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峡的巴楚文化

三峡的巴楚文化

 

 

       随着石器时代的结束,人类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三峡区域逐步发展成为巴文化兴盛地区,楚文化的兴盛地区之一,巴楚文化剧烈交汇、交融的具有特殊意义的地区,从而使三峡文化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大放异彩。

一、楚文化

楚族源于中原,与中原华夏集团有着密切的关系。楚文明的主源是中原文明。根据传说和《史记》的有关记载,黄帝生昌意,昌意生高阳,高阳为楚人先祖。屈原有“帝高阳之苗裔兮”的句子。一说祝融为楚人先祖,也有人说五帝之一的帝喾为楚人先祖,帝喾性别难以确定。但这些传说,都认定楚人是黄帝后裔。

西周初年,周成王封熊鬻于荆山,规模约为 50户,很小。时楚人“辟在荆山,筚路蓝缕”,开始了艰苦的创业,五传至熊渠,熊渠发动了第一次扩张,表明楚国经济、军事实力有了较大增长。楚武王熊通即位后进一步向外发展,晚年迁都今宜城楚皇城的郢,楚文明进入成熟定型时期。

    楚昭王继续扩张,迁都今江陵纪南城,仍称郢,习称南郢,直至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拔郢止,为楚文明的繁荣鼎盛时期。

楚国在逐步强大的过程中,社会经济、军事、制陶、丝织品、冶炼、绘画、雕刻,特别是哲学和文学得到了高度程度发展,成为极其灿烂的楚文明。这些文明最终融入到大一统的汉文明之中。

在文学方面,《楚辞》是秦以前楚文化的卓越代表,屈原、宋玉是卓越的代表人物。

二、巴文化

巴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神密的国家,由于史籍文献记载极少,所以关于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社会结构的脉络不是很清楚。但巴文化又是一种与中原、楚、蜀等文化并存于我国早期历史的一种自成体系的文化,是巴国王族和巴地各族所共同创造的全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及其社会结构的总和,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关于巴文化起源的传说

《山海经·海内经》记载:“西南有巴国,大昊生咸鸟,咸鸟生乘釐,    乘釐生后照,后照始为巴人。”(釐:厘的异体字,又通僖。)根据这段记载,巴国的始祖是大昊,即伏羲。

伏羲是中华民族的始祖,生于成纪(今甘肃天水)。传说伏羲母亲名叫华胥,有巨人迹出于雷泽,华胥以足履之有娠(帝王本纪),生伏羲。华胥之“华”与大禹夏后氏之“夏”,合称“华夏”,这就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民族的由来。

关于女娲与伏羲创造人类的传说很多,但均不成体系。在这个传说中,将伏羲奉为巴人始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巴文化与中原文明的关系。

从语言系属上看,巴人是藏缅语族先民的一支或数支。他们来自汉水上游至黄河上游。在商代晚期和西周时代,巴人主要以汉水上游为基本地域依托。从新石器时代到春秋末叶,巴文化盛衰兴替,已达一二千年之久。战国初,巴国举国南迁至长江干流,先后在清江、川峡之间至川东即三峡地区立国。其中清江流域只是廪君蛮的发祥地,不是包括廪君蛮在内的巴人的发源地。

    目前,学术界对巴文化的源流至少提出了三种观点:一说巴文化源自殷周文化;一说巴文化是在楚文化的强大影响下产生的;一说巴文化是一种地域文化,与楚文化、蜀文化并驾齐驱,但又互相影响和渗透,故有“巴楚文化”与“巴蜀文化”之称。

(二)巴文化的主要特征

1、巴渝舞

巴渝舞是古代巴渝地区民间武舞。中国古代典籍记载最古老的音乐创作产生于巴地。巴渝舞来源于商末巴师伐纣时的“前歌后舞”。巴渝舞特点是舞风刚烈,音乐铿锵有力,属武舞、战舞类型。“剑弩齐列,戈矛为之始。进退疾鹰鹞,龙战而弱起”,“退若激,进若飞。五声协,八音谐”,由此可见巴渝舞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

