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也论借秦可卿出殡和秦钟之死诅咒顺治在北京即位 - 小说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大中文论坛...

也论借秦可卿出殡和秦钟之死诅咒顺治在北京即位

也论借秦可卿出殡和秦钟之死
诅咒顺治在北京即位
朱光东

红楼梦里的时间很乱,根本理不出头绪。有时间跳跃,也有时间倒流。有的时间介绍得很详细具体,有些怎么考证都考证不出时间来。如林黛玉离开父亲进京时只有几岁,但到贾府时已经是少女了。
又如二十六回写到了五月二日薛蟠请客,林黛玉找不到贾宝玉,造成了误会,“悲悲戚戚呜咽起来”。第二天应该是五月三日。但到二十七回却说:“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芒种节,要祭花神,出现了时间倒流的现象。
为什么红楼梦里的日期如此紊乱?这从自传或一般小说的角度都是不可理解的。难怪俞平伯先生说:红楼梦是越研究越糊涂。这就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对红楼梦的艺术表现手法了解吗?是不是需要一个全新的视角和方法来理解红楼梦?
最近有些研究者进行了大胆有益的探索,为我们解开红楼梦日期紊乱之谜,开辟了新的途径。他们认为,书中日期与书中故事是没有关系的,而是真实历史事件发生的日期。张贻柱先生在《<红楼梦>书中日期的反清用意》 一文中指出:
“事实上,只要我们把《红楼梦》书中记载的,不论是作者重复指出的,还是书中一语带过的所有日期经过一番整理,再将其与明末清初的一些重大事件和重要日期进行对照,就会发现,该书中一些隐隐约约的日期,与明末清初的政权更替、重大历史事件有着非常明显的直接关系!只不过是作者通过隐蔽而高超的艺术手法,别出心裁地将这些历史事件或者进行指桑骂槐、偷梁换柱的丑化和诅咒,或者表达痛心疾首的悼念和缅怀而已。透过书中这些确切日期和故事情节所揭示的重大历史事件,我们或许可以看到,一个或者几个经过‘一番梦幻’后的饱学汉人,正噙着两眼辛酸泪水,以一般人难以理解的曲笔深文,在‘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编写着这部‘怀金悼玉’——缅怀金陵旧都,悼念明朝政权为主要宗旨的艺术精品《红楼梦》,以‘满纸荒唐言’,委婉、曲折地表达出他们‘反清吊明’的强烈意愿。”
张贻柱认为,作者描写秦可卿出殡和秦钟之死,实质是诅咒顺治皇帝十月初一北京登基。他写道:
“昭儿从苏州赶回来告诉凤姐林如海死信——‘林姑老爷是九月初三日巳时没的’那天,正好是秦氏丧事期间的五七正五日。所谓五七正五日,是指七七四十九日丧事中的第五个七日再加五日,即四七二十八再加五天,是其丧事进行到第三十三天的时候,离满七七四十九日再出殡的日子还差十六七天时间。按昭儿于九月初四即林如海死后的第二天从苏州乘船(应是直接从扬州赶回来,作者又在此处耍了遮眼法,因昭儿的主要任务是回来报信)赶回来十天左右途程计算,昭儿回贾府的日期大约是九月十四日左右。这样,秦氏这个规模巨大,盛况空前,被作者不遗余力大肆铺排、渲染的出殡仪式,应该是十月初一的样子。而这十月初一呢,却又正好是当年顺治元年(1644年)孝庄文皇后携年仅六岁的清朝顺治帝从沈阳迁都南下,在北京举行盛大隆重的登基大典的日子。”
据《清史稿•卷四•本纪四•世祖本纪一》记载:甲申(1644年)“九月甲午,车驾入山海关。……己亥,建堂子於燕京。……癸卯,车驾至通州。睿亲王多尔衮率诸王、贝勒、贝子、文武群臣朝上於行殿。甲辰,上自正阳门入宫。己酉,太白昼见。庚戌,初定郊庙乐章。睿亲王多尔衮率诸王及满、汉官上表劝进。……壬子,奉安太祖武皇帝、孝慈武皇后、太宗文皇帝神主於太庙。
冬十月乙卯朔,上亲诣南郊告祭天地,即皇帝位”。
甲辰即九月十九日。“冬十月乙卯朔”即十月初一。
张贻柱先生继续写道:
“在秦氏停灵治丧的‘四十九日,宁国府街上,一条白漫漫人来人往,花簇簇官去官来’,简直是盛况空前!这个隆重盛大的丧礼活动进入到‘五七正五日上’,只见‘那应佛僧正开方破狱,传灯照亡,参阎君,拘都鬼,筵请地藏王,开金桥,引幢幡;那道士们正伏章申表,朝三清,叩玉帝;神僧们行香,放焰口,拜水忏;又有十三众青年尼僧搭绣衣,靸红鞋,在灵前默诵接引诸咒,十分热闹。’”
“作者写道:至天明吉时,一般六十四名青衣请灵,前面打起巨大的铭旌,仅那前来送殡的官客便有:‘镇国公牛清之孙,现袭一等伯牛继宗;理国公柳彪之孙,现袭一等子柳芳;齐国公陈翼之孙,世袭三品威镇将军陈瑞文;治国公马魁之孙,世袭三品威远将军马尚平;修国公侯晓明之孙,世袭一等子侯孝康’,等等等等,不胜枚举。各种大小轿车辆不下百十余乘。‘连前面各色执事、陈设、百耍,浩浩荡荡,一带摆三四里远。’沿途两旁,但见‘彩棚高搭,设席张筵,和音奏乐”,俱是各家王爷、王侯路祭。这些王爷则“坐大轿,鸣锣张伞而来,至棚前落轿,手下各官两旁佣侍,军民人众,不得喧哗。’秦氏出殡时,‘一时只见宁府大殡浩浩荡荡,压地银山一般从北而至。’当宁府开路传事人等看见北静王等王侯在彩棚等候,报与贾珍时,贾珍‘同贾赦、贾政三人连忙迎来,以国礼相见。’
