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世上最大石刻----乐山大佛 【图文】

 乐山大佛地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合处,是依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凿造的一尊弥勒坐像,始凿于唐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历时90余年方建成,建高71米,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之称,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大佛。

 


 

四川省乐山市古称嘉州,是一座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因盛产海棠,世享“海棠香国”之美誉。宋朝名士杨徽之曾以《嘉州》为题,写诗赞道:嘉州山水地,三蜀最为美。翠岭叠峨眉,长谰涌锦水。市区既有浅丘山林,又有沃野平畴,三江绕城而过,四季花木繁盛,“森林在城市中,城市在山水中”。凌云大佛之雄奇、峨眉山水之秀美、沙湾郭老之博学,尤为天下瞩目,世人景仰。乐山不仅是全国著名风景旅游城市,而且是别具特色的绿心环形城市。

 


 

1996年12月6日,峨眉山——乐山大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小时候在画报上看到古老神秘的乐山大佛的图片时,简直是入神着迷,但那时候根本就没想到乐山去看大佛。

 


 

乐山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乐山大佛通高71米,头高约15米,头宽10米,发髻1021个,耳长7米,鼻长5.6米,眉长5.6 米,眼长3.3米,肩宽28米,手指长8.3米,脚背宽8.5米。大佛左侧,沿“洞天”下去就是凌云栈道的始端,全长近500米。右侧是九曲栈道。

 


 

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头项上可置圆桌,耳朵中间可站两条大汉,肩膀可做篮球场,它的脚背上还可围坐百余人,是一尊真正的巨人。大佛顶上的头发,共有螺髻1021个,这是1962年维修时,以粉笔编号数清的。远看发髻与头部浑然一体,实则以石块逐个嵌就。单块螺髻根部裸露处,有明显的拼嵌裂隙,无沙浆粘接。螺髻表面抹灰两层,内层为石灰,厚度各为5-15毫米。1991年维修时,在佛像右腿凹部中拾得遗存螺髻石3块,其中两块较完整。

 


 

乐山大佛右耳耳垂根部内侧,有一深约25厘米的窟窿,维修工人从中掏出许多破碎物,细看乃腐朽了的木泥。这说明南宋范成大在《吴船录》中记载“极天下佛像之大,两耳犹以木为之”,是真实的。由此可知,长达7米的佛耳,不是原岩凿就,而是用木柱作结构,再抹以锤灰装饰而成。在大佛鼻孔下端亦发现窟窿,内则露出三截木头,成品字形。说明隆起的鼻梁,也是以木衬之,外饰锤灰而成。不过,这是唐代贞元十九年(803)竣工时就是如此,还是后人维修时用这种工艺修补,已不可考证了。前几年,有游客发现乐山大佛背后的山像睡佛,乐山大佛正好建在睡佛的心胸之处,寓意更加深刻。

 

 


 

 

据唐代韦皋《嘉州凌云大佛像记》和明代彭汝实《重修凌云寺记》等书记载,佛像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713年),完成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达90年。一千多年来,乐山大佛阅尽多少人间春色,经历多少朝代更迭,依旧肃穆慈祥,心旌不摇。

 

 


 

 

乐山大佛开凿的发起人是海通和尚。海通是贵州人,离乡别家,来到乐山凌云山下当和尚。凌云山下乃三江汇聚之处,每当汛期,山洪暴发,洪水便似脱缰的野马,横冲直撞,常常毁坏农田,倾覆舟楫。

 


 

 

为了制服江水,海通和尚立志开凿一尊大佛来镇住水妖。首先便是资金问题。海通和尚为了筹集资金,四处化斋,积少成多,经过数年努力,终于解决了这个问题。开凿之日,万众瞩目,喜形于色,但地方官吏却趁机刁难,声称要收取建造和保护费,否则不让开工。海通和尚十分气愤,斩钉截铁地说:“你们可以拿走我的眼珠,但不能拿走佛财!”地方官吏面带嘲弄的神色说:“你要真给我们眼珠,我们就不要你的佛财!”海通和尚马上拿出尖刀,自剜其目,用盘接住,捧到官吏面前。地方官吏大吃一惊,吓得赶紧逃离现场。海通和尚忍住剧痛,一挥手,大佛立刻开凿。海通和尚死后,他的徒弟领着工匠继续修造,经过90年的努力,乐山大佛终于耸立在岷江、大渡河、青衣江汇流之处。

 

 


 

