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啥娃3岁前不要立这个规矩?老人溺爱有好处,做严母要再等等

中国公安大学心理学李玫瑾教授曾经说过,孩子在三岁前因为想要某件东西哭闹的时候,家长要尽量迁就他,等到他三岁后,如果还是这样任性的时候,妈妈就要跟她立规矩了,让孩子知道不是什么事情靠哭闹就能得到的,他以后就会收敛很多。

为什么三岁前孩子哭闹的时候,家长要尽量满足呢?这里面有两个原因。

第一原因跟孩子的表达能力有关。孩子在三岁前,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非常有限,哭闹也分很多情况,有时候是心理原因,就是想用哭闹来让父母妥协,可有的时候却是病理性的,孩子感觉特别不舒服,还有的时候是单纯地哭闹,比如睡醒了谁也不找,就是想哭想闹,他也根本分不清自己为什么哭闹,家长也不好做判断,这个时候妈妈不要对他说,“你想哭就哭吧,哭是没有用的”,孩子还太小,不会理解家长的用意,所以孩子提出要求时,家长不要直接拒绝,也不要任其哭来哭去,要赶紧看看他是怎么了,如果不是太过分的要求,还是要尽快地满足他。

第二个原因,三岁前的延迟满足对孩子并不利。很多父母提倡“延迟满足”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在等待中得到想要的东西,而不是一味地“想到什么就想要什么”,这种教育方式值得提倡,可是在孩子三岁前,却不能这样做,这是因为三岁以下的儿童,前额皮层发育不充分,根本不懂得延迟满足,也不具备延迟满足的能力,一味地不满足,他会有种受挫感,会容易对事情产生负面和错误的看法,可是如果孩子超过了三岁,就要立规矩了,心理学家皮亚杰研究发现,2-7岁的孩子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如果三岁后还是事事即时满足,孩子就会认为所有的东西都唾手可得,也会丧失了追求目标的动力,最终呈现出家长的教育失败后果,溺爱出了自私任性的孩子。

可能很多人都会反驳这个观点,孩子在三岁前想要什么就得到什么,这等于把孩子惯坏了,跟爷爷奶奶宠溺孩子有什么区别?

其实,孩子在三岁前,父母能够做到“即时满足”,会让孩子有更多的安全感,就比如给孩子喂奶,当妈妈喂他的动作稍有迟缓,孩子就会以咬奶头的方式报复,或者他想要一件东西立刻得不到,即使拿到手也会扔在地上,这是孩子的内心对妈妈的爱产生了怀疑,用这种方式在发泄。当父母总是对孩子比较严厉,他就会寻求家里的爷爷奶奶进行帮助,老人通常都会讲情,孩子的愿望也就满足了,所以很多家长说老人是教育孩子的绊脚石。其实,孩子也在通过自己的方式来寻求满足感,这种感觉会给他带来安全感,但这并不是一味地提倡老人要溺爱孩子,也不是提倡家长要一味地满足孩子,即时满足其实是这样的:

当孩子在商场哭闹时,是因为要一辆玩具车,家长觉得不应该买,就会直接拒绝,孩子就会大哭大闹,如果孩子还比较小,家长就不要一味地强硬了,要换一种方式,“我们先去转转别的,最后再回来买好不好?”,或者直接在进入超市的时候,就讲好,只准拿吃的,不准买玩的,跟孩子协商好,要买最想要的东西,孩子就不会这样歇斯底里。

不要对孩子冷漠以待,不要他一哭闹家长就板起脸来表现出厌恶,适当地把他抱起来,适时地安慰,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对三岁以下的儿童还是非常有效的,即使不满足孩子的要求,温暖的拥抱和带笑的眼神,也会给孩子安全感和满足感。

三岁是孩子教育的一个分水岭,很多规矩要在三岁后及时确立,比如任性哭闹来达到目的,这件事就需要让孩子彻底地明白,你已经不可以再这样做了,这个规矩要怎么确立呢?

三岁后的孩子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已经非常不错了,一般也不会有什么病理性的问题,当孩子再任性哭闹的时候,家长要做的就是把孩子抱走,在一个相对安全和安静的空间里,进行一对一的教育,孩子再如何哭闹,家长也不要干涉,在这个时间段,家长要做的就是“四个不”,不要骂他,不要打他,不要走开,不要讲道理,即使孩子用撞墙来威胁妈妈,妈妈都不要心软,让孩子知道哭闹是没有用的,他下次就不会再用这一招了,在事后,父母要跟孩子沟通这样一个问题:你想要什么要用嘴讲出来,而不是用嗓子哭出来,哭闹是没有用的,用说话的方式表达你的需求才是你今后要用的唯一方法,想要什么跟父母心平气和地说,我们一起商量,谁有道理听谁的。妈妈狠下心对孩子这样做一次,他下次就不会这样哭闹了。

所以当严母,妈妈就要再等等,等到孩子三岁后,给他把这个规矩立好,他以后的人生中也会少很多任性,凡事都会用理性的角度去思考,也更能以理服人,用哭闹威胁父母的孩子,如果不及时管理好他的情绪,他长大后也会是一个自私冲动的人,父母要记住这个时间界限,孩子才会健康快乐地成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没有原则的父母,是孩子最大的不幸!| 分享
于丹:父母最应该教会孩子这三点
4岁男孩一巴掌打在爷爷身上,妈妈的话,令爷爷老泪纵横
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有这种情况,该打就得打,该揍就得揍,“小树不修不直溜”。
学会5个“隔代育儿术”,宠爱不溺爱的爷爷奶奶,才能教好下一代
【父母必读】李玫瑾:怎么养好一个孩子?小时候斗勇,长大了斗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