2、巴乡清

古代巴人的酒,以“巴乡清”著称于世。《水经·江水注》记载:“江水又迳鱼腹县(今奉节)之故陵……江之左岸有巴乡村,村人善酿,故俗称‘巴乡清’,郡出名酒。”此酒名贵,饮誉遐迩,以致秦昭王与板楯蛮订立盟约时,以此为质。清酒酿造时间长,冬酿夏熟,色清味重,为酒中上品。巴人善酿清酒,表明其酿酒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3、巴人风情

巴人有古朴凝重的民风,历来崇尚勇武。他们住干栏式房屋,楼上居人,楼下养畜,傍水而居;死后大多采取船棺葬、悬棺葬、幽岩葬、岩穴葬、土坑葬。賨人善织,家家户户能自己织布,衣物等所需布匹均能自给自足,“賨布”就是賨人织的麻布,秦灭巴后,令板楯蛮以交纳賨布代替户赋,由此賨布名传海内。

4、巴人神话

巴人自然神话有:“比翼齐飞”、“巴蛇吞象”、“白虎神话”。巴人英雄神话有:“廪君传奇”。巴人神女传奇有:“盐水神女”。

“比翼齐飞”,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来自于巴人有关比翼鸟的神话。《逸周书·王会篇》记载巴人参加周成王盟会,以比翼鸟作为方物敬献,可见比翼乌是巴人所敬所爱之鸟。孔晁注说:“巴人,在南者。比翼鸟,不比不飞,其名曰慊撰。”《韩诗外传》卷5载:“南方有鸟;名曰初,比翼而飞,不相得不能举。”《说如》卷32引《琅环记》说:“南方有比翼鸟,飞止饮啄,不相分离。雄曰野君,雌日观讳,襦名曰长离,言长相离者也。此鸟能通宿命,死而复生,必在一处。”《博物志·异鸟》载:“崇丘山有鸟,一足一翼一目,相得而飞,名曰忘,见则吉良,乘之寿千岁。’这些源自巴人比翼鸟的传说,其实都从自然神话的角度,反映出巴人对于生命和家庭的看法。

“巴蛇吞象”原出自《山海经· 海内南经》,其文曰:“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传说巴蛇生于南海,黑身子,青脑袋,长800尺,它把象吞下去后,消化三年,才把象的骨头吐出来,这种象骨服食后可治腹内的疾病。言巴地蛇之大之神。

根据考古发掘,巴文化代表还包含巴人诗作、巴国符号文字和青铜文化等内容。由于秦朝大规模的“焚书坑儒”,加之战乱、灾荒和历史年代久远等,其史料逐渐绝迹,巴文化已埋藏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融化在大巴山人民的民俗文化里。对巴文化的更深层次研究,有待依赖考古新发现。

三、巴楚文化

我们所讲的巴楚文化,既有考古学文化——主要是秦汉以前的,也有历史性文化兼地域性文化——主要是魏晋以后的。总而言之,它是从古到今存在于巴楚交错地段三峡区域的人类学文化。

就考古学文化来说,巴文化是巴文化,楚文化是楚文化,彼此的内涵和外延都不相同,无疑是两种文化。而且,巴文化是蛮夷文化的一支,楚文化是华夏文化的一支,彼此属于不同的文化体系。在考古学范畴内,对巴楚文化可以理解为在某个时空框架中既有巴文化,也有楚文化。无论巴文化和楚文化,都不能上溯到新石器时代,更不应上溯到旧石器时代。也就是说,我们以前讲的大溪文化,不是巴文化的前身,也不是楚文化的前身。

清江流域有早期巴文化遗存,但早期巴文化遗存不限于清江流域。正像沮漳河流域有早期楚文化遗存,但早期楚文化遗存并不限于沮漳河流域。

巴民族与楚民族的交往,以及巴文化与楚文化的交流,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因此,无论民族和文化,都是楚中有巴而巴中有楚。