 

现在再回头谈谈巨型睡佛,这是一尊全身长达4000余米,由几座山体组成的巨型睡佛。睡佛四肢齐全,体态匀称,面目清秀,安祥地漂卧在山脊上,仰面朝天,慈祥凝重。巨佛宽广的胸膛、浑圆的腰和健美的腿轮郭很清楚,头部的发髻、睫毛、鼻梁、双唇和下颌维妙维肖,极富神采,一切都是自然天成,令人叫绝。而著名的乐山大佛不偏不倚正好端坐在巨佛的心胸部位。

 

 


 

 

巨型睡佛的发现颇具戏剧性。1989年5月,广东顺德的农民潘鸿忠到乐山旅游拍下了一张风景照,回家后突然发现山形宛如“健男仰卧”,便写了一篇《乐山巨佛发现记》发表,一时包括《人民日报》的许多报纸和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单位竞相报道,在国内外产生了始料未及的反响,慕名而来的远近游人,络绎不绝。有趣的是潘鸿忠一直否认自己是发现巨型睡佛的第一人。潘鸿忠本来就喜欢考古,他钻研了古人咏乐山的诗词后,认为宋代苏东坡、黄庭坚当时就有所悟,并在诗中有所暗示,只是碍于山上顶之“塔”显示了睡佛的性别,限于封建礼教不便明言,因为别说佛祖,就是和尚都是要禁欲戒色的。这一点也许是巨型睡佛在民间被湮没了千百年才突然被人发现的原因。而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乐山大佛正好位于睡佛的心胸部位,寓“心即是佛”、“心中有佛”之意。“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坐”是一句有名的戏言,这睡佛的“佛祖心中坐”绝非偶然,必定是古人匠心有意的设计。

 

 


                                               

 

 

                                             乌尤寺

 

    乐山大佛景区旅游门票是通票,包含了乐山大佛、乌尤寺、麻浩崖墓,共90元。如果你跟随旅游团,一般都偷懒不会去后两处。虽然要多走点山路,约一个半小时,但还是很值得看一下。

 


 

乌尤寺座落在乌尤山顶,乌尤山四面环水,孤蜂兀立,山上林木茂盛,绿荫重叠。据《史记》、《汉书》记载,乌尤山原与凌云山相连,蜀郡太守李冰治理沫水(大渡河),开凿江道,引部分江水绕乌尤山而下,使之成为水中孤岛,也称之为青衣别岛。现山上有“离堆”石碑,离堆即离岸之意。

 


 

我们从陆路登乌尤山,从凌云山经麻浩东汉崖墓陈列馆,十分方便。乌尤寺座落在乌尤山顶,原名正觉寺,创建于唐朝,为唐代名僧惠净法师所建。现山顶建结茅亭,为“唐惠净上人结茅处”。

 


 

乌尤寺寺门正中书写“乌尤寺”三个大字,两侧的对联为:寺门高开洞庭野,苍崖半入云涛堆。山门上还有“青衣别岛”、“慈云”、“法雨”等题字,使气氛顿然庄严、静穆。

 


 

入寺门为天王殿,新塑有四大天王像。穿过天王殿,迎面是弥陀殿,内供一尊高约5米的阿弥陀佛像,泥塑金身端身站立,左手持金台表示接引众生,又称接引佛。身后有48尊塑像,代表着阿弥陀成佛前所发的48愿。后为弥勒殿,正中供奉弥勒佛像,两侧分列着四大菩萨。弥勒殿后为韦驮殿,正中塑韦驮像,左右两侧为伽蓝、龙神像,这三者都是护法神抵,此殿又称护法殿。

 


 

再后是寺内的主体建筑大雄宝殿,单据式建筑,庄重雄伟。正中“大雄宝殿”三大字为清末名书法家黄云鹄所书。大殿的门窗壁板上雕刻着富有中国古典风味的花卉图案,精美别致,与“壮严引源”、“见道根源”的匾额和堂柱上各式对联相辉映,益发典雅华丽。

 


大殿正中供奉释迦牟尼、文殊和普贤三尊佛像,每尊都高达4米,系香樟木精雕而成,全身贴金,衣纹潇洒自如,神态慈祥肃穆,具有唐代塑像风格。


 

殿外左右分立着八角双檐的钟亭和鼓亭。钟楼内悬钟为明代永乐年问所铸。殿左的厢房现辟为文物陈列室,展出自汉朝至清朝各种文物近干件。

 


