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晋·皇甫谧《高士传》(译注)卷上二

    

 

 

 

 

善卷者,古之贤人也。尧闻得道,乃北面师之[1]。及尧受终之后[2],舜又以天下让卷[3],卷曰:“昔唐氏之有天下[4],不教而民从之,不赏而民劝之[5]。天下均平,百姓安静。不知怨,不知喜。今子盛为衣裳之服以眩民目[6],繁调五音之声以乱民耳,丕作皇韶之乐以愚民心[7],天下之乱,从此始矣。吾虽为之,其何益乎?予立于宇宙之中,冬衣皮毛,夏衣絺葛[8]。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为哉?悲夫,子之不知余也!”遂不受,去入深山,莫知其处[9]

逷矣善卷[10],君尧北面。鹿衣牧世[11],自臻从劝[12]

虞钦玄德[13],让之赤县[43]。贵适心神,永栖荒巘。

 

 

[1]北面:古代君主面南背北而坐,臣子朝见君主则面北,因谓称臣于人为北面。古代学生对老师之礼。

《艺文类聚》卷三六引嵇康《高士传》:“善卷者,舜以天下让之,卷曰:‘予立宇宙之中,冬衣皮毛,夏衣絺葛,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天地之间,何以为天下哉!’遂入深山,莫知其所终。”(《太平御览》卷二六亦引此条,文字略有出入。)

[2]受:通“寿”。

[3]舜又以天下让卷:《庄子·让王》:“舜以天下让善卷,善卷曰:‘余立于宇宙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絺;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为哉!悲夫,子之不知余也。’遂不受。于是去而入深山,莫知其处。”

[4]唐氏:陶唐氏,即唐尧。帝喾之子,姓伊祁,名放勋。初封于陶,后徙于唐。《尚书·五子之歌》:“惟彼陶唐,有此冀方。今失厥道,乱其纪纲,乃厎而亡。”《孔子家语·五帝德》:“宰我曰:‘请问帝尧。’孔子曰:‘高辛氏之子,曰陶唐氏,其仁如天,其智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

[5]劝:努力。《管子·轻重乙》:“田野大辟,而农夫劝其事矣。”

《太平御览》卷五○九引嵇康《高士传》:“伯成子高,不知何许人也。唐虞时为诸侯,至禹,复去而耕。禹往趋而问曰:‘尧舜治天下,吾子立为诸侯,尧授舜,舜授予,吾子去而耕。敢问其故何耶?’子商曰:‘昔尧治天下,至公无私,不赏而民劝,不罚而民畏。今子赏而不劝,罚而不畏,德自此衰,刑自此作。夫子盍行,无留吾事。’偘偘然,遂耕而不顾。”

[6]眩:眼睛昏花。《国语·周语》:“观美而眩。”

[7]丕:大。《尚书·大禹谟》:“嘉乃丕绩。”皇韶:大韶。韶,虞舜乐舞名。班固《幽通赋》:“虞韶美而仪凤兮。”

[8]絺(chī)葛:葛,多年生的蔓草,茎纤维可以织布;此处指精布。絺,细的葛布。絺葛,乃暑服。《礼记·月令》:孟夏之月:“是月也,天子始絺葛。”

[9]去入深山莫知其处:《庄子·让王》作“于是去而入深山,莫知其处”,谓离开尘世隐遁而入深山,不知其隐居之处。唐贾岛《寻隐者不遇》:“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意思与此相同。

[10]逷(tì):同“逖”,远。

[11]鹿衣:鹿皮,谓以兽皮为衣服。与上文舜之“盛为衣裳之服以眩民目”相对。 牧世:统治百姓。

[12]臻:致,达到。从劝:即上文唐尧之“不教而民从之,不赏而民劝之”。

[13]玄德:潜蓄而不着于外的德性。《尚书·舜典》:“玄德升闻,乃命以位。”孔安国传:“玄谓幽潜,潜行道德。”又指自然无为的德性。《老子》:“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王弼注:“凡言玄德,皆有德而不知其主,出乎幽冥。”

