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本就如此,只是你刚刚发现。
 
我们曾经活在一个如此美好的时代:和平、繁荣、高速发展、充满希望、普通人家的孩子只要肯读书,就可以在大都市工作、买房、成家,享受现代文明的馈赠。
 
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当新一代的年轻人坦然地拿“打工人”自嘲的时候,当新一代的父母接受了自己买不起学区房的时候,他们渐渐看到了世界本来的样子。
 
如果你打开历史的长镜头,混乱、战争、停滞不前、阶层固化、优胜劣汰,才是世界本来的样子,而繁荣只是其中窄小的片段。让每个人都富足,每个人都高兴,从来不会实现,也从来不是真实的目标,倒有可能成为愚弄民众的说辞。
 
当发展降速甚至停滞的时候,利益盘子就会萎缩,存量争夺就会加剧。就像一条湍急的河流,本来泥沙俱下,一旦水流慢下来,尘归尘,土归土,石子只能接受沉降。
 
强者恒强,1%的人财富几何增长,9%的人财富线性增长(扣去通胀后为增长0),90%的人的财富停滞不前(慢慢被通胀掏空),这就是存量时代的逻辑,无法挣脱的社会金字塔。
 
悲哀吗?其实不。这就是现实,只是你刚刚发现。
 
以很多人心目中的灯塔美国为例,全美最富有的50人所掌握的财富相当于50%的美国人所拥有财富的总和。最富裕的1%的个人财富高达34.2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一半以上个人财富的15倍。
 
欧洲的经济引擎德国也好不到哪儿去,超过50%的德国人名下没有任何房产,平均资产仅为1.7万欧元,相当于一辆二手大众的价值。
 
这么一比,我们过得并不差。尤其是这一切都是在短短30-40年完成的,可以说非常值得骄傲和感到幸运。那么未来呢?谁也不知道,只能说大概率,欧美、日韩的社会现状,就是我们的未来。
 
有粉丝问我,普通人靠自己如何在上海买房?
 
答案是:没法买。
 
因为现在一线城市的房子,就不是给普通人准备的。没有任何时代、任何帼家能保证每个普通人都能拥有大城市的产权。现在的购房者,大多是有房的置换,或第二套解决学区、第N套投资。少数新上车的,大都是靠家里给首付,甚至要帮还贷款。靠自己从0开始攒首付的凤毛麟角。

如果你每天都要通勤两三个小时,做着没发展又不能不干的工作,身体被掏空,回来还要自己做家务,你的大脑根本无法再去思考,财富根本无法累积。
 
所以,在这样的时代想更进一步,你必须成为“不普通”的人,才能拼得一丝赢率。
 
你可以用“普通人”提醒自己脚踏实地,但是从根子上,你得明白,“普通人”甚至是不配留在原地的。按部就班的“普通”努力不会有任何出路,这只是一种麻木前行,是最亏的。因为你既没得到当下的“轻松”,又无法跨过更进一步的门槛。
 
你得想想,你要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这个现实。是坦然地接受“就这样吧”,还是以非凡的决心和坚持,开启一段向死而生的逆行。
 
对于后一种人,我想在任何时代,都会为他们留着一盏灯、开着一扇门。因为在任何时代,有思想、有胆识、有毅力的人,都不会被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