“通过以上书中出现的日期,再结合昭儿从苏州回来报信说林如海死去的时辰日子,以及对一个并无身份地位可言,且死得不明不白的秦氏的出殡场面描写,还有前来送殡的王孙公子姓名 ;‘压地银山般从北而至’的方位陈述;‘路上彩棚高搭,设席张筵,和音奏乐’的喜庆气氛;特别是贾珍、贾赦、贾政连忙迎来‘以国礼相见’的种种措辞,都隐藏着作者借秦氏丧礼,刻意讽刺乃至诅咒满清皇朝的良苦用心。当然,作者的这番用心,同样是以‘贾雨村言’为掩护,通过相应的具体日期,揭示出一些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而得以充分体现的。”
简言之,张先生认为作者借秦可卿出殡诅咒顺治皇帝十月初一北京“登基”的依据是:1、刻意安排在十月一日左右,时间相符;2、排场大,规格高,王、公亲临,与秦可卿的身份不符;3、气氛喜庆,而不是悲哀,与葬礼不符。4、“浩浩荡荡,压地银山一般从北而至”与“亲诣南郊告祭天地”在方位上相符。
张贻柱认为,秦钟之死同样是诅咒顺治登基。他写道:
作者于是在第四十七回书中的九月十四日,通过宝玉和柳湘莲在赖尚荣那里渴酒的工夫,谈及秦钟坟地一事时,对这个当时世人皆知的“十月初一”进行了煞有其事的明确提示。柳湘莲说:“眼前十月初一日,我已经(为秦钟)打点下上坟的花消。”作为满清皇朝正式入主北京,顺治帝在北京登基的日子——十月初一日,当时的举国上下是否每年于这一天举办相应的庆典活动,可能已难考证。但十月初一这一天,在明清两朝的政权更替中,肯定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非同一般的日子。完全可这样说,“十月初一日”这个日子,无论在当时满清皇室官员的印象中,还是普通百姓的心目中,乃至在明朝遗民、汉人士大夫的记忆里,应该都是刻骨铭心的,更不敢对此予以亵渎。……而秦钟这个名字,似乎可以当“情种”解,也未尝不可作“清终”读,秦可卿也未尝不可作“清可倾”解。“清终”者,“清可倾”者,作者既是借此对清廷政权寿终正寝的诅咒,也是对满清廷廷必然倾覆的预言。
也许有人对张贻柱的上述看法不以为然。因为昭儿从苏州赶到北京的时间可能不是十天,而是超过十天。这样秦可卿出殡的时间就不是十月一日,而是十月二、三、四日,这样就不是顺治登基的十月一日。所以张先生对日期的推算不可靠。
笔者认为,这个问题是不重要的。因为秦可卿的斋事要做七七四十九天,贯穿了整个九月份,直至十月初。而在这期间,九月十九日顺治进京,十月一日登基。也就是说,秦可卿的斋事贯穿顺治进京到登基。这样,作者就可以借秦可卿的斋事来诅咒顺治进京和登基。
因此,笔者完全同意张先生的观点。笔者还认为,作者不仅把秦可卿出殡和秦钟之死的时间安排在十月一日前后,而且这个十月一日就是甲申年(1644年)的十月一日。下面我们来进行时间推演。
第十一回写道:“且说贾瑞到荣府来了几次,偏都遇见凤姐儿往宁府那边去了。这年正是十一月三十日冬至。”
据颜也之研究,“自一六三六至一七七一年止的,唯一的一个十一月三十日冬至”日出现在1642年 。因此书中的“这年”就是1642年。
书中接着写道:“倏又腊尽春回,这病更又沉重。”
也就是说,贾瑞得病是1642年,于第二年(1643年)春(腊尽春回)病重,并死于当年。
书中继续写道:“谁知这年冬底,林如海的书信寄来,却为身染重疾”。
“这年冬底”是1643年底。
第十四回写道:“昭儿道:‘二爷打发回来的。林姑老爷是九月初三日巳时没的’”。
这个“九月初三日”只能是1644年的“九月初三日”。也就是说,林如海于1643年底得病,死于1644年9月初三日。这样,秦可卿就死于1644年的八、月份,出殡的时间就在1644(甲申)年的9月底至10月初,也就是顺治在北京登基的时间。因此,秦可卿出殡和秦钟之死的年、月、日与顺治在北京登基的年、月、日完全符合,作者借秦可卿出殡和秦钟之死诅咒顺治1644年十月初一北京登基的用意昭然若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四大名著《红楼梦》诗词赏析
赖晓伟讲述(72):百年红学骗局,曹雪芹根本就不是红楼梦作者!
贾瑞之死
《红楼梦》通识|这是一本让人读不下去的书?
《红楼梦》是个悲剧
读书|《红楼梦》批注式精读Vol.109:第八回精读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