[14]赤县:指天下。

 

 

善卷,是古代贤能之人。唐尧听说善卷得道了,拜他为老师来学习。唐尧去世以后,虞舜又要将天子的位子让给他。善卷说:“从前唐尧统治天下时,不行教化之令而百姓纷纷跟随他,不行奖赏之令而百姓努力劳作。社会上分配平均,百姓安居乐业,不知道有哀怨,也不知道有欢喜。现在你却盛大地制作华丽的服饰使百姓眼花缭乱,很复杂地弹奏五音以扰乱人们的耳目,盛大地创作《韶》乐以愚昧人们的心智,天下之乱,将从此开始。我即使做了天子,哪又有什么用处呢?我立于宇宙之中,冬天穿着皮毛衣服以御寒,夏天穿着絺葛衣服以纳凉;春天耕种,形体足够劳动;秋天收获,身体足够安养;太阳出来开始劳作,太阳下山便休息,逍遥自在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我要天下的位子干什么呢!可悲啊!你不了解我。”就这样不肯接受舜之让位。于是离开尘世而入深山隐居,没有人知道善卷住在什么地方。

悠远啊善卷,伟大的君王唐尧都以你为师。你主张应该穿着俭朴的兽皮衣来统治世人,无为而治,自然会达到不行教化之令而百姓从之、不行奖赏之令而百姓努力劳作的境地。虞舜钦佩你的自然无为的德性,宁愿将天下让与你,而你以自适心神为贵,不愿意以天下而劳形累心,遂永久地隐居于深山之中。

 

子州支父

 

子州支父者[1],尧时人也。尧以天下让许由[2],许由不受。又让于子州支父,子州支父曰:“以我为天子,犹之可也。虽然[3],我适有幽忧之病[4],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舜又让之,亦对之曰:“予适有幽忧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

休休支父[5],道重八埏[6]。阴寝阳觉,神寂而恬。

巍巍二帝,大器告传[7]。不遑长谢,缮性自全[8]

 

 

[1]子州支父:姓子,名州,字支父,怀道隐居之人。

《太平御览》卷五○九引嵇康《髙士传》曰:“子州友父者,尧舜各以天下让友父,友父曰:‘我适有劳忧之病,方治之,未暇在天下也。’”

[2]尧以天下让许由:《庄子·让王》:“尧以天下让许由,许由不受。又让于子州支父,子州支父曰:‘以我为天子,犹之可也。虽然,我适有幽忧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夫天下至重也,而不以害其生,又况他物乎!唯无以天下为者,可以托天下也。舜让天下于子州支伯。子州支伯曰:‘予适有幽忧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故天下大器也,而不以易生,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者也。”成玄英《庄子疏》说“支伯”犹“支父”,俞樾《庄子平议》以为支父、支伯是一人。

[3]虽然:即使这样然而。

[4]幽忧:过度忧劳。幽忧之病,谓其病深固。李勉《庄子分篇评注》:“‘幽忧’即隐忧,忧天下之人皆不能恬淡无为,而竟重视荣位,争取天下,故下文云:‘唯无以天下为者,可以托天下。’……又‘幽忧之病’,亦可解为深忧之病。”

[5]休休:安闲自得、乐而有礼的样子。

[6]埏(yán):边际;边远之地。八埏,指地之八际。

(4)大器:指天下之位。《庄子·让王》:“故天下,大器也,而不以易生,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者也。”成玄英疏:“夫帝王之位,重大之器也,而不以此贵易夺其生,自非有道,孰能如是。”因以大器比喻国家、帝位。

(5)缮性:涵养本性。《庄子·缮性》:“缮性于俗。”成玄英疏:“缮,治也;性,生也。”

 

 

