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柳体书法始祖在开州逸事

唐代兵部尚书、书法名家、柳宗元之堂叔父柳公绰,曾屡迁开州刺史其弟柳公权也是唐代大臣,更是书法大家,兄弟二人的楷书自成一家,世称“柳体”,为我国楷体书法四大流派之一。代表作有成都武候祠“三绝碑”,该碑集裴度的文章绝、柳公绰的书法绝、鲁建的刻技绝于一体;书丹者柳公绰,其书法浑厚笃实,既有柳体笔韵,又自具风格,后人赞赏唐碑碑文笔力雄健、辞丽义精,书法遒劲端严,加之刻工鲁建,刀法谨严,超群绝伦,故该碑有“三绝”之誉。明代四川巡抚荣华在碑阳(正面)题跋,称斐文柳书“诚二绝也”,堪与诸葛功德“相与垂于不朽”。柳公绰任开州太守期间,曾主持修建盛山堂并题记,惜后盛山堂被毁而散佚其在开时的真迹。

当年,柳公绰曾携家人在开县居住长达6年之久,其子柳仲郢历官刑部尚书,才华横溢,著有《尚书二十四司箴》,为韩愈咨赏,曾是晚唐诗代表人物李商隐之幕主。柳氏三人柳公绰、柳公权、柳仲郢被誉为唐代“一门三杰”。 公绰妻韩氏甚贤,虽贵为丞相孙女,却治家勤谨俭约,堪为缙绅家之楷模。柳公绰再迁任开州太守时,携家眷4人来开(包括其母),韩氏谨从家训,暗下决心,苦训教子,取开州特产苦参、黄连和熊胆三味,硑未制成丹丸,使其夜读时服用,且经常陪读至深夜;柳公绰升迁蜀都后,韩氏仍念念不忘开州,还托人捎带开州的苦参和黄连,到了京城,柳家把这一治学精神发扬光大,在弟子门生中“常以熊胆为丸,令诸子学舍含之,以资勤苦”,是以柳仲郢学业猛进,终成大儒,“和丸教子,仲郢母之贤”就是这段历史佳话,至今仍被开县人视为教子的典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僧无可,最早写得一手精美柳体的人?最多3成!
学柳体最好的人,原来是个和尚!
【唐】李白武昌宰韩君去思颂碑并序(韩仲卿)
富平碑刻散记
 【  全唐文   】 第09部 卷八百十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