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甘肃省临夏市广河县古今历史之三甲集

三甲集位于广河县东部,是临夏回族自治州的东大门,洮河与广通河交汇于此,东与临洮县隔河相望,南接康乐,北邻东乡县,距省城兰州、州府临夏均70公里。全镇总面积91.42平方公里,共辖15个行政村,157个合作社,7964户,人口4.86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达532人,回、东乡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8%。耕地面积2.85万亩,人均0.7亩。地势西高东低,南北山峦起伏,中间呈带形川谷,平均海拔1850米。境内主要河流有洮河、广通河。光、热、水、电资源充足,是广河县的精华地带。康临高速、兰郎公路纵贯全镇,甘川公路、兰临高速公路毗邻而过,是沟通临夏与省会兰州以至祖国东西部联系的交通要冲。

三甲集自古以来是临夏的重要门户,在交通、军事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以三甲集为中心,向东过洮河可通兰州、定西等地;向南沿洮河而上,可达临洮、康乐;向西顺广河川而上,直通临夏、甘南;向北入八仙口,直达东乡。自秦汉以来,三甲集一直是连通中原——西域、中原——吐蕃的丝绸之路和唐蕃古道上的重要驿站之一。元朝十分重视驿站的设置,“人迹所及,皆有驿传”(《元史·地理志》)。当时,在甘肃行省,以“兰州官路”为干线向四方辐射。经过河州境内者有两条,其中一条由兰州到临洮康家崖向西渡洮河,经今三甲集、广河而达河州。

清同治十年(1871年),左宗棠任陕甘总督,出于政治、军事的需要,曾经对兰州到河州的驿道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尤其对从康家崖到河州的一段路,督责沿路群众全面整修。加宽并平整了路面,使之可通行畜力大车;同时又在康家崖至蒿支沟长约45公里的一段路两旁,种植了行道树。

三甲集东端现有的临园洮河大桥是20世纪60年代修建的,古时这里是著名的康家崖渡口。西汉时枹罕隶属金城郡,大夏隶属陇西郡,由枹罕东到大夏,过康家崖渡口,南上至狄道,北下至金城。熙河古道这种走法,西汉后一千余年都未改变,因为它是一条先沿洮河北上,再沿广通河西上,再折至河州的一条较为平坦的大道。明朝嘉靖元年(1522年),御史刘羽中设置渡船一只,雇用四名船员,由州衙直接管理过渡事务。若渡船损坏,按河(州)狄(道)三拨款维修。次年,御史卢尚云在渡口边建驿馆一处,供过往商旅食宿。清光绪年间改为私人集资合营。民国时期,洮河两岸10庄村民集资打制渡船一只,轮流经营。起初为无定摆渡,俗称“放野渡”。后来设木架、石笼、钢丝绳固定摆渡。冬季结冰时,行人车马可踏冰桥过河。新中国成立后,宁定县造新船一只,建临时码头摆渡。不久康家崖渡口实行官渡民营,以渡养渡,之后被省交通厅接管。1959年,康家崖渡口改建为木桁桥,从此结束了几千年来木船摆渡的历史。1965年,改建为钢筋混凝土与钢板梁联合桥梁。2006年,兰郎公路二级改造时,又加固了桥墩,并以钢拱支撑钢板梁,使洮河大桥的通行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甲集作为地名,来源于明代实行的里甲制,三甲以“三甲”行政区划而得名,集则是这里很早就形成集市而加上去的。历史上,秦汉以后,经由临洮、康乐、广河、临夏进入青海的道路一直是丝绸之路的一条分支路线,被学者们称为南路或“吐谷浑路”。特别是河西交通被阻绝的时间,这条经由青海柴达木盆地南缘或北缘而进入西域的道路,商贸活动相当繁荣。受丝绸之路“茶马互市”的影响,清朝前期,特别是康、雍、乾三朝,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形成了三甲集和太子寺城两个较大的市场。那时的三甲集除进行传统的茶马贸易外,还是重要的皮毛集散地,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如果说临夏回族自治州地处农业和牧业的过渡地带,是东部工业发达地区与西部畜牧业发达的青藏高原经济文化联系和商品交换的桥梁,那么三甲集就是这座桥梁的桥头堡。东部的工业品和农产品经这里运往临夏、青海、西藏等地,而西部的畜产品,特别是东部工业需要的皮毛则经这里运往全国各地。优越的地理位置,使三甲集成为东西部商品的集散地。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三甲集人凭借传统的经商经验和勇于进取的精神,成为全国商品经济最早的弄潮儿之一。他们下广州、走云南、跑河北、进西藏、上新疆,在全国到处大搞商贸流通,四海经商,积累了丰富的资金,从而也带动了三甲集集镇改造、市场建设和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三甲集成为改革开放后全省乃至西北地区较大的集镇之一。

