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3)虎子是不是溺器(夜壺)(厌文化之二)(原创)

 虎子是不是溺器(夜壺)(厌文化之二)

作者 欧阳昆仑 

引子:我們在《贔屭鎮紙》一文中講到“厭”是中華民族的一種文化現象,這一現象源遠流長。在過去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對這一“厭”的文化現象都有所體現和表現,本文所論述的就是傳統“厭”文化在帝王文化中的表現。讓我們回頭看一看,“厭”這種文化在兩千多年前的漢王朝是如何運用和體現的。

對過去的一個器型用途的判斷,我們不能用現代的眼光和審美觀點,以及個人的好惡去判斷,而要盡可能地把它放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不增添或刪減,盡可能還其本來的面貌,否則,會出現判斷上的錯誤,而這些錯誤如果經過特別途徑的傳播,就有可能會產生不良的效應,以至謬種遺傳。

中國便溺之器自古有之,《周禮》中把周天子用的便溺之器稱為褻器,由於周代離我們年代久遠,因此對於周代的褻器形狀我們就不大說的清了。但東漢的鄭司農(鄭眾)曾雲:“褻器,清器,虎子之屬”,可見漢代人認為“褻器,清器”跟漢代人用的“虎子”這一類東西功能是類似的,而不是說“褻器,清器”就是“虎子”,但是漢代的褻器,清器,肯定是“虎子”之屬。《西京雜記》記載:漢朝以玉為“虎子”,以為便器。使侍中執之,行幸以從。由此可見,西漢已經有“虎子”,為玉製品,用作皇帝的便器。皇帝出行,侍中執“虎子”隨行,以備不時之需。此時的“虎子”便是溺器,也就是今天我們所說的尿壺了。

可見以前的便器並不叫“虎子”。為什麼漢代用玉“虎子”為便器?對於漢帝王用玉相信大家應該是可以理解。但為什麼要把溺器做成伏虎形狀呢?我國古代對虎的形象十分崇拜,特別是在軍事上,比如在調兵遣將的兵符上面就用黃金刻上一隻老虎,稱為虎符。特別是大家從書籍和電視上對虎符瞭解相對比較深,從而深化了對虎權威的認識。這樣加深了認為虎不可能做為溺器的印象。

實際上在古代除了虎符其他的器型也有做虎狀的,例如江陵雨臺山戰國墓出土的《虎座鳳鳥懸鼓》,雙鳳背對舉頸站立,足下各踏一虎,裝飾華麗。河北易縣燕下都遺址出土的陶質虎頭形排水管,造型簡單卻神氣活現。由此可以推斷以虎做器物造型,在比漢代更久遠的戰國已經有了,當然此外還有世界馳名的湖南安化縣與寧鄉縣交界處出土的商代(虎)食人銅卣,可惜現藏于日本住友博古館,炎黃子孫反而難得一見,實在是千古憾事。

那漢代為什麼把溺器製成伏虎狀呢?我以為這可以從當時人的文化生活習慣特點來解釋,而當時的文化權威著作莫過於史記,《史記·大宛列傳》:“匈奴破月氏王,以其頭為飲器。”〈集解〉引晉灼曰:“飲器,虎子之屬也”。〈春秋後語〉雲:“智伯圍趙襄子于晉陽,襄子大敗智伯軍,殺智伯,漆其頭以為飲器。”以上兩處溺器之所以稱為飲器,大約是有侮辱敵人抬高自己標榜自己藝高膽大的意思。這和〈西京雜記〉說李廣射虎,“鑄銅象其形為溲器,示厭辱之也”也有些類似,當然以上所指的器物應該是指尿壺。既然把人頭、虎做尿壺有“厭辱”之意思,那麼漢代把溺器製成伏虎狀有沒有這層意思在裏面呢?

