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微振动】健康报:“十三五”来了,中医人该何去何从?

 

国家中医药发展会议(珠江会议)第18届学术研讨会日前在广州召开。据悉,“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与中医治未病”已被列入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重点,且已进入实施方案的起草阶段。会上,相关专家就“十三五”中医药发展规划进行了讨论。


找到发展中的主体技术

中国中医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刘保延:中医的优势在哪儿?在诊疗。它的伤害小,不需要有高精尖的设备就能把人的某一方面搞清楚。然而中医院那么多西医设备,它能真正解决中医诊疗问题吗?很难。很多中医院都引进了西医的技术,这些技术使我们的诊疗能力提高了吗?虽然有所提升,但是不多,并未让中医的诊疗得到实质性的提升。


那么,我们的关键技术是什么?我认为,我们的关键技术还停留在比较原始的水平,未来“十三五”规划研究的难点应是把符合中医自身发展的技术体系打造出来,让中医整体调节能力得到一个大幅度的提升,让很多人工为主的定性的、隐性的能力变成定量的、显性的能力,变成一种可学习的、可互相促进的能力,这是中医发展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我们还是按照西医模式去做研究,老是找共性的东西,老是回答为什么,中医是不会向前发展的。中医未来的发展要回归自我,要紧紧抓住技术体系的创新,要找到中医药发展中的主体技术,完善中医体系,充分发挥其优势和特色,提升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深化症候分类诊断研究

江苏省常州市中医院教授申春悌:在长期研究过程中,尤其是慢病,虽然病症结合做得很多,但是对症候的分类诊断研究还不够深入。所以,我认为应将疾病中医症候的分类诊断研究纳入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研究中。以高血压为例,我们团队曾利用模型做了一个实验,试图做一个辅助平台。我们做了一个比较,发现目前比较好的方法就是SOP(标准操作程序),所以我们想通过规范的症候诊断分类方法,形成一个中医症候分类诊断的辅助平台。不管是谁,只要进入这个平台,都可以进行分析,同时进行专家咨询,再用一个多指标的评价方法进行规划处理,最后形成一个分类。而这个分类后面附有中医方药,与西医用药进行对比,我们确实也发现了差异,看到了西药降压出现的不良反应,而中药能解决上述问题。


我们现在的临床路径都是中西医两套并重的。试想,如果能完善高血压模型,并将它推而广之,形成一个中医症候分类诊断的辅助平台,也就是大数据的辅助平台,补充中西医两套治疗方法的不足,同时可以规范指南,形成更贴近临床的临床路径,那将大大提高临床疗效。

先抓住疾病优势环节

中国中医科学院基础研究所所长胡镜清:中医有优势病种,但有时候一个病种,我们会看到其治疗方案是拼接起来的,是根据个人、地区的经验凑起来的,这样在未来会有危险导向。我认为研究中医更要提倡优势环节,在疾病的某一点或某一阶段中医的疗效很不错,不要苛求对某个疾病的全过程都有效,这样才能更进一步聚焦解决临床问题。而在围绕这个目标的过程中,并不妨碍系统设计和一体化实施。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可以针对西医不好解决的问题,抓一两个就可以了,先从点做起,以后才有可能连成串,连成组织方案。

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党委书记段俊国:中医研究无外乎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十三五”时就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基础研究中,我认为不能再研究脏腑理论或者其他十分基础的东西,国家自然基金应该把基础这块作为创新基础来做,我们则应围绕临床或者开发中的关键技术和主要问题来研究。


另外,我们研究中医的优势病种常参照它的硬指标、重点指标,但现在做重点指标的非常少,为什么呢?因为它需要的时间比较长,比如研究糖尿病,要看糖尿病的并发症或者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时间短了看不出疗效。如果只是做五年就停掉,非常可惜,在临床研究上要非常注意这一点。从这个角度看,中医一定要有一个长远的考虑,十年、十五年,一直做下去,真正拿到中医能够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死亡率和致残率的证据。

让研究成果被同行承认

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主任刘建平:被纳入“十三五”规划中的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的临床研究目标一定要明确,让研究成果尽量能够进入指南。


现在西医都在制订指南,我们发现一个现象,西医的指南里越来越排斥中医,中医的内容越来越少,原因是他们觉得中医没有循证医学的证据。其实中医也制订指南,但几乎没有被广泛应用,因为各中医医疗单位也不太认可中医指南。所以,我觉得将来的临床研究应该以能够得到行业认可为目的,而不是中医自己认可自己,研究成果要让主流医学认可,同时被指南引用。此外,我不太建议一个病中医做指南,西医也做指南,国际上认为这种做法很奇怪。很多国际同行认为,中西医结合是一个很好的模式,但我们恰恰没有人做中西医结合方面的指南。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副院长仝小林:能进入西医指南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志。要求重大疾病在研究之后马上就开发几个药物或者几个产品,实际上有一定难度。我认为研究成果的疗效性是进入指南的关键。我们有两个药物进入了西医的指南,所以我认为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是必须的。比如我们研究发现天芪降糖胶囊对糖尿病前期有预防作用,能使糖尿病的发生率减少32.1%。证据出来之后,不用去解释,它自然被列入指南中。其次,中医研究成果要弥补西医的不足,我们做的消渴丸研究发现,其能减少低血糖的发生率,马上进入了西医指南。第三,与西医共同设立研究课题,共同完成研究,这也是进入指南很重要的一方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得了癌症怎么办?肺癌患者高文彬为什么存活22年?
刘保延:做科研要守住中医之“魂”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肿瘤科 
《英国医学杂志》发表“针灸研究”专辑
仝小林:“态靶辨证”——中医的未来之路(下)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外科疾病分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