三甲集镇集市贸易活跃,市场交易的主要产品有羊毛、羊皮、牛皮、茶叶、木材、粮食、牲畜、糖果、摩托车、副食品、服装、布匹、山土特产等15大类1500多个品种。有各类摊点1345处,固定商贸网点817处,从业人员3500多人。三甲集有九大专业市场,远近闻名,市场占地面积10.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7万平方米。即畜产品交易中心、牛羊市场、粮食市场、茶叶市场、木材市场、摩托车市场、蔬菜市场和上集综合市场,另外还有一个全州独一无二的劳动力市场。年吞吐羊毛3万多吨,皮张400万张,茶叶120万公斤,木材3000立方,粮食4000吨,牲畜2.6万多头,糖果2500吨。2013年集市贸易成交额2.3亿元,全县近一半以上的税收来自三甲集市场。群众商品意识浓厚,全镇进入流通领域的农民有5000多人,超过劳动力总数的50%,足迹遍及全国各地。三甲集不是林区却拥有全省较大的木材市场;不是牧区但有全国首屈一指的皮毛市场;不产茶叶却形成了全州乃至全省最大的茶叶批发市场。正是繁荣的集贸市场,使三甲集成为西北最大的商品集散地之一,被誉为“西北第一集”。

三甲集镇以皮毛加工为龙头的民营企业发展迅速,2013年全镇民营企业发展到111家,民营企业总产值达3.75亿元,占全县民营企业总产值的35%,主要产品有洗净毛、兰湿革、机砖、冰糖、水果糖、木器家具、副食品、肠衣、毛毯、毛呢、毛条、地毯、建筑材料等。特别是位于广通河与洮河交汇处临园的广河经济开发区,是全省重点开发区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先后投资3.1亿元改善了开发区的基础设施。2013开发区入驻皮革、毛纺、塑料制品、金属加工等各类工业企业36家,从业人员3500人,完成总产值12.1亿元,上缴税金4115万元,已成为带动全县经济发展的龙头。

三甲集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水、电、路、通信等设施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建成了县城至三甲集35千伏输电线路,县城至三甲集数字传输光缆,实现了村村通电话,开通了有线电视和数字移动电话。建成了10里商业长街临街铺面,总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自来水辖区15个行政村全覆盖。镇区街道实施美化亮化工程,铺设彩砖、架设新路灯,面貌焕然一新。2012年底,三甲集镇及经济开发区开发建设全面实施,三甲集发展迎来继20世纪90年代大开发之后的第二次腾飞,开发范围涉及水家、陈家、东关、沙家、上集5个行政村,规划面积6平方千米。截至目前,镇政府办公楼、三甲集高中、三甲集幼儿园、垃圾处理厂建成投入使用,长5.2千米、宽30米的中心大道、廉租房、敬老院、皮毛交易中心等正在建设设。如今的三甲集,街道整洁,商贸活跃,市场繁荣,社会和谐,正在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型城镇目标阔步前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走进广河,在另一个民族工地我做监理员的那些事(1)
甘肃行3:坐大巴从兰州到临夏,经两县两镇从干旱荒芜到绿意江南
双十一电商登陆央视,广河姑舅凭啥这么牛?
从临夏到广河,80多年前一个西方摄影师镜头里的西北影像
【人文临夏】临夏地名趣谈
一人一车一狗狗的自驾:第81天,不惧山路弯弯,风雨兼程到临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