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甘肃省临夏州东乡族自治县古迹之林家遗址【图文】

林家遗址全景


 

 要解读中华,必先解读中华传统文化;要解读中华传统文化,就必先解读中华的彩陶。在临夏远古文明中,有一个名字始终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它就是距今约五千年的马家窑文化。如果将我国的彩陶文化比作一顶皇冠的话,马家窑文化就是皇冠上那颗最绚丽的明珠,那些绚丽多彩、古朴典雅的纹饰,如同神秘莫测的远古文明DNA密码一般,无时无刻不在激发着我们探索先民思想、文化、生活的冲动。 

研究中国历史文化的学者认为,中国文化看黄河上游,黄河上游就看彩陶,彩陶从历史上印证了中华民族的渊源。而临夏大量的遗址和器物说明临夏彩陶在世界彩陶中一枝独秀,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一、考古挖掘,使不起眼的东乡林家村一举成名 

临夏是马家窑文化的核心区域,东乡县的林家遗址和康乐县的边家林遗址、广河县的地巴坪遗址是其中的三处重要遗存。林家遗址是诠释马家窑文化的一颗耀眼明珠。 

1978年,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临夏州文化局、东乡县文化馆共同对林家遗址进行发掘,发掘面积近3000平方米。发现马家窑时期房屋遗迹27处,制陶窑址3处,灰坑985个(《甘肃东乡林家遗址发掘报告》)。从地层上初步理清了马家窑类型遗存早、中、晚三个阶段的堆积关系。发掘和采集各类遗物3000余件,其中各类工具和生活用具2000余件,以石器为主,骨器次之,也有少量的陶、蚌、角器。 

林家遗址的挖掘,震惊了考古界。划时代青铜刀的发现,还有先进的农耕文化、文明的居落、精美的彩陶,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榜上有名,使这个偏远不起眼的东乡林家村一举成名。林家遗址——一颗史前文化的明珠,放射出璀璨光芒。 

史前期林家遗址非常活跃,村庄稠密, 人口繁多,农业、制陶业发达,马家窑、齐家、辛店、寺洼文化一浪接一浪,鳞次栉比,令世界眩目。发掘之后,又被填埋了。大地沉寂无言,隐藏了一切,但又留下了许多蛛丝马迹。上面长满了庄稼和杂草,向我们启示了许多许多……。 

二、优越的自然环境,为古人提供了理想的生活条件 

位于东乡县大夏河东岸黄土塬上的林家遗址,右有凤凰山,左有东大坡。古人很聪明,很会选址居住。周围环境优越,山青水秀,树木荫映,郁郁葱葱,从5000年前到现在,一直是人类生活的乐土,生生不息,不管发生多大的自然灾害,也不管发生多么剧烈的社会动荡,都有人类居住生活。背山、临水、向阳、避风,是理想的生息之地。 

山上有茂密的森林,现在的东大坡,春台、柳树、马脊梁、毛沟、凤凰山,还有锁南坝须密山等地方,都是一片大森林。东塬乡的马家崖头村,还保留着古本山木修造的房子。连片的密林,适于狩猎。是古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源源不断地提供燃料,用于生产生活和烧制陶器。 

眼前是水源,逶迤不绝的大夏河。在马家窑文化时期却是一片湖水,碧波荡漾,浩浩渺渺。传说后来大禹治水时凿开泄湖峡,湖水泄出,出现了河州川,遂有人类更大的繁衍。泄湖峡里还有不少禹迹和大禹治水成功后在石崖上雕凿的岣嵝碑文。林家村旁山沟里有大股的泉水缓缓流出,

水质优良,足可供全林家人的生产生活用水。遗址西、北两面有逶迤的大夏河流过,现在距遗址高约70米,推算,当时距遗址高不过10米,吃水用水都极为方便。脚下是疏松的黄土地,为古代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富饶的条件。为农耕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四周交通极为方便。上山、外出都有大道可走。与后来的玉石之路、丝绸之路、唐蕃古道相接。盐和水一样,是人类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东西,可在村边的盐土和不远的河滩盐场源源不断地提取。 

三、其貌不扬的铜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当考古人员发掘林家遗址时,出土有一个发着绿锈的东西,当小心翼翼地刷去周边和上面的浮土后,经鉴定,绿色的东西竟然是一把铜刀。这把震惊考古界的铜刀就发现于编号F20的房屋遗址里。 

别看它形制不美,锈迹斑斑,却是惊世骇俗的发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堪称中国青铜器的老大和鼻祖。 