《史記》卷八《漢高祖本記》“高祖以亭長為縣送徒酈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豐凱撒中,止飲,夜乃解縱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從此逝矣!”徒中壯士願從者十餘人。高祖被酒,夜徑澤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還報曰:“前有大蛇當徑,願還。”高祖醉,曰:“壯士行,何畏!”乃前,拔劍擊斬蛇。蛇遂分為兩,徑開。行數裏,醉,因臥。後人來至蛇所,有一老嫗夜哭。人問:“何哭?”嫗曰:“人殺吾子,故哭之。”人曰:“嫗子何為見殺?”嫗曰:“吾子,白帝子也,化為蛇,當道。今為赤帝子斬之,故哭。”人乃以嫗為不誠,欲告之。嫗因忽不見。後人至,高祖覺。後人告高祖,高祖乃心獨喜,自負。諸從者日益畏之。(由此可見漢高祖劉邦自認為是“赤帝子”,既然漢高祖劉邦是“赤帝子”,那麼通過這件事他肯定和“白帝子”結下了梁子了。)

秦始皇帝常曰:“東南有天子氣。”於是因東遊以厭之。高祖即自疑,亡匿,隱於芒.山澤岩石之間。呂後與人俱求,常得之。高祖怪問之。呂後曰:“季所居上常有雲氣,故從往,常得季。”高祖心喜。沛中子弟或聞之,多欲附者矣。這段傳說的可靠性我們是無從可考,史記之所以大書特書這段歷史,無外乎想表達君命天授,使統治者的統治神聖化。那麼它和我們今天說的“把溺器製成伏虎狀”有沒有聯繫呢?當然有聯繫,《禮記·曲禮上》有“前朱雀,後玄武,左青龍,右白虎”的說法。《史記》把二十八宿分為玄武、青龍、朱雀、白虎四象。白虎神原為古代星官名,二十八星宿中的西方七宿,因其呈虎形位於西方,按五行配五色,故稱。它也是四方神之一。以上兩書至少說明了中國人至少到了漢代還是非常信奉“五行說”。例如齊人鄒衍論著終始五德之運,西元前226年,秦始皇採用其說。以為周得火德,秦滅周,水滅火,故秦應為水德。改元,以十月為歲首。衣服、旌旄、節、旗皆尚黑。用數六。這顯然與五行相克之說有關,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複克火,周而復始,是相克。而古人認為青為木本色,赤為火本色,白為金本色,黑為水本色,青、赤、白、黑分居東南西北,都稟中宮黃土,服從中宮土。而以上的例子恰恰也證明了“五行說”是中華文化的源頭。西元前105年,漢武帝用司馬遷等人言,“曆紀壞廢,宜改正塑。”造太初曆,以寅月為歲首,色尚黃,數用五。這不僅是土主中宮,也是因為,五行中土可克水之緣故。既然秦始皇可以因“東南有天子氣。”因東遊以厭之,漢家天子怎麼不可能因為自己是“赤帝子”的子孫而把“白帝子”的“白虎”子孫做成“虎子”以厭之呢?不然“白虎”翻身那可就不得了。

歷史上真的也有“白虎”翻身過,白帝城大家知道嗎?西漢末年王莽篡位時,他手下有一員大將公孫述割據了四川。公孫述在天府之國裏,勢力漸漸膨脹,野心勃勃,自個兒想當皇帝了。他騎馬來到瞿塘峽口,見地勢險要,難攻易守,便擴修城壘,屯兵嚴防。後來公孫述聽說城中有口白鶴井,井中常冒出一股白色的霧氣,其形狀宛如一條龍,直沖九宵。公孫述故弄玄虛,說這是“白龍出井”,是他日後必然登基成龍的徵兆(估計公孫述多半也是受了〈史記〉的啟示)。於是,他在西元25年自稱白帝,所建城池取名“白帝城”,此山亦改名“白帝山”。西元36年,公孫述與劉秀爭天下,被劉秀所滅,白帝城亦在戰火中化為灰燼。令劉邦做夢也沒有想到的是自己百多年前胡謅的事情,這回確確實實的上演了一回。在公孫述稱帝期間,各地戰亂頻繁,而白帝城一帶卻比較安寧,當地老百姓為了紀念公孫述,特地在白帝城興建“白帝廟”,塑像供祀。至明朝,公孫述的塑像被搬開,為劉備像所代替,廟內還有關羽、張飛、諸葛亮的塑像,估計明朝皇帝這個“赤帝”的子孫對幾千年前的白帝也不大放心,這從中也可以看出朱元章為什麼喜歡釉裏紅的根本原因。但白帝廟的名稱一直沿用至今。有此事件之後,我想東漢的溺器“虎子”便大大的流行開來,大家都來為劉家天下出把力----撒泡尿厭一厭白虎,既使自己心情舒暢,也可以迎得劉家人的歡心。

