标性建筑。代表了这个城市的历史文化高度。它原是为玄奘法师而建,用于收藏从印度带回的梵文经卷、佛像和舍利。

大雁塔始建于唐帝国最兴盛的时期。唐永徽三年(652年),高宗李治24岁,初登帝位、意气风发。这一年,吐谷浑、新罗、高丽、百济遣使入贡;全国人口从贞观年间的不满300万户增加到了380万户;入宫刚一年多的武则天生下长子李弘。

玄奘法师回国从事经书翻译工作已经7年。为了能妥善保管好历尽千辛万苦带回的经像舍利,他上书皇帝,以“恐人代不常,经本散失,兼仿火难”为由,恳请在大慈恩寺端门之阳造一座石塔,并附上了图表。在玄奘最初的设计方案中,“浮屠量高三十丈。拟以显大国之崇基为释迦之故迹。”可见,玄奘想建的是一座完全印度样式的巨型石塔。

高宗否决了这个方案,他认为“所营功大,恐难卒成”。最后,在慈恩寺西院建造了一座中心是土,砖砌表面的塔,“仿西域窣堵坡制度”(窣,音同苏),共五层,高一百九十尺。工程耗时两年,玄奘甚至“亲负箕畚,担运砖石”。可惜这座塔由于是砖表土心,质量不好,四十多年就逐渐坍塌了。

长安年间(701—704年),武则天重修大雁塔,全部改用砖石砌筑,“依东夏刹表旧式”,共七层,高三百尺,现存大雁塔即是此次修建。无论是一百九十尺还是三百尺,从高度(通高64.5米)上看,大雁塔都堪称唐代的摩天大楼。

另外,从唐中宗神龙年间(705—707年)开始,凡新科进士及第后,必到慈恩寺塔下举行轰动京城的题名活动。天下学子无不以“雁塔题名”为梦想和荣耀。据史料分析,仅在唐代的8000余名进士中,约有五、六千名曾题名大雁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安大雁塔,玄奘法师亲自主持修建的,1300多年历史了,进去40块
历史揭秘!原来“西游”中的唐僧并非一个。
玄奘藏经塔 西安大雁塔
游西安大雁塔之外,可观雁塔故事!
风华千年大雁塔
七律 赞西安大雁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