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海德格尔“此在”的探析》报告讨论


《海德格尔“此在”的探析》报告讨论


1、郭璇

这篇文章总的大的结构还是挺好的,可是可能有些细小的结构不够好,加上篇幅可能需要调整一下。你前面有说,本文将在解析此在的基础上探讨其中的美学意义所在,可是你美学意义的篇幅反而比较少,还有,参考文献排序有问题,还是应该先把海德格尔的文献先排在前面。还有具体的就是,你第二页引用了张贤根的一段话,可是不知道你这段话的引用是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也没有标出来是哪里。还有第三部分,你写此在的非本真状态,然后介绍了两个:一个是此在陷入非本真状态的原因和非本真的时间,但是你没有详细讲此在的非本真状态到底是什么状态。

2、马舒婕

我想问一下,第一面的时候是不是漏了脚注,因为,比如在那个前人的研究综述里面,就只看到了有半个引号这种状况,后半个引号没有了,是不是丢了,就这些细节问题。然后,这个此在,有的时候你打了双引号,有的时候没有打双引号,这个是不是也需要统一一下。

3、丰雅鑫

首先,我觉得这篇文章是对经典文本的解读,这个还是挺好的,然后也看得出来你的结构意识还是很明显的。但是我发现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第一个就是语病和标点的问题,在你的摘要处的第四行,你说,他用自己给出独特规定的概念,我觉得这个地方的说法有点累赘。就是这个对此在的概念,你可以直接说,海德格尔用此在来代替传统的对于人的定义,可以这样或者用别的方式表述,但不要这么繁琐。然后还有第五页的第二段的第一行,那个一和二后面应该不是逗号;第二个就是刚刚提到的参考文献的排序问题,应该是一手文献放前面,二手文献放后面;第三个就是,前人研究综述的部分,你说但凡研究存在与时间的学者和专家们总绕不过世界这一重要现象,但你下面引用的这几个学者的作品其实探讨的并不只是海德格尔世界的概念,他们的著作中还探讨了很多其他的核心概念,所以这个地方可能需要修改下。还有就是第七页的,最后一段其中的表述应该是参考了彭老师的《哲学美学导论》这本书,是否应该在这里表明一下。最后就是结构问题,我觉得海德格尔的思想是通过分析此在概念来探入存在问题,所以既然讨论此在,肯定是要和其基本存在论联系在一起来说,所以我建议结构应做下调整:第一部分讨论海德格尔的基本存在论,探讨下他对于存在意义的追问是什么,其中可以分成两个部分,第一是存在的历史,即海德格尔之前大家是如何定义存在的,第二是海德格尔的存在,即存在真理、林中空地;第二部分可以分析此在是什么,此在作为在世存在:先分析海德格尔理解的世界是什么,然后分析人生在世的三种样式——情态、理解和沉沦;第三部分来讨论,此在是如何探入存在的,先从存在开始,再讨论此在,再讨论此在如何探入存在,即此在如何探入虚无,然后以下可以分为良心、畏和烦,再以此方式与他人和世界打交道,通过对于存在者整体作为无的经验的体验,通过烦劳和烦心来探入存在。

4、曾鑫

我觉得这篇文章还是写的非常好,提一些小的建议。我觉得在一开始就可以将此在与其他的存在者先作一个区分,把海德格尔的此在先说明一下,即此在是能够展开自身关系、并且在它存在的可能性之中领悟自身的存在者。

5、孙慕华

这个文章有些地方的前后联系并不是很紧密,比如说第一页的第一段,但不得不说这部作品以其晦涩难懂而广受关注,因而若要对海德格尔的思想有更进一步的了解,首先要对其此在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这里并没有因果联系,所以你“因而”这个词用得不合适;然后,第五页的第二段,这是此在陷入非本真状态的两个源头,但是前面并未介绍,这里的突然引入,在逻辑上并不合适;第六页第四大部分的前面说到,海德格尔认为,只需要从此在的本真状态去寻找,但并未说出如何去寻找,下面直接引入了此在的存在之在,过于突兀。文章的后面在摘要中说到,他主张艺术作品建立的世界要将世界中的事物意义化,我觉得你应该把这一些在第四部分的美学意义中做深入的分析。

6、张高宇

论文题目有点大,应加入《存在与时间》中的此在这一限定,因为海德格尔在其中期和后期思想中很少写到“此在”问题,建议改为论《存在与时间》中的“此在”。而且此在这一概念的关系网很大,因为它不是单独的东西,而是与很多东西有关联的。海德格尔认为此在是在世界中的存在,且加了连字符来强调它的关联性和整体性,也是一种共在。所以应在这种共在中去谈论此在。应该首先好好梳理一下,然后再去谈此在的特性会好一些。所以应先谈此在与人、此在与世界、此在与存在之间的关系,最后再来谈此在的特性会好一些。还应谈谈此在的边界,因为他本来就是用此在来通达存在,但在书中并未实现通达,所以应该讨论一下为什么没有通达过去。另外结构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第一部分前人综述和文章后面内容的整体关联性太弱;参考文献中一手资料远远不足,至少应先参看英文资料,加强文章的思想性和价值,二手资料中很多没有被引用到,因而论文基础就不会牢靠。