當然漢代的溺器做成伏虎狀還有可能其他原因?例如漢人認為虎可以辟邪,相信虎可以鎮惡。因此漢人有除夕畫虎於門的習俗。那麼把溺器製成虎形不排除取其辟邪祈福之意(孩子用了可以壯膽等等)。而且虎形溺器在視覺上也具有美感。溺器雖然不雅,但既然為人用,便要在形制上滲入人的文化意識和審美意識。尤其是帝王用品,更是務取平安富貴之意,往往借神鳥神獸之形寄予心願。更何況虎為百獸之王,正與帝王身份相配。“虎子”初為帝王之物,後來普及為士民用品,依其制乃呈伏虎狀。只不過後來的由於種種原因,譬如唐高祖李淵的祖父叫李虎,唐朝為了避李虎的諱,連“虎”字都要改寫,就更不可能再把溺器再制做成伏虎狀的“虎子”了。中國的歷史太悠久,傳著傳著,漸漸的人們也不知道“虎子”是什麼了?甚至有的人的名字就叫“虎子”。

後記:老爸看了本文之後說,這就好象有一年,有個農科員要轉正,好多的人都聽他講解,他上的非常精彩,其間只是把牛的“臀部”說成“殿部”,由於這個明顯的錯誤,使那麼好的一個人一輩子都轉不了正,什麼“臀部”啊“殿部”的,其實不就是一個“屁股”嗎?你浪費了那麼多時間說“虎子”是不是“溺器”,在農村從來沒有用過的大的尿桶不是也有來裝水當水桶的嗎?以前人拿“虎子”裝水不就是“盛水器”嗎?死腦筋,還是農村人會“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虎子”在民間俗稱為夜壺,多在夜間中使用。如果有人臥病在床或夜晚不想起來小便,“虎子”確實是很好的選擇。人們從裝水器到夜壺的轉變,實現了人們為生活而生產,變成人們為享受生活而生產,實際上是社會生活品質的一次大飛躍。“虎子”作為我國歷史悠久的夜壺,是我們古人勞動生活的見證,它的歷史價值是非常高的,人們大可不必因為“虎子”是夜壺而就此貶低它的收藏價值。夜壺男女式樣不同,男式小口,女式大口。現在醫院男性病人所用搪瓷尿壺,是從西方傳入,但究其根源,最早還是從我國傳出去的。從發展起源的角度看夜壺,它也算是我國原創性的東西,看起來它很不起眼,在日常生活中它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卻是實實在在的,它對世界的貢獻大家應該是有目共睹的!

虎子是不是溺器(夜壶)

引子:我们在《赑屃镇纸》一文中讲到“厌”是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现象,这一现象源远流长。在过去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对这一“厌”的文化现象都有所体现和表现,本文所论述的就是传统“厌”文化在帝王文化中的表现。让我们回头看一看,“厌”这种文化在两千多年前的汉王朝是如何运用和体现的。

对过去的一个器型用途的判断,我们不能用现代的眼光和审美观点,以及个人的好恶去判断,而要尽可能地把它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不增添或删减,尽可能还其本来的面貌,否则,会出现判断上的错误,而这些错误如果经过特别途径的传播,就有可能会产生不良的效应,以至谬种遗传。

中国便溺之器自古有之,《周礼》中把周天子用的便溺之器称为亵器,由于周代离我们年代久远,因此对于周代的亵器形状我们就不大说的清了。但东汉的郑司农(郑众)曾云:“亵器,清器,虎子之属”,可见汉代人认为“亵器,清器”跟汉代人用的“虎子”这一类东西功能是类似的,而不是说“亵器,清器”就是“虎子”,但是汉代的亵器,清器,肯定是“虎子”之属。《西京杂记》记载:汉朝以玉为“虎子”,以为便器。使侍中执之,行幸以从。由此可见,西汉已经有“虎子”,为玉制品,用作皇帝的便器。皇帝出行,侍中执“虎子”随行,以备不时之需。此时的“虎子”便是溺器,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尿壶了。