子州支父,是唐尧时代的人。唐尧将天下让给许由,许由没有接受。唐尧又要将天下让给子州支父,子州支父说:“让我作为天子,还是可以的。虽然如此,不过我恰好患有深固之病,正在治疗疾病,没有时间去治理天下。”虞舜又要将天下让给他,子州支父也回答说:“我正好患有深固之病,正在治疗疾病,没有时间去治理天下。”

安闲自在的子州支父啊,至高无上的大道广覆于八极。顺应自然,夜晚寝息白天劳作,保持精神的宁静,恬然处于世间。伟大的唐尧和虞舜,都想把天下之位让于子州支父。子州支父很快推辞了,能够涵养自己的天性。

 

 

 

壤父者[1],尧时人也。帝尧之世,天下太和[2],百姓无事[3]。壤父年八十余而击壤于道中,观者曰:“大哉,帝之德也!”壤父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何德于我哉!”

老父皤发,愉愉壤戏[4]。吐厥鸣歌[5],朝兴夕憩。

虚渴咸充[6],帝焉何利。醇和未斫[7],陶哉寓世[8]

 

 

[1]壤父:壤,古代一种游戏用具。王应麟《困学纪闻·杂识下》:“击壤,《风土记》云:以木为之,前广后锐,长尺三寸,其形如履。先侧一壤于地,遥于三四十步以手中壤击之,中者为上。”曹植《名都篇》:“连翩击鞠壤,巧捷惟万端。”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壤父,即击壤的老汉。

《艺文类聚》卷三六引嵇康《高士传》:“壤父者,尧时人,年八十而击壤于道中。观者曰:‘大哉,帝之德也。’壤父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地而食,帝何德于我哉!’”

[2]太和:天地间冲和之气。《周易·干》:“保合大和,乃利贞。”大,一本作“太”。朱熹《周易本义》:“太和,阴阳会合冲和之气也。”也指太平。曹植《七启》:“吾子为太和之民,不欲仕陶唐之世乎。”《文选·颜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太和既融,收革委世。”李善注:“太和,谓太平也。”

[3]百姓无事:皇甫谧《帝王世纪》卷二:“帝尧陶唐氏,伊祁姓也。母曰庆都,孕十四月而生尧于丹陵,名曰放勋……年十五而佐帝挚,受封于唐,为诸侯。身长十尺。尝梦攀天而上之,故年二十而登帝位。以火承木,都平阳。置敢谏之鼓,天下大和。命羲和四子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分掌四岳。诸侯有苗氏处南蛮而不服,尧征而克之于丹水之浦,乃以尹寿、许由为师,命伯夔放山川溪谷之音,作乐大章。天下大和,百姓无事。有八十老人击壤于道,观者叹曰:‘大哉,帝之德也。’老人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何力于我哉!’于是景星曜于天,甘露降于地,朱草生于郊,凤皇止于庭,嘉禾孳于亩,澧泉涌于山。”

[4]愉愉:和悦的样子。

[5]厥:代词,他的,那个。贾谊《吊屈原赋》:“乃殒厥身。”

[6]虚渴:饥渴。虚,饥饿。《墨子·节用》:“制为饱食之法,曰:足以充虚继气,强股肱,耳目聪明则止。”《韩非子·解老》:“食足以充虚,则不忧矣。”张华《博物志》卷七:“体欲长劳,食欲长少;劳无过极,少不至虚。”

[7]醇和:即大和。

[8]陶哉寓世:谓壤父在世而化育万民。陶,化育。《广韵·豪韵》:“陶,化也。”扬雄《太玄·玄告》:“岁岁相荡,而天地弥陶。”范望注:“陶,化也。”文天祥《玄潭观和龚宰韵》:“幻成鸥鹭乾坤阔,陶尽鱼龙云水腥。”  寓世:犹在世。活在世上。葛洪《抱朴子·勖学》:“是以贤人悲寓世之倏忽,疾泯没之无称,感朝闻之弘训,悟通微之无类。”

 

 

壤父,是唐尧时代的人。帝尧统治天下时,天下太平安宁,百姓生活安闲无事。壤父有八十多岁高龄,在大道边愉快地玩击壤的游戏,旁观者感叹说:“帝尧的品德多么伟大啊!”壤父说:“我太阳出来而劳作,太阳落山就休息;开凿水井而饮水,耕种田地以吃饭,帝尧于我有什么相干的呢!”