 

大雄宝殿后为如来殿,为清末同治年间重修,双层结构,上层为藏经,藏有《频伽藏经》、《日本续藏经》各一部,约万余卷。殿前两个撑枋上,雕有凌云、乌尤两山的全貌,玲珑剔透、巨细尽致。殿正中供五尊如来像,代表着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又称五方五佛,分别为阿閦佛、宝生佛、弥陀佛、成就佛和毗卢遮那佛。两旁为二十四尊护法天神木雕像和十八罗汉泥塑像,表情动作风趣幽默。

 


 

如来殿右侧西廊尽头为观音殿,殿内观音菩萨像,高3米,造型优美,仪态万方。如来殿左侧东廊尽头是方丈室。方丈室为一四合小院,幽静雅致。在如来殿西侧有著名的尔雅台,传为汉代郭舍人注释《尔雅》的地方。台右侧临江绝壁处有明朝鼓汝实所书“中流砥柱”四个大字,字径达5米。为乌尤一景。旁有旷怡亭,是旷览江山胜迹、怡悦心志的好地方。再上为山顶花园,登园中八角亭远眺,峨眉苍郁的山峦,岷江滔滔的流水,辽阔的原野,三江环绕的乐山市,皆一一收入眼底,真可谓 “江山这边独好。”

 


 

 

乌尤寺罗汉堂塑有五百罗汉,为“文革”后所重塑,五百罗汉均高约1.3,形神各异。在乌尤寺山脚下入口处有几家农家菜,我们下山后已近中午,又恰逢下雨,于是就坐下来吃当地农家菜,本地土鸡、三江鱼别有特色。

 


               

 

                  

                乐山麻浩崖墓风景如画

 

    到乐山大佛旅游,尽管门票包含了乐山大佛、乌尤寺、麻浩崖墓,但如果你跟随旅游团,十有八九错过值得一看的麻浩崖墓。麻浩崖墓是古代流行的一种仿生人住宅,凿山为墓的一种墓葬形式。这种墓葬因流行于1800多年前的东汉至南北朝时期,故称东汉崖墓。

 

 


 

麻浩是岷江边的一处地名,在四川话里,“浩”常指江面较宽,江流较缓的地方。麻浩就位于岷江东岸凌云山与乌尤山之间的溢洪道一侧,距凌云山后门不远,是往返于乌尤寺和大佛之间的必经之地。当地的崖墓依天然的红色砂岩凿成,洞内宽敞,有的深达数十米,多为东汉年间所凿,是古人特有的一种丧葬方式。

 


 

乐山的东汉墓广泛分布在各江河沿岸和山崖上,高者难以攀越,低者深藏地下,而以麻浩一带数量既多,分布又相对集中,最具代表性。在纵横500多米的范围内,墓穴多达数百座,重重叠叠,密如蜂房。当地现已建成“汉崖墓博物馆”,集中了从乐山各地收集的大量崖墓文物供人参观。

 


 

距麻浩汉崖墓博物馆不足100米处,就是很有特色的麻浩渔村。这座渔村建筑别致,整体呈船形。两侧店匍多经营鲜鱼酒席,但是否全都是出自河中,恐怕就要他细分辨了。街道中间有座阁楼,形体仿佛船上的驾驶室。游人到此可小憩片刻,品尝河鲜。附近住有若干户渔民,日日在江中打鱼。渔村东门正对的江面上渔船三两,别具画意。

 


 

参观完乐山汉崖墓博物馆,就来到麻浩河上新近建成的濠上大桥。此桥为乌尤寺方丈,已故著名高僧遍能法师发起募资建造,由两段风雨廊连接中间的高拱桥构成,造型独特,似一道彩虹横跨凌云、乌尤二山,黄瓦朱梁装点着青山绿水,更显风光妖娆。

 


 

乐山大佛景区内黄莲古炮台位于碑林附近,是凌云九峰上数十座古炮台之一,是当年宋军抗击元朝军队的主要阵地之一,宋嘉定知府俞兴曾亲自在此指挥军队炮击元朝军队,宋理宗曾盛赞:“俞兴嘉定城下之战,最为奇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乐山大佛 世上最大石刻
乐山被称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这是为什么呢?
半日游大佛,现实中感受“火影”和“指环王”的雄壮
乐山,除了大佛,还有一项壮举,来了不看实在可惜
“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带你游乐山大佛详细攻略
峨眉山游记(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