最迟从楚君熊渠在位时起,巴与楚就有文化交流关系了。最迟从楚武王在位时起,巴与楚就有通使行聘关系了。最迟从楚共王在位时起,巴公族就与楚公族通婚了。可以断言,巴文化与楚文化的关系不是板块结构,而且不是双鱼形太极图结构。它们交错、交缠、互渗、互补,难解难分。

巴文化和楚文化都是多源的文化,本来就赋有融合遗传的优势。彼此交流,容易产生非此非彼、亦此亦彼的文化事象,融合遗传的优势就更加明显了。如楚式的虎纹,在离巴人近的地方已见惯不怪了。在离巴人远的地方则殊为罕见,无疑脱胎于巴式的虎纹。巴式的钟和钲,无疑取法于楚式的钟和钲,只是年代较晚、工艺较粗、形制产简罢了。巴人遗裔的“吊脚楼”,在鄂西南、湘西北、川东南、黔东北都有,而以鄂西南的最为出众,缘由应是其地离故楚郢都最近,或多或少都带有层台累榭的遗风。建筑方面,巴与楚的影响是双向的。

战国时代,郢都有流行歌曲《下里》和《巴人》。学者大抵认为《下里》是楚歌,《巴人》是巴歌。然而,楚歌与巴歌流行在同时、同地,彼此难免相互影响,即楚歌有巴风,而巴歌亦有有楚风。

有些文化事象,巴人的与楚人的相似,早晚难分,源流难辨。例如,巴人传说有盐水(清江)神女,楚人传说有巫山神女,彼此不乏相似之处,某些方面颇有扑朔迷离之状,究竟是巴人传播给楚人的还是楚人传播给巴人,抑或纯属巧合,也因线索不清、证据不足而至今仍是悬案。

作为历史性文化兼地域性文化,巴楚文化从来是巴楚二元复合的文化实体。复合,始则耦合,继而融合。竹枝词就是巴楚文化融合遗传的产物,有雅俗共赏的优势。近代和现代鄂西南的民间歌舞也是巴楚文化融合遗传的产物,有古朴与奇巧兼备的优势。

“巴楚文化”这个术语,不仅涵盖了历史和现实,而且显示出兼容并包的恢宏气度和开放精神。

我国的地形,从西到东,从高到低,大致可分为三级阶梯。长江上游与长江中游的交接的三峡地区,位于第二阶梯中段的东缘和第三阶梯中段的西缘。这里是连山叠岭的险峡急流,地僻民贫,易守难攻,历史的节拍比东面的大平原和西面的大盆地舒缓得多。在深山最深处,此中人乃如桃花源中人,所以能形成文化精品,为中华文化史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巴楚文化的成因,若据谭维四先生的看法,其“主要成因”有如下几点: 1、民族融合的结果;2、文化交流的结晶;3、国家征战与结盟促成;4、自然地理条件与生态环境使然。”可谓一语中的。但若从民俗文化的角度看来,似还可续貂二条:一是秦汉以降的历代封建统治者对湘鄂川黔地区巴人后裔所采取的“羁縻”政策;二是在此封闭环境中巴人后裔——土家族民众承续了巴楚文化。使得源远流长的巴楚文化得以不曾中断、消失而成为一种历史文化。当然,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活的巴楚文化主要存在于土家族(及其与故楚这地接壤地区的)民俗文化之中。

 

总之,巴楚文化是一种地域性的历史文化,它主要分布于川、陕、鄂、湘、黔五省交界区域,以长江三峡为其活动中心。按《光明日报》上《三峡宜昌地带的巴楚文化》一文分析,巴楚文化主要有以下特征:一是地域内的重合交叉,二是内核中的深层融合,三是民族间的联姻通婚,四是习俗上的涵化混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巴文化 | 巴、蜀、楚的文化关系,你知道吗?
初谈“巴渝神鸟”的文化来源(全文)
三峡土著
铁血巴魂 武盐立巴
寻根之旅
重庆历史及当地的本土文化记载(资料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