壤父白发皤皤,很欢快地玩着击壤游戏,唱出了愉快的歌声:早晨起床劳作,晚上休息安养,渴则饮,饥则食,顺应自然而已,帝尧与我有什么关系呢?壤父仍然葆有醇和的天性,壤父在世而化育万民。

 

石户之农

 

石户之农[1],不知何许人也。与舜为友,舜以天下让之石户之农,石户之农曰:“卷卷乎后之为人[2],葆力之士也[3]。”于是夫负妻戴[4],携子以入于海,终身不反也。

虞皇御世,虚谘禅者[5]。石户之农,至人在野。

天位以干[6],弃如屣舍。灭迹沧溟[7],清踪莫写。

 

 

[1]石户之农:石户,地名;农,农人。

《庄子·让王》:“舜以天下让其友石户之农,石户之农曰:‘卷卷乎后之为人,葆力之士也!’以舜之德为未至也,于是夫负妻戴,?子以入于海,终身不反也。”

《太平御览》卷五○九引嵇康《高士传》:“石户之农,不知何许人,与舜为友,舜以天下让之,石户夫负妻戴,携子以入海,终身不反。”

[2]卷卷(quán):用力的样子。谓自我劳累。  后:帝,指帝尧。

[3]葆力:勤苦用力。

[4]夫负妻戴:丈夫背负、妻子头顶着行李。戴,头顶着。《庄子·让王》此句前有“以舜之德为未至也”。

[5]禅(shàn)者:谓接受禅让的人。禅,禅让。

[6]干:烦扰。

[7]沧溟:大海。《汉武帝内传》:“诸仙玉女,聚居沧溟。”

 

 

石户的农夫,不知是什么地方人,他和虞舜是好朋友。虞舜准备将天下让给他,石户之农说:“勤苦呀,国君的为人,他是个劳碌之人啊!”于是丈夫背负行囊、妻子头戴用具,带着子女入于大海而隐于海岛,终身再没有回来。

虞舜统治天下之时,虚心地寻访可以禅位之人。石户的农夫是一个品德高尚的至人,而为贫人,身处郊野。虞舜以禅让天子之尊位来烦扰石户之农,石户之农抛弃天子之尊位如同弊屣,最后隐居于大海,他高洁的行踪再也无法找到。

 

蒲衣子

 

蒲衣子者[1],舜时贤人也。年八岁而舜师之。齧缺问于王倪[2],四问而四不知[3]。齧缺因跃而大喜,行以告蒲衣子,蒲衣子曰:“而乃今知之乎[4]?有虞氏不及泰氏[5]。有虞氏,其犹藏仁以要人[6];亦得人矣,而未始出于非人[7]。泰氏,其卧徐徐[8],其觉于于[9]。一以己为马,一以己为牛。其知情信,其德甚真,而未始入于非人也[10]。”后舜让天下于蒲衣子,蒲衣子不受而去,莫知所终。

蒲衣妙纪[11],德与天侔[12]。大舜虚襟,模范是求。

发评虞泰,致一马牛[13]。扰劳民宰[14],胡可缨留[15]

 

 

[1]蒲衣子:郭象《庄子注》卷七:“蒲衣子,《尸子》云:‘蒲衣八岁,舜让以天下。’即被衣,王倪之师也。《淮南子》曰:‘齧缺问道于被衣。’”林希逸《庄子口义》卷三:“蒲衣或曰即被衣。庄子所言人物名字,多是虚言,即乌有、亡是公之类,不必致辨。”

