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代奉节的“郡制”始末

[提要] 中国长江三峡地区的奉节县从东汉置郡开始,先后历经固陵郡、巴东郡、永安郡、云安郡各代。魏晋以降,渐成三峡乃至蜀东地区的最高军政中心。今三峡地区巫山县、巴东县、秭归县“县名”均源于隋代奉节辖区时间始制或复制。唐武德二年(619),夔州(今奉节)总管府割属县秭归、巴东二县置归州(今秭归)来属,为秭归“州制”之始。武德四年(621),夔州(今奉节)总管府李孝恭平萧铣,复置硖州(今宜昌)来属。至此,长江三峡地区以夔州(今奉节)为主,硖州(今宜昌)位次、归州(今秭归)再次的三大军政中心格局遂成型,并一直延续后世宋、元、明、清各季。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汉唐以后的三峡历史文化,实际就是奉节的古历史文化,这也是今天三峡段长江至今曰“川江”的缘由。

东汉献帝初平六年(195),益州牧刘璋分巴郡置固陵郡,郡治鱼复县(今奉节),建安六年(201)更名巴东郡。北魏《水经注》:“江水又径鱼复县之故()陵,旧郡治故陵溪西二里故陵村”;“楚都丹阳所葬,亦犹枳之巴陵矣,故以故陵为名也,有鱼复尉戍此”。刘宋《荆州记》:“鱼复县有固陵村,地多木瓜树,其子大者如丸”。清末《水经注疏》:“郡谓故陵郡也。此地近楚陵,溪及村皆以故陵名。至后汉兴平時,因以鱼复为故陵郡。据郦(道元)说则郡本治此,及改郡为巴东(),则治白帝(),故以此为旧郡也。溪、村皆在今奉节县西。”

东汉末年刘备入蜀,荆州军情加急,建安二十年(215),改巴东郡(今奉节)为军镇江关都尉以备战。东汉“省诸郡都尉,并职太守”,唯边郡仍置都尉或属国都尉,“秩比二千石”与郡同级,“有分县,治民比郡”。建安二十一年(216),吴蜀暂时分治荆州后,以“鱼复、朐忍、汉丰、羊渠、巫、北井”六县还置固陵郡(今奉节)。徐虑、蹇机上言请复巴名,于是章武元年(221),再次更名巴东郡(今奉节)。《华阳国志》:巴东郡(今奉节)、巴西郡(今阆中)、巴郡(今重庆)合称“三巴”。

《三国志》载,章武元年(221)四月刘备称帝成都,七月即移驻巴东郡(今奉节)伐吴。章武二年(222)正月克秭归,二月兵临夷陵,六月败于东吴军。刘备“由步道还鱼复,改鱼复县曰永安”,在白帝城置帝王“永安宫”。从此,这位蜀汉皇帝就一直住在巴东郡(今奉节)白帝城。章武三年(223)二月,丞相诸葛亮自成都移白帝城,辅助刘备军务;三月,刘备突然病笃,托孤于丞相诸葛亮,尚书令李严为副;四月癸巳殂于永安宫,时年六十三。刘备自正式登基到驾崩,在成都一共只做了3个月的皇帝!其余时间基本都住在白帝城,巴东郡(今奉节)是当时蜀国事实上的最高政治军事中心。刘后主时,巴东郡(今奉节)置永安都督,镇守白帝城,终蜀汉一世。

晋初,永安还名鱼复,仍置巴东郡(今奉节),领县七。晋武帝咸宁五年(279)末,益州(今成都)龙骧将军王浚、巴东郡(今奉节)广武将军唐彬合建西晋水师,顺长江“下巴蜀”灭东吴,完成三国归晋。太康初,巫、北井二县归隶建平(),羊渠省入南浦,巴东郡(今奉节)辖“鱼复、朐忍、汉丰、南浦”四县。晋之巴东郡(今奉节)“以盐立国”,繁盛一时,人口户数约为同时期巴郡(今重庆)两倍,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更超巴郡(今重庆)四倍以上!

