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方心裁(157)调胃承气汤
调胃承气汤
【原文】
1.参见甘草干姜汤【原文】《伤寒论》(29)
2.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伤寒论》(70)
3.太阳病未解,脉阴阳俱停,必先振栗汗出而解。但阳脉微者,先汗出而解,但阴脉微者,下之而解。若欲下之,宜调胃承气汤。《伤寒论》(94)
4.伤寒十三日,过经谵语者,以有热也,当以汤下之。若小便利者,大便当硬,而反下利,脉调和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若自下利者,脉当微厥,今反和者,此为内实也,调胃承气汤主之。《伤寒论》(105)
5.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心下温温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满,郁郁微烦。先此时自极吐下者,与调胃承气汤。若不尔者,不可与。但欲呕,胸中痛,微溏者,此非柴胡汤证,以呕,故知极吐下也。《伤寒论》(123)
6.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伤寒论》(206)
7.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伤寒论》(248)
8.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调胃承气汤。《伤寒论》(249)
【组成与用法】
大黄四两,去皮,清酒洗  甘草二两,炙  芒硝半升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二物至一升,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煮一二沸,温顿服之,以调胃气。
【功效】泻热和胃,软坚润燥。
【医案】
1.月经后期
初诊:2006年3月18日。吴某,17岁,未婚,以往月经周期定,经量、经色正常,5天净。因曾较长时间口服镇静药,从2005年9月起月经稀发,体重增加30多斤,现停经45天未转,心动过速,夜寐不佳,同寝者发现她寐中身体灼热,不可以近,矢气频作,大便秘结,三日一行,纳欠佳。B超检查:子宫三径之和9.2cm。舌淡红,苔薄白,脉细。西医诊断:(1)月经稀发。(2)子宫发育不良。
治法:清热通腑,养阴安神。
方剂:调胃承气汤合百合地黄汤、酸枣仁汤加味。
炙大黄10g  炙甘草6g  玄明粉(冲)10g  百合20g  生地15g  酸枣仁20g  川芎6g  知母10g  茯苓12g  丹参15g  川牛膝30g,3剂。
二诊:2006年3月21日。大便正常,矢气消失,夜寐身体烧灼现象亦除,失寐、心动过速现象好转。性激素检测:雌二醇、睾酮、泌乳素均正常,孕酮0.5nmol/L(正常值10.62~81.28nmol/L)。舌脉如上。
中药守上方续进7剂。
三诊:2006年3月28日。心动过速已经消失,大便一直正常。B超检测子宫内膜厚度5mm,舌脉如上。
治法:清热通腑,补益肝肾。
方剂:调胃承气汤合百合地黄汤加味。
炙大黄10g  炙甘草6g  玄明粉(冲)10g  百合20g  生地15g  桑椹15g  何首乌15g  旱莲草20g,7剂。
四诊:2006年4月10日。大便已正常,寐难,舌脉如上。
治法:养心安神。
方剂:酸枣仁汤加味。
酸枣仁20g  川芎5g  知母12g  炙甘草5g  茯苓12g  夜交藤20g  合欢皮10g  龙齿15g  远志10g  菖蒲6g,7剂。
五诊:2006年4月24日。月经4月15日来潮,经量正常,7天净,寐佳,大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治法:益气血,补肝肾。
归芍地黄汤(《症因脉治》)加桑椹12g、覆盆子12g、合欢皮10g、何首乌15g,7剂。
六诊:2006年5月8日。经前一周,无不适,舌脉如上。
治法:和气血,调经。
方剂:当归芍药散合四逆散加味。
当归9g  炒白芍10g  川芎9g  白术10g  茯苓10g  泽泻10g  柴胡10g  枳壳10g  炙甘草6g  丹参12g  茺蔚子10g  茜草12g,7剂。
