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知识问答

问:辅导老师,气虚与阳虚联系与区别?血虚与阴虚联系与区别?

答:气虚乏力,阳虚怕冷,二者常兼见,联系密切,但气虚虚损较轻,阳虚虚损较重,气虚虚损尚局限于脾脏,阳虚则脾肾不足,脏腑机能沉衰;血虚发燥,阴虚发热,二者常兼见,但血虚虚损程度更重,阴虚虚损较轻,阴虚进一步发展,阴损及阳,阴阳两虚,表现为整体的气血、正气不足,又以血虚为最,血液衰少,思维能力下降,脏腑功能低下。

问:气与血,联系与区别

答:气主要设计脾肺两脏,病位较浅;血涉及心肝肾,病位较深;气在外、血在内;气与血加上津液,是人体的物质基础,便于观察和理解,是生理、病理描述主体,经常一起论述。

问:气虚,阳虚体质的人在临床上有那些表现,怎么治疗?

答:气虚体质,平素乏力气短,喜依喜靠,脉弱,舌苔润而大便不佳,消化缓慢,治宜健脾益气,临床常用补中益气汤、归脾丸等方;阳虚体质,精神萎靡,食少,小便频,畏寒怕冷,舌质软,脉沉,临床常用真武汤、理中汤等方。

问:钙化性肌腱炎中医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案吗?西医建议手术。

答:这个常见于肩袖肌群的肌腱,所以可以对标肩周炎的中医治疗来讨论,肩周炎中医辨证主要在于气滞血瘀证,临床除了针推治疗,还常采用桃核承气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汤、桂枝茯苓丸等方剂治疗,虽然解剖结构上,钙化不会消失,但可以使得局部供血条件改善,消除不适症状。

问:辅导老师,十二经脉(太阳经脉,阳明经脉,少阳经脉,厥阴经脉,少阴经脉,太阴经脉)与巜伤寒论》六经病脉证并治,有何不同?

答:“《伤寒论》六经病脉证并治”中,“六经病”是临床具有一定规律的六类疾病,因为病位与生理上的经络有些关联,就分别命名太阳病、阳明病等,本质上是观察得出的六类疾病;“脉证并治”讲的是这六类疾病分别的脉象、症状表现特点,临床以此去判断疾病属于六类中的哪一种疾病;十二经脉是生理上的概念,指人体的结构,主要是分内外,在内是脏腑,在外是皮肉筋骨,十二经络联络内外。

问:实脉与洪脉如何辨别?细脉.小脉如何理解?

答:实脉轻按重按都有力,洪脉轻按洪大有力,重按则较正常,属浮脉,且它脉体宽大;细脉就是脉体感觉细小如丝,脉窄,其他则和正常脉一样;小脉也细,但脉跳软弱无力。

问:能否阐述一下涩脉.才什么情况下会出现涩脉?比如女子来经前?

答:这是病脉,正常月经前也不一定出现,除非有相应病证。涩与滑相反,脉来艰涩,如轻刀刮竹,滞涩不滑利。脉涩而无力,主精亏血少,脉道不充,血流不畅,所以脉气往来艰涩。脉涩而有力,主气滞血瘀,脉道受阻,血行不流利,故显涩象。这两种病理情况可以出现涩脉。

问:老师,人的体质因地域的原因,南方人多汗腠理稀疏,北方人腠理多紧密,这样的影响下,是不是南方人不怎么适合用麻黄汤解表发汗啊?

答:可以这么理解,但是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总的来看南方使用麻黄汤的机会少,但是具体到个体,完全有用到的机会。

问:老师,咳嗽属肺燥痰多如何理解?

答:肺燥咳嗽,肺虚液少或燥邪伤肺所致的咳嗽。其证咳嗽痰少,喉中声哑,烦渴引饮,大便秘涩,肌肤枯燥。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咳嗽、咳黄痰,伴有口干、咽痛、便秘、尿赤、身热或伴有喘息等症状,舌质红、苔薄黄或黄腻、少津、脉滑数或细数。肺燥证以“干燥”津少症状为主,痰也是因为液少而浓稠色黄,难以咳出。

问:为什么痰滞者不宜服用莱菔子?如何判断患者属于痰滞?

答:痰滞并不是常见证型,从字义上看,其是痰湿凝滞不出,痰为水液代谢废物的一种,滞于体内,多有正虚邪恋的因素,莱菔子为消食药,本能降气化痰,但正虚时,不能受消导功泻之药,药入,正更虚,不能运化水湿,所以病不愈,与其说痰滞不宜服用莱菔子,不如说正虚不能用消导攻邪药。

问:“请问老师,一岁半小儿,发烧,有短暂手足抽搐,眼翻,一二回,有什么处理建议,谢谢。”

答:这里抽搐是阴津不足所致,单纯此证可用芍药甘草汤,但实际临床需要辨别主要矛盾,比如外感高热引起的津虚,首先要解表退热,而非单纯补充津液,此病虽有抽搐表现,但不为主症,仍作外感处理,如果抽搐频繁,高热、神昏、惊厥、喉间痰鸣、两眼上翻、凝视,或斜视症状明显,可诊为小儿惊风病。

问:昼夜分阴阳,其中上半夜和下半夜具体的时间是几点到几点啊?

答:一般说昼夜各一半,晚上六点到早上六点算夜晚,所以上半夜是晚六点到12点,下半夜是半夜12点到早上6点。

问:金匮 水气病脉篇 有段,趺阳脉伏,水谷不化,脾气衰则鹜溏,胃气衰则身肿。这胃气衰则身肿怎么理解?

答:胃气是指脾胃功能,脾胃功能衰竭,水谷不化,水气积攒,就会出现身肿。

问:水谷不化,津液就不生,那皮表不是血少了吗,如何理解水气却充斥皮表造成身肿呢?

答:这里的水气不是生理性的,是病理性的,是人体不能利用,也暂时无法排出的水;津液是吸收到体内,可以自由搬运利用的水;而无法吸收利用的,就会渗注在组织间隙,因为脾气不运,也无法排出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切脉捷诀——《医门补要》 - 脉因证治 - 民间中医网 - 中医养生,中医咨询,中医书籍,...
所谓脾气虚、肾气虚、肺气虚、心气虚
“大补”不一定“真补”!科学进补有何讲究?
治疗虚损的名老中医验方
邓铁涛杂病论治之一——循环系统疾病一——脾胃消化系统疾病
4、【倪海厦讲解】手太阴肺经生理 循行 病候 主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