南朝刘宋,巴东郡(今奉节)封巴东国(今奉节),辖“鱼复、朐忍、汉丰、南浦、新浦、巴渠、黾阳”七县。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巴东郡(今奉节)白帝城置三巴校尉,兼巴东()太守,辖“巴东郡、巴西郡、巴郡、梓潼郡、建平郡”五郡。齐高帝建元二年(480),三巴校尉府改巴州(今奉节),辖“巴东郡、巴郡、建平郡、涪陵郡”四郡。萧梁普通五年(523),又改为信州(今奉节),北周始置信州(今奉节)总管府,辖七州。大象二年(580),原益州(今成都)总管府辖区的“新州(今三台)、遂州(今遂宁)、普州(今安岳)、合州(今合川)、泸州(今泸州)、戎州(今宜宾)”,划归信州(今奉节)总管府,致信州(今奉节)总管府辖区扩大到十三州。

隋朝开皇元年(581),信州(今奉节)领四郡共六县“人复、云安、巫、大昌、长宁、乐乡”。开皇三年(583),天下废郡存州,信州(今奉节)领“人复、云安、巫、大昌、长宁、乐乡、安乡、梁山、武宁”九县。同年,信州(今奉节)改属县“巫”名“巫山”,巫山“县名”始于此!改属县“长宁”名“秭归”,秭归“县名”恢复汉制旧名始于此!《隋书》载:开皇五年(585)十月,元帅杨素任信州(今奉节)总管府总管时,经略长江上游,号令全蜀兵马,管辖包括成都在内的当时整个四川地区。开皇十八年(598),信州(今奉节)改辖区西部属县“安乡”名“南浦(今万州)”;又改辖区东部属县“乐乡”置“巴东县”,巴东“县名”始于此!大业三年(607),复又废州改郡,信州(今奉节)遂恢复汉制旧名巴东郡(今奉节),领“人复、云安、巫山、大昌、秭归、巴东、南浦、梁山、武宁、新浦、盛山、临江、务川、扶阳”十四县,为当时四川地区第一大郡。

唐朝武德元年(618),天下废郡改州,巴东郡(今奉节)再改信州(今奉节)。武德二年(619),信州(今奉节)更名夔州(今奉节),仍置夔州总管府;同年,割属县秭归、巴东二县置归州(今秭归)来属夔州(今奉节)总管府,为秭归“州制”之始。武德四年(621),夔州(今奉节)总管李孝恭平萧铣,复置硖州(今宜昌)来属夔州(今奉节)总管府。至此,长江三峡地区以夔州(今奉节)为主,硖州(今宜昌)位次、归州(今秭归)再次的三大军政中心格局遂成型,并一直延续后世宋、元、明、清各季。贞观十四年(640),夔州(今奉节)总管府改都督府,辖今重庆直辖市、湖北宜昌及恩施地区、贵州北部、湖南西部等共十九州。天宝元年(742),天下废州改郡,夔州(今奉节)更名云安郡,硖州(今宜昌)还名夷陵郡,而归州(今秭归)则改用夔州(今奉节)旧名巴东郡。由此,巴东“郡名”从奉节迁至秭归。乾元元年(758),又废郡改州,于是云安郡复置夔州(今奉节),夷陵郡复置硖州(今宜昌),巴东郡复置归州(今秭归)。从此,“郡制”不复存矣。

注:

【巴东郡】中国古代东汉至唐朝的一个郡级行政区划,郡治鱼复县(即今三峡奉节县),曾又名永安县、人复县(实为民复县,盖唐朝修《隋志》,避太宗讳所改)

【巴东县】《隋志》:开皇十八年(598),信州(今奉节)总管府改辖区东部属县“乐乡”置“巴东县”,巴东“县名”始于此!《旧唐志》:唐武德二年(619),信州(今奉节)更名夔州(今奉节),割属县秭归、巴东二县置归州(今秭归)来属夔州总管府,为秭归“州制”之始。宋代,巴东县初属荆湖北路(今荆州),建炎复归夔州路(今奉节),淳熙十四年(1187)又属荆湖北路(今荆州),十五年(1188)再属夔州路(今奉节)。元代划归湖广行省(今武汉),明代隶属湖广布政司(今武汉),清初属湖广省(今武汉),康熙六年(1667)湖广省分治湖北、湖南两省后,始隶属湖北省(今武汉)。民国至今,沿袭旧制仍隶湖北省(今武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游夔州白帝城
说说秭归县的来历
崛起之路—重庆奉节
文史探秘
和谐三峡,城市新貌|中国三峡工程巡礼⑥
剡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