[2]齧缺问于王倪:《庄子·应帝王》曰:“齧缺问于王倪,四问而四不知。齧缺因跃而大喜,行以告蒲衣子。蒲衣子曰:‘而乃今知之乎?有虞氏不及泰氏。有虞氏,其犹藏仁以要人;亦得人矣,而未始出于非人。泰氏,其卧徐徐,其觉于于,一以已为马,一以已为牛;其知情信,其徳甚真,而未始入于非人。’”

[3]四问而四不知:问了四个问题而四个问题都不知道。《庄子·齐物论》曰:“齧缺问乎王倪曰:‘子知物之所同是乎?’曰:‘吾恶乎知之!’‘子知子之所不知邪?’曰:‘吾恶乎知之!’‘然则物无知邪?’曰:‘吾恶乎知之……’齧缺曰:‘子不知利害,则至人固不知利害乎?’”

[4]而乃今知之乎:现在你才明白吧。而,通“尔”,你。林希逸《庄子口义》卷三:“齧缺悟其不言之意,故喜以告蒲衣。蒲衣曰‘而乃今知之’者,言汝于今方悟也。而,汝也。”

[5]有虞氏不及泰氏:有虞氏,即虞舜。泰氏,上古帝王。意谓舜比不上前代帝王。这是古人“今不如古”的观念的反映。林希逸《庄子口义》卷三:“泰氏,古帝王也,即大庭氏之类。”吕惠卿《庄子义》说:“‘有虞’,亦训忧虞。‘泰氏’,亦泰定之义,谓有知有虞,不若无知而泰定。”

[6]要:通“邀”,要结,结交。

[7]非人:指“物”。宣颖《南华经解》卷五:“非人者,物也。有心要人,则犹系于物,是未能超然出于物之外也。”

[8]徐徐:安闲舒缓的样子。

[9]于于:通“迂迂”,安闲自得的样子。觉:睡醒。

[10]未始入于非人:即从来没有受到外物的牵累。宣颖《南华经解》卷五:“浑同自然毫无物累,是未始陷入于物之中。”

[11]妙纪:犹“妙龄”,青春年少。妙,年少,幼小。王符《潜夫论·思贤》:“皇后兄弟,主婿外孙,年虽童妙,未脱桎梏。”

[12]侔(móu):等同、齐一。《庄子·大宗师》:“畸人者,畸于人而侔于天。”

[13]致一马牛:视马、牛与人一样。

[14]民宰:指天子。

[15]缨留:缠绕留连。

 

 

蒲衣子,是虞舜时代的贤能之人。蒲衣子八岁时,虞舜就拜他为老师。齧缺问王倪,问了四次而四次都回答说不知道。齧缺喜欢得跳跃起来,赶快跑去将这事告诉了蒲衣子。蒲衣子说:“你现在知道了吗?有虞氏(即舜)不如泰氏。有虞氏(舜)尚且标榜仁义以要结人心,虽然也能够得人心,但还没有超脱外物的牵累。泰氏睡卧时安闲舒缓,睡醒时亦能逍遥自在;任凭别人或称他为马,或称他为牛,都不在意。他的知见真实可信,他的德性非常真实,从来没有受外物的牵累。”后来,虞舜将天下要让给蒲衣子,蒲衣子没有接受而离去,没有人知道他的行踪。

蒲衣子年纪很小时,德性就可与上天相匹配。伟大的舜虚怀若谷,将蒲衣子作为学习的榜样。蒲衣子评论有虞氏和泰氏,颇为恰切中肯。或称为马或称为牛,都不受外物的牵累,贵在得其天性。天子之位,实乃烦扰劳苦,哪能留心于此呢。

 

披裘公

 

