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职场上,为什么我会劝你做一个有瑕疵的人,且做出不完美的成果?

雪中送炭真情实意,锦上添花或觉多余。职场上,我们做事情总期许着能有精彩的开始,荡气回肠的过出,且完美收官。

不但要求自己把工作做好,就连相关的事情,也要思虑周全,做得面面俱到。甚至连给人的印象都丝毫不能马虎,这种对完美的追求犹如面具这般,掩盖住真实的自己,反而很难得到他人的推心置腹

我们把做人、做事的尽善尽美,当成一种至高无上的追求,实则是一种精神枷锁。越是追求细节,越耽误前进的步伐,最后落得绩效不佳的结果,且漂亮的过程也只能孤芳自赏。

曾看到过一则问答:我们总在追求更好,可为什么老板却不认同,反而希望我们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创造更多利润的关键点上?

显然,在量与质的问题上,我们有了不同的看法。人总是会自觉地掩盖自身的缺点,试图在他人面前完美地展现自我,甚至认为,老板会透过一件完美的事情,给我们打上一个完美的标签。事实并非如此。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英雄总是孤独的,他们战功彪炳,在弱者眼里就是完美化身,反而令人觉得彼此之间有无法跨越的距离感。

然而英雄总存活在想象里,没有哪一个老板是完人,也没有哪一个老板身边有完人,我们更不可能是完美的人。

正因如此,加上老板心里的“铁算盘”(投资回报),他们更倾向于抓住眼前所能抓住的事物,信赖能接纳不完美的能人。职场上,我会劝你做一个有瑕疵的人(出丑效应),且做出不完美的成果。

01

什么是出丑效应

某些缺点,如果好好地加以利用,会比德本身更有光彩。在生活交往中,我们更经常地是由于我们的缺点,而不是我们的优点讨人喜欢。有些人尽管有功绩却令人厌恶,有些人尽管有缺点却讨人喜欢。有一些人凭他们的缺点得势,另一些人因他们的优点失宠。——托尔斯泰

心理学家艾略特·阿伦森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把四段情节类似的访谈录像,分别放给他准备要测试的人。

第一段录像:一位非常优秀的成功人士,他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里取得十分辉煌的成就。在接受主持人采访时,他的态度非常自然,谈吐不俗,表现得非常有自信,没有一点羞涩的表情。他的精彩表现,不时地赢得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

第二段录像:另一位非常优秀的成功人士,在主持人向观众介绍他所取得的成就时,表现得非常紧张,还不慎碰到桌上的咖啡杯,咖啡沾湿了主持人的裤子。

第三段录像:一位非常普通的人,他不像上面两位成功人士那样有着不俗的成绩,且整个采访过程中,没有什么吸引人的发言。

第四段录像:另一位非常普通的人,在采访的过程中表现得非常紧张,且与第二段录像中一样,不慎碰到咖啡杯,沾湿了主持人的衣服。

看完四段录像之后,挑选出一位最喜欢的嘉宾,和一位最不喜欢的嘉宾。我们会怎么选?毋庸置疑,大部人最讨厌的,是第四段录像里的嘉宾。而最喜欢的,却不是第一段录像里的嘉宾。

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就不难理解出丑效应了。假设我们宿舍里住着一位校花,她美得像画里出来的一样,成绩还名列前茅,八雅通杀。追求她的人,简直可以按班级来算。

这样的舍友,你真的会喜欢吗?或许我们会感觉到差距,甚至想找出她的不足,来证明自己不输给她。相比于另外一位舍友,相貌平平,成绩还行,生活自理能力强,我们反而觉得这样的人更真实。

这便是出丑效应,又称之为仰巴脚效应。哪怕把自己的缺点暴露出来,反而更能得到他人的喜欢。职场上如是,越是锋芒毕露,越是展现其完美性的人,更易遭人排挤,真成了“孤独的英雄”。

02

启示:做有瑕疵的人,成不完美之事

出丑效应给我们带来的启示,与其做一个神话里走出来的完人,不如做一个优秀、真诚、且值得信任的人。做事情严谨细心,但无惧犯错,我们也无需苛责他人犯下的小错误。

职场上,我们若抱有追求完美的心态,是很难成事的。有时,我们不妨做一个有瑕疵的人,且做出不完美的成果。待人处事持以平常心,既接纳自己犯的错误,也接纳他人的不足。

1、做有瑕疵的人

很多人觉得匪夷所思,我们竟然会对他人的缺点产生浓烈的兴趣。这是因为人总喜欢把缺点藏起来,而把更好的一面呈现出来,一旦露出缺点,便会使人感到“有意思”

职场上,很多人刻意露出自己的某些缺点,借此拉近与他人的距离。优秀的人时常被奉为“男神”和“女神”,得到的更多是尊重和敬语,反而有种距离感。

2、成不完美之事

我们必须早点看清这个事实,天底下就没有完美之事,哪怕做足一百分,也有附加题和增值的存在。我们所提倡的精益求精,是一种追求卓越的品质,一种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但不是追求完美。