可见以前的便器并不叫“虎子”。为什么汉代用玉“虎子”为便器?对于汉帝王用玉相信大家应该是可以理解。但为什么要把溺器做成伏虎形状呢?我国古代对虎的形象十分崇拜,特别是在军事上,比如在调兵遣将的兵符上面就用黄金刻上一只老虎,称为虎符。特别是大家从书籍和电视上对虎符了解相对比较深,从而深化了对虎权威的认识。这样加深了认为虎不可能做为溺器的印象。

实际上在古代除了虎符其它的器型也有做虎状的,例如江陵雨台山战国墓出土的《虎座凤鸟悬鼓》,双凤背对举颈站立,足下各踏一虎,装饰华丽。河北易县燕下都遗址出土的陶质虎头形排水管,造型简单却神气活现。由此可以推断以虎做器物造型,在比汉代更久远的战国已经有了,当然此外还有世界驰名的湖南安化县与宁乡县交界处出土的商代(虎)食人铜卣,可惜现藏于日本住友博古馆,炎黄子孙反而难得一见,实在是千古憾事。

那汉代为什么把溺器制成伏虎状呢?我以为这可以从当时人的文化生活习惯特点来解释,而当时的文化权威著作莫过于史记,《史记·大宛列传》:“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集解〉引晋灼曰:“饮器,虎子之属也”。〈春秋后语〉云:“智伯围赵襄子于晋阳,襄子大败智伯军,杀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以上两处溺器之所以称为饮器,大约是有侮辱敌人抬高自己标榜自己艺高胆大的意思。这和〈西京杂记〉说李广射虎,“铸铜象其形为溲器,示厌辱之也”也有些类似,当然以上所指的器物应该是指尿壶。既然把人头、虎做尿壶有“厌辱”之意思,那么汉代把溺器制成伏虎状有没有这层意思在里面呢?

《史记》卷八《汉高祖本记》“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郦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止饮,夜乃解纵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徒中壮士愿从者十余人。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击斩蛇。蛇遂分为两,径开。行数里,醉,因卧。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何哭?”妪曰:“人杀吾子,故哭之。”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妪曰:“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故哭。”人乃以妪为不诚,欲告之。妪因忽不见。后人至,高祖觉。后人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诸从者日益畏之。(由此可见汉高祖刘邦自认为是“赤帝子”,既然汉高祖刘邦是“赤帝子”,那么通过这件事他肯定和“白帝子”结下了梁子了。)

秦始皇帝常曰:“东南有天子气。”于是因东游以厌之。高祖即自疑,亡匿,隐于芒.山泽岩石之间。吕后与人俱求,常得之。高祖怪问之。吕后曰:“季所居上常有云气,故从往,常得季。”高祖心喜。沛中子弟或闻之,多欲附者矣。这段传说的可靠性我们是无从可考,史记之所以大书特书这段历史,无外乎想表达君命天授,使统治者的统治神圣化。那么它和我们今天说的“把溺器制成伏虎状”有没有联系呢?当然有联系,《礼记·曲礼上》有“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的说法。《史记》把二十八宿分为玄武、青龙、朱雀、白虎四象。白虎神原为古代星官名,二十八星宿中的西方七宿,因其呈虎形位于西方,按五行配五色,故称。它也是四方神之一。以上两书至少说明了中国人至少到了汉代还是非常信奉“五行说”。例如齐人邹衍论著终始五德之运,公元前226年,秦始皇采用其说。以为周得火德,秦灭周,水灭火,故秦应为水德。改元,以十月为岁首。衣服、旌旄、节、旗皆尚黑。用数六。这显然与五行相克之说有关,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复克火,周而复始,是相克。而古人认为青为木本色,赤为火本色,白为金本色,黑为水本色,青、赤、白、黑分居东南西北,都禀中宫黄土,服从中宫土。而以上的例子恰恰也证明了“五行说”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公元前105年,汉武帝用司马迁等人言,“历纪坏废,宜改正塑。”造太初历,以寅月为岁首,色尚黄,数用五。这不仅是土主中宫,也是因为,五行中土可克水之缘故。既然秦始皇可以因“东南有天子气。”因东游以厌之,汉家天子怎么不可能因为自己是“赤帝子”的子孙而把“白帝子”的“白虎”子孙做成“虎子”以厌之呢?不然“白虎”翻身那可就不得了。