七诊:2006年5月16日。月经按期于5月13日来潮,经量中等,无痛经,性激素测定:促黄体生成素0.89mIU/ml(正常值1.9~12.5 mIU/ml),促卵泡生成素3.83mIU/ml(正常值2.5~10.2 mIU/ml),舌脉如上。
治法:和气血,调经。
方剂:当归芍药散加味。
当归9g  炒白芍10g  川芎9g  白术10g  茯苓10g  泽泻10g  益母草12g  香附6g  菟丝子12g  枸杞子12g  何首乌12g  续断10g,7剂。
2.慢性盆腔炎
初诊:2006年3月28日。郑某,28岁,左侧少腹刺痛2天,步履时加剧,伴腰部酸胀,带下量多,色黄。平时月经周期规则,7天净,经期小腹胀甚,伴有便意,便后症状稍减,乏力,纳可,大便四天一行。生育史:2-0-1-2,两侧输卵管已经结扎。妇科检查:外阴无殊,阴道通畅,宫颈光滑,子宫前位,质地中等,偏大,活动度可,压痛,两侧附件压痛。舌淡红,苔薄白,脉细。西医诊断:慢性盆腔。
治法:通腑清湿热。
方剂:调胃承气汤合四逆散、金铃子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加味。
炙大黄10g  炙甘草6g  玄明粉(冲)5g  柴胡10g  炒白芍10g  枳壳10g  败酱草15g  蒲公英15g  红藤20g  延胡索10g  川楝子10g,7剂。
二诊:2006年4月6日。进药一剂,少腹刺痛症状随即消除,带下止,腰部酸胀愈,大便每日一行,胃脘隐痛,嗳气,舌脉如上。
中药守上方加九香虫10g、甘松10g,7剂。
3.妊娠痔疮肿痛出血
初诊:2007年2月15日。邵某,28岁,妊娠近6个月,素有外痔病史,半月来外痔肿痛如碗豆大,局部渗血渗液,痛苦异常,但大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滑。
治法:清热泻火消肿。
方剂:调胃承气汤加味。
大黄10g  玄明粉(冲)10g  生甘草10g  槐花20g,7剂。
水煎之后用纱布浸,局部湿敷,不拘时。
2007年6月电话随访,用药之后外痔肿痛、渗血渗液现象依次消除,至今留一剂药未用,视为珍宝。
【方剂比较】
桃核承气汤与调胃承气汤的比较:
方     剂
药      物      组       成
桃核承气汤
桃仁
桂枝
大黄
芒硝
炙甘草
调胃承气汤
大黄
芒硝
炙甘草
桃核承气汤之中,就含有调胃承气汤,因此该方与调胃承气汤同样具有泻热和胃,软坚润燥的作用,由于该方还有桃仁和桂枝两味,桃仁活血,桂枝辛通,故此方是一张温通活血攻下的方剂。
【按语】
调胃承气汤是治疗燥热郁结胃肠,或大便燥坚而痞满不著者,以大黄苦寒荡涤实热,芒硝咸寒泄热润燥,甘草调和缓中。
盆腔炎常常由于湿热之邪作祟,当过食炙煿,或下焦湿热之邪影响肠腑,出现大便秘结或注泻时,往往使得下腹胀痛的症状顿刻明显加剧,故对于盆腔炎的患者,务必使大便通畅,腑气通顺,以免为虎作伥。
案1为镇静药物所致的月经后期。症见体胖,心动过速,夜寐不佳,寐中自觉身热不可近,矢气便秘。《灵枢·刺节真邪》中“阴气不足则内热,阳气有余则外热,内热相搏,热于怀炭,外畏绵帛近,不可近身,不可近席……”的描述,与上案近似。此为阴份不足,虚热内焚,以致阳明腑结。先以调胃承气汤清热通腑气,以存其阴,合百合地黄汤、酸枣仁汤养阴安神,加丹参、川牛膝行血引经。随着大便通下,矢气消失,心动过速、体热亦除,失寐好转。由于子宫内膜尚未达到来潮之前的必须厚度,故仍以调胃承气汤合百合地黄汤为主,加上桑椹、何首乌、旱莲草补益肝肾,再用酸枣仁汤加味安养心神,终使经潮寐佳。此后再用当归芍药散合四逆散加味以和气血调经,经水按期而至。
案2为慢性盆腔炎,表现为左侧少腹但痛不胀,大便燥秘不解,带多色黄,属于湿热壅遏下焦,故以调胃承气汤荡涤下焦湿热,合四逆散、金铃子散以调气活血止痛,加败酱草、蒲公英、红藤以清理湿热。由于方药对证,故腹痛若失。
案3为妊娠痔疮肿痛出血,该病多发生于妊娠中晚期,且难以一时愈合,必待分娩之后,方能改善。而此案别出心裁,改调胃承气汤为外用,其中大黄、玄明粉清热泻火消肿,历代配方外用治疗痈疮者大有人在,生甘草解毒,《日华子》称槐花“治五痔”,化痔片中即含槐花一味,诸药合用,治疗外痔肿痛出血疗效如响,且无内服之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桃核承气汤
玄明粉(月经后期、闭经)-- 马氏妇科
经方心裁(69)甘草干姜汤
太阴植胎
经方大家胡希恕讲伤寒:炙甘草汤的用药经验
经方:茯苓甘草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