 编号F20的房址遗迹屋基皆在生土层中,是半地穴式房屋,单间房屋各自独立,布局分散。那把青铜刀放在房屋的角落里,有可能是被主人藏起来,然后遗忘了,才得以幸存下来。 

林家铜刀的刀体近柄处宽而锋端窄,锋端呈不规则三角形,刃部平直微凹,系用两块范闭合浇铸而成,范用陶土制作,在一块范上刻剔出刀的形位,另一块范为平板。用这种方式浇铸出来的刀,脊部不是平齐的方棱,而是微呈斜坡状。刃部经轻微冷锻或戗磨,以增加锋利度。 

青铜刀,是铜锡合金,与天然铜相比有两大优点:一是熔点低,便于铸造各种器具;二是硬度高,硬度是铜或锡的数倍。这把铜刀短柄长刃,刀尖圆钝。微上翘,弧背,刃部前端因使用而凹入,柄端有明显的安装木把的痕迹,长12.7厘米,宽2.5厘米,刀身厚薄均匀,表面平整,有较厚的深灰绿色锈,保存完整。1981年,经北京钢铁学院冶金研究所检验,为含锡青铜,其年代距今约5000年左右,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青铜器,它的发现把我国使用青铜器的历史提早了一千多年。因此,此刀被誉为“中华第一刀”,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另外,该遗址54号灰坑出土的两块铜渣,是一块经冶炼后分化成碎块的含铜铁金属长期锈蚀的遗物,这些铜渣在林家遗址中还发现了两块,都因为分化而成为碎块。铜渣的出现可以证明当地已进行冶铜生产,表明当时先民曾用铜铁共生矿石炼铜,这些铜渣很有可能是因冶炼失败的废弃物,如果这一命题成立,说明当时生产青铜正处在试验阶段。但无论如何,这把青铜刀的存在证明早在距今5000年左右,先民已开始了冶金实践,并能将熔炼出的液态金属,按人们事先设计的形状,模铸出工具来。 

据林家遗址保护员林庆华老人说:在距5里的罗家尕塬遗址中还发现过一个铜镯子。 

马家窑铜器的发现,表明了与最早发明青铜冶炼的中亚、西亚的一些国家的交流;同时也证明中国最早的冶铜技术发源地在甘肃。用金属代替石器作为劳动工具,是

人类发展史上划时代的重要变革。到了龙山文化、齐家文化时期,铜器的制造较为普遍。据考古资料得知,整个黄河流域从东到西都有铜器出土,除青铜器外,还有红铜和黄铜器。 

四、土水火彩绘的结合,使制陶业达到极致 

林家先民玩泥巴玩出了花样,玩出了水平,玩出了发达的制陶业,挖掘出三处陶窑。彩陶造型的丰富多采、装饰花纹的绚丽多姿、用笔的飞动流畅,构图布局的细密严谨,向世人昭示了中华远古先民们高超的智慧和卓越的艺术才能,开启了中华文明的曙光。马家窑文化继承了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爽朗的风格,但表现更为精细,形成了绚丽而又典雅的艺术风格,比仰韶文化有进一步的发展,艺术成就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陶器大多以泥条盘筑法成型,陶质呈橙黄色,器表打磨得非常细腻。许多马家窑文化遗存中,还发现有窑场和陶窑、颜料以及研磨颜料的石板、调色陶碟等。马家窑文化彩陶,早期以纯黑彩为主;中期使用纯黑彩和黑、红二彩相间绘制花纹;晚期多以黑、红二彩并用绘制花纹。马家窑文化的制陶工艺已开始使用慢轮修坯,并利用转轮绘制同心圆纹、弦纹和平行线等纹饰,表现出了娴熟的绘画技巧。彩陶的大量生产,说明这一时期制陶业社会分工已专业化,出现了专门的制陶工匠师。彩陶的发达是马家窑文化显著的特点,在我国所发现的所有彩陶文化中,马家窑文化彩陶比例是最高的,而且它的内彩也特别发达,图案的时代特点十分鲜明。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随着大量新出土材料的积累,马家窑文化彩陶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关注,逐渐形成为史前文化研究中的一大热点。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论述、分析、探讨彩陶花纹的演变、装饰手法的运用、装饰部位的选择等,研究工作在不断地深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临夏回族自治州历代大事记(先秦——明)
​“中华第一刀”赏析——兼论林家遗址出土的马家窑文化青铜刀的价值地位
“中华第一刀”赏析 ——兼论林家遗址出土的马家窑文化青铜刀的价值地位
追迹攻略 | 甘肃临夏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一览
临夏州博物馆—马家窑文化彩陶
.五千年前,甘肃发现中国最早的青铜刀,见证甘肃是中国的冶金中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