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万州往事(三)
        万州的1908风雨飘摇的清末,落后腐朽的清廷,中国为自己的落后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外国人的坚船厉炮攻陷了海防,江防,深入到中国的内陆!西南的世外桃源也开始有了高鼻子的传教士和金色卷发的洋人,威尔逊也是其中之一。

       尔尼斯特·亨利·威尔逊(Ernest Henry Wilson 1876-1930),英国著名的自然学家、植物学家、探险家、作家,曾任美国哈佛大学植物研究所所长。一生游历过世界上许多国家,进行自然科学考察。他对植物的研究和推广作出了巨大贡献,在西方几乎没有一个园林不包含他所引种的植物。1899年至1911年,他曾四次到中国西部旅行,其中3次是到四川,在四川停留的时间也最长,几乎穿行了四川盆地西缘所有高山大川和重要城镇。由于他在中国的考察研究成就,而被誉为“中国威尔逊”。
  
   下面这些图片为1908-1910年威尔逊在四川探险考察时拍摄的。

       1908年,威尔逊溯江而上,4月到达万州,经万州到达四川盆地腹地和川西的汶川茂县地区,考察结束后于1909年1月重返万州。

1908年,万县近郊。摄影者是Ernest Henry Wilson,那棵大黄桷树还在不?参天的古树啊,反正现在的万州近郊,已经找不出来这么一棵大树了!
1908年3月27日,四川奉节江岸
1908年3月27日,四川奉节
 
1908年3月27日,四川奉节的盐井
1908年3月30日,扬子江中的小船。应该是奉节到云阳的江段,好湍急的江流啊,那时候的长江,行船真的很困难!
1908年3月31日,云阳县城对面,扬子江对岸的云阳张飞庙。那时候还写的不是“江上风清”,写的是“XX千古”,不过建筑已经是后面的模样了!
1908年4月1日,万县,扬子江边美丽的城市,远处是天主教堂“真缘堂”,江中是德国炮艇“沃特兰特”号。
1908年4月1日,万县聚鱼沱
1908年4月2日万州桥,此图在网上曾被误认为是昆明近郊。远处的天子城下台地上隐隐有棵大榕树,是开篇的那一棵吗?我特意参看了所有万州桥的图片,1950年代都还有这棵树,树形真的很象呢。不过现在那里,已经是一个叫“名亨小区”的水泥森林了!
1909.1.6.万县枇杷坪古墓
1908年万县某富家居丧
 
 
1910年,威尔逊再次考察了四川,这次,他从大宁河进入大巴山腹地的大宁县(现巫溪),然后入云阳,进开县;从开县经川北到达成都。
1910.6.2. 巫溪城边悬崖,这个山巫溪的都该熟悉,从那个山谷现在有公路去宁厂。
1910年6月24日,四川大宁县,林中小屋。
1910年6月24日,四川大宁县,种植的药材。估计植物学家的威尔逊对药材很是关注罗,不知图中的植物是啥东东,长得挺威武的,图中的种药人感觉也挺精神的!
1910.6.25.巫溪大宁河谭家墩村,不知道现在还有这么个地名的村子否?
1910.6.27.巫溪县城北大门
1910年6月28日,四川大宁县,农家的石墙。
1910.6.30.巫溪大宁农村
1910年6月30日,四川大宁县境内,感觉那个时候大巴山和川东地区的农人都会扎这么个头巾,把长长的帕子扎成一个盘,直到80年代后期这个习惯才慢慢的消失!94年去巫溪,还看到过当地的艄公如此的装束.
1910年7月1日,四川云阳,肩挑树皮的当地人。扎绑腿穿草鞋,应该是个脚夫,专门长途挑东西挣钱的,走的也是官道,应该不是自己砍点柴禾之类的营生;不过这是啥树皮啊,捆得这么讲究,值得长途贩运么,估计是药材之类的东西吧.
1910年7月2日,四川云阳县,富人的庄园。从田里的秧苗感觉不像是7月份的时令,难不成是高山区,或者那个时候的天气没现在这么热?
1910年7月3日,四川云阳县,树下的路标。
1910年7月3日,四川云阳县的民居。这样的房子,现在的云阳农村都还能找得到,生生的穿越了百年的记忆!
1910年7月3日,四川开县,墓地。面前开阔,背靠青山,绿树环伺,风水之地啊!这种墓冢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佛龛式墓碑,日本的神社跟其有点类似,在川东地区常见!

1910年7月4日,四川开县,寄宿地。好一个竹林草庐之世外桃源地啊,头上的辫子清楚的说明了这是清朝时期的照片!

1910年7月5日,四川开县,溪流石桥。阴凉处有几个人在休息,前面头秃者感觉应该是老外,摄者的同伴,后面有一人好似挑夫。
 
 1910年7月5日,四川开县,收割稻子。现在川东丘陵地区都是这样子的收割方式啊,看来延续好久了呢!这几张图片的时间再次出现了偏差,应该是矛盾,川东地区收割的时间一般是在8月底9月初,显然不应是7月5日,9月5日还差不多;前面云阳的秧苗刚插不久,这边开县几天后已经在收割了,不太可能,一定是时间上或者地点上出现了无法考证的偏差!有那么几个可能,这几张图片不是威尔逊拍的,或者不是在开县拍的,尚需考证!!