披裘公者[1],吴人也。延陵季子出游[2],见道中有遗金[3],顾披裘公曰[4]:“取彼金。”公投镰瞋目拂手而言曰[5]:“何子处之高而视人之卑?五月披裘而负薪,岂取金者哉?”季子大惊,既谢[6],而问姓名,公曰:“吾子皮相之士[7],何足语姓名也。”

负薪炎暑,吴有一翁。粗絺弗御,冒彼蒙茸[8]

季札相逅[9],遗拾不从。姓名终秘,空仰高风。

 

 

[1]披裘公:亦作“被裘公”。《太平御览》卷二二引嵇康《高士传》:“被裘公者,吴人延陵季子出游,见道中有遗金,顾而谓公曰:‘取彼金。’公投镰瞋目拂手而言曰:‘何子之高而视之卑,五月被裘而负薪,岂取金者哉!’季子大惊,既谢,而问姓名,公曰:‘吾子皮相之士,而安足语姓名也。’”

[2]延陵季子:指春秋时吴公子季札。相传吴王寿梦有四子:诸樊(或称谒)、余祭、余昧(一作夷昧)、季札。季札贤,寿梦欲废长立少,季札让不可。寿梦卒,诸樊立,与余祭、余昧相约,传弟而不传子,弟兄依次作国君,想最终传国于季札。季札离吴国而赴延陵,终身不入吴国,故世称延陵季子。事见《公羊传·襄公二十九年》、《史记·吴太伯世家》。《礼记·檀弓下》:“延陵季子,吴之习于礼者也。”  延陵:春秋吴邑,公子季札因让国避居(一说受封)于此。故址在今江苏常州市。

《太平御览》卷五○九引嵇康《高士传》:“延陵季子,名札,吴王之子,最少而贤。使上国还,会阖闾使专诸刺杀王僚,致国于札,札不受,去之延陵,终身不入吴国。初适鲁,听乐,论众国之风。及过徐,徐君欲其剑,札心许之,及还,徐君已死,即解带挂树而去。”

[3]遗金:丢失的黄金。

[4]顾:回头看,亦泛指视、看。《楚辞·离骚》:“瞻前而顾后兮。”

[5]鎌:镰,镰刀,用于收割。  瞋:瞪大眼睛。《史记·刺客列传》:“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拂手:挥手,摇手。

[6]谢:道歉。

[7]皮相:只从外面上看;不深入。《韩诗外传》卷一○:“延陵子知其为贤者,请问姓字。牧者曰:‘子用皮相之士也,何足语姓字哉!’”《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夫足下欲与天下之事而成天下之大功,而以目皮相,恐失天下之能士。”

[8]冒:穿戴着。  蒙茸:杂乱的样子。《史记·晋世家》:“狐裘蒙茸,一国三公,吾谁适从。”裴骃集解引服虔曰:“蒙茸以言乱貌。”此处指兽皮。

[9]逅:邂逅,不期而遇。

 

 

披裘公,是吴地人。延陵季子出游,看到道路上有遗失的黄金,回头看着披裘公说;“把那黄金捡起来吧。”披裘公将镰刀投掷地上,瞪大眼睛,摇着手说:“为什么你把自己看得很高,却把别人看得很卑贱呢?五月份穿着兽皮、背着柴禾的人,难道是拾取黄金的人吗?”延陵季子一听,大吃一惊,谢罪之后,便询问其尊姓大名,披裘公说:“你是一个只看重外表的人,没有必要告诉你我的姓名。”

吴地有一老翁,在炎热的暑天背负柴薪而行,并未穿凉爽的粗葛衣,而是穿着蒙茸的兽皮衣。季札和他不期而遇,让他拾捡遗失在路的黄金,而披裘公并不遵从。他的姓名最终不得而知,千载之下只能仰慕他的高风亮节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千古奇文——《高士传》,高士风流!
《击壤歌》浅探
诗词歌晋——一首击壤歌,开唱中国诗
尧让天下于许由
许由洗耳
中国国学网 - 新闻动态 - 国学典故趣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