倘若有完美的存在,那么精益一旦求得完美,就没有再求精的必要了。眼前之事,我们要想着如何去完成它,而不是如何使之完美。

经济学思维告诉我们,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任何选择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趟取舍的过程。我们在选择做某件事情的同时,也在付出着某些被我们放弃掉的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的存在,也说明我们的资源是有限的,说明成就任何事都有成就它的付出,谈不及完美。尤其是时间和精力的有限,倘若我们一味追求完美,渴望一次又一次质的飞跃,势必达不成量的突破。

03

巧妙应用“犯错误”的方法

美国管理学家西蒙说:由于我对世界的认识只是粗略的大致接近于真实,我不能指望使一切尽善尽美;我顶多只能把令人满意作为目标。追求最好只能浪费宝贵的脑力资源。最好是好的大敌

曾经用过海尔洗衣机的读者或许知道,海尔洗衣机的缺陷有不少,时不时就需要修一修。但或许没有多少人知道,海尔的维修团队简直厉害到堪称专家级别。

有时,“犯错误”是一种正确的存在,当然,我们不是鼓励他人刻意“犯错误”。露出一些缺陷,亦需要讲究场景和应用技巧。

1、基于对现实的判断

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只是粗略的大致接近于真实,而不是把每一面都看得透彻。基于对现实的判断,以及对“看不见”一面的保留,继而落实我们的目标

例如,有过多年江湖经验的我们,或许能判断出领导有意刁难。倘若我们把事情完成得很好,他就拿不出问题来宣泄情绪。要是我们“犯错误”,让领导揪出来,或许这件事就能过去。

我们不能以“犯错误”为乐,但有时在一些场景里,“犯错误”是救命稻草。这里的错误通常指较小的不足,切莫误解成有意为之的“破坏”。选择性“犯错误”(露出瑕疵),需基于对现实的判断。

2、动机一定不是尽善尽美

我们都会有审美疲劳。美国教授迪克西特和奈尔伯夫在《策略思维》一书里提到,相比于选出最苗条、头发最红的姑娘,选出最漂亮的姑娘会更难一些。

倘若我们细细观察,那些千挑万选出来的美人,都有瑕疵。她们只是近乎完美而已,可一旦出现独特之处,我们都会把差异的方面视为焦点,继而成了众人眼光的所到之处。

我们总是较为喜欢独特的,随处可见,千篇一律的事物,才不觉“有意思”。自带魅力的人容易得到关注,却也需要某些瑕疵的刺激,以免因审美疲劳而最终“不过如此”。

3、把令人满意作为目标

没有完美,不代表追求“不完美”,或任由“不完美”肆意妄为。我们要把令人满意作为目标,且无需担心他人的要求趋于完美。即便他们认为我们可能做得更好,却也不至于会对一些瑕疵深恶痛绝。

职场上,我们在看待候选人的问题上,通常不会把最优秀的人才当成目标,而是强调“合适”。假设我们非常优秀,却无法融入团队,那么协作起来相当困难,除非一个人能撬动整盘生意。

很多人喜欢塑造自己的伟人形象,听到不少同事的赞许,却始终无法亲近他们。无论是做事情,还是做人,把令人满意作为目标,能使我们换位思考,求得如何令人满意的答案

4、不求“最好”

追求完美的伴侣是“得不到”,还有永无止尽的“索取”。人的欲望是滚动的,知足常乐的道理虽浅显易懂,但做起来却很难。本科毕业时,看到身边有同学考研,觉得研究生学历比本科学历更好,于是就尝试一次。

读研过程十分辛苦,难免诸多抱怨,还说此后坚决不再读书。可研究生毕业后,身边又有同学读博,觉得读博好帅气,于是就想再尝试一次。

读博之后还有博士后,或者出国交换等等,总有“更好”再等着我们。追求“更好”是痛并快乐着的,可追求“最好”是令人沮丧的“遥不可及”。

04

写在篇末:把令人满意作为目标

“物极必反,器满则倾”的道理,总伴随着令人忧伤的故事。例如,假如我们快马加鞭,为了追求速度而不停鞭马,可能还没到达终点,它就奄奄一息了。

我们常说的空杯心态,恰好也有此深意。倘若我们不断往杯子里斟茶,满杯后便会溢出,那不断添上的茶水就成了“无用功”。

任何事情,满则止。这里的“满”,非“完美”,而是“满足”。做人如是。倘若我们想要端好这杯热茶,太满则落得烫嘴的结果,且难持有优雅姿态。

我们倒不如留有些许空间(瑕疵),给人添茶的机会,或给自己发挥的可能。更有甚者,做事情需要有结果,可人是更享受于过程的

基于对现实的判断(存在看不见的一面),不以尽善尽美为动机(不怕老板挑刺),且把令人满意作为目标。不求“最好”时,我们反而能保持空杯心态,去追求“更好”,且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载) 人生轻松快乐的秘诀:接纳自己的瑕疵
“癖好”与“瑕疵”
出丑效应/犯错误效应/仰巴脚效应(PRATFALL EFFECT)
看开自己
职场达人的十二项执行力!
办公室定律,每一个职场人必须了解掌握的定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