                                        1910年7月5日,四川开县,收割稻子的人。

     1910年7月5日,四川开县,风车和农人。图中这玩意很多人不认识,曾经在电视节目中没有一个人答对它的功用,名字叫“风车”,但不是发电和推磨的动力,而是用来扬尘的 ,应该说是“鼓风机”,川东地区常见。

1910年7月5日,四川开县,洗衣人。没有奥妙,也没有汰渍,最多有点皂角,那么只好使劲捶了,我小时候都还见过这样的洗衣方式呢!
1910年7月5日,四川开县,石碾子。
这就是尔尼斯特. 亨利.威尔逊(Ernest Henry Wilson 1876-1930),感觉很绅士啊!
 
这是另一组反应三峡和万州地区的图片,时间仍然是1908年,拍摄者不详,应该也是英国人。
1908年,三峡下游的龙舟大赛
1908年三峡地区的风景
1908年三峡瞿塘峡段的风景,早早进入蒸汽时代的英国人利用他们的先进技术征服了全世界,江中的大轮船和小木船为先进和落后做了最好的注脚。
1908年三峡地区的激流,很湍急啊,在没有机械动力的时代,靠纤夫和划桨,逆水行船谈何容易!
1908年三峡地区的风景
1908年,传说中的滟汙堆,这里曾经是船工们的炼狱。本已狭窄的瞿塘峡,江心还横亘了滟汙堆,考验船工的技术,体力和意志力;解放前就有过滟汙堆如过鬼门关之说;解放后,机动大轮船也屡屡在此倾覆,后为了行船安全,组织工兵对其实施了爆破...鬼门关从此变坦途!
1908年三峡地区的风景,很原生态,自然环境保持的很好,没有遭到破坏。
1908年从英国轮船上拍的三峡地区的风景
1908年三峡地区瞿塘峡的风景,也是从英国轮船上拍的,还有轮船激起的水花。
1908年,奉节风箱峡
1908年,三峡瞿塘峡江段的风景。木帆船,中国那个年代的先进交通工具了。
 
1923年的万州 这是法国汉学家拉蒂格拍摄(Jean Lartigue,1886—1940年)的一组珍贵的图片,可以很好的反映当时的万州风貌。
1923年万县,乾隆年间流传下来的古墓。
 
1923年万县,杨森的军队准备渡江搭的浮桥。
 
1923年万县,杨森的军队准备渡江搭的浮桥。感觉江面很窄啊,应该是枯水季节!
1923年万县,杨森的军队集结在长江右岸(即县城对岸),可以看到毡帽山哦,要是杨森知道后来这里会修个机场,一呼拉就能飞过江去,估计对自己费那么大劲才能渡江很是懊悔!不过杨森对万州的贡献是大大的,虽然才主政万州三年余,但市政工程弄了不少,包括万安桥,西山钟楼,万梁路在内的十余条马路,都是在其主导下建成的哦,贡献那是大大的!
1923年万县,杨森的军队强渡长江进行中。

 

                          

                                                 1923年,万县长江上游

1923年万县,太白岩上俯瞰城区。感觉就是农村,不过可以看到远处的北山观,万州就是从这样的荒芜中长出来的!
 
1923年万县,太白岩上俯瞰城区。近处的房子应该是白岩书院!
 
1923年万县,某道观。
 
1923年万县,县城附近的农村。墙上的东东应该是牛屎饼,当燃料使的。
1923年万县,县城附近的农村。
 

1946年壮观的长江三峡

Life 《生活》周刊 是美国历史最悠久和最有名的图片杂志,由《时代》和《财富》两大杂志创办人亨利·卢斯在1936年创办。《生活》创刊后以周刊形式出版,凭借其独具特色、震撼人心的照片立即引起轰动。在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的黄金时期,发行量超过1300万份。这是《生活》周刊上刊载的1946年的三峡和万州。

1946年,三峡瞿塘峡江段的古栈道,这应该是夔门北岸的风箱峡栈道。
1946年,三峡瞿塘峡江段的古栈道。夔门北岸的风箱峡栈道,学生时代曾经去此写生,江边的脐橙好甜啊!画中人也是典型的川东风格。
1946年,三峡瞿塘峡江段
1946年,三峡瞿塘峡江段的白帝城
1946年,三峡瞿塘峡江段的白帝城
1946年,三峡江段的古庙
1946年,三峡江段的木帆船
1946年,三峡江段的纤夫
1946年,三峡江段的激流
1946年,三峡江段的木船和摆船人
1946年,三峡江段的纤夫
1946年,三峡江段的纤夫
1946年,万县北山街市远景 应该是在陈家坝长江边拍的
1946年,北山街市远景
1946.3,万县杨家街口
1946年,杨家街口码头
1946年,万安路
1946.3,万县 万安桥
1946年3月,万州桥
1946年,万县江边码头近景
1946年,万县江边石梯
1946年,万县江边造船场景,感觉是在城南岸的草盘石边拍的。
1946年,万县某江边码头
1946年,较场坝苎溪河边,远山的北山观很清楚啊,右边那拱状物是什么,上面还有房子.
1946年,万县,同心金兰会游行,敲锣打鼓,舞龙相庆,肯定是有什么大喜事!
1946年,万县民众挑水救火,看来是起了大火了,这么多人挑水,这么的一口井,能灭掉大火吗?
1946年,万县某地江边
1946年,万县某地江边
   后面两张图片的具体位置有点模糊,从江面的宽度看,不是万县,因为看不到上游的草盘石和西山钟楼,但具体是万县的哪个地方,还有待确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消失的三峡:1946年乌克兰记者镜头下的三峡
李清云256岁-世界最长寿的人照片,看来可能是真的
重庆万州是怎样由县变市再变区的?
老照片:1946年的三峡,这些照片很珍贵
1946影像:川江最大的古城万县——三峡古迹
奉节 消落的江城.doc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