7、朱松苗

参考资料中一是没有外文资料、二是没有专题资料,特别是一些期刊性的文章并没有在文中显示出来,然后综述中提到的几本书也没在参考文献中出现。另外,综述还有一个目的是要么是对这篇文章的写作有一定的启发,或者说,他的观点是你所反对的,然后可以通过你对文章的理解进行反驳,而不是为了写综述而写。还有就是这个文章中对一些问题没有阐释清楚,比如摘要中的第三句,对“此在”的这种规定不是太清晰,也没有说清楚如何弥合了主体和客体之间的裂痕,所以应换个角度来写摘要。另外,对此在这个关键词本身解释的不明确,文章虽涉及的概念很多,但都没有进行深入解释和理解。

8、赖志明

此在的篇幅被其他的概念占据,应多花些篇幅来界定此在与人是否完全一样、此在与“我”是什么关系、此在跟存在和在又有什么样的关系,这样的区分可能会让我们更清晰的了解此在这个概念,然后再展开写此在的生存论特征,此在的本真和非本真状态都可以加入其中。再一个就是引用的问题,有很多大段的引用,应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转述和提炼,或者再直接应用之后对其进行分析。

9、徐璐

参考文献不足,外文文献没有,中文的一手文献不足,海德格尔的原著也只有一本。另外注释的格式不统一,有的有“参见”、有的没有,有的地方有“第几页”、有的直接只有一个页码,而且注释里有的书参考文献中却没有。论文中很多概念没有解释清楚,有一些特定词汇在海德格尔那里有特定意义,虽然写进去了,但没有在注释中解释清楚。对于此在的解释太不明晰,不知所言,每章的题目关联不大、看不出结构。

10、庄严

缺少外文文献,很多核心词汇没有外文注释,所以看不懂,比如最后一页的最上面,“诗意是对存在的神思与言说”,神思是海德格尔自己用的词汇,应加括号,或者在原文中标注出来;这页的中间部分“存在状态是被体验的过程,即美的直接显现状态”,没有说清从什么角度来谈,之前彭老师说过体验和经验是两个不同的意义;这页的最后一段说“在海德格尔存在主义美学的影响之下”,这个帽子不能随便乱扣,因为存在主义美学是萨特式的,萨特可以说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但是海德格尔可能是存在哲学,但绝不是存在主义。还有一个较为重要的地方,在第二页提到者张祥龙的研究,但学界普遍认为他的研究过于中国化,有些翻译和理解过于中国化,在概述其研究时应加以适当的评价。

11、邹洁

第三页第一段说道,对人的研究便不再立足于认识论上,而是回归到了本体论基础上,那什么是本体论、什么是认识论,本体论应属于古典哲学的维度,所以本体论本身在海德格尔这里就不是很适合,但如果要用的话,一定要解释历史上的本体论是什么,海德格尔这里要走向哪里。因为认识论和本体论本身是对称的,所以放在这里不太合适。还有摘要中的第一句中,用到的“基本本体论”明显是不太合适的。

12、江澜

我同意邹洁的说法,因为本体论恰恰是海德格尔要破除的东西,他要放弃以前的形而上学对世界最后根据的追问,而是直接指向存在,所以本体论和认识论在这里不是他本身的思想。还有一点就是,综述把学者的东西列出后未做自己的判断,存在一些问题,包括讲世界就必须把世界和此在联系到一起去说。另外,提到此在的非本真状态,可并未确切描述此在的本真状态是什么,真正的此在的本真状态是向死而生的人,这一点一定要点出。包括非本真的时间也要阐述清楚——对于常人来说是什么、对于海德格尔的本真的人又是怎样的。最后结尾处的用语需要注意,例如,“进入一种瞬间永恒的自由空灵的审美世界”,这不是海德格尔的东西,而是中国禅宗式的思想;“真正进入一种天人合一、物我交融的审美之境”,这也不是海德格尔的思想,因为他不会去讲天人,因为在他的哲学思想中是天地人神四者的共在。另外,对于诗意的解释应更为清晰,即它是一种对于存在给予尺度的一种接受、而不是设立,它不仅仅是一种诗情画意的诗歌,更多的是听从、接受存在所给予的尺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海德格尔的局限
44海德格尔的哲学
仲霞 杨春时:“第一哲学”的美学转向
《世界哲学源流史》存在主义哲学之三:海德格尔
意蕴:遭遇世界中的上手与在手
为己与为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