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肝胆病常见舌象与体质
userphoto

2022.11.30 山西

关注

一、中医解读肝胆病

肝胆系统是属于中医脏象学中的肝,由肝、胆及所属经络、筋膜、爪甲、目窍等部分组成。在人体中肝居胁下,其位在右,行气于左。胆为六腑之一,附着于肝,内藏精汁,属奇恒之腑。肝与胆相表里,是调节和维持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脏腑。

肝为风木之脏,主疏泄而藏血,其气升发,喜条达而恶抑郁,以血为体,以气为用,体阴而用阳。主疏泄,是指肝具有疏通、舒畅、条达以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主藏血,是指肝脏具有贮藏血液、防止出血和调节血量的功能。《素问·痿论》说:“肝主身之筋膜”,以“肝主筋”来做为人体运动的重要机制。而爪甲属筋膜延伸出于体表的一部分,为肝藏余气所化,故爪甲亦属肝胆系统。在五官中,其相关者是眼睛。《素问·阴阴应象大论》说:“肝主目”,“在窍为目”。《灵枢·五阅五使篇》中也提到:“目者,肝之宫也”。《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肝受血而能视”;《灵枢·脉度篇》说:“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

肝的病理变化复杂多端,古人概括为“肝为五脏之贼”。即肝气易亢易逆,肝脏有病,常可延及其他脏腑,导致五脏六腑的病变,形成比较复杂的病理变化。肝诸病症,常以肝气郁结为先导及原发因素。若肝气郁结、气滞血瘀,常使肝脉阻滞,而导致胁痛;肝郁日久,气滞血瘀,可导致癥瘕积聚;血瘀水停,而致气血水瘀结于内,可形成鼓胀;湿热内蕴,影响肝的疏泄,致胆液外溢,而形成黄疸;若肝阴暗耗,肝阳偏亢,化风内动,上扰清空,或肾水素亏,肝失滋荣,肝阳上亢,均可发为头痛、眩晕;若肝肾阴亏于下,肝阳暴张于上,血随气道,挟痰挟火,横窜经脉,蒙蔽清窍,则可发为中风;若寒邪侵袭肝脉,寒凝气滞,经脉不利,可出现少腹胀痛,牵引睾丸,而形成疝气;肝不藏血,可发生各种血证;肝血不足,筋脉失养,可导致麻木、痿痹等证。

  胆位于胁下,附于肝,与肝相连,贮藏来自肝脏分泌之胆汁,注入肠中,以助消化,它虽为六腑之一,但与其它五腑不同,它只贮藏胆汁而不接受水谷糟粕,故又把它归属于“奇恒之腑”。此外,胆气与人的精神情志活动有关,有主决断的功能。如《内经》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的论述。

  胆的病机主要反映在胆汁贮藏和排泄障碍,以及心神不安等方面。胆汁分泌、排泄障碍,多是情志所伤,肝失疏泄,或中焦湿热,阻遏肝胆气机,胆失疏泄,则胆汁分泌、排泄异常。胆汁排泄障碍,可以使肝气郁滞加剧,阻碍脾胃运化功能正常进行,甚至可以导致黄疸的发生。此外,某些惊恐、失眠、多梦、谋虑不决等精神情志症状,多认为是胆气虚所致,临床上也常从胆治疗。

在生理情况下,肝胆互相配合,病理情况下互相影响,症候兼见,治疗上常肝胆同治。历代医家对肝胆病治法论述颇详。如《内经》治肝有三法:辛以散之,甘以缓之,酸以收之。甘缓、辛散、酸收三法为后世治疗肝病奠定了基础。《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在此基础上制逍遥散,合三法为一方,为后人治肝所常用。清·王旭高认为“肝病最杂而治法最广”,拟治肝三十法,分肝气、肝风、肝火三类,根据主症不同治法各异,颇为实用。


二、肝胆病常见舌象


 

 三、肝胆病常见体质

  


注:

本文摘自:《问止中医——中医大脑.肝胆白皮书》

作者:崔小瑞

编辑:灵兰小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养生,从养肝胆开始
四五十岁静坐
口苦(呕吐,呕苦)中医辩证治疗
今日分享:肝与胆之同司疏泄
木剋土的理論和脾胃肝膽的病
疏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