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基础理论——病机学说4

讲师:徐雅 北京中医药大学 教授

(3)阴阳互损

Ø 阴阳互损,是指在阴或阳任何一方虚损的前提下,病变发展影响及相对的一方,形成阴阳两虚的病机变化。

Ø 在阴虚的基础上,继而导致阳虚,称为阴损及阳;在阳虚的基础上,继而导致阴虚,称为阳损及阴。

Ø 阴阳互损是阴阳的互根互用关系失调而出现的病理变化。

1)阴损及阳

Ø 阴损及阳,是指由于阴气亏损,累及阳气生化不足或无所依附而耗散,从而在阴虚的基础上又导致了阳虚,形成了以阴虚为主的阴阳两虚病理状态。

Ø 例如肝阳上亢证,其病机主要为肝肾阴虚,水不涵木,阴不制阳的阴虚阳亢,但病情发展,亦可影响肾阳化生,继而出现畏寒、肢冷、面白,脉沉细等肾阳虚衰症状,转化为阴损及阳的阴阳两虚证。

2)阳损及阴

Ø 阳损及阴,系指由于阳气虚损,无阳则阴无以生,从而在阳虚的基础上又导致了阴虚,形成以阳虚为主的阴阳两虚病理状态。

Ø 例如肾阳亏虚、水泛为肿证,其病机主要为阳气不足,津液不布,停聚而为水湿,溢于肌肤而为水肿。但其病变发展,则又可因阳气不足而导致阴气化生无源而亏虚,出现日益消瘦,烦躁,甚则阳升风动而抽搐等肾阴亏虚之征象,转化为阳损及阴的阴阳两虚证。

  

  

(4)阴阳格拒

Ø 阴阳格拒,是在阴阳偏盛或阴阳偏衰基础上由阴阳双方相互排斥而出现寒热真假病变的一类病机变化,包括阴盛格阳和阳盛格阴两方面。

Ø 阴阳相互格拒的机理,在于阴阳双方的对立排斥,即阴或阳的一方偏盛至极,壅遏于内,或者阴或阳一方极端虚弱,双方盛衰悬殊,盛者壅遏于内,将另一方排斥格拒于外,迫使阴阳之间不相维系,从而出现真寒假热或真热假寒的复杂病变。

1)阴盛格阳

Ø 阴盛格阳,又称格阳,系指阳气极虚,致使阴寒之气相对偏盛,壅闭于内,逼迫阳气浮越于外,而相互格拒的一种病理状态。

Ø 阳气极虚,阴寒内盛是疾病的本质,由于排斥阳气于外,可在原有面色苍白、四肢逆冷、精神萎靡、畏寒蜷卧、脉微欲绝的阴气壅盛于内表现的基础上,又出现面红、烦热、口渴、脉大无根等阳气浮于外假热之象,故称其为真寒假热证。

2)阳盛格阴

Ø 阳盛格阴,又称格阴,系指阳热偏盛至极,深伏于里,阳气被遏,郁闭于内,不能外达于肢体而将阴气排斥于外的一种病理状态。

Ø 阳盛于内是疾病的本质,但由于格阴于外,可在原有壮热、面红、气粗、烦躁、舌红、脉数大有力等邪热内盛表现的基础上,又现四肢厥冷、脉象沉伏等假寒之象,故称为真热假寒证。

  

(5)阴阳转化

阴阳转化是指阴阳二者之间在“极”或“重”的条件下,证候性质向相反方向转化的病理状态。

包括由阴转阳和由阳转阴两个方面。

1)由阴转阳

Ø 概念:阴偏胜的寒证,转化为阳偏胜的热证的病机过程。临床表现为由寒化热的病性转化。

Ø 成因:发生于阳盛或阴虚阳盛的体质,或邪侵属阳的脏腑经络,寒证从阳化热;或失治误治伤阴,邪从热化。

Ø 临床举例:风寒感冒患者,初期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脉浮紧。失治误治后,导致肺热雍盛,可见高热、面赤,咳嗽,气喘,呼吸气粗,舌红苔黄,脉数之证。

2)由阳转阴

Ø 概念:指阳偏胜的热证,转化为阴偏胜的寒证的病机过程。临床表现为热化寒的病性转化。

Ø 成因:多发生于阳虚阴盛之体,或邪侵属于阴的脏腑经络,在此条件下,热证从阴化寒,或失治误治伤阳,邪从寒化。

Ø 临床举例:外感热病极期患者壮热面赤、口渴、心烦、舌红苔黄、溲赤便干,突然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欲绝。

(6)阴阳亡失

阴阳的亡失,包括亡阴和亡阳两类,是指机体的阴气或阳气突然大量地亡失,导致生命垂危的一种病理状态。

包括亡阴和亡阳两个方面。

1)亡阳

Ø 概念:亡阳是指机体的阳气发生突然大量脱失,而致全身功能严重衰竭的一种病理状态。

Ø 原因:①邪气太盛,正不敌邪;②汗吐下太过,津液过耗,气随津泄,阳气外脱;③素体阳虚,劳伤过度,阳气消耗过多所致;④亦可因慢性疾病,长期大量耗散阳气,终至阳气亏损殆尽,而出现亡阳。

Ø 临床特征:大汗淋漓(稀而凉)、心悸气喘、面色苍白、四肢逆冷、畏寒蜷卧、精神萎靡、脉微欲绝。

2)亡阴

Ø 概念:亡阴是指由于机体阴气发生突然大量消耗或丢失,而致全身功能严重衰竭的一种病理状态。

Ø 原因:①热邪炽盛,或邪热久留,大量煎灼津液,或逼迫津液大量外泄而为汗,以致阴气随之大量消耗而突然脱失;②长期大量耗损津液和阴气,日久导致亡阴者。

Ø 临床特征:手足虽温而大汗不止(热而粘)、烦躁不安、心悸气喘、体倦无力、脉数疾躁动等危重征象。

3)亡阴与亡阳的关系

Ø 人体阴气和阳气存在着互根互用的关系,因此,阴亡则阳无所依附而散越;阳亡则阴无以化生而耗竭。

故亡阴可以迅速导致亡阳,亡阳也可继而出现亡阴,最终导致“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生命活动终止而死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庸胜堂中医》阴阳互损体现的是阴阳互根互用关系失调,呈现出来的病理变化!
汉医病机学说——阴阳失调
拓睿教育|| 中基强化要点——阴阳失调决定病证寒热变化
中医基础之阴阳失调,分几类?都有什么表现?
[转载]精虚、血虚、津液不足气虚、阴虚、阳虚的概念及其相
阴阳学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