历史上真的也有“白虎”翻身过,白帝城大家知道吗?西汉末年王莽篡位时,他手下有一员大将公孙述割据了四川。公孙述在天府之国里,势力渐渐膨胀,野心勃勃,自个儿想当皇帝了。他骑马来到瞿塘峡口,见地势险要,难攻易守,便扩修城垒,屯兵严防。后来公孙述听说城中有口白鹤井,井中常冒出一股白色的雾气,其形状宛如一条龙,直冲九宵。公孙述故弄玄虚,说这是“白龙出井”,是他日后必然登基成龙的征兆(估计公孙述多半也是受了〈史记〉的启示)。于是,他在公元25年自称白帝,所建城池取名“白帝城”,此山亦改名“白帝山”。公元36年,公孙述与刘秀争天下,被刘秀所灭,白帝城亦在战火中化为灰烬。令刘邦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百多年前胡诌的事情,这回确确实实的上演了一回。在公孙述称帝期间,各地战乱频繁,而白帝城一带却比较安宁,当地老百姓为了纪念公孙述,特地在白帝城兴建“白帝庙”,塑像供祀。至明朝,公孙述的塑像被搬开,为刘备像所代替,庙内还有关羽、张飞、诸葛亮的塑像,估计明朝皇帝这个“赤帝”的子孙对几千年前的白帝也不大放心,这从中也可以看出朱元章为什么喜欢釉里红的根本原因。但白帝庙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有此事件之后,我想东汉的溺器“虎子”便大大的流行开来,大家都来为刘家天下出把力----撒泡尿厌一厌白虎,既使自己心情舒畅,也可以迎得刘家人的欢心。

当然汉代的溺器做成伏虎状还有可能其它原因?例如汉人认为虎可以辟邪,相信虎可以镇恶。因此汉人有除夕画虎于门的习俗。那么把溺器制成虎形不排除取其辟邪祈福之意(孩子用了可以壮胆等等)。而且虎形溺器在视觉上也具有美感。溺器虽然不雅,但既然为人用,便要在形制上渗入人的文化意识和审美意识。尤其是帝王用品,更是务取平安富贵之意,往往借神鸟神兽之形寄予心愿。更何况虎为百兽之王,正与帝王身份相配。“虎子”初为帝王之物,后来普及为士民用品,依其制乃呈伏虎状。只不过后来的由于种种原因,譬如唐高祖李渊的祖父叫李虎,唐朝为了避李虎的讳,连“虎”字都要改写,就更不可能再把溺器再制做成伏虎状的“虎子”了。中国的历史太悠久,传着传着,渐渐的人们也不知道“虎子”是什么了?甚至有的人的名字就叫“虎子”。

后记:老爸看了本文之后说,这就好象有一年,有个农科员要转正,好多的人都听他讲解,他上的非常精彩,其间只是把牛的“臀部”说成“殿部”,由于这个明显的错误,使那么好的一个人一辈子都转不了正,什么“臀部”啊“殿部”的,其实不就是一个“屁股”吗?你浪费了那么多时间说“虎子”是不是“溺器”,在农村从来没有用过的大的尿桶不是也有来装水当水桶的吗?以前人拿“虎子”装水不就是“盛水器”吗?死脑筋,还是农村人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虎子”在民间俗称为夜壶,多在夜间中使用。如果有人卧病在床或夜晚不想起来小便,“虎子”确实是很好的选择。人们从装水器到夜壶的转变,实现了人们为生活而生产,变成人们为享受生活而生产,实际上是社会生活质量的一次大飞跃。“虎子”作为我国历史悠久的夜壶,是我们古人劳动生活的见证,它的历史价值是非常高的,人们大可不必因为“虎子”是夜壶而就此贬低它的收藏价值。夜壶男女式样不同,男式小口,女式大口。现在医院男性病人所用搪瓷尿壶,是从西方传入,但究其根源,最早还是从我国传出去的。从发展起源的角度看夜壶,它也算是我国原创性的东西,看起来它很不起眼,在日常生活中它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却是实实在在的,它对世界的贡献大家应该是有目共睹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小处不可随便 (中国古代的便器艺术品图)
六朝时期的“虎子”
考古出土夜壶,壶身一行字成千古之谜!
虎子夭折
虎子
谈谈商周及春秋战国青铜器欣赏(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